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一氧化碳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一氧化碳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一氧化碳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氧化碳测定仪通常使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测定。

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燃烧室:首先,一氧化碳样品被引入到燃烧室中。

在燃烧室中,样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反应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
CO + O2 -> CO2 + H2O
2. 检测电极:二氧化碳产生后,它会被转移到检测电极中。

检测电极通常是带有催化剂或电化学活性组分的电极。

这些催化剂或活性组分能够加速和催化二氧化碳在电极表面的氧化反应。

3. 氧化反应:在检测电极表面,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电子。

这个反应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
CO2 -> CO2+ + 2e-
4. 电流测量:在氧化反应中,生成的电子会形成电流流经电极,测量该电流可以得到一氧化碳浓度的信息。

这是因为产生的电流与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生成的电流,一氧化碳测定仪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常用于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是由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产生的。

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对一氧化碳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各国都制定了一氧化碳检测的标准,以规范一氧化碳检测的方法和要求。

一、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制定目的。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一氧化碳检测的方法和要求,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制定一氧化碳检测标准,可以提高一氧化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一氧化碳超标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保护人们的健康。

二、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内容。

一般来说,一氧化碳检测标准包括了以下内容:1. 一氧化碳检测的方法,包括传感器检测、化学检测、红外线检测等。

2. 一氧化碳检测的设备,包括一氧化碳检测仪、一氧化碳报警器等。

3. 一氧化碳检测的要求,包括检测频率、检测范围、检测精度等。

4. 一氧化碳检测的处理措施,包括一氧化碳超标时应采取的措施,如通风换气、停止使用燃气设备等。

三、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执行。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各国都对一氧化碳检测标准进行了严格的执行。

相关部门会对一氧化碳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维护,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相关部门也会对一氧化碳排放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一氧化碳超标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保护人们的健康。

四、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意义。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一氧化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一氧化碳超标情况,保护人们的健康。

同时,它也可以规范一氧化碳检测的方法和要求,提高一氧化碳检测的水平,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总之,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对一氧化碳检测的重视程度,共同保护人们的健康。

一氧化碳检测方法

一氧化碳检测方法

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1原理一氧化碳对不分光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

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2 试剂和材料2.1变色硅胶:于120℃下干燥2h。

2.2无水氯钙:分析纯。

2.3高纯氮气:纯度99.99%。

2.4霍加拉特(Hopcalite)氧化剂:10~20目颗粒。

霍加拉特氧化剂主要成份为氧化猛(MnO)和氧化铜(CuO),它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于仪器调零。

此氧化剂在100℃以下的氧化效率应达到100%。

为保证其氧化效率,在使用存放过程中应保持干燥。

2.5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贮于铝合金瓶中。

3、仪器和设备3.1一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3.1.1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测量范围:0~30ppm;0~100ppm两档重现性:≤0.5%(满刻度)零点漂移:≤±2%满刻度/4h跨度漂移:≤±2%满刻度/4h线性偏差:≤±1.5%满刻度启动时间:30min~1h抽气流量:0.5L/min左右响应时间:指针指示或数字显示到满刻的90%<15S3.2记录仪0~10mV4 采样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

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5分析步骤5.1仪器的启动和校准5.1.1启动的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稳定30min~1h后,用高纯氮气或空气经霍加拉特氧化管和干燥管进入仪器进气口,进行零点校准。

5.1.2终点校准:用一氧化碳标准气(如30ppm)进入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5.1.3零点与终点校准复复2~3次,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样品测定将空气样品的聚乙烯薄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表头指出一氧化碳的浓度(ppm)。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测定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基于样品分离和检测原理的分析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气体样品首先被进样器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

然后,样品被分离成不同的组分,每个组分以不同的速度通过色谱柱。

对于测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
1. 准备色谱柱:选择适合分离目标化合物的色谱柱,如毛细管柱或填充柱。

2. 样品进样:将待测气体样品通过进样器引入气相色谱仪,通常是通过注射器或者气体采样袋。

3. 色谱分离:样品在色谱柱中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分离的效果受到色谱柱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影响。

4. 检测器检测:通过相应的检测器对分离的组分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红外检测器(IR),热导检测器(TCD)等。

5.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器的输出信号,对各个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和识别。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气相色谱方法参数和分析条件会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分析之前,最好参考专业的分析方法、标准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气体分析的可靠技术,适用于测定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目标组分。

一氧化碳检测原理

一氧化碳检测原理

一氧化碳检测原理
一氧化碳检测原理主要依据其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它会与血红蛋白的四个铁离子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 - 碳氧血红蛋白。

这种化合物与普通的氧合血红蛋白不同,无法运输氧气到身体组织中。

一氧化碳检测器通过两种常见的方法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电化学传感器。

该传感器使用氧化反应来测量一氧化碳浓度。

当气体与传感器上的电极接触时,一氧化碳会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电流信号。

电流的大小与一氧化碳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得到相应浓度的一氧化碳。

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红外线吸收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一氧化碳在红外光波段(4.2-4.8微米)的吸收特性。

一氧化碳分子在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光束下会吸收光的能量,因此通过测量光束经过样品后残余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推算出一氧化碳的浓度。

不论使用哪种方法,一氧化碳检测器都需要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湿度、温度和其他气体的存在等,以避免误差。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它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它可以通过不完全燃烧有机物或燃料来产生,例如汽车排放、室内烧煤气或木材燃料等。

一氧化碳能够影响人体的呼吸和心脏系统,引起中毒和死亡。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一氧化碳的浓度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的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的检测标准通常包括浓度限制、监测方法、仪器要求和维护规范等方面。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一、浓度限制:对于一氧化碳的浓度,国际上一般采用毫克每立方米(mg/m³)为单位。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一氧化碳浓度的限制标准略有差异。

国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一氧化碳的年平均浓度不得超过9mg/m³,8小时平均浓度不得超过10mg/m³。

而美国环保局规定一氧化碳在室外空气中的8小时平均浓度不得超过9ppm。

二、监测方法:常用的一氧化碳监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红外线吸收法和电化学法。

红外线吸收法是一种定量方法,它利用一氧化碳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来量化其浓度。

电化学法是一种半定量方法,它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这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三、仪器要求:1. 稳定性:仪器需要具有稳定的性能,能够保持准确度和灵敏度。

2. 精度:仪器需要能够在不同浓度下准确测量出一氧化碳的含量。

3. 灵敏度:仪器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小的一氧化碳浓度。

4. 可靠性:仪器应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以支持大规模的监测任务。

5. 便携性:部分检测仪器需要便携式的设计,以支持实地监测和移动式监测任务。

四、维护规范:1. 校准: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2. 保养: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包括清洁、更换部件等。

3. 检查:每次使用前需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4. 存储:对暂时不使用的检测仪器需要进行合适的存储,避免其受到损坏或降低精度的现象。

防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的检测和预防方法

防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的检测和预防方法

防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的检测和预防方法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

因此,一氧化碳的检测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和预防方法,以保障我们的生活环境安全。

一、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1. 室内一氧化碳检测仪器:室内一氧化碳检测仪器是最常用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之一。

这类仪器可通过探头感知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并提供数值显示和警报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仪器显示的数值判断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超标,如超标则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一种检测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设备。

它常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当一氧化碳超标时,报警器会发出声音和闪光以提醒人们。

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安装位置要根据室内通风情况和气流分布进行合理选择。

3. 一氧化碳浓度测量仪:一氧化碳浓度测量仪是一种专业的仪器,可以对一氧化碳浓度进行准确测量。

这类仪器通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使用一氧化碳浓度测量仪时,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二、一氧化碳的预防方法1. 室内通风:室内通风是预防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的重要方法之一。

定期开窗通风,尤其是在使用燃气设备、燃煤设备或取暖设备时,要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一氧化碳的积累。

此外,尽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源,如烟草烟雾、油烟等。

2. 合理使用燃气和取暖设备:燃气和取暖设备是一氧化碳的主要产生源之一。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安装正确,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周边环境要保持清洁,不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

同时,要防止设备燃烧不完全,避免一氧化碳的产生。

3. 注意烟囱和通风管道的疏通:烟囱和通风管道是排除燃烧产物和废气的通道,如果堵塞或积灰,容易导致一氧化碳的积聚。

因此,定期清理烟囱和通风管道,确保畅通无阻,对预防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至关重要。

4. 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对燃气和取暖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解决。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是由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所产生的。

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甚至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对一氧化碳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各国纷纷制定了一氧化碳检测的标准,以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了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要求等内容。

首先,检测方法是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常用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一氧化碳的准确检测。

其次,检测仪器也是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各国标准对于检测仪器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检测要求是一氧化碳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检测的环境条件、操作规程、报告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检测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中国,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主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发布。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一氧化碳检测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其中,GB/T 16157-199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的限值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30mg/m3,以保障室内空气的质量。

此外,GB/T 18204-2000《汽车排气一氧化碳限值》对于汽车排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限制,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国家标准外,国际上也有一系列关于一氧化碳检测的标准。

ISO 80000-7:2008《国际标准化组织量和单位》对一氧化碳的浓度单位进行了规定,统一了国际上的一氧化碳检测工作。

此外,美国环保署(EPA)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一氧化碳检测的标准,其中包括了一氧化碳排放限值、检测方法等内容,以保障美国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

总的来说,一氧化碳检测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1原理一氧化碳对不分光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

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2试剂和材料
2.1变色硅胶:于120C下干燥2h。

2.2无水氯钙:分析纯。

2.3 高纯氮气:纯度99.99% 。

2.4霍加拉特(Hopcalite )氧化剂:10〜20目颗粒。

霍加拉特氧化剂主要成份为氧化猛
(MnO)和氧化铜(CuO),它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于仪器调零。

此氧化剂在100C以下的氧化效率应达到100%。

为保证其氧化效率,在使用存放过程
中应保持干燥。

2.5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贮于铝合金瓶中。

3、仪器和设备
3.1一氧化碳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3.1.1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范围:0〜30ppm;0〜100ppm 两档
重现性:<0.5%满刻度)
零点漂移:<± 2满刻度/4h
跨度漂移:<± 2满刻度/4h
线性偏差:<± 1.5满刻度
启动时间:30min〜1h 抽气流量:0.5L/min 左右
响应时间:指针指示或数字显示到满刻的90%<15S
3.2 记录仪0〜10mV
4采样
用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
实验室分析。

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5分析步骤
5.1仪器的启动和校准
5.1.1启动的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稳定30min〜1h后,用高纯氮气或空气经霍加拉特氧
化管和干燥管进入仪器进气口,进行零点校准。

5.1.2终点校准:用一氧化碳标准气(如30ppm)进入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5.1.3零点与终点校准复复2〜3次,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样品测定将空气样品的聚乙烯薄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
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表头指出一氧化碳的浓度( ppm)。

如果仪器带到现场使用,
可直接测定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仪器接上记录仪表,可长期监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6结果计算
一氧化碳体积浓度ppm,可按下列公式换算成标准状态下质量浓度mg/m3 。

mg/m3 =ppm/B X28 式中:B——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当0C( 101Kpa)时,B=22.41当
25C( 101Kpa)时,B=24.46 28 ——一氧化碳分子量
7测量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
7.1测量范围
0〜30ppm; 0 〜100ppm 两档
7.2检出下限
最低检出浓度为0.1ppm
7.3干扰和排除环境空气中非待测组份,如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汽等能影响测定结果。

但是采用串联式红外线检测器,可以大部分消除以上非待测组份的干扰。

7.4重现性小于1% ,漂移4h 小于4%。

7.5准确度取决于标准气的不确定度(小于2%)和仪器的稳定性误差(小于4%)
二、气相色谱法
1 原理
一氧化碳在色谱柱中与空气的其它成份完全分离后,进入转化炉,在360C镍触媒催化作
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

CO+3H2在360C高温下用
Ni 催化生成CH4+H2O
2 试剂
2.1碳分子筛:TDX-01 60 目-80 目,作为寄存定相。

2.2纯空气:不含一氧化碳或氧化碳含量低于本方法检出下限。

2.3镍触媒:30-40 目,当CO<180mg/m3 ,CO2<0.4% 时,转化率>95%。

2.4一氧化碳标准气:一氧化碳含量 1 0 〜40ppm (铝合金钢瓶装)以氮气为本底气。

3仪器与设备
3.1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

3.2转化炉;可控温360± 1 Co
3.3注射器:2ml, 5ml, 10ml, 100ml,体积误差v± 1%。

3.4兼铝箔复合膜采样袋:容积400~600ml o
3.5 色谱柱:长2m 内径2mm 不钢管内填充TDX-01 碳分子筛,柱管两端填充玻璃棉。

新装的色谱柱在使用前,应在柱温150C,检温器温度180C,通氢气60ml/min条件下,老化处理10h。

3.6转化柱:长15cm、内径4mm不锈钢管内,填充镍触媒(30~40目),柱管两端塞玻璃棉。

转化柱装在转化炉内,一端与色谱柱连通,另一端与检测器相连。

使用前,转化柱应在炉温36. C,通氢气60ml/min条件下,活化10h。

转化柱与色谱柱老化同步进行。


CO v 180mg/m3时,转化率〉95%。

4、采样用橡胶二连球,将现场空气打入采样袋内,使之胀满后放掉。

如次反复四次,最后一次打满后,密封进样口,并写上标签,注明采样地点和时间等。

5、分析步骤
5.1色谱分析条件由于色谱分析条件常因实施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应根据所用气象色谱仪的型号和性能,制定能分析一氧化碳的最佳的色谱分析条件。

附录所列举色谱分析条件上一个实例。

5.2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校正因子在作样品分析是的相同条件下,绘制标准线或测定校正因子。

5.2.1配置标准气
在5 支100ml 注射器中,用纯空气将已知浓度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稀释成
0.4~40ppm (0.5~50mg/m3)范围的4个浓度点的气体。

另取纯空气作为零浓度气体。

5.2.2绘制标准曲线
每个浓度的标准气体,分别通过色谱仪的流通进样阀,量取1ml 进样,得到各浓度的色谱峰和保留时间。

每个浓度作三次,测量色谱峰高的平均值。

以逢高(mm )作纵坐标,浓
度(ppm)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中心回归的斜率,以斜率倒数
Bg(ppm/mm )作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

5.2.3测定校正因子
用单点校正法求校正因子。

取与样品空气中含一氧化碳浓度相接近的标准气体。

按 6.
2.2项操作,测量色谱的平均峰高(cm)和保留时间。

用公式(1)计算校正因子(f): f=h/C (1)式中:f 校正因子,ppm/mm C 标准气体浓度,ppm h 平均峰高,mm
5.3样品分析
通过色谱仪六通进样阀,进样品空气1ml,按622项操作,以保留时间定性,测量一氧化
碳的峰高。

每个样品作三次分析,求峰高的平均值。

并记录分析时的气温和大气压力。

高浓度样品,应用清洁空气稀释至小于40ppm(50mg/m3),再分析。

6、结果计算
6.1用标准曲线法查标准曲线定量,或有公式(2)计算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C=hXBg (2)
式中:C 样品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ppm
h 平均峰高,mm
Bg 由6.2.2 项得到的计算因子,ppm/mm
6.2用校正因子公式(3)计算浓度:
C=h xf (3)
式中:C 样品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ppm
h 平均峰高,mm
f 由6.2.3 项得到的校正因子,ppm/mm
6.3一氧化碳体积浓度ppm 可按公式(4)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浓度mg/m3;
mg/m3=ppm/B x28 (4)
7 测量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
7.1测定范围
进样1ml 时,测定浓度范围是0.50~50.0mg/m 3
7.2检出下限
进样1m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50 mg/m3
7.3干扰和排除由于采用了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空气、甲烷。

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机物均不干扰测定。

7.4重现性一氧化碳浓度在6 mg/m 3。

10 次进样分析,变异系数为2%。

7.5回收率
一氧化碳浓度在3~25mg/m3时,回收率为94~104%。

附录
气相色谱法分析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实例
A.1 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温度一78 C;
转化柱温度一360 C;
载气—H2,,78ml/min ;
氮气—130ml/min ;
空气—750ml/min ;
记录仪满量程10mA ,流速5mm/min ;静电放大器—高阻10 进样量—用六通进样阀进样1ml A.2 按A1 色谱分析条件所得到标准气和样品气色谱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