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合集下载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丙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它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熟悉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丙烯应急处置及防护的详细介绍:一、丙烯的性质和特点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的气味,熔点为-83.5℃,沸点为-84.7℃,密度为0.59g/cm³。

丙烯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倾向,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它是一种不稳定物质,会接触到铜和银等金属时产生放热反应,容易发生自燃。

丙烯也有强氧化性,可以引起许多物质燃烧。

在处理丙烯时,需要严格控制火源、静电和防止氧化反应等因素,以防止事故发生。

二、丙烯的应急处置措施1.紧急撤离:发生丙烯泄露或事故时,首先要迅速撤离现场,远离丙烯泄漏源。

撤离时应注意迎风方向,避免吸入丙烯和有害气体。

2.报警通知:尽快拨打当地应急电话(如119或急救中心),向有关部门报告丙烯泄漏或事故的发生,并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

3.隔离封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隔离泄漏源,采取措施防止丙烯扩散。

可以利用围堰、围栏或封闭柜等方法来隔离泄漏区域。

4.应急处理:根据丙烯泄漏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小规模泄漏可用沙土、干砂或符合条件的吸附剂进行吸附;大规模泄漏可利用泡沫、雾状水雾或激光来控制泄露,降低事故风险。

5.危险物品处置:对于泄漏的丙烯,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

可以采用专业的危险废物处理机构或燃烧处理等方式,确保安全无害地处理掉。

三、个人防护装备1.呼吸防护:在接近丙烯泄漏源时,必须佩戴呼吸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确保不吸入有害气体和蒸汽。

2.眼部防护:戴上密封好的化学安全护目镜,以防止丙烯飞溅或进入眼睛造成伤害。

3.皮肤防护:穿戴防化服、橡胶手套、防护鞋等防护装备,避免丙烯直接接触皮肤,以防止刺激、灼伤或者吸收毒素。

4.静电防护:避免产生静电,并使用防静电或抗静电材料制作的工具和设备,以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爆炸。

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150~180 mg/kg(大鼠经口)LCபைடு நூலகம்0:无资料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丙烯酰胺英文名称:acrylamideCAS号:79-06-1
危规号:61740分子式:C3H5NO分子量:71.08危险性类别:6.1类毒害品。UN编号:2074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是一种蓄积性的神经毒物,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轻度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重度可引起小脑病变。中毒多为慢性经过,初起为神经衰弱综合征。继之发生周围神经病。出现四肢麻木,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抽搐,瘫痪等。重度中毒出现以小脑病变为主的中毒性脑病。出现震颤、步态反紊乱、共济失调,甚至大小便失禁或小便潴留。皮肤接触本品,可发生粗糙、角化、脱屑。本品中毒主要因皮肤吸收引起。

丙烯知识点总结

丙烯知识点总结

丙烯知识点总结丙烯具有多种特性和性质,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对其应用和理解有所帮助。

下面就对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产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做详细的介绍。

一、物理性质1. 外观:丙烯是无色、易燃的气体,在常温下呈现为液态。

2. 密度:丙烯的密度为0.493 g/cm³。

3. 沸点和凝固点:丙烯的沸点为-47.6℃,凝固点为-185℃。

4. 溶解性:丙烯可以溶解在乙醚、丙酮、苯和醇类溶剂中,不溶解于水。

5. 燃烧性:丙烯是易燃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可以形成易爆的气体。

二、化学性质1. 燃烧:丙烯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6 + 9/2O2 → 3CO2 + 3H2O。

2. 加成反应: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与溴、氯和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烷、氯代烷和丙烷。

3. 氧化反应:丙烯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丙烯酸。

4. 聚合反应:丙烯可以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

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

三、生产方法1. 石油裂解:丙烯的主要工业生产方法是石油裂解。

在这个过程中,原油或天然气中的烃类化合物被高温分解成丙烯和其他烃类气体。

2. 丙烯提炼:另一种获取丙烯的方法是通过炼油厂的蒸馏分离过程。

3. 丙烯裂解:丙烯也可以通过丙烯裂解的方法进行生产,这是在高温下将长链烷烃裂解为丙烯的过程。

4. 丙烯催化:丙烯还可以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丙烷或丙二醇制备成丙烯。

四、应用领域1. 聚合反应:丙烯广泛应用于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

2. 化工原料:丙烯可以用作生产丙烯醇、丙烯酸、丙烯腈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3. 塑料工业:丙烯是制造聚丙烯的原料,聚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被广泛用于包装、容器、家具等领域。

4. 橡胶工业:丙烯可以用来合成合成橡胶,如聚丙烯橡胶。

5. 化妆品和药品:丙烯可以作为化妆品和药品的原料,用于制备香水、乳液和药用溶剂等产品。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8
饱和蒸汽压(k Pa)
602.88(0℃)
引燃温度(℃)
455
爆炸上限/下限[%(V/V)]:
15.0/1.0
临界压力(MPa)
4.62
临界温度(℃)
91.9
主要用途
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毒性
属低毒类
侵入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②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有害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丙烯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丙烯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丙烯1. 简介丙烯(C3H6),又称丙烯烷,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

它具有易燃、易爆、高压、有毒等特性,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以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丙烯的危险特性、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使用丙烯,降低事故风险。

2. 危险特性2.1 易燃易爆丙烯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在遇到明火、高温、电火花或氧气等条件下,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

2.2 高压丙烯在液态或气态下具有较高的压力,若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容器破裂或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3 有毒丙烯的气味刺激性强,吸入过量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反应,严重时还会引起中毒。

3. 安全措施3.1 储存安全•将丙烯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且防火设施齐全的仓库中,远离火源、热源和氧化剂等。

储存区域应标明危险警示标志,禁止吸烟。

•丙烯储存容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容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存放期间应定期检查容器是否泄漏。

•储存区域应与其他化学品隔离,以防止不同化学品之间的相互污染和反应。

3.2 使用安全•在丙烯使用过程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爆眼镜、防化服、防静电鞋等。

•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了解丙烯的特性、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操作过程中应远离明火、高温、电源等火源和热源,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使用后的丙烯容器必须妥善密封,防止泄漏,避免与水、氧气等物质接触。

3.3 泄漏应急处理•发现丙烯泄漏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泄漏源堵塞或隔离,避免扩散。

•紧急情况下,使用防爆、防静电的工具进行泄漏处理,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若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地下,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处理和清除措施。

4. 应急处置原则4.1 灭火原则•在丙烯火灾时,应首先切断气源,并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丙烯理化性质

丙烯理化性质

丙烯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的气体。

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3(20/4℃),冰点-185.3℃,沸点-47.4℃。

易燃,爆炸极限为2%~11%。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丙烯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不稳定液体,有类似油脂烧焦的辛辣臭气。

熔点(℃):-87.7相对密度(水=1):0.84沸点(℃):5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4丙烯醛结构式分子式:C3H4O分子量:56.06饱和蒸气压(kPa):28.53(20℃)燃烧热(kJ/mol):93.1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0086闪点(℃):-26爆炸上限%(V/V):31.0引燃温度(℃):220爆炸下限%(V/V):2.8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石蜡烃(正己烷、正辛烷、环戊烷)、甲苯、二甲苯、氯仿、甲醇、乙二醚、乙醛、丙酮、乙酸、丙烯酸和乙酸乙酯。

丙烯理化性质

丙烯理化性质

丙烯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丙烯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不稳定液体,有类似油脂烧焦的辛辣臭气。

熔点(℃):-87.7相对密度(水=1):0.84沸点(℃):5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4丙烯醛结构式分子式:C3H4O分子量:56.06饱和蒸气压(kPa):28.53(20℃)燃烧热(kJ/mol):93.1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0086闪点(℃):-26爆炸上限%(V/V):31.0引燃温度(℃):220爆炸下限%(V/V):2.8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石蜡烃(正己烷、正辛烷、环戊烷)、甲苯、二甲苯、氯仿、甲醇、乙二醚、乙醛、丙酮、乙酸、丙烯酸和乙酸乙酯。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丙烯
危险化学品序列号:140
英文名:propylene;propene
UN编号:1077
分子式:C3H6
分子量:42.08
CAS号:115-07-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
-191.2
相对密度(水=1)
0.5
相对密度(空气=1)
1.48
沸点(℃)
1.0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
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
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
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08
爆炸上限(v%)
15.0
引燃温度(℃)
455
爆炸下限(v%)
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
卸,防止钢瓶及附件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0.5
外观与气味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108
爆炸极限(%)
上限15.0下限1.0
临界温度(℃)
91.9
临界压力(MPa)
4.62
燃烧性
本品易燃。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侵入途径
吸入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聚合化碳。
健康危害数据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0
丙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物质名称:丙烯英文名称:propene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编号:21018
UN编号:1077
物化特性
熔点(℃)
-191.2
沸点(℃)
-47.7
溶解性
-47.7
相对密度(空气=1)
1.48
饱和蒸气压(kPa)
602.88(0℃)
燃烧热(kJ/mol)
2049
相对密度(水=1)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