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基础知识-1 模拟部分

合集下载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基础知识
(2)非电量电测量技术优点: 测量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能自动连续地进行测 量、可以进行遥测、便于自动记录、可以与计算 机联结进行数据处理、可采用微处理器做成智能 仪表、能实现自动检测与转换等。
酒精测试仪
呼气管
电子湿度计模块
封装后的外 形
1.2.2 测量方法
1)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又称联立 测量)。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被测物 理量的最后结果,则称这样的测量为组合测量。
2020年08月27日
Thursday
39
①主称——传感器代号C ②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 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③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 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④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 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 系列等。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C WY-YB-20 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④+①超调量σ 传感器输出超过稳态值的最 大值。
④ +②衰减比d 衰减震荡的二阶传感器输 出响应曲线第一个峰值与第二个峰值之比。
2. 频率响应特性
传感器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称为 频率响应特性。
频率响应法是从传感器的频率特性出发研究传感器 的动态特性。
(1)零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2)一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3) 二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4)频率响应特性指标
检测技术主要研究被测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
法、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性质的被测量要采用不同的原理去测量, 测量同一性质的被测量也可采用不同测量原 理。
2020年08月27日
Thursday
43
自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1)测试手段就是仪器仪表 在工程上所要测量的参数大多数为非电量,促使 人们用电测的方法来研究非电量,即研究用电测 的方法测量非电量的仪器仪表,研究如何能正确 和快速地测得非电量的技术。

传感器培训资料

传感器培训资料

传感器培训资料第一部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通过测量物理量,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环境中各种数据,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完成具体的任务。

第二部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通过物理效应来实现。

例如,温度传感器通常利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来测量温度;压力传感器则利用压阻效应或压电效应来转换压力为电信号。

在传感器的内部,通常还会带有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器等元件,用来将感知到的物理量转化为标准的电信号输出。

第三部分: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领域、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控制空调温度、汽车发动机的温度监测等;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力、监测管道的泄漏等。

第四部分: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指标,以及适用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在安装传感器时,需要注意避免干扰源,保证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

第五部分:传感器的维护和保养传感器作为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部件,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对于一些易受环境影响的传感器,如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需要保持其表面清洁,防止积灰或水汽影响测量精度。

第六部分:传感器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同时传感器本身的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

例如,新型传感器可能会采用纳米技术制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小的体积;同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感器也有望实现无线监测和控制,大大提高其应用灵活性。

通过本次传感器培训,希望大家能够对传感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感器技术第1章传感器技术基础

传感器技术第1章传感器技术基础
❖ 动态模型的描述方法:
通常采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等来描述
❖ 动态过程: 稳态过程(输出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暂态过程(输出量由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的过渡过程)
10
1.1.2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
❖ 1.微分方程(时域)
条件:忽略传感器的非线性和随机变化等复杂因 素,将传感器作为线性定常系统来考虑
其动态模型可以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表示
33
1.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5 分辨力 ❖ 定义:传感器在规定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
的最小变化量。 是绝对数值,如0.01mm,0.1g,…… ❖ 分辨率:分辨力相对满量程输入值之百分数表示,是 相对数值
34
1.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6 阈值 ❖ 定义:传感器在规定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
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的指标
e H max 100%
H
yF S
△Hmax —正反行程输出的最大差值
yF.S —理论满量程输出值
!请注意回差与线性度的区别
28
1.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 回差的产生原因: 传感器机械部分的缺陷,如轴承磨擦、间隙、元件 腐蚀、积尘等 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如磁性材料磁化、材料受力 变形、多晶体受力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回差
常用长期稳定性描述其稳定性。 ❖ 定义: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 稳定性一般以室温条件下经过一规定的时间间隔后,
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表示, 有时也用标定的有效期来表示
36
1.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8 漂移
❖ 定义: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 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基础知识

=
b0
x

a1 dy + y = b0 x
a0 dt
a0
即 对(1-27)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τ dy + y = Kx dt
(τs +1)Y (s) = KX (s)
则传递函数为
H (s)
=
Y (s) X (s)
=
K τs + 1
频率响应函数为
H ( jω) =
Y ( jω) X ( jω)
=
K jωτ + 1
a0 dt 2 a0 dt
a0
两边取拉氏变换,将上式写成算符 S 的代数式,得
( s 2 + 2ξ s + 1)Y(t)= KX ( t )
ω
2 0
ω0
由(1-38)式可得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H (S )
=
Y (S ) X (s)
=
s2
+

2 0
2ξsω0
+
ω
2 0
频率响应特性 幅频特性
H(

)
a0Y (t) = b0 X (t)
(1-23)

Y (t) = b0 X (t) = KX (t)
a0
零阶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为
(1-24)
5
H (S ) =
Y (S ) X (S )
=
Y ( jω) X ( jω)
=
b0 a0
=
K
由(1-2)式,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a1
dy dt
+
a0
y
=
(
jω )2

第一章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复习思考题1. 简述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及组成。

2. 传感器的分类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3. 传感器是如何命名的?其代号包括哪几部分?在各种文件中如何应用?4. 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5.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从哪两方面来描述?采用什么样的激励信号?其含义是什么?1.1 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各种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得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

◆人的“五官”——眼、耳、鼻、舌、皮肤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等直接感受周围事物变化的功能,人的大脑对“五官”感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有时需要对某一事物的存在与否作定性了解,有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测量以确定对象的量值的确切数据,所以单靠人的自身感觉器官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某种仪器设备来完成,这种仪器设备就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伸,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

电量和非电量◆表征物质特性及运动形式的参数很多,根据物质的电特性,可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类。

◆电量——一般是指物理学中的电学量,例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及电感等;◆非电量——则是指除电量之外的一些参数,例如压力、流量、尺寸、位移量、重量、力、速度、加速度、转速、温度、浓度及酸碱度等等。

◆人类为了认识物质及事物的本质,需要对物质特性进行测量,其中大多数是对非电量的测量。

传感器的作用◆非电量不能直接使用一般的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因为一般的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只能测量电量,要求输入的信号为电信号。

◆非电量需要转化成与其有一定关系的电量,再进行测量,实现这种转换技术的器件就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获取自然或生产中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

采用传感器技术的非电量电测方法,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技术。

传感器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充当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

传感器及测量的基本知识

传感器及测量的基本知识

了测量质量的好坏。
**约定真值:实际计算中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对某一
被测量用精度高一级的仪表测得的值,可视为精度低一 级仪表的约定真值。
1、误差的分类:
注意示值和仪器的读数是有区别的,读数
1)按误差的表示方法分类
(1)绝对误差 被测量的指示值Ax与其真值A0之间的差值。 Δ=Ax-A0 有正、负,有单位。 修正值:等于绝对误差的相反数(C=-Δ),则 A0=Ax+C
狭义理解:传感器是把被测的非电 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二、传感器的组成
被测量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辅助电源
转换电路
电量
敏感元件:能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
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常被称为弹性敏感元 件。 转换元件:能将感受到的非电量直接转换成电量的 器件或元件。如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
非线性项系数
直线拟合线性化
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γ L Δmax 100% yFS
非线性偏差的大小是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为基准直线 而得出来的。拟合直线不同,非线性误差也不同。所以, 选择拟合直线的主要出发点,应是获得最小的非线性误 差。另外,还应考虑使用是否方便,计算是否简便。
重复性属于随机误差,
为标准误差。
D.零漂: 传感器在零输入状态下,输出值的变化称 为零漂,零漂可用相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绝对误差表 示。
2、动态特性

传感器能测量动态信号的能力用动态 特性表示。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 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传感器 动态特性的性能指标可以通过时域、频域 以及试验分析的方法确定,其动态特性参 数如:最大超调量、上升时间、调整时间、 频率响应范围、临界频率等。

专业课传感器基础知识

专业课传感器基础知识

一阶传感器
二阶传感器
⑶ 瞬态响应特性指标
各指标定义如下:
① 时间常数τ 一阶传感器的上升到63.2%所需的时间,称为时
间常数。 ② 延迟时间td 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用的时间。
③上升时间tr 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用的时间。
⑶ 瞬态响应特性指标
④峰值时间tp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第一个峰 值所需时间。
2023/11/5
9
3. 精度:
传感器的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工程技术中为简化传感器精度的表示方法, 引用了精度等级的概念。
精度等级以一系列标准百分比数值分档表示。 代表传感器测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即相对误差。
2023/11/5
10
4.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的变化
量与引起该变化量的输入变化量之比,如下
第1章 传感器理论基础
1.1 传感器基础 1.1.1 传感器的概念 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 照一 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量的器件和装置。
传感器就是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
1
1.1.2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1.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 组成。
2023/11/5
(2)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约定值之比。
相对误差有以下表现形式: ① 实际相对误差。 ② 示值相对误差。 ③ 满度(引用)相对误差
(2)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约定值之比。
相对误差有以下表现形式: ① 实际相对误差。 ② 示值相对误差。 ③ 满度(引用)相对误差
1.1.4 传感器的命名、代号和图形符号
1.传感器的命名
传感器的全称应由“主题词+四级修饰语”组成,即 主题词 —— 传感器 一级修饰语 —— 被测量,包括修饰被测量的定语。 二级修饰语 —— 转换原理,一般可后缀以“式”字。 三级修饰语 —— 特征描述,指必须强调的传感器结构、性能、材料特

传感器基础知识精选全文

传感器基础知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1章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一、简述题1-1何谓结构型传感器?何谓物性型传感器?试述两者的应用特点。

1-2一个实用的传感器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用是什么?用框图标示出你所理解的传感器系统。

1-3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含义。

1-4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差别何在?1-5怎么评价传感器的综合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二、计算题1-6有一只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数据如下表所列。

根据这些数据求最小二乘法线性化的拟合直线方程,并求其线性度。

1-7液体温度传感器是一阶传感器,现已知某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为4dy/dx+2y = 2×103x。

式中y为汞柱高(m),x为被测温度(℃)。

试求:(1) 水银温度计的传递函数;(2) 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及静态灵敏度;(3) 若被测物体的温度是频率为0.5 Hz的正弦信号,求此时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振幅误差和相角误差。

1-8今有两加速度传感器均可作为二阶系统来处理,其中一只固有频率为25 kHz,另一只为35 kHz,阻尼比均为0.3。

若欲测量频率为10kHz 的正弦振动加速度,应选用哪一只传感器?试计算测量时将带来多大的振幅误差和相位误差。

第3章电感式传感器3-1简述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其灵敏度?3-2电源频率波动对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有何影响?如何确定传感器的最佳电源频率?3-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包括哪些元件和参数?各自的含义是什么?3-4试分析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相敏整流测量电路的工作过程。

带相敏整流的电桥电路具有哪些优点?3-5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3-6图3.38所示为差动变压器式接近开关原理图,结构中使用H型铁芯,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并设计后续信号处理电路,使被测金属部件与探头距离达设定距离时,继电器吸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模拟传感器第一章各种原理传感器简介表征物质特性或其运动形式的参数很多,对这些参数有各种分类方法,通常就其电学特征来分,可分为电量和非电量。

非电量电测法,是对非电量进行测量的诸多方法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其原理是,把被测非电量变换成与之有一定关系的电量,并用相应的电工仪表或电子仪器来测量,从而得到被测非电量的测量结果。

对非电量变换为电量的技术,被称作非电量电测变换技术,实现该变换技术的具体器件或装置叫做传感器。

其通用的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待测非电量其中,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分别为:、处理(如运算、调制)和变换(如A-D、D-A转换),使其电信号便于显示装置显示和记录。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该电信号也被送到调节器中进行反馈控制。

其主要作用是将测量电路输出的电信号显示成被测的、具体的非电量数值。

传感器一般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1)按被测对象的参数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矩传感器、浓度传感器等。

(2)按变换原理分电学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等。

第二章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以下简称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下述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加以说明。

第一阶段,被测负荷作用在弹性体上,使弹性体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通过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计,被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转换为电阻应变计电阻的变化(电阻增大或减少);第三阶段,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应变计电阻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输出。

由此也可以看出,称重传感器是由弹性体、电阻应变计,测量电路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下面将就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加以论述。

1.弹性体弹性体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结构型弹性元件,它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承受称重传感器的被测负荷,并对被测负荷产生反作用力;二是将被测负荷围拢为弹性变形,并产生一个高质量的均匀的应力场,使粘贴在此区的电阻应变计比较理想地完成应变——电阻的转换任务。

以BM —LS 型称重传感器为例,介绍一下力与应变的关系及应力场中应力的分布情况。

BM —LS 型桥式称重传感器弹性体的受力情况如图2—1所示。

电阻应变计的粘贴部位选在工字梁腹板的中间部位。

由材料力学可知,电阻应变计粘贴部位的剪切应力(τ)为:⎭⎬⎫⎩⎨⎧-+-=)4(2)(82422y h b h H B bI F z τ (2-1) 式中:F —被测负荷;I Z —惯性矩;B 、b 、H 、h ——为工字梁的几何尺寸(a) (b) (c)图2-1a —弹性体受力简图b —A —A 截面中心单元体应力状态;c —A —A 截面工字梁腹板的剪应力分布;由式可以看出,沿工字梁腹板高度剪应力是按抛物线规律分布的,其最大和最小剪应力分别为:{}22max )(16h b B BH b I F z --=τ 0=y (2-2) )(1622min h H bI BF z -=τ 2h y ±= (2-3) 因工字梁腹板的厚度b 远小于翼缘的宽度B ,所以从(2-2)和(2-3)两式中可以看出,τmax 与实际上相关不大,可以认为腹板上剪应力大致是均匀分布的,这就为粘贴电阻应变计提供了一个近似于均匀分布的应力场,这对保证称重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是必须的。

下面列出电阻应变计粘贴部位中心处所受应变(ε)的表达式:{}222)(161bh h H B bI F E z +-∙+=με (2-4) {}33)(121h b B BH I z --=其中 (2-5) 式中:μ—泊松系数;E-—杨式模量需说明的是,以上分析的应力状态均是“局部”情况,而电阻应变计实际感受的是“平均”状态。

2.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计是一个能将弹性体的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的敏感元件。

它主要由敏感栅、基底、引线、覆盖层等组成。

根据敏感栅结构的不同,电阻应变计一般可分为丝式应变计、箔式应变计、薄膜式应变计等几种,但制造称重传感器最常用的是箔式应变计。

下面我们以敏感栅的一根栅丝为例,对其工作原理加以说明。

执行标准GB/T13992-92《电阻应变计》。

如图2-2所示的栅丝(金属丝),其长度为L ,截面为圆形半径为r ,截面积为S ,电阻率为ρ,泊松系数为μ。

图2-2当栅丝未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R 可用下式表示:)(Ω=SL R ρ (2-6) 当它的两端受外力F 作用时,它的长度L 将会伸长,截面积S 将缩小。

令其变化量分别为ΔL 和ΔS ,由金属的电阻应变可知,其栅丝的电阻R 将会发生变化,令其变量为Δ,则对(2-6)式两端取对数微分得:(2-7)由于栅丝的截面积S=πr 2,则同样可得: (2-8)又因:(2-9)所以,将式(2-8)、(2-9)代入(2-7)可知(2-10) (2-11)在材料力学中,我们称ΔL/L 为应变,记作:ε,用它来表示弹性变形的大小,式(2-11)可记为:(2-12)式(2-12)虽然是从一根丝栅的变形导出的,但它具有普通意义,它说明了电阻应变计电阻变化量与弹性体变形之间的关系。

K 为电阻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它是由制作敏感栅的材料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与电阻应变计的形状,尺寸无关。

例如,我们常用的箔式应变计敏感栅的材料为康铜合金,它的灵敏度系数K 等于2.1。

我公司采用的箔式应变计见图2-3。

SS L L R R ∆-∆+∆=∆ρρrr s S ∆=∆2LL r r ∆-=∆μLL L L L L L L R R ∆∆∆++=∆+∆+∆=∆)//21(2ρρμμρρL L K //21:∆∆++=ρρμ令L L K R R ∆=∆则ε∙=∆K R R图2-33.测量电路测量电路的功能是把电阻应变计的电阻变化为电信号(电压)输出。

它将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计连接成差动式惠斯登电桥。

由于差动式电桥的灵敏度高,各臂参数一致,各种干扰的影响容易相互抵消,而且还可以比较方便地解决称重传感器的补偿问题,所以称重传感器均采用差动式惠斯登电桥作为测量电路,其电路图参见图2-4。

图2-4 惠斯登电桥图中:R 1,R 2,R 3,R 4——电阻应变计U 1————激励电压U 0=————输出电压根据图2-4的电路我们可以得出:1432131420))(()(U R R R R R R R R U ++-= (2-13)当R 1·R 3=R 2·R 4时,我们称之类电桥平衡,此时U0=0。

我们在组桥时,令R 1、R 3的阻值随弹性体的变形减少;R 2,R 4的阻值随弹性体的变形增加,且其变化量为ΔR 1,ΔR 2,ΔR 3,ΔR 4,则称重传感器受负荷作用时,其输出U 0可用下式描述。

(2-14)式(2-13)适合计算称重传感器未受负荷作用时的零点平衡输出;式(2-14)适合计算称重传感器受负荷作用时的输出电压。

以上是理想的称重传感器测量电路,而制作传感器时需要对影响传感器性能的温度因素加以补偿,实际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路图如下:第三章称重传感器的分类一、按称重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分类。

称重传感器根据其使用要求的不同可以设计成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

弹性体是称重传感器的基础部件,是被测负荷的直接者,因而称重传感器的结构形式也是由弹性体的结构形式所决定。

根据弹性体结构形式的不同,称重传感器可分为:桥式、柱式、悬臂梁式、轮辐式、板环式、双平行梁式、轴对称环式及S型等结构形式。

图2-5列出了以上各种结构形式的称重传感器的结构简图。

(a)桥式 (b )柱式 (c )悬臂梁式 (d )轮辐式(e )板环式 (f )双平行梁式 (g )轴对称环式 (h)S 型图2-5二、按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分类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可分为两类:1.模拟称重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为毫伏级的电压信号,称为模拟称重传感器。

2.数字称重传感器。

在模拟称重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数模转换装置和CPU 处理器,将模拟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由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测量信号再经过微处理器处理,通过RS-485串口传输。

三、按称重传感器材料分类按称重传感器弹性体材料可分为:铝称重传感器、合金钢称重传感器、不锈钢称重传感器第四章称重传感器选用的一般规则在电子衡器中,选用何种称重传感器,要根据实际情况,从衡器的结构、使用环境出发,全面衡量,进行选择。

下面将就称重传感器结构、型式、量程、准确度等级的选择讲述其一般的选用规则。

(一)结构、型式的选择在电子衡器中,选用何种结构,型式的称重传感器,主要看电子衡器的结构和使用的环境条件。

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是根据电子衡器的用途、秤体需要支撑的点数(支撑点数应根据使秤体几何重心和实际重心重合的原则而确定)而定。

如要制作电子汽车衡,一般应选用桥式、柱式、悬臂梁式等称重传感器,如我公司生产的BM-LS型桥式称重传感器,CZL-YB型柱式或L-BS型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

由于桥式称重传感器与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相比,具有安装,调试方便,秤台静止速度快的优点,电子汽车衡常选择桥式称重传感器。

此外,若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则应选择高温称重传感器或带有冷却水管的称重传感器;若在高寒地区使用,则应采用带有加温装置的称重传感器。

环境给传感器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温环境对传感器造成涂覆材料熔化、焊点开化、弹性体内应力发生结构变化等问题。

对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常采用耐高温传感器;另外,必须加有隔热、水冷或气冷等装置。

(2)粉尘、潮湿对传感器造成短路的影响。

在此环境条件下应选用密闭性很高的传感器。

不同的传感器其密封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密闭性存在着很大差异。

常见的密封有密封胶充填或涂覆;橡胶垫机械紧固密封;焊接(氩弧焊、等离子束焊)和抽真空充氮密封。

从密封效果来看,焊接密封为最佳,充填涂覆密封胶为最差。

对于室内干净、干燥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可选择涂胶密封的传感器,而对于一些在潮湿、粉尘性较高的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应选择膜片热套密封或膜片焊接密封、抽真空充氮的传感器。

(3)在腐蚀性较高的环境下,如潮湿、酸性对传感器造成弹性体受损或产生短路等影响,应选择外表面进行过喷塑或不锈钢外罩,抗腐蚀性能好且密闭性好的传感器。

(4)电磁场对传感器输出紊乱信号的影响。

在此情况下,应对传感器的屏蔽性进行严格检查,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抗电磁能力。

(5)易燃、易爆不仅对传感器造成彻底性的损害,而且还给其它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对防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必须选用防爆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密封外罩不仅要考虑其密闭性,还要考虑到防爆强度,以及电缆线引出头的防水、防潮、防爆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