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增益直流放大器
AGC工作原理

AGC工作原理一、概述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简称AGC)是一种电子电路技术,用于调节信号的增益,以保持信号在恒定水平上的稳定性。
AGC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音频处理、雷达系统等领域,能够有效地解决信号强度变化引起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二、AGC工作原理AG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检测、放大和控制。
1. 检测AGC电路中的检测器用于检测输入信号的强度。
普通情况下,检测器采用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的组合。
整流器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而低通滤波器则平滑直流信号,以消除高频噪声。
检测器输出的直流信号代表了输入信号的强度。
2. 放大放大器是AGC电路中的核心组件,用于放大输入信号。
放大器的增益可以根据检测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调节。
当输入信号强度较弱时,放大器会增大增益,以提高信号的强度。
当输入信号强度较强时,放大器会降低增益,以避免信号过载。
3. 控制控制器根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强度和设定的目标强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放大器的增益。
常见的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 反馈控制:检测器输出的直流信号与设定的目标强度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
控制器根据误差信号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使得误差信号趋近于零,从而实现信号强度的稳定。
- 前馈控制: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强度和输入信号的预测值计算出误差信号,并根据误差信号调整放大器的增益。
前馈控制能够更快地响应信号强度的变化,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三、AGC的应用AGC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无线电接收机在无线电接收机中,AGC用于调节接收信号的强度,以保持信号在恒定水平上的稳定性。
当接收到强信号时,AGC会降低增益,以避免信号过载;当接收到弱信号时,AGC会增大增益,以提高信号的强度。
2. 音频处理在音频处理中,AGC用于调节音频信号的增益,以保持音频的一致性和清晰度。
AGC工作原理

AGC工作原理概述: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是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用于调整信号的增益,以保持信号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使其适应不同的信号强度和噪声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AGC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一、AGC的工作原理:AGC的主要目的是在输入信号强度变化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以保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AG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输入信号检测:AGC系统首先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测,以获取信号的强度信息。
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有峰值检测、均方根检测等。
2. 增益控制信号生成:根据输入信号的强度信息,AGC系统会生成一个增益控制信号,用于调整放大器的增益。
增益控制信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如直流偏置调制、PWM调制等。
3. 增益调整:将增益控制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来实现对信号的放大。
增益调整可以通过控制放大器的工作点、控制放大器的电流或者电压等方式来实现。
4. 输出信号稳定性检测:AGC系统会对输出信号进行稳定性检测,以确保输出信号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输出信号超过了设定的范围,AGC系统会再次生成增益控制信号,进行增益调整。
二、AG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AGC技术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传输距离不同、信号衰减、多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
AGC技术可以自动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以适应信号强度的变化,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
2. 音频处理:在音频处理中,AGC技术可以用于调整音频信号的增益,以确保音频信号的音量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这在广播、音乐播放器等场景中非常实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3. 图象处理:在图象处理中,AGC技术可以用于调整图象的亮度和对照度,以保证图象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可视性。
这在监控摄像头、图象传感器等应用中非往往见。
自动增益控制(AGC)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是无线电接收设备中的重要电路,用来保证接收幅度的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作用是能根据输入信号的电压的大小,自动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使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它一般由电平检测器(峰值检波电路)、低通滤波器、直流放大器、电压比较器、控制电压产生器和可控增益放大器组成。
其中可控增益放大器是实现增益控制的关键。
一、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的工作原理(一)AGC的作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很大的情况下,自动保持输出信号幅度在很小范围内变化的一种自动控制电路。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可以看成由反馈控制器和(控制)对象两部分组成,其中反馈控制器由电平检测器、低通滤波器、直流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和控制电压产生器组成,被控对象是可控增益放大器。
可控增益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就是AGC电路的输入信号.(二)AGC各单元电路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1.电平检测器电平检测器的功能是检测出输出信号的电平值,通常由振幅检波器实现,它的输出与输入信号电平成线性关系,其输出电压为。
2.低通滤波器环路中的低通滤波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发射功率变化、距离远近变化、电波传播衰落等引起信号强度的变化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需要进行控制的范围,这些变化比较缓慢,而当输入为调幅信号时,调幅波的幅值变化是传递信息的有用幅值变化.这种变化不应被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作用减弱或抵消(此现象称为反调制),由于两类信号的变化频率不同,就可以恰当选择环路的频率响应特性,适当地选择低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使环路对高于某一频率的调制信号的变化无响应,而对低于这一频率的缓慢变化具有抑制作用。
3.直流放大器直流放大器将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电平值进行放大后送至电压比较器,由于电平检测器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频率很低,例如几赫左右,所以一般均采用直流放大器进行放大。
4.电压比较器经直流放大器放大后的输出电压与给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输出误差信号电压,当电压比较器增益为时,服从下列关系式5.控制电压产生器控制电压产生器的功能是将误差电压变换为适合可变增益放大器需要的控制电压,这种变换可以是幅度的放大或电压极性的变换。
VCA810中文资料

VCA810高增益调节范围,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VCA810特点:1、高增益调节范围:±40分贝2、微分/单端输出3、低输入噪声电压:2.4nV/√Hz的4、恒定带宽与增益:达到35MHz5、较高的分贝/ V的增益线性度:±0.3分贝6、增益控制带宽:25MHz的7、低输出直流误差:<±40mv8、高输出电流:±60毫安9、低电源电流:24.8毫安(最大为-40° C至+85° C温度范围)主要应用领域:光接收器时间增益控制、声纳系统、电压可调主动滤波器、对数放大器、脉冲振幅补偿、带有RSSI的AGC接收机、改善更换为VCA610芯片描述:VCA810是直流耦合,宽带,连续可变电压控制增益放大器。
它提供了差分输入单端输出转换,用来改变高阻抗的增益控制输入超过- 40DB增益至+40 dB的范围内成dB/ V的线性变化。
从±5V电源工作,将调整为VCA810的增益控制电压在0V输入- 40DB增益在-2V输入到+40 dB。
增加地面以上的控制电压将衰减超过80dB的信号路径。
信号带宽和压摆率保持在整个增益的不断调整range.This40分贝/ V的增益控制精确到±1.5分贝(±0.9分贝高档),允许在一个AGC应用的增益控制电压为接收使用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的精度为±1.5分贝。
出色的共模抑制,并在两个高阻抗输入的共模输入范围,允许VCA810提供差分接收器的操作与增整。
以地为参考的输出信号。
零差分输入电压,给出了一个很小的直流偏移误差0V输出。
低输入噪声电压,确保在最高增益设置好输出信噪比。
在实际应用中,脉冲前沿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和正在使用的VCA810,以平衡不同的信道损耗,群延迟变化最小增益设置将保留优秀的脉冲边沿信息。
一种改进的输出阶段提供足够的输出电流来驱动最苛刻的负载。
虽然主要用于驱动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或第二阶段的放大器,±60毫安输出电流将轻松驱动双端接50Ω线或被动的后过滤超过±1.7V输出电压范围的阶段。
20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

DA转换器构成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除法器型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可编程仪表放大器
• PGA205
(有电阻型,引脚型,数字型)
模拟开关的基本原理
模拟开关的结构是将n沟道MOSFET与p沟道MOSFET并联,可使信号在两个方向上同等顺畅地通过,因而 也没有严格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分。n沟道与p沟道器件之间承载信号电流的多少由输入与输出电压比决 定。两个MOSFET由内部反相与同相放大器控制下导通或断开。这些放大器根据控制信号是CMOS或是 TTL逻辑、以及模拟电源电压是单或是双电源,对数字输入信号进行所需的电平转换。(CD4066没有电 平转换)。
模拟开关的应用
3、音频信号的失真问题
音频信号对失真的要求都比较高,模 拟开关在切换音频信号时由于导通电 阻随信号变化(即非线性)产生了信 号失真。
模拟开关的应用
4、高频或视频的特殊要求:
RON和寄生电容之间的平衡对视频信号非常重要。RON较大的传统模拟开关需要额外增益级来补偿插 入损耗。同时,低RON开关具有较大寄生电容,减小了带宽,降低视频质量。低RON开关需要输入缓冲器, 以维持带宽,但是这会增加元件数量。L、T型开关适合高频开关,有比较高的隔离度,可以利用单刀双 置。
电阻越小、越平坦越好
模拟开关的基本原理
模拟开关CD4051-53特性
通路电阻与电源电压、输入电压的关系
通路电阻与温度、输入电压的关系
模拟开关CD4051-53参数
模拟开关CD4051-53参数
模拟开关CD4051-53参数
自动增益放大系统的简易设计

自动增益放大系统的简易设计司马明【摘要】本设计以程控增益放大器AD603为核心,通过单片机STC89C52控制各模块,实现了输入信号及环境噪声幅度自动调节音量的自动增益控制音响放大器。
文章重点介绍了程控放大模块、噪声采集模块、有效值检测模块等主要电路模块。
系统从mp3或信号源输入音频(100 Hz~10 k Hz)信号给程控增益放大器AD603,将信号放大输出,通过峰值检测电路检测出输出信号,并送给单片机AD采样,与理想输出信号数值进行比较,若有多偏差,则通过调整对AD603的增益控制电压,从而实现带动600Ω负载或驱动8Ω喇叭。
【期刊名称】《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AD603 STC89C52 自动增益控制【作者】司马明【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21.1控制方案的论证与选择方案一:采用AD603和运放构成电压比较减法电路实现。
将输入电压与理想电压的误差经相应的幅值和极性处理后作为AD603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放大倍数的自动调节,实现输出电压的恒定。
该方案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但控制精度不够,适用性不强。
方案二: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件,通过单片机对输入信号进行AD采样,与理想输出信号比较得到误差,根据误差调整AD603增益控制电压,从而实现对AD603放大倍数的精确控制,实现输出电压的恒定。
该方案控制精确,控制速度快,系统整体稳定性高,功能改变和增加容易。
但系统的设计稍复杂。
通过对两个方案的综合对比,我们选用方案二。
1.2程控增益放大论证与选择方案一:使用多个高速运放和模拟开关构成程控增益放大。
通过控制模拟开关选择不同的反馈电阻实现可控增益。
这种方案结构简单,易实现,但由于模拟开关其导通电阻很大,使得各通道信号容易相互干扰,甚至影响通频带宽,同时若要实现增益连续可调,整体结构复杂,调试麻烦。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前言在通信、导航、遥测遥控系统中,由于受发射功率大小、收发距离远近、电波传播衰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变化范围很大,信号最强时与最弱时可相差几十分贝。
如果接收机增益不变,则信号太强时会造成接收机饱和或阻塞,而信号太弱时又可能被丢失。
因此,必须采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接收机的增益随输入信号的强弱而变化。
这是接收机中几乎不可缺少的辅助电路。
在发射机中或其他电子设备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工作原理1.电路组成与框图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是一种在输入信号变化很大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可控增益放大器的增益,使输入信号幅值基本恒定或仅在小范围内变化的一种电路,其组成方框图如下: 输入信号振幅为,输出信号振幅为,可控放大器增益为,即其是控制信号的函数,则有:= ()2.比较过程在AGC电路里,比较参量是信号电平,所以采用电压比较器。
网络由电平检测器、低通滤波器和直流放大器组成。
反馈网络检测出信号振幅电平(平均电平或峰值电平),滤去不需要的较高频率分量,然后进行适当放大后与恒定的参考电平比较,产生一个误差信号。
控制信号发生器在这里可看作是一个比例环节,增益为k 。
若减小而使减小时,环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将使增益1增大,从而使趋于增大。
若增大而使增大时,环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将使减小,从而使趋于减小。
无论何种情况,通过环路反馈不断地循环反馈,都应该使输出信号振幅保持基本不变或仅在较小范围内变化。
,.滤波器的作用环路中的低通滤波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发射机功率变化,距离远近变化,电波传播衰落等引起信号强度的变化是比较缓慢的,所以整个环路应具有低通传输特性,这样才能保证仅对信号电平的缓慢变化有控制作用。
尤其当输入为调幅信号时,为了使调幅波的有用幅值变化不会被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作用所抵消(此现象称为反调制),必须恰当的选择环路的频率响应特性,使对高于某一频率的调制信号的变化无响应,而仅对低于这一频率的缓慢变化才有控制作用。
agc原理

agc原理AGC全称为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是一种电子技术,用于调节电子信号的增益,从而实现信号的稳定与可靠传输。
AGC的原理是依据信号强度大小自动调节放大器的增益,从而使输出信号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AGC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在广播、电视、无线通信、雷达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接收器中,AGC可通过感知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变化来调节接收器的增益,从而使信号恰好足以处理并避免过载,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那么,AGC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呢?一般来讲,AGC电路是由放大器、检波器和反馈电路组成。
当信号越强,检波器便会输出相应电平的直流电压,通过反馈电路调节放大器的增益,使输入信号的强度被调节到合适的程度,从而保证了输出信号的稳定。
具体地说,当输入信号的强度增加时,检波器会输出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而当输入信号的强度降低时,则会输出一个较低的直流电压。
这个检测到的直流电压,会被放大器的反馈电路所检测,并且用来控制这个放大器的电路,从而自动调节信号的增益,使输出信号保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简单来说,AGC的实现就是通过放大器的反馈电路,依据输入信号的强度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从而保持输出信号的强度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
这些操作全部由电路自动完成,用户无需手动操作。
总之,AGC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广泛应用的电子技术,可以自动调节放大器的增益,从而使信号保持在一个稳定且可控范围内,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AGC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了解AGC的原理和应用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1自动增益控制简介
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方法。
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路简称AGC环。
AGC环是闭环电子电路,是一个负反馈系统,它可以分成增益受控放大电路和控制电压形成电路两部分。
增益受控放大电路位于正向放大通路,其增益随控制电压而改变。
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基本部件是AGC 检波器和低通平滑滤波器,有时也包含门电路和直流放大器等部件。
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u0 经检波并经滤波器滤除低频调制分量和噪声后,产生用以控制增益受控放大器的电压uc 。
当输入信号ui增大时,u0和uc亦随之增大。
uc 增大使放大电路的增益下降,从而使输出信号的变化量显著小于输入信号的变化量,达到自动增益控制的目的。
放大电路增益的控制方法有:①改变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状态,以改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
②在放大器各级间插入电控衰减器。
③用电控可变电阻作放大器负载等。
AGC电路广泛用于各种接收机、录音机和测量仪器中,它常被用来使系统的输出电平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因而也称自动电平控制;用于话音放大器或收音机时,称为自动音量控制器。
AGC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利用增加AGC电压的方式来减小增益的方式叫正向AGC,一种是利用减小AGC电压的方式来减小增益的方式叫反向AGC .正向AGC 控制能力强,所需控制功率大被控放大级工作点变动范围大,放大器两端阻抗变化也大;反向AGC所需控制功率小,控制范围也小。
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的缩写。
所有摄象机都有一个将来自CCD的信号放大到可以使用水准的视频放大器,其放大量即增益,等效于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使其在微光下灵敏,然而在亮光照的环境中放大器将过载,使视频信号畸变。
为此,需利用摄象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去探测视频信号的电平,适时地开关AGC,从而使摄象机能够在较大的光照范围内工作,此即动态范围,即在低照度时自动增加摄象机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图像信号的强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具有AGC功能的摄像机,在低照度时的灵敏度会有所提高,但此时的噪点也会比较明显。
这是由于信号和噪声被同时放大的缘故。
1.2设计目的
加深对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线路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工程实际运用,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
用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选题-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电路实现-安装调试-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1.3设计内容
1.查阅资料,确定设计任务的设计方案;
2.设计电路,进行参数计算;
3.用ptoteus软件进行仿真;
4.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测试;
5.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1.4设计要求
输入信号为0~1V时,放大3倍;为1V~2V时,放大2倍;为2V~3V时,放大1倍;3V以上放大0.5倍;自制直流电源。
2.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方案
1.设计方案:将设计电路分为三块,即:电压比较电路,增益选择电路,放大电路。
电压比较电路:通过电压比较器将输入电压(vi)与既设定的比较范围比较,确定其放大倍数;
增益选择电路:根据译码器和模拟开关的逻辑功能对反馈电阻进得到不同的反馈电阻;
放大电路:由一般运放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2.1电路流程图
电路流程(图1)
3硬件设计
3.1电压比较电路
3.1.1电路参数
电压比较电路的工作原理:当反向输入端的电压值大于同向输入端的电压值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VCC(+12V),反之则为VEE(-12V)。
在数字电路中,大于0V 的电压都认为是高电平1,相反为0。
这里选择的都是1K 的电位器,用于选择比较器的阈值电压。
选定的阈值电压分别为1V 、2V 、3V 。
电压比较器的存在使得信号从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进而加以运算。
电压比较器
输
入
信
号
模拟开关
运放
反馈电阻
输出信号
3.1.2电路原理图
电压比较电路(图2)
3.2. 增益选择电路
3.2.1电路参数
这里用来选择电路的是模拟开关CD4051。
CD4051是单8通道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有三个二进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很低的截止漏电流。
幅值为4.5~20V的数字信号可控制峰值至20V的模拟信号。
例如,若VDD=+5V,VSS=0,VEE =-13.5V,则0~5V的数字信号可控制-13.5~4.5V的模拟信号。
这些开关电路在整个VDD-VSS和VDD-VEE电源范围内具有极低的静态功耗,与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无关。
当INH 输入端=“1”时,所有的通道截止。
三位二进制信号选通8通道中的一通道,可连接该输入端至输出。
3.2.2电路原理图
增益选择电路(图3)
本实验模拟开关的工作情况:
输入信号A B C 导通的端口放大效果0~1V 11 1 4(X7)放大3倍1~2V1 1 0 12(X3)放大2倍2~3V 1 0 0 14(X1)放大1倍>=3V0 0 0 13(X0)放大0.5倍
本实验模拟开关的工作表(表1)
3.3放大电路
3.3.1电路参数
本实验所用的放大电路为LM324加负反馈的放大电路,Vo=-Rf/R1*Vi。
R1=1K欧,Rf 用的是5K欧的电位器(由于调试时,放大3倍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其电位器旁有串联了一个4.7K欧的电阻。
另外,为了不使其输出电压为负值,又加了一个放大倍数为-1的放大器。
3.3.2电路原理图
放大电路图(4-1)
放大电路图(4-2)3.4系统总体电路
系统总体电路(图5)
4.仿真
仿真时,我分别输入了0.5V,1.5V,2.5V和4V四个信号,经过调节反馈电阻,输出结果分别如图所示:
仿真(图6-1)仿真(图6-2)
仿真(图6-3)仿真(图6-4)
由上面四幅图可以看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倍数关系与设计要求相符,所以仿真成功。
5.所需元件
所需元件表(表2)
自制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如下:
自制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7)
元件 数量 +12V 直流稳压电源 1 电位器(1K ) 3 电位器(5K ) 4 LM324 2 CD4051 1 1K 电阻 1 10K 电阻 2 4.7K 电阻
1
6.实物测试
实物测试时,发现放大3倍时,即使电位器调至最大,也无法达到三倍,经分析为反馈电阻太小,因而有串联了一个4.7K的电阻。
接着分别调节变阻器,使放大倍数逐渐符合题目要求。
下表为调节成功后所测量的数据:
输入信号放大倍数理论输出信号实际输出信号误差
0.56V 3 1.68V 1.61V 4.17%
0.74V 3 2.22V 2.18V 1.80%
0.88V 3 2.64V 2.67V 1.14%
1.15V 2
2.30V 2.24V 2.61%
1.44V 2
2.88V 2.89V 0.35%
1.68V 2 3.36V 3.42V 1.79%
2.04V 1 2.04V 2.00V 1.96%
2.29V 1 2.29V 2.25V 1.75%
2.70V 1 2.70V 2.68V 0.74%
3.07V 0.5 1.535V 1.52V 0.98%
3.54V 0.5 1.77V 1.77V 0.00%
3.98V 0.5 1.99V 2.02V 1.51%
实物测试数据表(表3)
7.总结
方案设计中的不足以及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1、仿真观察可知:直流时显示的输出电压为负值,即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组成的负反馈放大结构获得的增益为负值。
可以在输出电压值的引线段加上一个增益为-1的运放,使得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同,使得增益为正值。
2、直流放大中,在增益显示的仿真结果有微小的误差,然而在较大增益的显示结果中就没有误差。
误差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去修正电路使其误差降到最小,但是自己还是没有找到减小误差的结果。
后来自己查阅资料知道:同向输入端直接接地与同向输入端串联一个电阻之后接地之间的确会存在误差,但是对整个电路的功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设计,充分感受到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结合设计电路的过程。
在电路设计中,通常可以把复杂的电路按原理和功能拆分为不同的板块,在相对简约方便的情况下选取设计方案,最后宏观整合便得到了相应功能的电路结构。
从总体方案构思,再到分部设计,最后得出自己整个的方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
电子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依靠一门课的知识,而是多种知识的融合贯。
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8.参考书目
[1]吴友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五版.2008
[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华中大学出版社.三版.2006
[4]章忠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中国电子出版社,1999
[5]郭培源.电子电路及电子器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