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天文课后答案、地球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简述天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答: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对天体的观测,包括目视观测和仪器观测。
它的研究特点是:(1)大部分情况下人类不能主动去实验,只能被动观测。
(2)强调对天体进行全局、整体图景的综合研究。
表现观测上是全波段、全天候。
在理论上依赖模型和假设。
(3)需用计算机把观测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整理。
使天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另一个技术进步是快速互联网技术,这使得异地天文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成为可能,使得观测数据具有巨大的科学产出的潜在意义。
目前,虚拟天文台的提出和建设对天文研究意义深远。
(4)具有大科学的特征,需要大量投资。
(5)以哲学为指导。
2.研究天文学的意义有哪些?答:天文学与人类关系密切,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服务:准确的时间不单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对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更为重要。
最早的天文学就是农业和牧业民族为了确定较准确的季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的一些生产和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精确的时间。
例如,某些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宇航部门,对时间精度要求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而准确的时间是靠对天体的观测获得并验证的。
(2)导航服务: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是靠天文学知识取得的。
确定地球上的位置离不开地理坐标,测定地理经度和纬度,无论是经典方法还是现代技术,都属于天文学的工作内容。
(3)人造天体的成功发射及应用:目前,人类已向宇宙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天体,其中包括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和太空实验站等。
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防军事。
仅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根据不同需要又有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
所有人造天体都需要精确地设计和确定它们的轨道、轨道对赤道面的倾角、偏心率等。
《地球概论》题库test01~test10参考答案汇集要点

《地球概论》题库test01~test10参考答案汇集要点《地球概论》题库test01~test10参考答案汇集(完整版)test01一、填空题:1.春分点2. 光球、色球和日冕3.①阿坦型,②阿波罗型,③阿莫尔型4.①地心说,②日心说,③无心说5.木星与火星,谷神星6.光年(ly)和秒差距(pc)7.①恒星周年视差,②恒星光行差,③多普勒效应8.①共面性②近圆形③同向性9.①初亏②食既③食甚④生光⑤复圆。
10.①类星体②脉冲星③星际分子④微波背景辐射。
二、判断题2对7对10对三、选择题1C 2B 3D 4B 5C 6B 7B 8C 9A 10C四、绘图、计算、简答题高度方位赤纬时角赤经P 30°180°90°任意任意P’-30°0°-90°任意任意Z 90°任意30°0h 8 h 35mZ’-90°任意-30°12 h20 h 35 mN 0°180°60°12 h20 h 35 mE 0°270°0°18 h14 h 35 mS 0°0°-60°0 h8 h 35 mW 0°90°0°6 h2 h 35 mQ 60°0°0°0 h8 h 35 mQ’-60°180°0°12 h20 h 35 m图:2、答:○1月球,地球本身不发光,它们只能反射太阳光。
在太阳照射下,它们总是被分为光明和黑暗两部分。
这明暗两部分的对比,时刻发生变化,但有章可循。
于是就有了月球的圆缺变化的状况,称为月相。
这种变化视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
当月球黄经和太阳黄经相等时称为“朔”,当月球黄经比太阳大90度时,称为“上弦”,当月球黄经比太阳黄经大270度时,称为“下弦”,当月球黄经比月相距角同太阳出没比较月出中天月落夜晚新月(朔)0°同升同落清晨正午黄昏彻夜不见月上弦月90°迟升后落正午黄昏半夜上半夜西天满月(望)180°此起彼落黄昏半夜清晨通宵可见月下弦月270°早升先落半夜清晨正午下半夜东天3、65°44´=90°-(地理纬度-10°16′)解得:地理纬度=34°32′N经度:当地太阳视时为12h,平时=视时-时差=12h-(-10m30s)=12h10m30s北京时间为东经120°E的地方平时,当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为12h10m30s-6h30m=5h40m30s换算为经度差为5×15°+40×(0. 25)°+30×(0.25)′=85°7′30″该地的地理位置为(34°32′N,85°7′30″)4、答:按朔望月和回归年的周期协调,历法有三种。
地球概论(_第三版)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_第三版)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P168复习与思考第六章(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参考答案1 什么是⼤地⽔准⾯?⼈们怎样知道地⾯不是平⾯⽽是曲⾯?⼜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答:⼤地⽔准⾯:以某种假想的⽅式,把静⽌的海⾯“延伸”到陆地低下,形城⼀个全球性的封闭曲⾯;⼈们通过观察发现地球是曲⾯,①如登⾼可以望远;②观看远⽅驶近的船只总是先见船桅杆后见船体;③北极星地⾯⾼度,越往北,北极星越⾼;④⽼⼈星(南天极附近)我国南边的地⽅才看见。
⑤麦哲伦的环球航⾏,⽤事实证明⼤地是⼀个封闭曲⾯。
⑥宇航员在太空真切地看到地球是个球体。
近代测量表明地⾯各部分有⼤致相同的曲率,每度都在111KM左右,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 地球为什么会成为扁球体?⽐较地理纬度和地⼼纬度,为什么地理纬度⼤于地⼼纬度?为什么两种纬度的差值,伊南北纬45°为最⼤?答:在⾃转的地球上,每⼀质点的圆周运动的中⼼都在地轴上,惯性离⼼⼒(F)的⽅向都垂直并背离地轴。
把F分解为垂直和⽔平⽅向的两个⼒,⽔平分⼒(f)都指向⾚道。
正是在指向⾚道的⼒f的作⽤下,地球物质有向⾚道聚集的趋势,使得地球形成扁球体;由于地球是个扁球体,其经线曲率⾃⾚道向两极减⼩,(地理纬度的线不⼀定过地⼼)所以⼀地的地理纬度总是⼤于地⼼纬度,在⾚道处两者相等为零;由于经线曲率⾃⾚道向两极减⼩,南北纬45°是两种纬度间差值持续增⼤的重点,⼜是持续减⼩的起点,于是在那⾥出现极⼤值。
3 什么是参考扁球体?打的⽔准⾯的各部分怎样地偏离参考扁球体?为什么笼统地说“地球的形状像梨”是不确切的?答:参考扁球体:具有扁球体的严格规则,⽽其形状和⼤⼩⼜⼗分迫近⼤地⽔准⾯;说它是参考“扁球体”因为它是严格的扁球体,说它是“参考”扁球体,因为它代表了地球形状的基本⽅⾯。
北半球⾼纬地区和南半球低纬地区,⼤地⽔准⾯⾼出参考扁球体;北半球低纬地区和南半球⾼纬地区,⼤地⽔准⾯稍低于参考扁球体;北极的⼤地⽔准⾯⾼出参考扁球体约10⽶,⽽南极的⼤地⽔准⾯低于参考扁球体约30⽶。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概论网络课程答案

地球概论习题第一章●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纬线是整圆,而经线是半圆?1.纬线:一切垂直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2.经线:一切通过地轴(也必须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3.纬度: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4.经度:本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为本地经度5.区别和联系:经线都是大圆,纬度的间隔大体上相同。
同一经度的两地,根据它们的纬度差,就能估算他们之间的距离。
纬线除赤道外,其余都是大小不等的小圆,因此纬度的间隔随纬度增高二减小。
具体的说,它与纬度的余弦成反比。
6.●何谓天球周日运动和太阳周年运动?为什么会有夜半中星的变化?●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地平圈___________ 子午圈___________天赤道___________ 卯酉圈___________黄道___________ 六时圈___________●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午圈与天赤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午圈与卯酉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午圈与六时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赤道与地平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赤道与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套天球坐标系各有什么作用,他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第二章●某恒星的方位和高度都是45°,问:须在天空的那一级分去寻找?●什么是恒星?恒星为什么会发光?光谱能传递天体的什么信息?●什么是赫罗图?它在恒星理论上有何重要意义?●何谓太阳大气?什么是“太阳风”?何谓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上弦月何时中天?下弦月呢?半夜时,满月位于天空何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地球概论第三版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 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 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 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d黄赤交角(ε=23°26′)2.4 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 第二赤道坐标系(δ, a)、黄道坐标系(b, l)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 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 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 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 已知:S=t^=aQ=6h38m,t★=21h50m,故根据公式:S=t★+a★有:a★=-15h12m(8h48m)2.10 t=2h39m2.11 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b)、太阳黄经(l)、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a)春分(^):0°、0°、0°、0h;夏至(a):0°、90°、ε、6h秋分(d):0°、180°、0°、12h;冬至(g):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a)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 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地球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地球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答案:A2.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多少公里?A. 20,000公里B. 30,000公里C. 40,000公里D. 50,000公里答案:C3.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主要负责吸收紫外线?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外逸层答案:B4.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哪几层?A. 地壳、地幔、地核B. 地壳、地心、地核C. 地幔、地核、地心D. 地核、地壳、地幔答案:A5.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天?A. 365天B. 360天C. 365.25天D. 365.5天答案:C二、填空题6.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7. 地球的自转导致的现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昼夜更替、季节变化8. 地球的公转导致的现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季节变化、潮汐9. 地球的大气层中,对流层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答案:天气变化10.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地核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铁和镍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答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地轴旋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导致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而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周期为365.25天,导致季节变化和潮汐现象。
12. 解释地球的大气层中平流层的作用。
答案: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是大气层中主要的臭氧层所在,它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四、论述题13. 论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答案: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幔是地壳下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核,这种热能通过地幔对流影响地壳板块的运动,从而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对地球表面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概论复习思考题部分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h m坐标点高度方位赤纬时角赤经天顶90°30°06h30m 天底-90°-30°12h18h30m 北天极30°180°90°南天极-30°0-90°东点0270°018h12h30m 西点090°06h30m 南点00-60°06h30m 北点0180°60°12h18h30m 上点60°0006h30m 下点-60°180°012h18h30m⒒ 在北京( φ =40° N),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与最小各为多少?那时春分点位于什么位置?试绘图表示之。
当春分点与东点重合时,图中 A 点距天北极10°,填空: A 点的α 90°;δ 80°;λ90°;β56°34′;夏至点的t 12h ;δ23°26′;h -26° 34′; A (方位) 180° 。
解: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为90° -40°+23° 26′=73°26′,春分点位于西点。
最小为90° -40°-23°26′ =26°34′,春分点位于东点。
⒓ 我国古代有人在同一点观测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38 ′,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 22′,求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当时的黄赤交角。
解:黄赤交角: (73°38′ -26°22′) /2=23°38′绘图求出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恒星的赤纬分别是多少?此人所在地的纬度:纬度等于天顶的赤纬( 90°-73 38′) +23° 38′ =40° N⒔ 有人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一恒星上中天时的高度为50 度,下中天时的高度为20 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 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 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 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 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 第二赤道坐标系(δ, )、黄道坐标系(, )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 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 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 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 已知:S=t=Q=6h38m,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 t=2h39m2.11 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 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 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 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3.2 亮度与光度--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视星等与绝对星等--亮度等级(m)和光度等级(M)。
M=m+5-5lgd(d指该恒星的距离),因为大部分恒星的距离都在10秒差距之外,故有M>m。
3.3 (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夜半中星)3.4 0等星。
5.1等,天空全黑时可见3.5 赫罗图是根据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绘制的坐标关系图,表明恒星温度越高,其光度就越大;可求主序星的位置,反映恒星的演化历程。
3.6 银河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4.1 太阳距离、大小和质量测量方法:(P37第18-34行)太阳半径R等于太阳平均视半径(16′)乘日地距离。
利用太阳半径可求太阳大小;利用万有引力可求太阳质量:M=RV2/G (R=1.496×1011m,V=2.978×104m/s,G=6.67×10-11m2/kg)4.2 太阳大气:太阳可直接观察到外部等离子体层次;太阳风:日冕高速膨胀,行星际空间不断地得到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离子流。
太阳活动:太阳磁场支配下太阳外层大气的剧烈运动;对地球影响:黑子/气候,耀斑/无线电通讯,磁暴/极光等。
4.3 哥白尼“日心”体系:把周日运动归之于地球绕轴自转,而把周年运动归之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行星的复杂的环状视运动,则是地球和行星同时绕太阳公转的复合运动的结果。
唯有月球才是唯一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日心说是整个近代天文学的基石。
开普勒定理(即行星运动三定理):轨道定理、面积定理、周期定理。
牛顿对开普勒定理的发展:他指出天球轨道可以是任意圆锥曲线,速度是决定轨道形状的必要条件;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在引力作用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面速度不变;他修正了第三定理公式。
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
4.4 绕日公转周期:125a;与太阳的平均距离:4AU4.5 行星分类:(地球轨道/小行星带/质量和化学组成)4.6 彗星--在偏心率很大的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冰冻物质;星体--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微小颗粒;流星--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摩擦发光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闪量的余迹。
没有大气可以看到彗星,但不能看到流星。
4.7 康德“星云说”基本论点:太阳系由弥漫星云物质演化而来,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是自引力(星云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意义:在僵化的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5.1 月球有时会遮掩太阳、行星和恒星,却从没被别的天体遮掩过。
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和地球相互绕转产生月相变化,因此产生古代历法。
且对地球的潮汐现象有着主导作用。
5.2 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5.3 大81倍5.4 同步自转--月球自转和绕地公转具有相同的方向和周期。
5.5 2×3.7=7.4min(无升起现象)5.6 恒星月是月球在白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塑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
恒星月是月球绕转地球的恒星周期,长度为27d43m12s;塑望月是月球同太阳的会合周期,长度为29d12h44m3s。
5.7 上弦月傍晚(日落)中天;下弦月早晨(日出)中天;半夜满月位于南方上空(中天)。
5.8 满月或将满月--太阳与月球之间的距角为180o。
5.9 上弦月--月落时太阳在下中天,月球在太阳东侧(后升后落)5.10 判断1:首先,否定(c)和(d),因为月亮凸向上方意味着太阳尚未西落;其次,月亮的赤纬是:δm=±ε±5o9′,我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绝大部分地区只能朝南看月亮。
(b)图中的月相是新月,与题词中所说的"残月"不符,故只有选(a)。
判断2:直接根据“晓风”二字判断当时为凌晨,当你朝南看时只有(a)符合,亦即:太阳位于东方地平以下。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参考答案6.1 北半球右偏(南偏),南半球左偏(北偏),赤道不偏,7.5º/h6.2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叫极移。
南北两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叫做地轴进动。
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但不涉及地极在地面上位置的变化。
6.3 5º/20ˊ=15a。
在地球形状变圆、黄赤交角(ε)变小、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快时,岁差(p)将会消失。
6.4 地球越扁,合力矩力臂的长度差越大,则进动越快。
月地距离越近则引力越大,合力矩越大,故进动越快。
地球的密度大时,合力矩对地球作用的效果就不明显,则进动慢些,地球自转快些时,自转力矩与合力矩相抵消一部分,所以变慢些。
6.5 因为黄赤交角(ε)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以致太阳每日的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所以视太阳日长度因季节而变化。
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并互相干扰,前者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的变化;后者使真太阳日发生±8s的变化。
二者之中,前者是主要的,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长,二分日最短。
因为视太阳日长度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二者的叠加主极发生南至后,这是因为,地球过近日点在冬至后不久。
6.6 V(φ)=V*cosφ=456m/s*cosφ。
在同一纬度处地球自转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φ=60º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减为在赤道的一半。
6.7 天顶赤纬等于当地纬度,而该恒星又刚好位于当地的天顶,所以恒星的赤纬也等于δ行星分类6.8 天体中天时,其时角等于0或180º。
因为时角的起点和方位角的起点都是午圈,所以其方位角也为0º或180º。
不是所有天体都一样,只对于恒星。
6.9 因为恒星离北天极23º<(90º-31º)所以它永远位于上海的地平之上。
7.1 光行差7.2 10秒差距、0.1等。
7.3 恒星的黄纬愈高,光行差椭圆的偏心率愈小与恒星年视差椭圆相同;但光行差大小恒为20º与恒星的距离远近无关。
而恒星的年视差与恒星的距离远近有关。
在年视差图中,恒星的视位置沿轨道半径方向,偏离其平均位置;而在光行差图中,恒星的视位置沿轨道的切线方向,偏离其真位置。
二者的偏差有90º之差。
7.4 e=(1/q-1/p)/(1/q+1/p)7.5 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二者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行星同太阳会合,叫做行星合日,被称为会合运动。
会合周期起决于两天体公转周期之差,差愈大,它们的会合周期便愈短。
地内行星的公转速度大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对于太阳来说是东行,其会合运动的表现为上合-东大距-下合-西大距-上合的依次出现和反复循环。
地外行星的公转速度小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对于太阳是西行,其会合运动表现为合-西方照-冲-东方照-合的依次出现和反复循环。
7.6 该行星是地外行星,因为地内行星同太阳的黄经差被限定在某个范围内(且<90º)内。
7.7 686日,1/780=1/365-1/P7.8 在日心天球上,行星和地球的运动永远是顺行(向东),只有在地心天球上,行星才会发生逆行。
这是因为,行星和地球的公转,存在着速度的差异,这种速度上的差异,在地球赶上和超越地外行星(冲日前后),或被地内行星(在下合前后)赶上和超过的短暂时间内,就表现为它们的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