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的腐蚀和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和防护

570℃以下 570℃以下
570℃以上 570℃以上
脱 碳
1 Fe3 C O 2 3Fe CO 2 Fe3 C C O 2 3Fe 2CO Fe3 C H 2 O 3Fe CO H 2
• 危害: • 1 破坏表面膜,降低膜的保护作用 • 2 表面硬度下降,降低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危害性表现在: 膜体积大; 膜中的晶格缺陷浓度高; 膜的熔点低。
电化学腐蚀
• 金属及其合金与电解质接触时发生 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Zn在稀硫酸中溶解示意图
e
阳极
阴极
2H++2e=H2 Zn=Zn2++2e
Cu-Zn 原电池示意图
腐蚀原电池的类型
宏 观
异种金属接触形成电偶电池 金属处于不同浓度的介质中形成浓差电池 金属处于温度不同的介质中形成温差电池 化学性质不均匀 微 观
氢腐蚀
• 氢腐蚀可分为两个阶段 氢脆阶段:韧性降低,材料变脆 氢腐蚀阶段:产生裂纹和气泡
Fe3 C 2 H 2 3Fe C H 4
防止氢腐蚀采用Nelson曲线。
温 度
6.0Cr0.5Mo 3.0Cr0.5Mo 2.25Cr1Mo
氢分压
高温硫化
• 金属与含硫气体(硫蒸汽,SO2,H2S)接 触生成硫化物。
储槽壁底的联接
角 焊 缝 的 结 构
容 器 出 口 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理制订设备加工工艺
4 防止和减缓腐蚀的方法
• 合理选材:
了解腐蚀环境,分析腐蚀原因,根据 生产中遇到的介质性质、温度、压力 及产品质量要求查阅材料手册,合理 选用材料。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金属的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会导致金属失去其原有的性能和功能。

为了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我们需要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材料与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氧气、水、酸、碱等)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面发生破坏或氧化的过程。

金属腐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电化学反应: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反应,形成电池,电流通过金属表面引起金属的腐蚀。

2. 氧化反应: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导致金属发生腐蚀。

3. 化学反应:金属与酸、碱等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腐蚀。

4. 湿度和温度:高湿度和高温环境中,金属材料更容易受到腐蚀的侵袭。

二、金属腐蚀的分类金属腐蚀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高温腐蚀:金属在高温环境中与气体或化学物质反应,产生高温氧化、硫化等反应,导致金属材料的腐蚀。

2. 氧化腐蚀: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使金属表面形成氧化层,导致金属材料的腐蚀。

3. 酸腐蚀:金属与酸反应,形成金属盐和气体,发生化学变化,导致金属材料腐蚀。

4. 碱性腐蚀:金属与碱反应,形成金属盐和水,导致金属发生腐蚀。

5. 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反应,形成电池,产生电流,引起金属的腐蚀。

三、金属腐蚀的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引起的损失,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1. 表面涂层: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耐腐蚀的涂层,如漆、蜡、聚合物等,以隔绝金属与环境的接触,起到防护作用。

2. 阳极保护:通过将金属制成阳极,并与可溶性阳极材料(如锌)联接,使其成为电池中的阴极,实现对金属的防护。

3. 隔离保护:通过将金属与环境隔离,如使用橡胶垫片、塑料包覆等方式,减少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起到保护作用。

4. 防蚀剂使用:使用防蚀剂涂覆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防止金属腐蚀。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从而降低其机械性能和寿命。

为了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金属材料腐蚀的原因和常见的防护方法。

一、金属材料腐蚀的原因金属材料腐蚀的原因主要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

1. 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金属材料与大气中的氧、水、酸、碱等物质发生反应,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变化。

常见的化学腐蚀有氧化腐蚀、酸性腐蚀和碱性腐蚀等。

氧化腐蚀是指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过程。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氧化物,即常见的铁锈现象。

在湿润环境下,氧化腐蚀速度更快。

酸性腐蚀是指金属与酸性溶液接触产生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酸性腐蚀有硫酸腐蚀、盐酸腐蚀等。

酸性腐蚀可导致金属材料表面产生腐蚀坑。

碱性腐蚀是指金属与碱性溶液接触产生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碱性腐蚀有氢氧化钠腐蚀、氢氧化钾腐蚀等。

碱性腐蚀会使金属表面发生腐蚀、变硬或变脆等。

2.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导致腐蚀现象。

电化学腐蚀包括阳极腐蚀和阴极腐蚀。

阳极腐蚀是指金属作为阳极,在电化学反应中溶解生成阳离子。

金属表面因此变薄,甚至出现孔洞。

例如,铁的阳极腐蚀就是普遍的铁锈现象。

阴极腐蚀是指金属作为阴极,在电化学反应中受到硬币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电子供给,发生反应并生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

阴极腐蚀可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凹陷或沉积物形成。

二、金属材料的防护方法金属材料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表面涂层、阳极保护和电化学防护等。

1.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指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附着力强的保护层。

常见的表面涂层有油漆、镀层和涂覆层等。

这些涂层可以隔绝金属材料与环境介质的接触,从而减少腐蚀的发生。

2.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通过在金属材料上施加电流,使其成为阴极从而抑制腐蚀的发生。

常用的阳极保护方法有热浸镀锌、电镀和阳极保护涂层等。

这些方法可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供额外的保护。

3. 电化学防护电化学防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减缓金属材料腐蚀的速率。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然而,金属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发生腐蚀现象,导致材料的质量下降,使得其功能受到影响。

因此,研究金属的腐蚀原理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与外界介质接触时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从而导致金属表面形成氧化物或盐类物质。

金属腐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电化学反应:金属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是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金属处于电解质溶液中时,金属表面会发生阳极和阴极反应,形成电池,促使金属的氧化和溶解。

2. 化学反应:金属在一些特定的介质中,比如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会与介质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物或盐类产物。

3. 物理因素:除了电化学和化学反应外,一些物理因素也可能加速金属的腐蚀,如磨损、冲击和高温等。

二、金属腐蚀的分类根据金属腐蚀的不同机制,可以将其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类型。

1. 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介质中的物质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腐蚀有酸腐蚀、碱腐蚀和氧化腐蚀等。

例如,金属在酸性环境中会与氢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氢气,造成金属的腐蚀。

2.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形成阳极和阴极电池导致金属腐蚀的过程。

电化学腐蚀常见的类型有腐蚀、热蚀和应力腐蚀等。

三、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为了延长金属的寿命和保护其功能,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来抵御金属腐蚀。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金属腐蚀防护方法:1. 金属涂层:金属涂层是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具有防腐蚀性能的物质,如油漆或涂层。

金属涂层可以形成物理屏障,阻止金属与外界介质的接触,从而防止腐蚀的发生。

2. 电镀:电镀是将金属浸入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通过电解反应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膜。

电镀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层,有效防止金属腐蚀。

3.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利用附加阳极电流或阴极保护剂来构建金属电池,在阴极处形成保护电位,从而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简介: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从而导致质量下降甚至失效。

本文将探讨金属腐蚀的原因、危害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一、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特定环境下与所处介质发生反应,从而引起金属表面或内部的氧化、脱层、破损等现象。

主要原因如下:1. 化学反应:金属与介质中的氧气、水、酸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从而破坏金属结构;2. 电化学反应: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作为阴阳极参与电化学反应,产生腐蚀电流,导致金属丧失;3. 生物腐蚀:微生物、海洋生物或土壤中的细菌、藻类等对金属表面进行化学作用,加速金属腐蚀;4. 物理因素:高温、高湿度、紫外线、机械刮擦等物理因素也会对金属产生腐蚀影响。

二、腐蚀的危害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破损:金属腐蚀导致金属结构受损,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2. 功能下降:腐蚀使金属表面变得不平整、粗糙,降低了其原有的功能,如电导性、导热性等;3. 资源浪费:腐蚀使金属材料减少,需要更多的资源进行修复和替换,增加了成本和能源消耗;4. 环境污染:金属腐蚀产生的废物、气体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植物和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三、金属腐蚀的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金属腐蚀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防护方法:1. 表面涂层:通过涂覆金属表面的保护膜,阻隔介质对金属的侵蚀。

常见的涂层包括漆膜、涂层、电镀层等;2. 阳极保护:在金属表面附近放置一个具有更高活性的金属,作为阳极进行保护,使其更容易受到腐蚀。

常见的阳极保护材料包括锌合金、铝合金等;3. 防蚀合金:将金属与其他元素进行合金化处理,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如不锈钢中的铬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隔外界介质;4. 缓蚀剂:添加适量的缓蚀剂到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减缓腐蚀速度。

常见的缓蚀剂有无机盐、有机酸等;5. 电化学防蚀: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施加外电场或电流,实现金属防蚀。

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

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

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随着工业领域的迅速发展,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金属材料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腐蚀。

由于金属材料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因此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金属材料腐蚀的原因、分类以及防护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金属材料腐蚀原因金属材料腐蚀的原因主要是与金属材料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性质有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由于金属材料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引起的。

如淬火后的钢容易被水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长期浸泡在水中则容易生锈。

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也容易受到各种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2、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由于金属材料在电化学作用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

金属材料在介质中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接触,会形成不同的电位差,从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例如,海洋中的金属材料由于电化学反应,具有较高的腐蚀性。

3、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由于金属材料处于受到张、压或弯曲等应力状态下,而发生的的腐蚀反应。

应力腐蚀会导致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腐蚀现象加剧。

二、金属材料腐蚀分类金属材料的腐蚀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均匀腐蚀均匀腐蚀是指金属材料在腐蚀过程中,腐蚀面积均匀增加的一种腐蚀方式。

均匀腐蚀主要发生在金属表面,是金属材料最普遍的腐蚀方式。

2、点蚀腐蚀点蚀腐蚀是金属表面发生的一个局部的、离散的、深度不大的腐蚀现象。

点蚀腐蚀一般是由于金属表面在处理和使用时,留下的局部腐蚀敏感点,引发的腐蚀现象。

3、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指金属材料表面发生的沿晶或穿晶腐蚀现象。

晶间腐蚀主要是由于金属材料在焊接、热处理或其他加工过程中,使金属的晶粒尺寸产生变化,引起的局部腐蚀。

4、异种金属腐蚀异种金属腐蚀是由于两种金属在接触时产生静电势差,引起电化学反应导致的。

异种金属腐蚀一般发生在金属之间的缝隙或切口。

三、金属材料腐蚀防护技术为了减少金属材料腐蚀,保护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防止不必要的损失,研究金属材料的防腐技术变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涂层防护涂层防护是通过分别使用各种防腐涂层,将金属材料表面进行涂覆,形成一层保护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机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
在外界环境中的水蒸气、酸碱等物质影响下,金属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例如,当铁暴露于氧和水中时,会形成铁锈(Fe₂O₃·nH₂O),这是一种典型的化学腐蚀现象。
电化学腐蚀
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在电解质溶液中,不同电位造成的电流分布变化,会导致金属表面上出现阳极区和阴极区。在阳极区,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释放出电子;在阴极区,则发生还原反应,这一过程是通过离子在溶液中传递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加剧了金属的整体损失。
三、影响金属腐蚀因素
影响木材及其抗风雨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包括:
环境湿度
高湿度会加速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与金属的接触,加快氧化反应。因此,在潮湿环境下,金属更易受到腐蚀。
温度
氧化反应通常随着温度升高而境下金属更容易发生严重腐蚀。
pH值
环境中的酸碱程度直接影响着局部区域的电极电位。不同pH值下的介质对不同类型的金属具有不同程度的侵害。例如,低pH值(酸性环境)往往对铁等铸铁材料具有较强的侵袭性。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由于电流在金属表面产生的不均匀分布而导致的。比如,当金属与不同电位的金属连接时,低电位部分会被加速腐蚀。
生物腐蚀
这种腐蚀是由微生物造成的,尤其是在水体中生活的微生物,会通过其代谢过程改变周围环境,从而促进了金属的腐蚀过程。生物膜或污垢层常常在这种情况下形成,进一步加速了腐蚀。
二、金属腐蚀机制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环境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能劣化的过程。腐蚀不仅削弱了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还可能引发结构失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延长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腐蚀是指金属在与周围环境接触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金属腐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关于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问题,各行业和领域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一、腐蚀的原因和类型1. 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物等化合物;二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形成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等电池原理。

2. 腐蚀的类型根据腐蚀形式的不同,可以将金属腐蚀分为四种类型:(1)干腐蚀:在无水或低湿度环境下发生,如金属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

(2)湿腐蚀:在潮湿环境中,金属表面吸湿形成水,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

(3)电化学腐蚀:与电解液或电解质接触时,金属与电解液形成阳极和阴极的电池反应。

(4)微生物腐蚀:由微生物产生的酸性物质或氧化物,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腐蚀。

二、金属材料的常见腐蚀问题1. 铁的腐蚀铁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容易发生腐蚀。

铁腐蚀的主要形式是生锈。

在湿润环境中,铁与氧气反应生成赤铁矿(Fe2O3·xH2O)或者磁性赤铁矿(Fe3O4),导致铁的表面产生氧化物层。

2. 铜的腐蚀铜也容易发生腐蚀,主要是由于与湿润环境中的硫化物、氯化物和氧化物形成腐蚀性物质。

铜腐蚀的结果是产生铜绿或黑色氧化物。

3. 铝的腐蚀铝在大气中会形成均匀的氧化铝膜,具有自我防护的能力,但在潮湿或受到酸性、碱性环境的侵蚀下,仍然容易发生腐蚀。

4. 不锈钢的腐蚀不锈钢是抗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之一,但并不是不会腐蚀。

不锈钢的腐蚀主要是由于破坏了其表面的无氧化膜或者遭受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袭。

三、金属材料腐蚀防护方法为了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腐蚀引起的损失,人们采取了各种腐蚀防护措施。

1. 表面涂层金属表面涂层是最常见的一种腐蚀防护方法。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漆膜、金属覆层和非金属覆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
1)降低含碳量。一般通过重熔方式将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降至0.03%以下。 (2)采用双相钢。采用铁素体和奥氏体双相钢有利于抗晶 间腐蚀。由于铁素体在钢中大多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含 铬量又较高,因此,在敏化温度受热时,不产生晶间腐 蚀。 (3)加入固定碳的合金元素。 (4)固溶处理:固溶处理能使碳化物不析出或少析出。
2.外因:介质、温度、时间等
2.1电极电位与介质
晶间腐蚀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电位下,晶界与晶 粒本体之间存在电位差,产生了不等速溶解所致。 这个原理可理解为晶界区与晶粒本体的阳极极化 曲线的差。
2.2 加热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2.1晶间腐蚀倾向与晶间沉淀的关系
晶间腐蚀倾向 与碳化物析出 有关,但两者 发生的温度、 时间和加热范 围并不完全一 致。
2 晶界腐蚀
常用金属及合金都是由多晶体组成,有大量晶界和 相界。在某种介质条件下,金属腐蚀可沿晶界进行,造 成了晶界腐蚀。这种腐蚀使晶粒之间失去结合力,金属 强度丧失,导致构件过早破坏。 一:产生条件 晶界腐蚀是由于晶界原子排列较混乱,缺陷多,已 产生晶界吸附(S,P,B,Si等)或析出物(碳化物,硫化 物等)这导致晶界与晶粒内化学成分有差异,在适宜的 介质中形成腐蚀原电池。 一般晶界为阳极,晶粒为阴极;析出第二相一般为 阴极相.
1)全面腐蚀(Genen):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截面,
结果使金属结构截面尺寸减少,直至完全破坏。
2)局部腐蚀(Localized Corrosion):在金属表 面的局部区域,而其它大部分表面几乎不腐蚀或 腐蚀很轻微。 (1)电偶腐蚀(Galvanic Corrosion) (2)点蚀/孔蚀(Pitting) (3)间隙腐蚀(Crevice Corrosion) (4)晶界腐蚀(Intergranular Corrosion) (5)剥蚀(Exfoliation) (6)选择性腐蚀(Selective Corrosion) (7)丝状腐蚀(Filiform Corrosion)
腐蚀: 是金属材料和周围环境介质发生交互 作用,产生的损坏或变质现象。金属材料 的锈蚀是最常见的腐蚀现象之一。 三个基本要素: 腐蚀的对象 腐蚀的介质 腐蚀的性质 腐蚀的后果/危害:
1 金属腐蚀的分类
1.1 按腐蚀反应机理 化学腐蚀: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 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电化学发生:金属与电解质发生电化学作 用而引起的破坏。
原因是在一定敏化温度下,随加热时时间过长,
析出的碳化物颗粒逐渐聚集长大,晶界贫铬区不再连 续,而且由于Cr在晶粒和晶界上的浓度差较大,C在 晶粒和晶界上的浓度差较小,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Cr 的扩散最终将超过C的扩散。通过Cr的扩散使晶粒内 部与晶界上的铬浓度均匀,结果晶界耐蚀性又上升, 晶间腐蚀敏感性减小。
解释:
1. 高温下(高于750℃),析出的碳化物是孤立的颗粒,高 温下Cr也易扩散,不形成浓度梯度.所以不产生晶界腐蚀 倾向。 2. 600一700 ℃容易析出连续的、网状的Cr 23C6,晶界 腐蚀倾向最严重。
3. 低于600℃,Cr与C的扩散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变慢, 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产生碳比物析出,温度低450℃就难以 产生晶间腐蚀。
2.2 温度—时间—敏化图( TTS曲线) 表明晶间腐蚀倾向与加热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实 验曲线,称为温度—时间—敏化图。
结论:钢的最短加热时 间(超过此时间即进入晶 间腐蚀敏感区)和晶间腐 蚀敏感性大小(用图中划 线区面积表示)都与它的 成分有关。
在一定的敏化温度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钢 的晶间腐蚀倾向愈严重,但是加热时间过长,晶间腐 蚀倾向又复降低,甚至完全消除。
二:晶界腐蚀的机理 贫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晶界腐蚀的原因是由于晶界析出新相, 造成晶界界面附近某一成分的贫化。 奥氏体不锈钢晶界腐蚀最普通的原因,是晶界贫 铬引起的。奥氏体不锈钢回火过程中在晶界上析出富 铬的Cr23C6相,其中碳来源于晶粒内部,铬主要有碳化 物附近的晶界提供。 这样使晶界附近的铬很快消耗尽,而晶粒内铬补充 不上。因此出现贫铬区。在适宜的介质条件下,形成 腐蚀电池, Cr23C6相及晶粒为阴极,贫铬区为阳极。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张建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材料是现代最重要的工程材料。 金属材料制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随着 时间的流逝,它们将受到不同形式的直接 或间接的损坏。 金属结构材料的损坏形式:断裂、磨 损和腐蚀。 断裂: 是指金属构件受力超过其弹性 极限、塑性极限而最终的破坏.使构件丧失 原有的功能。 磨损: 是指金属构件和其它部件相互 作用,由于机械磨擦而引起的逐渐损坏。
Zn在稀硫酸中溶解示意图
e
阳极
阴极
2H++2e=H2 Zn=Zn2++2e
Cu-Zn 原电池示意图
腐蚀原电池的类型
宏 观
异种金属接触形成电偶电池 金属处于不同浓度的介质中形成浓差电池 金属处于温度不同的介质中形成温差电池 化学性质不均匀 微 观
微观组织不均匀
物理状态不均匀 表面膜不完整
1.2 按腐蚀形态分类
三、影响晶界腐蚀的因素 1 内因:合金成分的影响 (1)碳:奥氏体不锈钢中碳量愈高,晶界腐蚀倾 向愈严重 (2)铬:能提高不诱钢耐晶界腐蚀的稳定性 (3)镍:增加不锈钢晶界腐蚀敏感性,可能与降 低碳溶解度有关。 (4)钛,铌:都是强碳化物生成元素.高温时能 形成稳定的碳化物减少了碳在回火时的析出, 从而防止了铬的贫化。
研究内容 热力学和动力学
在常温下,金属氧化物只有几个分子厚 (1.5 ∼2.5nm),对光泽没有影响。 Fe的高温氧化
Fe Fe3O4 3O4 Fe Fe2O3 2O3 FeO FeO Fe3O4 Fe3O4 Fe Fe2O3 2O3
570℃以下 570℃以下
570℃以上 570℃以上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