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幸福课1

合集下载

哈佛大学公开课《happiness》01-intro

哈佛大学公开课《happiness》01-intro

―The most common source of mistakes in management decisions is the emphasis on finding the right answer rather than the right question.‖
“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le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 Lacked rigorous methodology
Meet the Grandparents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Karen Horney (1885-1952)
Aaron Antonovsky (1923-1994)
Meet 1504
Meet the Parents
The Road to Positive Psychology
• Humanistic Psychology (50’s)
• The Third Force
– Reaction to behaviorism (First Force) – Reaction to psychoanalysis (Second Force)
It is not English 10a or Math 55 It is about rigorous fun
“I would not give a fig for the simplicity on this side of complexity, but I would give my life for the simplicity on the other side of complexity.”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幸福课--哈佛公开课第一课中文字幕

第一课各位,早上好。

很高兴能回到这里。

高兴见到你们。

我教授这门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

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你。

我1992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大二期间,突然顿悟了。

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

我成绩优异。

擅长体育运动。

那时壁垒打的不错。

社交也游刃有余。

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

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

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及心理学。

目标只有一个: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是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

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

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

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

选择教授这门学科。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课程。

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

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2002年。

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

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

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点。

有300多人参加。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

有850名参加是当时哈佛大学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对这一奇特现象非常好奇竟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

怎么可能呢?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在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

我前去参加采访。

进行采访。

结束后,制片人或主持人会送我出来。

说些诸如Tal多谢你抽空参加采访。

不过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的话。

我漫不经心的问。

我无所谓,不过总得回应“有何不同?”他们会说“这个嘛,我们会以为你很外向”。

下一次采访结束时仍是如此“多谢接受采访”。

不过Tal,你跟我想象得不太一样。

又一次,我漫不经心地问有何不同。

哈佛幸福课简介

哈佛幸福课简介

哈佛幸福课简介
《哈佛幸福课》是哈佛大学的一门心理学课程,也被称为“积极心
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这门课程由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主讲,旨在帮助学生和普通人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并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来提高幸福感。

该课程涵盖了许多与幸福相关的主题,包括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成就、意义和目的等。

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实践练习和个人反思等
形式,学生们学习如何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人成长和实现人生目标。

《哈佛幸福课》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视频也在网上广泛传播,吸引了数百万的观众。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掌握提高幸福感的方法,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哈佛幸福课非常漂亮的课件ppt课件共18页

哈佛幸福课非常漂亮的课件ppt课件共18页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 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NO.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选择做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轻松而选择,或选择只是别人 认为你应该做的事。
NO.2 学会失败
成功没有快捷方式,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 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NO.3接受自己全然为人
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 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NO.4有规律地锻炼
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每周只要 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哈佛幸福课非常漂亮的课 件ppt课件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TalBen-Shahar,Ph.D. 塔尔宾-夏哈尔
哈佛大学哲学与心理学博士,最受欢迎的《哈佛幸 福课》主讲老师。
《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王牌课《经济学导论》
美国主流媒体(包括《波士顿全球报》、《纽约时 报》,以及CNN、CBS、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争相报导对象。
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夏哈尔教授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 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金钱到底有多重要?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 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
人生也有盈利和亏损
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 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 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 “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幸福课第一课:什么是幸福1xiuzheng1214

幸福课第一课:什么是幸福1xiuzheng1214

幸福密码导入:对于一个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哈佛大学的哲学与心理学教授塔尔宾.夏哈尔教授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为了人类的幸福。

我们的心理学课堂也尝试从快乐和幸福展开话题。

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幸福密码。

国外的学者对幸福感的调查结果中,丹麦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16,日本排名第43,中国54。

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我们中国的经济在今天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我们的幸福感却是排位很后。

曾经一篇报道说,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国人认为有了钱就很幸福。

1、讨论:是不是有了钱,就真正幸福了,那么人怎样才算是幸福呢?2、幸福比较我们普通人的幸福在于比较。

今天我们分享你的“幸福比较”。

找一个同班同学作参照,寻找他/她比你幸福的3样东西或者故事。

写在空白纸上。

我觉得(名字)比我幸福。

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同学们在寻找别人的幸福的时候,自己的心情怎么样?郁闷、沮丧……转换比较的角度,寻找你比他/她幸福的3样东西或者故事。

写在空白纸上。

我觉得我比(名字)幸福。

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人的价值幸福感往往来源于比较,但比较有多种角度,有不同对象。

我们无法消灭比较,但我们可以更合理客观地进行比较。

3、自己的幸福打分(0分-10分)。

幸福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结论:学习因素、家庭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格特征、休闲运动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拥有自己的目标讲解内容: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幸福意味着需求的满足。

我们怎么认识人,怎么看我们自己,我们就怎么去理解什么叫幸福。

据称古罗马的尼禄时代,关于幸福的定义有278种之多,幸福问题上的种种分歧,都是根源于“人”的概念的差异的。

幸福的定义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幸福意味着需求的满足,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第一部分:认识人的需要人性有生理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层面,人的需要也有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三个层面一一与之对应。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全)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全)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全)幻灯片1●你们觉得什么是心理课是用来干什么的?比如语文课,帮助我们识字,阅读,了解这个世界。

●那你们觉得心理课是用来干嘛的呢?●我希望心理课,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更愉快地生活。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幻灯片2了解自己?●你们觉得怎么样叫做了解自己?●你们觉得了解自己吗?●比如说,我是一个老师,教心理课,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打乒乓球。

●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算了解自己吗?不算,喜欢看书的心理老师肯定不只我一个,这样的了解非常不够。

(让学生思考,还需要了解什么)●当我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目标,生存的意义有一个独特的认识,我们才能算是了解自己。

幻灯片3●老师还记得,同学们上节课发现很难说出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

●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先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出自己的优点?●一方面,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要谦虚,说自己的优点有种“不要脸”的感觉。

另一方面,我们有时候会不够自信,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啊。

还有就是我们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

想一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很少夸奖孩子。

老师印象很深,从小到大,我妈从来不敢夸我,只提醒我做得不好的地方。

你们觉得我妈是怎么想的?●对,一夸就骄傲了,就堕落了,就不思上进了呀!●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呢。

我亲妈都没夸过我!●当然,我妈是个好妈妈,大家不要误会。

只不过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这种风格的。

●所以,老师从小就是一个自卑的小孩。

幸好老师后来能够越来越完整地看到自己,看到缺点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好的方面。

大家千万要记得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

幻灯片4●知道自己的长处很重要,他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比如说我们班有人擅长演奏乐器,有人擅长讲故事,有人鬼点子特别多,脑瓜特别灵,有人能让周围的人很快乐,有人阅读能力特别强,有人特别容易和他人相处。

哈佛大学幸福课个人笔记--最全版

哈佛大学幸福课个人笔记--最全版

哈佛大学幸福课(1504号课程:积极心理学)第一集什么是积极心理学Look inside:内省是必要的美洲原住民,在一起,几个小时,围着箐火,不说话,只是享受这静MI时光。

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认为人是一个行为集合。

心理学第二势力:精神分析学,通过潜意识分析,决定如何改善生活。

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不能只靠行为观察来改善人生,人是有精神、有灵魂的。

人本主义缺乏学术严谨性,但引入了了很多精彩的理念,比如对幸福感的研究、乐观主义、善良、道德、美德、爱、两性关系、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移情等。

减法比加法更能使我们幸福。

……梭罗幸福不是一个秘诀。

我们大部分人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总想找到一个秘诀从而永远幸福下去。

哈佛的异常卓越群体,共拥的两点:一是完全相信自己,他们完全相信自己。

二是一直都在问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幸福是一个过程,“我如何更加幸福”这是我们经常要问的。

做教师要内外一致。

这也是很多教师痛苦的原因。

因此我建议如果一些老师不是看得开,就不要与外界社会做太多的沟通,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第二集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问题缔造现实!你的关注点影响了你的认知。

心理学对于消极面的研究与对于积极面的研究,比例为21:1。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补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时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成功人士身上的共性1、乐观;2、对生活有信心,有“意义感”,无论是个人成功的意义,还是通往成功过程的意义;3、帮助社会,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4、目光集中于自己的长处;5、为未来设定目标;6、有一个心目中的榜样;7、不只依靠自己,寻求社会的支持,并有寻求支持的勇气。

西岸小学Marve Collions(推荐书目:Marve Collions’ way)种子说:种子是有潜力的,它会发芽开花结果,但必须有水的灌溉,有阳光的照耀,除去杂草,悉心照料。

没有人会来!――没有人会穿着闪亮的铠甲把你带到幸福家园。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目录第一章积极心理学初探 (1)一.积极心理学诞生的背景 (1)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内容 (3)三.消极研究与积极研究 (6)四、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目的 (9)第二章积极心理学的五个基本前提 (10)一、搭建学术界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0)二、改变是可能的 (11)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2)四、顺从人类本性 (15)五、允许自己追求快乐 (20)第三章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 (23)一、信念挑战极限 (23)二、皮革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24)三、情境的重要性 (26)四、创造积极的情境——精神的力量 (30)五、精神力量的作用机制 (33)六、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同一事件不同解读 (35)七、高期望导致低自尊?NO! (38)八、三个方法让自己更乐观 (40)第四章专注 (44)一、积极者与消极者 (44)二、为什么不是人人都是乐观主义者 (48)三、感激 (50)第五章改变 (62)一、改变不易但非不可能 (63)二、神经可塑性 (65)三、我真的想要改变吗? (68)四、ABC与两种变化 (70)五、日记的神奇作用 (96)六、小结 (102)第六章设定目标 (106)一、目标设定的理论及实践 (106)二、处理压力 (128)第七章完美主义 (139)一、完美主义之我的个人经历 (139)二、错误与失败 (142)三、完美主义的定义及特征 (148)四、完美主义的后果及危害 (151)五、二八法则 (157)六、完美主义的根源 (159)七、克服完美主义 (161)八、铂金法则与黄金法则 (163)九、小结 (165)第八章精神与肉体 (167)一、关注“脖子以下” (167)二、身体锻炼 (169)三、冥想 (176)四、睡眠 (181)五、触摸 (183)第一章积极心理学初探一.积极心理学诞生的背景快乐,幸福感这一整个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ease Model
Archibald MaCleish
Information is not enough
―Humanistic philosophy [offers] a new conception of learning, of teaching, and of education. Stated simply, such a concept holds that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the goal of education—the human goal, the humanistic goal, the goal so far as human beings are concerned—is ultimately the ‗self-actualization‘ of a person, the becoming fully huma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llest height that the human species can stand up to or that the particular individual can come to. In a less technical way, it is helping the person to become the best that he is able to become.‖
Abraham Maslow
Accentuating the Positive
―The aim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o catalyze a change in psychology from a preoccupation only with repairing the worst things in life to also building the best qualities in life.‖
Does Psychology Need Help?
• 21/1 ratio of studies is unhealthy… • … but it reflects reality
– depression 10 times higher today than 1960 – mean age for depression today is 14.5 (compared to 29.5 in 1960) – 80% of Harvard students depressed at least once last year – 45%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wide depressed; 94% overwhelmed (Kadison, 2005)
Cooperrider and Whitney
Happiness isn‘t the Negation of Unhappiness
neurosis, anger, anxiety, wellbeing, satisfaction, joy depression, psychosis excitement, happin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____________________ +
Psychological Abstracts (1967-2000)
• Anger: 5,584 • Anxiety: 41,416 • Depression: 54,040 • Joy: 415 • Happiness: 1,710 • Life satisfaction: 2,582
Ratio: 21/1
Abraham Maslow
It is not about providing definitive answers concerning the good life It is about identifying the right questions
Education is the quest for in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refore must begin with a question. ―Children enter school as question marks and leave as periods.‖
Martin Seligman
Psychology Needs Help
• 21/1 ratio is unhealthy… • … but it reflects reality
– depression 10 times higher today than 1960 – mean age for depression today is 14.5 (compared to 29.5 in 1960)
How can we help ourselves and others—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society— become happier?
It is not a surve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t is a sele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question of questions.‘
Unhappiness Spiral
“Negative” Research
Negative Experiences
Happiness Spiral
“Positive” Research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Positive Experiences
―Human systems grow in the direction of what they persistently ask questions about.‖
Psychology 1504 Positive Psychology
House keeping
• • • • • • Feedback or questions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 we‘ll take a PP-break Powerpoints and videotape on website Active note-taking Overlap with 1508?
The Road to Positive Psychology
• Humanistic Psychology (50‘s) – The Third Force • Reaction to behaviorism • Reaction to psychoanalysis • Lacked rigorous methodology
Meet the Grandparents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Karen Horney (1885-1952)
Meet the Parents
Martin Seligman
Ellen Langer
Philip Stone
Meet 1504
It is not merely about information It is also about transformation
Focusing on the Negative
―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has been far more successful on the negative than on the positive side; it has revealed to us much about man‘s shortcomings, his illnesses, his sins, but little about his potentialities, his virtues, his achievable aspirations, or his psychological height. It is as if psychology had voluntarily restricted itself to only half its rightful jurisdiction, and that the darker, meaner half.‖
• Include:
– Reference to research – Optional: stories, film clips, exercises, etc
• Why a presentation?
– Teaching as learning – Spread goodness…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Why More ―Positive‖ Research?
• Psychology as creative rather than merely reactive • Happiness is not the negation of unhappiness • Prevention through cultivating the positive
Oliver Wendell Holmes
• A different kind of effort • Change is hard • Rigorous fun???
Final Project
• 20-30 minute Presentation
– Any topic within positive psychology – Written text (10-15 pages double spaced) – Slides (word or powerpoints)
Lao Tzu
Information is not enough
―What is wrong is not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science— information is always better than ignorance, no matter what information or what ignorance. What is wrong is the belief behind the information, the belief that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the worl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le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