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1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轮复习专题八学案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一轮复习专题八学案

专题八专题概述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两大阶段: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创立到实践成功②1917年---今:社会主义从一国到世界多国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特点:①从空想到科学;②由理论到实践;③由一国实践到世界多国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标学习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3.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品质和奋斗精神,感受人类先进思想的精神感召力。

二、知识梳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她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主义和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它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其中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1)经济前提:----根本条件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固有矛盾日益暴露。

(第(2)阶级基础:欧洲的爆发,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工人起义、英国运动、德意志工人起义)(3)理论基础:19世纪早期人类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国的:提出了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德国学:建立了主义和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借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2、主观条件;(伟大的友谊)(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①理论研究与改造;②参与和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1,标志:1842年《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的2,主要内容:1)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指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4)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5)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3、意义:①标志着的诞生;②从此国际工运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梳理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梳理

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20世纪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1)背景:A.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同时,恢复和发展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B.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C.依据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D.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主要成就: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以钢铁、机械和化工增长得最快,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在东北建成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开始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意义)。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方式: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①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③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内容:A.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和条件(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记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迫切须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思想基础: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英:欧文;法:圣西门、傅立叶)、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其理论来源。

(4)组织基础:1847年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5)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讨和革命实践。

2、诞生的标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要内容:①确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主动作用:创建了巨大的生产力。

②揭示资本主义必定崩溃的隐私:资本主义发展促使阶级冲突激化。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昭示了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起先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巴黎公社1、背景缘由(1)主要缘由:法国工人和资本家的冲突。

(2)干脆缘由:1870普法斗争失败,其次帝国被推翻,巴黎人民组成国民防卫军,第三共和国成立,临时政府对外倒戈,对内打算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民族冲突激化阶级冲突导致革命的爆发)2、经过(1)成立:1871年3月18日,国民防卫军推翻临时政府,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政权。

(2)革命措施:①政治措施: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防卫军,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机构;由干脆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全部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娴熟技术工人的工资。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每日一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每日一题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2018年广东深圳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

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

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参考答案】B【解题必备】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发展规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规律。

1.由空想到科学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但他们仍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

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都以实现共产生义为最终奋斗目标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D.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高三历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高三历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3课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际的成立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2、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1)时间地点 :1864年,英国伦敦 ;(2)基本认识 :① 国际工人协会是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和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 ;② 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③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主要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实际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3、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意义: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 ※ 点拨 :“新”突出表现在工人运动进一步走向国际联合 。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光辉顶点 :巴黎公社革命 ;1、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共产党宣言》发表和第一国际成立的影响 ;马克思说“公社无疑是国际精神的产儿。

”(2)国内背景 :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①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围攻巴黎,激化了法德之间的民族矛盾 ;② 国防政府卖国,临时政府投降,激化了阶级矛盾 ;2、革命历程※ 注角 :1870 年 1871 年①法德草约:☆签约时间:1871年2月;☆草约性质:梯也尔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的投降卖国条约;☆主要内容: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一部分给德国;②临时政府对内政策:调集军队,袭击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准备解除工人武装;③法国大革命以来国家政权的演变: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1)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人民的斗争精神永垂史册;※归纳总结:1、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主要经济危机:(1)1825年,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2)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3)1857~1859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19世纪60年代前后工人运动的特点:(1)以政治斗争,暴力手段为主;(2)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3)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4)逐渐走向国际联合,具有国际性;(显著特点)(5)从总体上看,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高三历史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高三历史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4课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2、欧美工人政党组织的建立3、工人运动中心的变化:法国德国 俄国 ;二、第二国际1、成立条件(1)阶级基础 :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新高潮 ;(2)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3)组织基础 :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建立 ;(4)领导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 ;2、成立大会(1)时间地点 :1889年7月14日,巴黎 ;(2)主要内容① 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 ;② 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3)历史意义 :标志第二国际成立 ;3、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较为松散,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① 这是与第一国际最大的不同之处 ; ② 有利方面 :有利于各国党独立自主地领导工人运动 ; ③ 不利方面 :从根本上讲,不利于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导致内部四分五裂 ;6、第二国际的分裂瓦解(1)瓦解之因 :国际中修正主义的泛滥 ;① 主要含义 :修正主义就是全面地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改良思潮 ;② 产生原由 :☆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的调整,使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各国工人党迷恋合法斗争、议会斗争,逐渐改变对革命道路的认识;☆工人队伍的壮大,工人群众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资产阶级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培植工人贵族阶层;三、列宁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2)思想基础: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宣传马克思主义;(3)组织基础: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4)领导条件:列宁做了大量的建党准备工作;2、诞生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1)召开时间:1903年;(2)主要内容:(3)大会意义:①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起来;②1903年起,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3、基本认识:(1)列宁主义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2)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3)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4)列宁主义对俄国乃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张图学透 社会主义 建设的
起步
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重工业。
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 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 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 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完成三大改造
面对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的
(1953—1956年)
局面,党和政府仅用三年时间,工农 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开展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实施“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过程: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
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潮。
A.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第(5)题
解析:据材料中“1956年”“公私合营股票”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方式是公私合营、赎买等)。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52年完成的,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高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项练习含答案1.[2023·浙江绍兴高三二模]“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仅确定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观点……”这次会议()A.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2.[2023·安徽阜阳高三阶段考]1958年1月,毛泽东提出各地的工业产值要在几年内超过农业产值。

6月,中央又在将全国划分为七个协作区的基础上,提出各协作区要尽快建立起大型工业骨干和经济中心。

党中央此举意在()A.调整“大跃进”运动期间国民经济比例B.促使中共八大的举措成功付诸实践C.利用计划经济体制来协调各地的矛盾D.大办地方工业协助国家实现工业化3.[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二模]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党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此后,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并要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

这一时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是()A.中苏关系面临全面破裂B.“左”倾错误亟需纠正C.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4.[2023·陕西汉中二模]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三线建设”,阳安铁路开建。

同一时期,汉中第一机床厂、汉中配件厂和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等国家计划重点项目也开工建设。

汉中迎来了现代工业的第一次大发展,这一决策()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C.开启了国防工业的建设历程D.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2023·天津南开一模]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中间多次停工,1964年再度复工,1970年全线竣工运营。

成昆铁路接宝成铁路既可北上大西北,又能南下昆明直达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地区国家衔接,形成纵贯南北并与多条东西走向干线铁路相接的大通道,撑起了攀枝花、西昌等一大批军工、重工业城市,其造就了川西“工业走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七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学法导航】1.本专题主要掌握下列知识:用联系的方法比较本专题内容: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全面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本专题阶段特征如下:(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革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等重大事件这些实践一方面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另一方面又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首创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

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随着“斯大林模式”体制弊端的不断显露,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进行多次改革,但积重难返,苏联最终走向解体3.误区提醒:(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基本质、最重要的核心(2)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而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典例1】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却反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典例2】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答案:B解析:注意关键词“1990年”,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上台,此表反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成果【典例3】下列苏俄、苏联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①余粮收集制②固定的粮食税③农业全盘集体化④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④不是超越当时生产力,而是不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③过急,过快【典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

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

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200人增加到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答案:(1)积极影响: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负面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

“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经济体制改革要关注人民生活水平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工业产量世界第二位”“消极怠工”,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考虑回答第(2)问时注意关键词“1988年”“经济每况愈下”“深刻危机”。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限从1985—1991年,由此分析其经济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回答第(3)问时可以从生产力、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思考【典例精析】1.(08北京文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C【解析】七月事件发生后,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故答案为C项2.(08广东文科基础)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A项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项的标志是巴黎公社;在C项和D 项的表述中,D项比较符合当时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3.(09年浙江卷)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答案】D【解析】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记忆。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是《神圣家族》;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是《资本论》;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的是二月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源自《共产党宣言》,此书是马恩两人合作的成果4.(09年福建文综)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D【解析】材料显然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容易判断“广义派”、“政府”分别指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 (09广东历史)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6.(09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7.(09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8.马克思在评价1831年和1834年两次里昂工人起义的意义时说:“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目的,认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可是实际上他们却是社会主义战士”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里昂工人是巴黎公社的战士B.里昂工人起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C.里昂工人要求建立社会主义D.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8.D 解析: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A错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里昂工人起义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也就不可能要求建立社会主义,故B、C 错误里昂工人提出“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所以马克思说他们是“社会主义战士”。

9.一百六十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饿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个“学说”是A.资本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9.C 解析:本题关键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考题,注意题中的该“学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学说”这一关键词,故排除A、B、D,正确答案为C10.右图漫画为《列宁扫地球》,画中的列宁手拿扫把,在“清扫地球”。

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是与“清扫”有关的重要事件B.“清扫”的范围包括以沙皇为首的封建势力及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等反动势力C.“清扫”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清扫”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10.C 解析: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也领导苏俄三年内战,打败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们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所以C项错误11.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11.B 解析: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运动史考查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