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

合集下载

军事家腓特烈大帝是谁

军事家腓特烈大帝是谁

军事家腓特烈大帝是谁腓特烈大帝是普鲁士最为著名的国王之一,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国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军事家腓特烈大帝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军事家腓特烈大帝的简介腓特烈大帝,1712年出生于柏林,1740年即位,实行开明君主制,曾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

1756年发动对法、俄和奥地利等国的七年战争。

他不是古斯塔夫二世那样的军事革新家,也不是拿破仑那样的战略家,他是一位机动作战战术大师,常常打败实力大大超过自己的敌军。

他靠着坚韧和运气,使得普鲁士国家幸存下来。

1772年同俄、奥乘波兰内政危机第一次瓜分波兰领土,获得西普鲁士。

1785年组建由15个德意志联邦国组成的诸侯联盟。

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

恩格斯称他“建立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骑兵”,他的军队“是欧洲模范的军队”。

腓特烈大帝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至音乐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

腓特烈大帝的生平简介腓特烈大帝从小就表现出较高的军事天赋,他28岁即位之初,就率领普鲁士军队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为普鲁士夺得了西里西亚这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

在块土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还体现在军事上,为普鲁士提供了一条坚实的军事防线。

这一点,在日后的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之后在1750年爆发的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以普鲁士一国之力,单独和当时堪称世界强国的法国、奥地利和俄国三国联军交战。

光是这三国军队的人数,就是当时普鲁士总人口的三倍之多。

腓特烈大帝虽然屡屡战败,但他越挫越勇,并最终赢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而且保住了西里西亚。

通过七年战争,不仅使普鲁士领土面积扩张,也使其一跃成为了当时和英国、法国、奥地利、俄国等并列的欧洲强国。

后世人们称其为“军事天才”,普鲁士人民更冠于其“大帝”的称号。

在他统治期间,国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通过对军事、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得虽然常年战争的普鲁士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起色,并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二世(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der Große,1712年1月24日-1786年8 月17日),史称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统治时期普鲁士军事大规模发展,领 土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取得霸权。腓 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而且在政治、经济、 哲学、法律、甚至音乐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内政改革

在内政方面,他推行了农业改革(土豆)、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法律改革, 在Drömling和Oderbruch实施排水工程,废除了刑讯还建立了廉洁高 效的公务员制度。他的名言是“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对法律的发 展贡献良多。另外,当时普鲁士的人民可以通过上书或求见的方式向国王求 助。腓特烈二世在他的准则“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下竭力避免封建制度 的流弊。对此他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非常不信任,他深深感到等级观念会作祟。 “我很不高兴,那些在柏林吃上官司的穷人,处境是如此艰难。还有他们动 辄就会被拘捕,比如来自东普鲁士的雅各布· 特雷赫,他因为一单诉讼而要在 柏林逗留,警察就将他逮捕了。后来我让警察释放了他。我想清楚的告诉你 们,在我的眼中,一个穷困的农民和一个最显赫的公爵或一个最有钱的贵族 没有丝毫高低之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腓特烈二世1777年至司法部 部长的信) 腓特烈二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他当政时期的特色。 同时他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也是他内 政的特色之一。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克花园(Forum Fridericianum)那里, 一座新教的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排而立,可算得上18世纪独一无二的景 致。腓特烈后来还说:“Jeder soll nach seiner Façon selig werden”(意为:纵然行事方式各异,但人人都是可到天堂的)。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腓特烈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比拿破仑毫不逊色,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强,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以普鲁士一个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于1712年1月24日出生于柏林。

他的祖父是普鲁士开国君主腓特烈一世,父亲是第二代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

腓特烈·威廉一世被称作“军人国王”,他把专制集权和军事力量加强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普鲁士当时只有300万人口,居欧洲第13位;领土面积居第10位。

在他的统治下普军由38000人增加到83000人。

跃居欧洲第4位。

他也很重视发展工商业,但那主要是为了发展军事力量。

他治军极严,他经常用棍棒责打那些违反军纪的人。

腓特烈的母亲索非·德罗蒂亚王后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妹妹。

她不仅性情贤淑,而且对文学、音乐都有兴趣。

腓特烈从小受她的影响很大,兴趣爱好与母亲相同。

但威廉不愿儿子成为文弱书生,经常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打骂腓特烈。

1730年8月因为不满父亲安排的婚姻,以及父亲对他兴趣爱好的严厉态度,腓特烈决定趁跟随父亲出巡外地的机会逃出边境(有胆量!)。

可惜被人发现,给抓了回来,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他慢慢冷静了下来。

威廉派了一个对重商主义治国颇有见地的人来陪伴他,此人对腓特烈的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他的启发下,腓特烈还对普鲁士日后的经济发展作了一番设想,他对经世治国的兴趣越来越浓。

腓特烈后来主动向父亲认错,并听从安排与奥地利的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公主结婚。

此后他过起了田园生活,空闲时就吹笛谱曲、饱览群书、吟诗撰文。

由于小时候的老师是法国人,所以他一向崇尚法国文化,他还给伏尔泰写过信。

当然,威廉并没有忘记栽培儿子,常派他以王储身份到各地视察;还让他深入军队,了解军情。

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腓特烈对军国大事已了如指掌,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

瓜分波兰 晚年逝世
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是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汉诺威的索菲·多罗特娅的儿子。腓特烈在他的父 亲 腓 特 烈 ·威 廉 一 世 严 格 、 强 硬 和 军 事 式 的 教 育 下 长 大 。 1 7 3 0 年 , 腓 特 烈 二 世 尝 试 和 朋 友 汉 斯 ·赫 尔 曼 ·冯 ·卡 特 逃 往 英 格 兰 。 但 以 失 败 告 终 。 他 们 被 囚 禁 在 德 波 边 境 的 小 镇 昆 斯 特 林 ( 德 语 : K üs t r i n ) , 在 那 里 卡 特 被 处 决 。
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开明专制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在 他统治时期,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其本人也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和音乐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 大规模发展军力、扩张领土,使普鲁士国力迅速提升,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概述图参考资料)
人物生平
青年时代 对奥扩张
改组骑兵和炮兵。腓特烈二世继位时,普鲁士骑兵由骑着笨拙的马匹、只受过射击训练的重装骑兵组成。 1741年4月10日,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的首次会战莫尔维茨会战中,数量和质量均居劣势的普鲁士骑兵很快被奥 地利骑兵逐出战场。这次会战后,腓特烈二世和骑兵指挥官泽德利茨立即着手改组骑兵。改组后的骑兵包括胸甲 骑兵、龙骑兵和镖骑后骑兵。前两种骑兵通常以5个中队编成一个团,后一种骑兵则以10个中队编成一个团,每 个......
在他的倡导下(1772年),波兰被第一次瓜分。当时奥地利和1764年新近与普鲁士结盟的俄罗斯处于武装 冲突边缘。为了自身利益,腓特烈二世用波兰的土地去满足两国对土地的欲望。普鲁士武力兼并了所谓的波兰-普 鲁士,即是西普鲁士。从此他自称为腓特烈大帝、普鲁士之国王(könig von Preußen)。而不是像其两届前任, 称自己为普鲁士里的国王(könig in Preußen)。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也被称为腓特烈二世,是普鲁士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位君主。

他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和其妻子索菲娜·多洛特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1712年1月24日。

腓特烈大帝在位期间,对普鲁士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伟大的改革,使这个小国成为欧洲的大国之一。

本文将探讨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治国理念和对普鲁士的影响。

腓特烈大帝出生在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对政治有着浓厚兴趣的女性。

这种家庭背景影响了腓特烈大帝的成长,并塑造了他对政治和军事的深刻理解。

腓特烈大帝继位后,迅速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决断力。

他在位期间,积极地推动各种改革。

首先,他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使普鲁士的军队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军队之一。

腓特烈大帝注重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他还扩大了军队的规模,以在欧洲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除了军事改革,腓特烈大帝还采取了一些重要的内政改革,以推动普鲁士的经济繁荣。

他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条件。

腓特烈大帝还致力于发展贸易和工业,促进了普鲁士经济的增长。

他还鼓励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普鲁士文化的繁荣。

腓特烈大帝以其智慧和独特的治国理念而闻名。

他相信君主应该为人民的利益而服务,而不仅仅是追求自己的权力和财富。

他反对封建制度,试图建立一个公正而稳定的社会体系。

他还积极地倡导宽容和宗教自由,并保护犹太人等少数族群的权益。

这些理念为普鲁士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腓特烈大帝的统治对普鲁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改革使普鲁士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军事改革使普鲁士在欧洲战争中取得了许多胜利,树立了普鲁士的威信。

他的经济改革带动了普鲁士的繁荣,使普鲁士成为一个富裕而强大的国家。

腓特烈大帝的治国理念也为普鲁士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腓特烈大帝是谁

腓特烈大帝是谁

腓特烈大帝是谁腓特烈大帝是普鲁士最为著名的国王之一,是一位机动作战战术大师,常常打败实力大大超过自己的敌军。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腓特烈大帝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腓特烈大帝的简介普鲁士正式的国王共有9位,腓特烈大帝是第三位国王。

他的父亲是腓特烈·威廉一世,母亲是索菲·多萝西亚。

他年轻的时候,就受到了父亲对他严格的军事教育,为他日后的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740年,腓特烈大帝登基,当时仅28岁。

他刚刚即位,就趁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良机,发动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

为普鲁士夺得了一块资源丰富且极具经济价值的土地。

这块土地为普鲁士日后的七年战争打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750年,法国、奥地利和俄国结成联盟,对普鲁士用兵。

经过七年的征战,腓特烈大帝终于击退了侵略者,保卫了西里西亚。

在他统治期间,国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通过对军事、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得虽然常年战争的普鲁士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起色,并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

从军事、政治两方面,还不足以全面地了解腓特烈大帝是谁这个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外,他还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学家和语言学家,据说他掌握七种以上的语言,能听懂十种以上。

而且他还能亲自谱写笛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国王。

但他和中国同样多才多艺,却成为了亡国之君的南唐后主李煜以及宋徽宗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身为国王,不得不收起自己的这些天赋,只对军事和政治着迷。

正是由于他的励精图治,才让普鲁士的国势蒸蒸日上,和法国、英国、奥地利、俄国等,成为了欧洲的五大强国之一。

腓特烈大帝和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是普鲁士最为著名的国王之一。

同样,腓特烈大帝和普鲁士的崛起,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腓特烈大帝从他的父亲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手里结果皇权的时候,普鲁士正处于一个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

虽然普鲁士在他父亲的手里,国力逐渐上升,但是瘟疫和战争,普鲁士的财政依然捉襟见肘。

腓特烈大帝从他刚即位开始,就着手将普鲁士打造成为一个欧洲最强的帝国。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

十九世纪活跃于欧洲的普鲁士,相较于英法奥等传统欧洲强权来说,普鲁士是相当晚才兴起的强国,而普鲁士的崛起实是西方近代史中颇为神奇的一页。

从普鲁士的领土、人口和资源来看,普鲁士实在没有成为强权的条件,在十七世纪时,普鲁士甚至是各国欺凌的对象,不过十八世纪后期的普鲁士却已是欧洲举足轻重的重要国家。

在普鲁士崛起的过程中,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Ⅱ,the Gr eat 1740-1786)可以说是绝对关键的人物。

本文首先经由叙述腓特烈即位前的普鲁士历史,来显示普鲁士所面对的危机及腓特烈以前数代的努力和成果。

接着则是从腓特烈大帝的战争与外交,透过当时的局势演变以及腓特烈的考量,来看腓特烈大帝如何将普鲁士推上强权的位置。

壹、研究动机提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历史,通常第一个进入人们脑中的,定是那石破天惊的法国大革命。

的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日后欧洲历史的发展。

然而,十八世纪的欧洲史,除了法国大革命外,启蒙思想在欧洲的蓬勃发展,卢梭(Jean-Jacqu es Rousseau,1712-1778)、孟德思鸠(Montesquieu,1689-1755)、伏尔泰(Volta ire,1694-1778)等启蒙思想家的活跃,却也丰富了十八世纪的欧洲史内涵。

而牵连多数欧洲国家的一连串王位继位战争,如西班牙、奥国、巴伐利亚等国的继位战争,也使十八世纪的欧洲史显得格外独特。

不过,十八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尚有一件重要的事上演,它的发生也使日后的欧洲甚至是全世界都受到了影响,那就是俄国和普鲁士的兴起。

俄国与普鲁士势力的勃兴,代表的是以往不受西欧世界看重,被视作蛮荒、未开化的东欧开始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开始有与英法奥等欧洲诸强一较长短的实力。

其中普鲁士的兴起更是令笔者感到不可思议,普鲁士不仅领土小,更糟的是领土分散,可说是暴露在众多觊觎的眼光下,再加上十七世纪的普鲁士还深受战争的蹂躏,著名的三十年战争(the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其主要战场即是在布兰登堡的境内,诸多不利的先后天因素加诸于普鲁士,而普鲁士却仍然在短短百年内迅速的兴起,这是颇神奇的一件事,可以说普鲁士的统治者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腓特烈大帝的简介

腓特烈大帝的简介

腓特烈大帝的简介腓特烈大帝从小就表现出较高的军事天赋,在军事上的成就,足以在世界上排上一流的位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腓特烈大帝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腓特烈大帝的简介腓特烈大帝,1712年出生于柏林,1740年即位,实行开明君主制,曾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

1756年发动对法、俄和奥地利等国的七年战争。

他不是古斯塔夫二世那样的军事革新家,也不是拿破仑那样的战略家,他是一位机动作战战术大师,常常打败实力大大超过自己的敌军。

他靠着坚韧和运气,使得普鲁士国家幸存下来。

1772年同俄、奥乘波兰内政危机第一次瓜分波兰领土,获得西普鲁士。

1785年组建由15个德意志联邦国组成的诸侯联盟。

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

恩格斯称他“建立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骑兵”,他的军队“是欧洲模范的军队”。

腓特烈大帝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至音乐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

腓特烈大帝的生平简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12-1786),又称老弗里茨。

是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汉诺威的索菲·多萝西亚的儿子,身材矮小-他身高只有165厘米但功绩令人赞叹!在他统治时期,经过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和第一次瓜分波兰,将领土从11万扩张至22万平方公里,还组织了诸侯同盟和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对立,成功取代巴伐利亚王国成为神罗帝国内仅次于奥地利的的第二大势力,因此被冠以大王称号。

腓特烈在他的父亲「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严格,强硬和军事式的教育下长大。

1730年他尝试和朋友汉斯·赫尔曼·冯·卡特逃往英格兰。

但以失败告终。

他们被囚禁在德波边境的小镇昆斯特林(德语:Küstrin),在那,卡特被处决。

究竟腓特烈是看到还是只听到行刑还有争议。

[1]他的父亲一再受到亲奥势力的压力,腓特烈在其影响下,不情愿的和伊莉萨白·克里斯丁娜·冯·布赖恩施怀克—贝芬(ElisabethChristinevonBraunschweig-Bevern)成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但是对犹太人的歧视,腓特烈二世却是一字不漏的继承了前任的政策—— 1750年修订后的总特权政策(Revidiertes General-Privileg 1750),1763年 犹太瓷器规定(Judenporzellanverordnung 1763)。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 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希望彻底废除农奴制,但在普鲁士地主的强 烈反对下失败。但在国王的属地上却能逐步实行,腓特烈二世在新开辟的地 区里建立小镇和农村,让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入住。当出于国务原因而需要延 长农奴合同的时候,这些帮工,雇农和女仆会被问及他们雇主的情况及待遇, 管理不善的雇主,其手下的雇农将有可能被调派到有妥善管理记录的雇主处。 在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普鲁士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乡村学校的师 资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偏低。这些学校只能培养出一些有读写能力缺陷的军 官。 腓特烈二世和伏尔泰有书信来往并且曾在波茨坦会面过。他自己写有大 量法文著作,是18世纪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他1740年写下的《反马基雅维 利》(Anti-Macchiavell)在欧洲非常有名。在书中,他用批评,进步的角 度去分析了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治观点。广为流传的无忧宫磨坊主传说被视 为腓特烈二世对法律的一次较量。但经证实,这个逸谈是假的。



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强,以惊人的毅力和顽 强以普鲁士一个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 其疯狂程度,可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或者希特勒相媲 美。罗斯巴赫会战更是腓特烈斜线阵势完美的表演之一, 今天被美国西点军校选作那个时代的经典战役,以大模 型重现在它的军事博物馆陈列中。军事史家亦把此战与 洛伊滕会战许为腓特烈大帝军事艺术的巅峰之作,就象 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会战一样。仅凭这两场会战,腓特 烈就完全奠定了其作为古今最伟大名将之一的地位,普 鲁士的一个永远的军事神话,从此诞生。后世拿破仑评 价腓特烈大帝的时候说:「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 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的最高的赞誉之 词」。 1785年西里西亚一年一度的秋季大演习中,英国王 弟弗雷德里克王子 (约克公爵),美国独立战争中出名的 康沃里斯将军(Cornwallis),拉法叶特侯爵都来参观, 并向腓特烈致敬。当时腓特烈指挥的普鲁士军队的操演 方法,成为全欧洲军界竞相模仿的样板,老国王在训练 场上禁不住掩口偷笑「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在战术层次,腓特烈可以说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 比拿破仑毫不逊色。尤其是在战役层次上:当时欧洲在 战略和战术之间,没有战役学这个分科,而腓特烈就是 大战术的创始人,德国人口中的「大战术」,就是现代 军事科学中的战役学。欧洲军事学从古斯塔夫开始走入 近代化,经过杜伦尼、马尔巴勒、欧根、萨克斯等历代 名将的探索与尝试,到腓特烈手中,不仅从实践上,而 且从理论上给以总结。他所确立的作战原则,例如「保 护你的侧翼和后方、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我们 注意力的目标,应该是敌人的军队」等等,直接指导了 拿破仑。可以说在战役指挥上,腓特烈是拿破仑的启蒙 老师。
内政改革

在内政方面,他推行了农业改革(土豆)、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法律改革, 在Drömling和Oderbruch实施排水工程,废除了刑讯还建立了廉洁高 效的公务员制度。他的名言是“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对法律的发 展贡献良多。另外,当时普鲁士的人民可以通过上书或求见的方式向国王求 助。腓特烈二世在他的准则“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下竭力避免封建制度 的流弊。对此他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非常不信任,他深深感到等级观念会作祟。 “我很不高兴,那些在柏林吃上官司的穷人,处境是如此艰难。还有他们动 辄就会被拘捕,比如来自东普鲁士的雅各布· 特雷赫,他因为一单诉讼而要在 柏林逗留,警察就将他逮捕了。后来我让警察释放了他。我想清楚的告诉你 们,在我的眼中,一个穷困的农民和一个最显赫的公爵或一个最有钱的贵族 没有丝毫高低之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腓特烈二世1777年至司法部 部长的信) 腓特烈二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他当政时期的特色。 同时他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也是他内 政的特色之一。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克花园(Forum Fridericianum)那里, 一座新教的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排而立,可算得上18世纪独一无二的景 致。腓特烈后来还说:“Jeder soll nach seiner Façon selig werden”(意为:纵然行事方式各异,但人人都是可到天堂的)。
军事天才
• 即使忽略他作为政治家的作为和他对立法所做的贡献,单凭他在军事 上的表现,就足以使他在历史上占一席位。在西方军事历史学家的著 作中,腓特烈大帝是公认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古斯 塔夫二世、拿破仑齐名的军事伟人。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腓特烈初次绽放光芒。索尔战役更是腓 特烈第一次试图把经过自己思考和设计的斜线式战术付诸实施。战后 腓特烈写出了他最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原理》(有译为军事教 令,德语:Die General Principia vom Kriege)。这本书集中体现腓 特烈对自己早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不仅仅是行而上的战争理论, 而且贴近实际,是当时最好的战争实践指南。腓特烈其实是用法文写 成此书的,后来才译成德文,仅仅下发给普鲁士的将级军官,不得外 传。但是他没有把人驾驭部下的经验,当然不愿意让部下看见。后来在七年战争 中的1760年2月,奥地利从一位被俘虏的普鲁士少将那里得到这本书, 这才流传于世,1762年这本书传到伦敦,在那里公开刻印出版。 腓 特烈大帝漫画(18张) •
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二世(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der Große,1712年1月24日-1786年8 月17日),史称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统治时期普鲁士军事大规模发展,领 土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取得霸权。腓 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而且在政治、经济、 哲学、法律、甚至音乐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青年时代
• 腓特烈在他的父亲「士兵国王」腓特烈· 威廉一世严格,强硬和军事式 的教育下长大。 腓特烈二世1730年他尝试和朋友汉斯· 赫尔曼· 卡特 冯· 通往到英格兰。但以失败告终。他们被囚禁在德波边境的小镇昆斯特 林(德语:Küstrin),在那,卡特被处决。究竟腓特烈是看到还是只 听到行刑还有争议。 • 他的父亲一再受到亲奥势力的压力,腓特烈在其影响下,不情愿的 和伊莉萨白· 克里斯丁娜· 布赖恩施怀克—贝芬(Elisabeth Christine 冯· von Braunschweig-Bevern)成婚。伊莉萨白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个 远房亲戚。两人并未诞下一子。腓特烈基本上和她分居,只在节庆场 合一同出现。但腓特烈在其父临终前答应了,誓不会对伊莉萨白不忠。 在莱茵斯堡(Rheinsberg)的四年(1736–1740)可能是两位在一起 最幸福的日子了,但这究竟是真的还是只是做给他那多疑的父亲的一 出戏,尚没有定论。 • 而难得的几位受腓特烈青睐的女性,都是些所谓的“女大地主” 卡罗琳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他还向她们写过诗,保持着书信来往
人物逝世
• 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二世于无忧宫中在他的沙发椅上 安然逝世,享年74岁。他身后无子,由侄子继承,就是腓 特烈· 威廉二世。这时距离法国大革命仅有3年。他的意愿
是在无忧宫露台他的爱犬旁下葬,但他的继任,也是他的 侄子却将他葬在了波茨坦格列森教堂的底下墓室里。 1944年他棺材被移往马堡的伊莉萨白教堂。直到1952年 才在路易· 费迪南德的发起下被迁到霍亨索伦城堡。但直 到德国统一后1991年8月17日,这位国王才到了他想到的 地方,在他生前已建好的墓穴下安身。他的话“Quand je suis là,je suis sans souci” (吾到彼处,方能无 忧)。这位思想自由的共济会员在教堂里寻不得安灵。他 愿意自己的爱犬离他更近一些。 • 人们在英灵殿(Walhalla)为他塑半身像以作纪念。 在他过身后人们树立很多纪念碑,最有名的是在柏林菩提 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腓特烈大帝骑马像。二 战时塑像幸存,并在民德时期重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