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第十二章地域差异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地理中考第一轮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C 1.关于秦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B.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D.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 2.与陕南地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不包括( )
A.川
B.甘
C.鄂
D.内蒙古
13
(2023·凉山)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
A 5.c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以下” C.“东方明珠” D.“水能宝库”
A 6.河流③为c地区的发展创造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丰富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2023·宜昌)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十五
中国的地理差异
知识框架
2
【低频点】地理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
2.降水:自 东南 沿海向 西北 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少 。
3.地势:自西向东,地势呈 阶梯 状分布,逐级 下降 。
4.人类活动的差异
农业: 东 耕 西 牧、 南 稻 北 麦;人口、城市、交通线: 东 密 西 疏;经
济发展水平:东部 高 ,西部 低 。 5.传统民居建筑的差异:北方房屋大多坐 北
朝南
,墙体 较厚
;东北房屋
两层窗户,屋内有 炕 ,用于取暖保暖;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散热。
4
【高频点】秦岭—淮河一线
6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①是我国南方地区和 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地理区域);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气温); ③是我国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降水); ④是我国湿润 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
中考地理复习课件:中国的自然资源

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重点二 土地资源 1.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 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优势: 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 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劣势: 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 源破坏严重。
2.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
粮食产量还能稳中有升,推测其影响因素是 (
A. 科技兴农
B. 雨热同期
C. 灾害减少
D. 耕地增多
A)
(2021·广东省)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
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可燃冰的开采地位于我国的 南海 海域, 这里与我国 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距离最近。 (4)由材料二可知,可燃冰与传统能源相比优势显著,它的开采及利用对 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可改善环境质量;提 升我国的科技实力,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
此完成 3~4 题。
3.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
主要是为了( B )
A. 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 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 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4.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D )
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 , 且不需要消耗化石 燃料 , 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 3~4 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精品课件)

.混血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黄种人
五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2019·北京中考真题)“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 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国家 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用“河·和·合”来讲述亚文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6.多彩的亚洲文明( ) A.孕育 出相同的民俗风情
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河流众多,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海洋B.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经度最
广的大洲C.亚洲季风气候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D.亚洲人口最多,自然增
长率居世界第一位
本课结束
The end of the lesson
下课
8.受气候影响( )A.河无明显汛期
B.幼发拉底河的流速快C.黄河没有结冰期
D.长江水量季节变化大9.文明对话大会中提到的( )①“和”是地区间和谐共处②“和
”是地区间统一文明③“合”是地区间消除差异④“合”是地区间互利合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五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五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2012·福建莆田·中考真题)图是世界局部区域略图,读图回答题 。 3.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4.③地以南地区所在半岛的名称是( )A.阿拉伯半岛
B.
中南半岛C.印度半岛
D.索马里半岛5.④地的主要人种是( )A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考地理总复习第12讲从世界看中国 课件

考点三 中国的人口
1.人口数量和特点 (1)数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不包含港、澳、 台)。 (2)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分布不均 。 2.中国人口增长过程 我国人口增长大致分为两个过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原因是经济落后,战争灾难频繁, 疫病多,死亡率高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原因是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 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降低。
(3)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之最 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黑龙江、新疆、 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 ③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新疆、澳门。 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广东、澳门。
3.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 条件相适应。 4.人口分布 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 ,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 千米2)的3 倍多。以黑龙江省的黑河 —云南的腾冲 一线为界线,东南 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误区警示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的漠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 ) 我国人口界线是黑龙江的黑河而不是漠河。 巧学妙记我国的人口分布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上)
第12讲 从世界看中国
地理
内容索引
课前回扣基础——牢根基 考题初做诊断——悟考法 考法必研突破——提知能 考点集训巩固——培素养
课前回扣基础——牢根基
考点一 中国的疆域
1.中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 于北 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 的国家。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 带,南部部分地区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课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中考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11.该荫房分布在我国的( C)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荫房墙体多孔主要为了( A )
A.通风
B.暴晒
C.防寒
D.采光
帐篷 平顶碉房
传统交通 陆路
水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陆路
以公路为主
民俗活动 溜冰、滑雪 游泳、赛龙舟 那达慕大会 雪顿节、晒佛节
02 中考真题精选
(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和军事战略智慧的体现。下图是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四.四大地理区域
(2)自然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南方地区 地形复杂多样
西北地区 以高原盆地为主
青藏地区 高原为主
气候 自然植被 环境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落叶阔叶林 寒冷
常绿阔叶林 湿热
1.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数量最多的是 B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小明想D知道遵义会议会址在贵州省的位置,应选择查找的
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中国政区图
C.贵州人口图
D.贵州导游图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D.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荫房墙体多孔主要为了( A )
A.通风
B.暴晒
C.防寒
D.采光
帐篷 平顶碉房
传统交通 陆路
水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陆路
以公路为主
民俗活动 溜冰、滑雪 游泳、赛龙舟 那达慕大会 雪顿节、晒佛节
02 中考真题精选
(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和军事战略智慧的体现。下图是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四.四大地理区域
(2)自然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南方地区 地形复杂多样
西北地区 以高原盆地为主
青藏地区 高原为主
气候 自然植被 环境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落叶阔叶林 寒冷
常绿阔叶林 湿热
1.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数量最多的是 B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小明想D知道遵义会议会址在贵州省的位置,应选择查找的
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中国政区图
C.贵州人口图
D.贵州导游图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D.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与联系课件

专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 课程标准—— 中国的地理差异 1 在地图上找出8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 意义。
3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 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4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尝到了哈密瓜、葡萄等瓜果,觉得味道特别香甜,其原因叙
述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大
B.降水丰富
C.日照时间短
D.土壤贫瘠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小结
西部
东部
种植业
平原
(四大牧区)
林业
渔业
年降水量 400 毫米
山地
(三大林区)
海洋渔业
淡水渔业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降水量
01中国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河流结冰期 年降水量 干湿地区 植被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熟制 传统民居 交通运输方式
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夏季风)
03 四大地理区域 的农业
03 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
北方地区
1.特征: 旱作 农业 2.耕地类型: 旱地 3.粮食作物: 小麦 、 玉米 、 谷子
经济作物:大豆 、甜菜 、棉花 4.生产条件:地势 平坦 ,耕地 集中连片;
气候 雨热同期 , 土壤 肥沃 。 5.自然灾害: 春旱 (华北、黄土高原)
五 聚焦中考真题
(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留学美国的刘博士学成后,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于 2019年5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海南。为了解国内的发展现状,刘博士于同年6月5日 开始,沿线路①②先后进行考察,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考察线路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8.刘博士此次行程中,没有经过的地理区域是( )
一 课程标准—— 中国的地理差异 1 在地图上找出8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 意义。
3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 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4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尝到了哈密瓜、葡萄等瓜果,觉得味道特别香甜,其原因叙
述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大
B.降水丰富
C.日照时间短
D.土壤贫瘠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小结
西部
东部
种植业
平原
(四大牧区)
林业
渔业
年降水量 400 毫米
山地
(三大林区)
海洋渔业
淡水渔业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降水量
01中国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河流结冰期 年降水量 干湿地区 植被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熟制 传统民居 交通运输方式
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夏季风)
03 四大地理区域 的农业
03 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
北方地区
1.特征: 旱作 农业 2.耕地类型: 旱地 3.粮食作物: 小麦 、 玉米 、 谷子
经济作物:大豆 、甜菜 、棉花 4.生产条件:地势 平坦 ,耕地 集中连片;
气候 雨热同期 , 土壤 肥沃 。 5.自然灾害: 春旱 (华北、黄土高原)
五 聚焦中考真题
(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留学美国的刘博士学成后,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于 2019年5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海南。为了解国内的发展现状,刘博士于同年6月5日 开始,沿线路①②先后进行考察,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考察线路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8.刘博士此次行程中,没有经过的地理区域是( )
中考地理精品课件 考点全攻略 第12讲 地域差异第1课时

【精解详析】读图可知,集中供暖分界线大致为秦 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南方 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 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 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等。依 据题意,故选A。
典例1以实例(集中供暖分界线)来考查秦 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对于秦岭—淮河一 线的地理意义得牢记,同时要理解此分界线南 北的自然地理(比如干湿地区、气候类型等) 差异和人文地理(比如传统民居、主食等)差 异。
PART
展
0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典例1】每到冬天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集 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题,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
A 施。读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分布,与我国下列
分界线相近的是()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③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地 理 第12讲第1课时
目 录
0 知识梳理 素养
1形
成
0 重点难点 素养
2拓
展
0 真题自测 明确
3方
向
知识梳理素养形
PART
成
01
地势高低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各自然要素
有显著的差异 差异
表现
影响因素
气 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 纬度
温低
龙江长冬短夏
位置
降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 海陆
地形、气候 等自然环境 的差异
为主 3.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成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中考地理 第二部分 专题七 比较区域差异复习课件

12/13/2021
第六页,共十五页。
考点(kǎo diǎ北n) 方2 地区和南方(nánfāng)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地区 分界线 1 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植被类型
河流 气候类型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________秦__岭__—_淮__河__一__线_________
低于 0 ℃ 小于 800 mm 平原、高原
C.溜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思维点拨:我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1 月
平均气温低于 0 ℃,滑雪、溜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答案:C
12/13/2021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对点训练(xùnliàn)】
3.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其水文特征是(
C)
A.流量小、汛期(xùnqī)长、无冰期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核心(héxīn)南2方地区(dìqū)与北方地区(dìqū)的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
响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大豆、甜菜
水稻、棉花、油菜、 甘蔗
交通
以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仍是常用的运输 方式
No ________mm 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quèdìng)。该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势第________、________级阶梯界线基本吻合,确定(quèdìng)该分界线。D.青藏地区。一年 两熟或一年三熟
Image
பைடு நூலக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北 地 区
青 藏 地 区 北方地 区
南 方 地 区
12.1.2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
C A B 界线 A 界线 B 界线 C
思 考
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 素是什么?
界线A
A
A
界线B
B
B
界线C区域范围
名 称
北方地 区
位置范围
秦岭— 淮河以北、 大兴安岭以东
划 分 依 据
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1月0 ℃等温线 和800mm 等降水量线以北
季风区的南部地区、 1月0 ℃等温线 和800mm 等降水量线以南
南方地 区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西北地 区
大兴安岭以西、 非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 横断山以西、 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
复习课件
四大地理 区域
区域的名称、界限 和范围
地 域 差 异
北方地区 和南方地 区
自然地理 差异
人文地理 差异 自然地理差 异 人文地理差 异
西北地 区和青 藏地区
秦岭—— 淮河
地理意义
12.1四大地理 区域 12.1.1四大地理区域
的划分
综合考虑地 理位置、自然 地理、人文地 理的特点,将 北方地区 我国划分为四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大地理区域 即青藏地区 、 、 、 和 。
(4)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和生态特征
青藏地区拥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珍稀动物。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目前,草场退化 现象较为严重。
12.3.5 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
(1)主要农业区及农作物 青藏地区农业区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 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主 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2)发展农业的条件 优势:光照强;日温差大。 劣势:气候高寒;降水稀少。
(1)主要地形区 高原:内蒙古高原。 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山地:天山、阿尔泰山等。 平原:河套平原等。 (2)地形特点
以盆地和高原地形为主,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部以 高原为主,西部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12.3.2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
(1)河流特征
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 的内流河。北部的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 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 为主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黄河、黑龙江、松 花江
南方地区
高原、平原、 丘陵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 山地
地形特征
高原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冬冷夏热降水少, 昼夜温差大
日照充足, 气温低
长江、雅鲁藏 布江
主要河流 主要矿产 主要农作物
长江、珠江
有色金属
黄河,塔里木 河
河流流量(大、小)
河流汛期(长、短) 人 文 差 异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交通工具 民居特点 总 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自 然 差 异 1月平均气温 (高于或低于0 ℃) 低于0℃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高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气候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一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旱田和水田分界线 河流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 林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 分界线
12.3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12.3.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12.3.6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
(1)公路建设 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 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 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铁路和航空建设 修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 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比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
有什么不 同?
北方:小 南方:大
主要原 为什么 与当地降 因:
不同?雨量有关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填写表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地 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 区
自 1月平均气温 然 差 (高于或低于0 ℃) 异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有、 无)
<800mm 高原、平原
>800mmm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河流冬季结冰(有、无)
河流流量(大、小) 河流汛期(长、短) 人 文 差 异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交通工具 民居特点
有
小 短 旱地 小麦 陆运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无
大 长 水田 水稻 水运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 结
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青藏地 区
海拔高,气候严寒
12.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秦 岭淮河一线
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 差异的主导因素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为什么 主要原 有什么不 和针叶林 受气候条 同? 因: 植被
类型
南方: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不同?件的制约
共同的影响因 气候的 素: 影响
归纳
河流 流量
煤、铁、石油
煤、石油
小麦、玉米、瓜 果、棉花
钾盐、石油
小麦、玉米、花生、 甜菜、棉花
水稻、油菜
青稞、小 麦、豌豆
真题体 验
如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1~3 题。 1.关于①~④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①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B.②地区的耕地以草地为 主 C.③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 D.④地区在河谷发 展种植业 【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分布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 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北方地区,②为南方地区,③为西北地区,④为青藏地 区.①北方地区和②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以耕地为主;故A、B叙述错 误.③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影响,这里降水稀少,气 候干旱;故C叙述错误.④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特征为“高寒”;该地 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故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概况,属于基础题,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12.3.4青藏地区的特点
(1)主要气候类型
青藏地区的气候主要属于高山高原
气候。 (2)气候特征 气候高寒,气温垂直差异明显。光 照强,日温差大,年温差较小。
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青藏地区的
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青藏地区的河流特征
青藏高原海拔很高,且多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此
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 藏布江、恒河、印度洋都发源于这里。
(2)植被特征 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西部多表现为典型的荒 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塔里木河沿岸以耐旱的胡杨为主。
12.3.3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1.主要农业区及农作物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盆地 中的多个绿洲。主要生产小麦、棉花、甜菜、 瓜果等。 2.发展农业的条件 优势:光照强;日温差大;热量条件较好。 劣势:降水少,水源不足;受寒潮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