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类型与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以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例
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岸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台湾来说,其在技术先进、贸易自由、市场规范化、产业体系完整等方面占有优势,而大陆则以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高效的制造业等方面占有优势。
本文将对两岸经济发展方面的比较进行分析探究,以期更好的了解两岸经济的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GDP 对比分析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比较国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 GDP 的角度来看,两岸的差距不难发现。
大陆的 GDP 呈现出飞速的增长趋势,2019 年全国 GDP 达到 99.1万亿元,而台湾同年的 GDP 为 24.05 万亿元,与大陆相比呈现出较大的落差。
二、国际商贸指标对比国际贸易是体现国家间互通有无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国际贸易方面,台湾在电子电器、机械设备、五金制品、玩具等领域出口量巨大,但大陆则以纺织品、鞋子、日用百货等制成品出口为主。
双方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另外,从贸易伙伴来看,台湾的贸易范围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而大陆的贸易范围则更广泛,主要涉及到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
三、技术水平、创新领域对比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两岸在这方面的优劣也是比较明显。
从创新主体来看,台湾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庞大的研发经费和技术资源,相比之下大陆则有众多的大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具有更为庞大的研发体系。
从技术成果来看,台湾在半导体、高级软件、平板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而大陆则在高铁、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四、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对比在劳动力方面,两岸的劳动力市场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台湾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且台湾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导致年轻人的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庞大的经济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相比之下,大陆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但整体人口规模仍然庞大,各种人口结构相对更为平衡,人力资源潜力依然巨大。
厦门台企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分析

出发 ,或 从 投资规 模 和发 展趋 势 角度 分 析 ,且 多 是 从 国家或 地 区等 大 尺 度 层 面 进行 分 析 ,在
微 观尺 度上研 究 较少 .本 研究选 取 具 有 独 特 区位 的厦 门作 为 个 案 ,探 讨 台商 投 资 分 布 、行 业 及 区 位选
亚 热带 资源 与环 境 学 报
第 6卷
1 1 资 料来源 .
本研 究选取 厦 门市 台商协会 所编 制的 《 台商 名 录 ( 0 9 》 和 厦 门大 学 台湾 研 究 院厦 门台商 企业 20 ) ① 统 计数据 为蓝 本 ,共 收集各 类行业 有 效 台企 10 6条 ;为 明确 台商 来 厦投 资 的意愿 、行业 类 型 和 未 1
10 0 ,则说 明台企 越集 中于该 地 ;越 接近 0,则反 之 ) ,反 映厦 门 台企 空 间集 中程度 ;运 用 问卷 调查 和深
度访 谈 ,分析 台企 区位选择 、变 化趋势 和未来 投资 意 向.
2 台商 在 厦 门投 资 的演 变 过 程
台商 在大 陆 的大 规模投 资是 从改革 开放 以来开 始 的 ,投 资趋势 是从东 南沿海 地 区逐渐北 进至 环渤海
Absr c : I wa s e ry a n 1 8 ha i n s n e t n sb g n t e i t a n. Ge — t a t t sa a l s i 0 S t tTawa e e iv sme t e a o f w n o Xi me 9 l o
择 ,以实证 和直 观 的方式 提供 此类 研究 的借 鉴 .
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课时作业含解析2

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一服务业概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市中心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但过度集聚也会产生一些城市问题。
如右图示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大因素.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行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是()A.餐饮业、金融业B.教育培训、货物运输C.家电生产、物流业D.旅游业、养老业2.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交通条件B.地理位置C.经济导向D.政府规划知识点二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服务业为例金融服务业是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
国际金融中心则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集中地开展国际金融服务的城市或地区。
1991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建设,选择了陆家嘴建设金融中心。
近年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发展迅速,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如图示意上海陆家嘴位置。
据此完成3~4题.3.上海选择陆家嘴建设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是陆家嘴()A.拥有良好深水港区B.重化工业基础较好C.靠近原有商贸中心D.经济腹地十分广阔4.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市场B.技术C.交通D.政策知识点三生活性服务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例读图,回答5~6题.5.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呈负相关关系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存在正相关关系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6.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市场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人口密度、交通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下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
读图,完成1~2题。
1.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A.靠近原料产地B.邻近城区市场C.生态环境优美D.劳动力廉价丰富2.关于该科技产业园内的各产业部门说法正确的是()①属于生活性服务行业②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③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较多④对劳动力的质量要求较高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易错题)C2C是指消费者个人间的电子商务行为,如一个消费者有一台电脑,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把它出售给另外一个消费者,此种交易类型就称为C2C电子商务。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篇一: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庆阳市西峰区水产养殖情况汇报按照庆阳市水产工作站《关于在全市开展渔业情况调查研究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站高度重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全区渔业生产情况调查摸底中去。
经过一周的摸底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西峰区渔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庆阳市西峰区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泾河流域,在泾河流域中属于其一级支流马莲河和蒲河流域。
西峰区面积,其中马莲河流域面积为,占总面积的%,蒲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1、水面分布及养殖情况①池塘:池塘水面总面积126亩,其中肖金47亩,董志20亩,显胜40亩,后官寨10亩,彭原5亩,温泉乡3亩,西街办1亩。
其中从事养殖生产的为60亩,从事休闲渔业(垂钓)的为76亩(详见附件一)。
②水库:水库总水域面积1770亩左右,共有各类水库5座,均属山谷型黄土坝,分别是巴家咀水库、南小河沟水库、花果山水库、王咀水库及王家湾水库(详见附件二)。
其中:巴家咀水库和南小河沟水库作为人饮水源;花果山水库用于养殖,面积为350亩;王咀水库、王家湾水库目前用于休闲222渔业(垂钓)。
③塘坝:全区塘坝共有70多座,其中适于养殖的塘坝24座,水面面积为1300亩左右,(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水产养殖调查报告)基本用于休闲垂钓(详见附件三)。
④人工湖:西峰城区雨洪资源节水工程水域面积232亩,其中北湖166亩,南湖66亩(详见附件四)。
南湖于XX 年投入鱼苗一次,用于休闲垂钓,XX年城区面积扩大后,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水质变差,湖中鱼相继死亡。
北湖工程仍在建设之中。
⑤河流:流经西峰区的河流主要有蒲河、黑河、澜泥河、盖家川、砚瓦川和齐家川等6条,流经总长度为公里(详见附件五)。
其中,马莲河支流盖家川、砚瓦川、齐家川因受西峰城区排污影响,水质污染严重,不适于从事养殖生产;蒲河和澜泥河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可用于渔业养殖;黑河作为人饮水源汇入巴家咀水库,因此也无法从事养殖生产。
区位导向性政策、集聚经济与出口贸易转型发展

2023-10-28•引言•区位导向性政策对出口贸易转型的影响•集聚经济对出口贸易转型的作用•区位导向性政策与集聚经济的互动效应对出口贸易转型的影响目•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化背景下,出口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推动出口贸易转型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区位导向性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集聚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也深刻影响着出口贸易的发展。
研究区位导向性政策、集聚经济与出口贸易转型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本书旨在探讨区位导向性政策如何通过集聚经济影响出口贸易转型发展,分析其中的内在机制和路径。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区位导向性政策、集聚经济和出口贸易转型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出口贸易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书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推动学科发展。
贡献由于数据可得性等原因,本书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此外,由于研究水平和时间限制,本书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限制研究贡献与限制02区位导向性政策对出口贸易转型的影响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区位导向性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
分类根据政策目标的不同,区位导向性政策可以分为正向政策和负向政策。
正向政策是指为吸引符合特定要求的企业和个人而制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优先等;负向政策是指对不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企业和个人收取额外费用或限制其进入市场的政策,如环保税、职业资格认证等。
促进出口贸易结构升级01区位导向性政策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而推动出口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集聚环境下的企业区位选择分析

目前 . 国工 业分 布 格 局呈 现 出集 中趋 势 , 成 了珠 我 形 江 三角洲 、 江三 角洲 和环渤 海的京 津冀 r 长 二个工业 经济集 聚 区 在经 济集 聚 区内 . 存在 同一 产业 或 同产业 的一 定 数量企业 因在特 定地 域 内集 巾 . 而地 理 空间邻 近 的企 业 从 获得聚 集效应 的经 济现象 . 就 是产业 集 聚 产业 集 聚足 这
即集聚 环境 形成 的 经济 和 非经 济 条件 如何 影 响 企业 位 业开 始 分享 因 与其 他企 业 在地 理 上 的邻近 而带 来 的集 聚
二 、集 聚环境下 的区位 因子 分析
一
同产业 间的互补合 作关 系 。 有竞争 合作关 系的企业其 集 具
聚效 应 ( 也称 集 聚 因子 ) 括 产业 内的专 业化 分工 产生 的 包 高 效率 、 整个 行业 企业 的产 品产量 导致 所有企 业平均成 本 的下降 和行业广告 效应 带来 的企业广 告成本 下降等 而具
脑制造业 企业 的首先 入住 。
不同企 业实现企 业 口标 而共 同进行 的区位 选择 的结果 同 企 业分 布的镇 区 中脱 颖 而 出, 引 了要 求环境 低污染 的电 吸 束. 因此企业 在集 聚 内 的 位决 策行 为也 受 到影 响。产
业集 聚现象 的存在 ,提 出 了企业 位决 策研 究 的新 问题 , ’ 决策 集 聚区内和集 聚 区外的选择 空 间位置 的企业 行为可 以解 释集 聚体的形 成机 , 因此 本 殳从集 聚环 境下 企业 的 区位 选 择行 为 的弁 度 探 讨集 聚 现象 空 间特 征 和集 聚形 成 】 机 理
时 . 业 在 相 对 小 的 空 间 上 集 聚 产 生 r特 有 的 集 聚 效 应 约 企
相关内容资料

前言: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三产业在台湾地区发展迅猛,成为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支柱产业。
对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中国大陆来说,台湾的成功经验有借鉴作用。
我们应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推进工业化及城市化过程、加大对外贸易及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等策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台湾地区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纵观台湾地区近50年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产业结构经历了由农业为基础到以工业为主体,再到以服务业为主导行业的变化。
台湾产业在从以农业为主的落后结构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结构中,其经济形态也由农业经济发展到目前的服务型经济。
台湾在完成工业化进程,跻身新兴工业化地区的行列后,凭借其发展加工进出口经济的成功经验,大力扩展第三产业、壮大服务经济、促进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现代经济社会迈向后工业化时代。
台湾的产业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期):以农业为主导行业。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通过“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以贸易带动农工,以农工促进贸易”的产业政策,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服务业迅猛发展。
服务业取代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成为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中心。
二、台湾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采取出口扩张的发展战略,创设加工出口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经济结构从农业主导转向工业主导的第一次飞跃。
到80年代中后期,产业结构在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开始向服务型经济过渡,逐步迈向后工业化社会。
台湾经济发展的50年,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60年代前台湾第三产业发展的超前性以及90年代末期第三产业产值结构的比重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非对称性”。
分析台湾第三产业结构变化有助于加深对台湾产业结构演变态势的认识,从中吸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大陆的发展具有启示性作用。
FDI在由国的区位选择——对FDI地区不平衡的实证分析

lwi ew s r e o ” nt ai o sac t lt D er s ti pp r ssdt fr 9 2—20 n o t et r, n .O eb s f eerhi or a dF Ihoi , hs a e e a 9 nh e n h s r n e e t e u ao1 0 7a d
据模 型对我 国 F I 中、 D 东、 西地 区差异 问题 进行实证研究 , 以 比较 不 同地 区 F I 响 因素 的差 异。模型 回归结 可 D影
果表 明, 区 G P 贸易 依存 度、 地 D、 集聚效 应、 贸易成本 是影响 F I D 的主 要 因素 , 但这 些 因素对不 同地 区的 影响程度 又有差别。为此 , 不同地 区要提高 自身在吸引 F I 面的竞争 力需 要制定不同的策略。 D方 关键 } F I 中国 ; D; 区位选择 , 地区不平衡
Lo tona ca i lCho c f ’ n Chi i e o DI i na
-
An Emp rc lAn l ss o g o a i ia a y i f Re i n lFDI I a a c mb l n e XU e Xu
( col f cn mc , ai l n esyo FnneadE oo c , e ig10 2 , hn ) Sh o o o o i C pt i ri iac n cnmi B in 0 0 6 C ia E s aU v tf s j
对 F I 区 不平 衡 的 实证 分 析 D 地
徐 雪
( 首都经济 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 2 ) 0 0 6
强
要 ・D 在我国经济 发展过 程中发挥 了举足轻 重 的作 用, 经济增 长 的重要 动 力。但 外商 直接 投资在 我国各 省市 的 FI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工具业及精密器械业等,该类产业又可称为 “ 高技术产业”。
中图分 类 号 :F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l0一502 0 )卜 0 01 0 2l9(060 0 2 .3
对台商大陆投资区位选择f题的研究 , 前大陆学者主要是以现象描述为主 , h J 目 侧重区位转移和定性分析 , 计量分析则较少;台湾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经营成败、 进入时机 、 策略联盟等方面 , 对区位选择的研究 相对薄弱 。而针对不 同产业区位偏好 的研究 更为少 见。本文主要 以传统产 业和高技术产 业为例 ,运用回归分 析方法 , 探讨台商大陆投资的区位选择偏好 ,旨在抛砖引玉, 使本领域研究更形深入。
了脚跟, 而且完成了产业在大陆的布局 , 建立了众多的生产基地和完整的产业供销体系。
华新丽华等公司 ,化工行 业的和桐 、中化 、永信及生达等公司 ,钢铁行 业的大 中钢 、友 力 、烨辉 ,橡胶行业 中的正新 、建大以及汽车行 业中的裕隆 、 “ 中华 ” 、三阳 、和泰等公司 。 2 J世纪 初出现 的 以电子产 品为代表的第三次 台商投资热潮成为了又一 引人 注 目的新趋 势 。台湾虽在科 技产品的研发 、全球行销等方面有较好 的基础 ,但岛内市场及生 产体 系规模较 小 , 力资源不足 , 人 综合成本
维普资讯
20 年第 l 06 期 ( 9期 ) 总第 l
台湾研究集 刊
T WAN RE E CH A1 S AR QUAR E Y T RL
No 1 0 . 2 0 Ge e n ̄ Nn 1 9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类型与区位选择 的实证分析
( )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 一
1 .回归分析
本文首先对影响 台商投 资的区位因素进行 一元 回归分析 ,以初步判断各 区位 因素对 台商投 资区位 的重要
性。 并在此基础上把变量分为市场因素 、 劳动力因素、 投资环境因素以及集聚经济因素进行分类回归, 以对传
・2 ・ O
维普资讯
自 18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传统产业在 台湾面临生存瓶颈 , 劳工成本上扬 、 地价高涨 、 环境意识加强及 社会福利加重等,中小企业被迫出走 , 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 依靠海外接单贸易的形式得以延续。因此 , 第
一
次 台商投 资高潮 ,主要集 中在传统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 。台湾传统产业到大陆投 资发展后 , 不仅在大陆站稳 19 90年代第二 次台商投 资热 潮主要是资本 密集型产业的跟进 。例如机 电行 业 中的 飞瑞 、J飞 、永大及 I l
方 面都呈现 出不 同的偏 好和诸多共 同的特 征 。在未来 的区域分布上 ,高技术产业 由于受集聚经济 的
影响很大 ,其扩散效应将不明显 ,而传统产业受劳动力凶素的制约和受当地市场的吸引, 将逐步青 睐中西部的配套环境较好的地区。
关键词 :台商投资;传统产业 ;高技术产业 ;区位选择:回归分析
一
、
台湾传 统产业与 高技 术产 业大陆投 资历程
( )传统产业 与高科技产业 的定义 一
关于台湾的产业分类 , 学者和官方都有多种分类方法。 本文采用台湾 “ 行政院主计处”的行业分类 , 把 制造业区分为“ 传统产业”、 基础产业”和 “ “ 技术密集产业”。其中, “ 传统产业”包括食品业 、 烟草业 、 纺织业、成衣及服饰业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 、 木竹制品业 、 家具及装饰品业 、 纸浆及纸制品业、印刷及有
( )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大陆投 资历程 二
18 年代台商对大陆投资处于试探性投资阶段, 90 主要是以资本额较小的传统产业为主 , 随着两岸经贸往 来的密切和扩大, 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 、 技术密集型方r发展。 口 j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J04 “ 0BL 7 ) 海峡两岸经济整合与中国统一”
一
图 1 台湾传统产 业与高技术产业历年投资大陆趋势 图
资料来源:( ) 1 台湾 “ 经济部投审会”:《“ 中华民国” 华侨及 外人投资、 对外投资、 对大陆『接投资 日 J 统计月报》, 03 20 年。
( 2)本研究 计算和整理 。
二 、台湾传 统产业与 高技 术产业大 陆投 资 的量化 分析
— —
以传 统产业和 高技 术产业为 例
段 小梅
( 重庆 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 中心 ,重庆
4 06 0 0 7)
摘 要 : 本文采用 归方法 , 分析了台商投资大陆的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与区位选择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无论传统产业还是高技术产业 。 在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投资环境、集聚因素等
高, 不能充分发挥已有的产业优势。台湾的科技产业要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就必须与拥有庞大内销市场 、 人 力资源丰富的大陆市场相结合。因此台湾高科技产业半导体厂纷纷突破台湾当局的限制正式到大陆投资。 台湾的高技术产业对大陆的投资 , 19一19 年时, 在 9 l 92 投资金额仅占整体投资比重的 2. %, 19 5 8 到 99 6 年就上升到 5. %, 00 0 0 2 0 年更上升到历年最高峰 6 . %。20 年则有所回落 ,降到 4. %。而传统产业 2 30 8 03 40 3 在 19 —1 2 9 1 9 年高达 3.1 9 9 %,到 20 年降到历年最低点 , 1 00 仅为 8 0 近年有所回升 20 年达 1. %, . %。 8 02 33 5 20 年回升至 2. %。但从未来的走向来看 , 03 02 5 传统产业投资比重的下降和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将是 个不可逆转的趋 势。 ( 见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