人教版小学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以内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读法、数的读写规律、数之间的大小比较;2.掌握千以内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运算之间的相互转化;3.培养学生对千以内数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千以内数的读写规律和大小比较;2.千以内数的四则运算及其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式1.板书法:采用黑板、白板等手写方式,通过示例和图表进行讲解。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

四、具体教学内容1.数的读写规律(1)千位以下的数直接读即可;(2)千位为零时,读作“一千”,千位不为零时,依次读出各位数字并加上“千”即可。

示例:2034——读成“两千零三十四”(3)数中若有“零”,在读数时应读出,但相邻的两个“零”只读一个。

示例:180——读成“一百八十”(4)若个位和十位同时为零(如100),则读作“一百”,而非“一百零”。

2.大小比较和排序(1)大小比较:从高位到低位一一比较,相同位的数按照大小依次排序。

示例:321>207>176>141>34(2)排序:将一组数从最大到最小排序,可使用“选择排序法”或“冒泡排序法”。

示例:276、143、511、399、8663.四则运算及其相互转化(1)加法和减法:先将对应的数位互相相加或相减,然后从右向左依次补位,注意进位和借位。

示例: 3261 + 879 = 4140 、 9467 - 6589 = 2878(2)乘法和除法:先将乘数或被除数分解为数位相同的数和个位数,再依次计算,并将结果按位数对应相加或相除,注意余数和小数的处理。

示例:57 × 48 = 2736 、3214 ÷ 57 ≈ 56.49(3)运算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加减乘除运算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化将一个运算转化为另一个运算,例如:a÷b = c → a = b × c。

小学数学_《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版⼆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标】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和体验计数单位“千”产⽣的意义与价值,理解计数单位“⼀、⼗、百、千”之间的10进关系,建⽴⼀千的直观表象。

2. 经历从⼯具计数到符号计数的发展过程,体会位值制与⼗进制计数法的优越性。

3.会⽤计数器拨数,并能读、写数,知道数的组成。

3. 结合实例体会⽣活中有⼤数,感受学习⼤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计数单位“⼀、⼗、百、千”之间的10进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位值制,转弯处数数【教学资源】计数器、正⽅体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数⼀数,感受新的计数单位“千”的形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插积⽊吗?这个⼤正⽅体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正⽅体拼插成的。

猜⼀猜,这⾥⾯⼀共有多少个这样的⼩正⽅体?(⽣猜)这只是你们猜想的结果,要想准确的知道究竟有多少个⼩正⽅体?应该怎么办呢?(数⼀数)好办法?怎样才能数得⼜对⼜快呢?为了⽅便⼤家研究,我为每个⼩组都准备了这样的⼤正⽅体纸⽚。

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独⽴思考,再和⼩组同学⼀起商量商量,共同数⼀数这⾥⾯⼀共有多少个⼩正⽅体?学⽣分⼩组数,教师巡视各⼩组。

⼩组汇报数的⽅法。

第⼀个组看纸⽚介绍数法。

第⼆个组边介绍,教师协助播放课件。

刚才我们从⼀数到⼀千,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发现后总结数数时,我们可以⼀个⼀个的数,也可以⼗个⼗个的数,还可以⼀百⼀百的数(及时板书:百⼗⼀)同时进⼀步知道了10个⼀是⼗,10个⼗是⼀百,10个⼀百是⼀千。

千和这⾥的“⼀”“⼗”“百”⼀样,都是⽤来计数和数数的单位。

今天我们⼀起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并板书)⼆、⼯具计数,经历位置制的演变过程。

1.⽺变⽯⼦⽣活中我们不仅要会数,还需要把这个数记录下来。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培养
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学习数的组成。

3、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
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和他人合作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
快乐。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学习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

【教具准备】:课件数量是1000的实物
【教学过程】:。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本节课让学生先观察网球馆的图,估计能坐多少人,建立数感。

让学生回顾学习100以内数数时是怎样数数的,温故知新。

从而引进新的更大的计数单位“千”。

巩固一千就是10个百,10个百就是一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100起数到114,解决数数中的第一个难点接近整十的数的怎么数。

接下来以小猴子的形式,让大家帮忙数一数197到201怎么数,克服数数中第二个难点,接近整百的数怎么数。

然后是让学生试着从985数到1000,解决数数中的第三个难点。

接下来就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解决了1000以内数数的问题。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数的组成。

出示散乱的小棒,提问,你能一眼看出这是多少根小棒吗?你能想想办法怎么样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出示图片10根10根的,学生还是不能。

然后出示图片,100根一起的学生就能看出多少根了。

说一说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然后再计数器上拨一拨,引出1000以内数的读写,接下来再出示小棒,写一写读一读。

接下来就是练习,中间带零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

最后是冲关练习,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奖励。

本节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很好的突破了难点,教师语言需要简化提高。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

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

数学教案《认识1000以内的数》反思3篇

数学教案《认识1000以内的数》反思3篇

数学教案《认识1000以内的数》反思3篇“认识1000以内的数”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

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认识1000以内的数数学教案反思怎么写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教案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教案反思1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

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

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

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

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的老师。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数学教案反思2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_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_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

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

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

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

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

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

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学习数的组成。

3、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和他人合作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学习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

【教具准备】:课件数量是1000的实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去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规律,并掌握这一规律正确的数100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利用计数器、实物等材料让学生感知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数感和估数能力。

3、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让学生在猜测物和验证中体会估数的一般方法。

4、注重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5、在这节课中不足的是学生没有实际动手去操作感知,缺少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课堂少了动感。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阅读千以内的数字,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关系、顺序关系和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具体操作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2.教学内容:(1)认识千以内的数字:千、百、十、个的读法和大小关系。

(2)千以内数的顺序关系:大、小、相等的比较。

(3)千以内数的简单运算: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的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对千以内数大小和顺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4.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百十个的图示卡片、小棋子、加减法计算卡片。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教学动画和图像。

5.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千百十个的图示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千百十个的读法和大小关系。

(2)讲解: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教学动画和图像,讲解千以内数的顺序关系和简单运算。

(3)练习:通过出示数张加减法计算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对应的运算题。

(4)讨论: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归纳千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和顺序关系的规律。

(5)巩固:通过分发小棋子,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的排序练习。

(6)总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千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的重要性。

6.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通过对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关系、顺序关系和简单运算。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具体操作的讲解。

通过展示千百十个的图示卡片,我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千百十个的读法和大小关系。

同时,通过播放相关教学动画和图像,我讲解了千以内数的顺序关系和简单运算。

在练习环节,我出示了加减法计算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思考和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

刚一拿到教材,我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处理。

在之后的两天里,我深入解读教材,细细理解体会,于是将知识目标定位于通过数青饼、猜青饼、放青饼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会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说出组成。

为了达到这一知识目标,一开始从大中小三种箱子引入,既复习了已前所认识数位的计数单位,又引出一个三位数,在老师的扶中让学生自己读写并说出它的组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数读数等活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经过精心思考、深入研究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是
比较理想的。

首先借助计数器在教师的扶中数出198后面的五个数,理解为什么199后面是200,接着让学生跟着课件演示自己数出198后面的五个数,然后同合作数出397后面的五个数和603前面的五个数,这时学生对拐弯数法已经掌握得不错了,最后又安排了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有规律的数数这一环节,引起了整堂课的高潮。

()()713()()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还可以两个两个三个三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

在感知更大数的时候,学生通过猜比146多得多的数这一游戏引出999,在猜数的过程中也指导了学生一个猜数方法,理解多得多与多一些、多一点的异同。

从999到1000,让学生自己来介绍这两个特殊的数,特殊在哪里,把自主权安全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生认识了千这个计数单位,同时还通过生活中的数帮助学生建立了数感。

在建立一千这个数感中,觉得有点突兀,比如学生猜一千张纸有多厚时只是让学生猜,其实这时学生的猜是没有依据的,如果教师能先出示一百张纸估计有多厚,量一量有多厚,再让学生猜一千张纸有多厚,这样学生在建立数感方面会有更深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