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公开课教案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母鸡萝丝去散步》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母鸡萝丝去散步》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掌握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故事内容,能够理解并总结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分享,引导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珍惜生活及友善待人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总结和理解。
(2)情感目标的培养。
3、教学准备:(1)故事原文:《母鸡萝丝去散步》。
(2)教学PPT。
(3)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4)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需教具。
4、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几张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与图片相关的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故事:通过展示故事PPT,让学生跟读故事并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完后,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让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及提问。
(4)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故事情节,并讲解故事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及短语。
(5)课堂练习: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
(6)情感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及展示,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的阳光午后的故事,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5、板书设计:《母鸡萝丝去散步》6、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公开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总结故事情节,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较高。
但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再详细解释一下作业要求,让学生更明确作业的内容及目标。
同时,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散步》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①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 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自由讨论)
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 什么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 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 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 现。
第7段:
描绘一幅轻快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野春光图,烘托 了愉悦的心情,也照应了小路有意思。
21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场 景或交代背景) 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烘托人物的形象 4、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5、借景抒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1
A、你真是一个孝顺又体贴的小孩啊! B、你经常不情愿地被“叫”去散步。你还需要努力,慢慢体会“散步” 的乐趣。 C、你好像很忙的样子,有时间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哦。 D、你既没时间,又不情愿陪老人,你马上就快“无药可救”了!
2
散步 莫怀戚
3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 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21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或交代背景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烘托人物的形象4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5借景抒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22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1、你家里几口人?和老人(父母的父母)一起住吗?(是,请看2题;不是, 请看3题) 2、你经常陪老人一起散步吗?(经常,请看4题;不经常请看5题) 3、你经常和父母一起去看老人吗?(经常,请看2题;不经常请看5题) 4、你们的散步的感觉是愉快多,还是没意思多?(愉快多,A;没意思多, B) 5、你认为陪老人一起散步,走动走动,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吗?(是, C;不是,D)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母鸡萝丝去散步》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母鸡萝丝去散步》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母鸡萝丝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能够简单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2.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故事书、母鸡萝丝手偶、红色绸带、小刷子、胡椒粉、盐、玩具蛇、玩具蜘蛛。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简单的阅读经验,对母鸡萝丝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出示母鸡萝丝手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说出母鸡萝丝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欲望。
2.展开部分:(1)教师完整讲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挂图,让幼儿说出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故事情节,如:母鸡萝丝在散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如:母鸡萝丝、狐狸等。
3.巩固部分:(1)教师播放《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故事情节,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母鸡萝丝散步路线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拓展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母鸡萝丝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完成散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生活经验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母鸡萝丝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怕挫折。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2.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绘画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初中语文公开课《散步》说课稿

初中语文公开课《散步》说课稿人类的爱无需豪言壮语,它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凡的言行之间,父亲为儿子撑伞,儿子背起老母亲,父母无私付出,儿女真诚回报。
即使它再平凡再细小,这份爱,也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感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公开课《散步》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语文公开课《散步》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其中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承担责任的情感。
(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 教学重点: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悟亲情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扩大教学的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圈点勾画,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散步教案公开课范文

散步教案公开课范文【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3、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莫怀戚,重庆人。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
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各成员认真完成预习案并作出评价。
2、预习时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课上合作探究。
预习案1、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一定按照要求做哟!)(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分歧()一shà()间chāi()散委qū()水波línlín()()各得qí()所(2)串词成段:将下列词语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阳光轻风田野小路菜花2、思考下列问题:(1)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个题目。
(3)你感觉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
【温馨提示】先自己圈点勾画,再小组交流。
可以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美的词、美的句等等)。
【学法指导】分五组分别品析,然后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景美事美情美词美句美人美(4)文中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用红色笔标画出来。
探究案1、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美。
(1)文章讲的是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2)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怎样解决的?结果又是怎样?2、感知把握情节:假如你是文中的爸爸(或者妈妈、奶奶、儿子),请选择一个叙述视角,把当时散步的情景简单叙述一下。
3、精读课文68段,讨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谁做的最好,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

第22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进行朗读和圈点勾画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知文中蕴涵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语句,品评欣赏文章。
教学方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品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课题和作者。
《散步》这篇年轻的、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香港、台湾等各地中学教材。
获得无数人的喜欢。
它已经成为传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齐读课文(或指名学生朗读,或师范读),学生听读,感知课文内容。
2.思考:(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主要表现什么主题?(亲情)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以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作为全文理解与分析的切入点,抓住三个关键词,依次进行品读。
(一)品读“我们”1.师读第一句,设问:“我们”有哪些人?(我,母亲,妻子,儿子)句中的两个“我的”是否多余?2.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家庭成员各有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我们”中的每一个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
一个人说的话最能表达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请找出并勾画文中人物说的话,用演读的方式来探究人物的特点。
你觉得谁挺有意思,你就把他的话读好,并且点评几句。
3.学生自主寻找勾画,并演读。
师【投影展示】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散步》莫怀戚♂公开课精品课件(2024)

其作品《散步》被选入苏教版初二语文第二十二课,也 被选入了人教版初一语文第一课和部编版初一语文第八 课。
2024/1/26
4
《散步》创作背景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 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 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 散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相关文化背景材料
03
了解与《散步》相关的文化背景材料,如时代背景、社会背景
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4
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仿写句子和段落
选取《散步》中的经典句子和段落进行仿写,通过模仿作者的写 作风格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创作同类型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与《散步》同类型的作品,如散文、随笔等,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和能力。
2024/1/26
05
02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在文 中指的是母亲和儿子在散步路线选择上的不 同意见。
04
一霎
一会儿;短时间。在文中指的是太阳 出来的短暂时间。
06
粼粼
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在文中用来形容水 波明净。
12
关键句型结构分析
要点一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能够度过严冬的欣慰和感慨, 同时也暗示了母亲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需要特别照顾和 关注。
Chapter
2024/1/26
19
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讨论
文章中提到的散步地点和环境有 何特点?对散步体验有何影响?
作者在散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人 物和事件?这些遭遇对作者产生
《散步》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6. 散步第1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2.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怀戚的散步,在文中我们认识了善良、无私的母亲,活泼可爱的儿子,温柔体贴的妻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写法之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读语言之美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 ,最|精彩的一段文字 ,读一读 ,品一品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1.写景的句子〔1〕第四自然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 ,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生命的呼唤 ,写得富有诗意 ,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 ,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2〕第七自然段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 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师生适时点评〕〔1〕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 ,身体不好 ,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 ,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便去拿外套 .〞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 ,母亲的老迈、顺从 ,儿子的诚恳、孝敬 ,情态毕现 . "正因为如此〞一句 ,又透露了 "我〞的文化修养 .缺乏文化修养的人 ,话是不会这样说的 .由此可以明白 ,表现什么情态 ,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分析: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 ,有回环的关系 ,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教学备注】‖学法指导‖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 "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1.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3.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文本解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的生平图片并配上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二、解题释题确立目标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并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目标 .2.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表达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 - -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说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 - -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你是从文中哪些段找到答案的阅读前三段和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 .突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莎莉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 - -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 .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 .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 "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 .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根底 - -词 .3.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之后,她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可以根据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吗4.刚刚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 "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 "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 "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爱的光明照到了 "我〞的身上 .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 "重生父母〞 .四、比拟阅读拓展延伸1.这篇课文和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内容上分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请你一一指出 .①都是对老师的思念和赞美;②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③都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2.从海伦·凯勒的特点考虑,在写法上与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同魏巍回忆蔡芸芝老师可以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然而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只能凭借她仅有的触觉去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3.从海伦·凯勒的写法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有时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来表达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衬托老师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总结文本感悟导行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带着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老师 - -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 .本文便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 .这一份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师生二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附板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付出海伦感谢独内特心方感法受正面描写 - - - - - - - -侧面描写布置作业课下阅读海伦·凯勒的假设给我三天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