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路径——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新发展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路径——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管理智慧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年龄结构不够合理,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偏高。

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第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新建本科院校招聘来的多为应届毕业的青年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40%,除了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各本科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分布也不均匀。

第三,学位结构不够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虽然已经达到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要求,但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偏低。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7.3%,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偏低。

第四,“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育结构不够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但培育政策吸引力不强,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培育、锻炼的渠道不够顺畅。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5.5%,但在“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和培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新发展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绿色理念塑师德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队伍的使命所在。

以“绿色”发展引领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新风尚,不仅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管理,而且要关注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多维度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营造静心教书、倾心育人、潜心治学的良好氛围。

第一,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师德师风业务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院系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

例如,桂林旅游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出台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师德师风考核细则、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师德标兵评选办法、教师行为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组织机制,成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成立各二级学院及机关各党总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广西新发展视野下高等旅游教育

广西新发展视野下高等旅游教育

广西新发展视野下的高等旅游教育探析[摘要] 广西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分析广西高等旅游教育总体现状及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适用性人才的需求间存在矛盾,指出现阶段存在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人才供需错位,课程体系缺乏特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欠缺,“双师”、“双语”、“双高”型师资缺乏,旅游行业和院校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旅游管理广西近年来,广西旅游业发展迅猛。

2009年接待入境游客209.8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43亿美元,入境游客接待人次排名位居西部第2位;旅游外汇收入排名位居全国13位;接待国内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1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57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31.3%。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gdp的9.1% [1]。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旅游教育事业不断前行,同时也给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适用性人才的需求矛盾是广西旅游业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

1、广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发展与需求1.1 概念界定高等旅游教育是指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旅游教育。

高等旅游教育目标是培养旅游行业内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家,这些人才需要以广泛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对旅游活动的深层次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把握,高等旅游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

同时,由于高等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的关联度高,使得高等旅游教育在职业化导向下培养人才,所以高等旅游教育也具有职业化色彩。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也表明高等教育日益普通化、基础化与职业化,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益融合。

因此,高等旅游教育在确立培养方向和目标时,应坚持旅游教育与旅游实际相结合的基础,在重视理论体系学习的同时,特别强调实践性。

1.2 广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810所,在校生44.00万人 [2]。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热门选择。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旅游景区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那么,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采取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问题分析1. 人才素质不高当前,一些旅游景区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并不是很高。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很难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无法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水准的服务。

2. 行业认可度不足相对于其他行业,旅游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该行业的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关注和支持。

很多人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并不看好,进一步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缺少培训机制目前旅游景区普遍缺少完善的培训机制和制度,使得从业人员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平台。

这直接导致了人才的素质无法得到提高,也限制了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

4. 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晰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并不明晰,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了许多人才的流失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区的人才队伍发展的前景也就显得不太明朗。

二、对策建议1. 提高人才素质为了解决旅游景区人才素质不高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旅游景区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积极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学习机会。

还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优质人才、设立专业学院和培训基地等方式来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2. 加强行业认可度提高旅游业的行业认可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在政府引导的带动下,通过宣传推广、培训等方式,逐步提升旅游业的社会地位和行业认可度,增强人们对于旅游行业的信任和认可。

这些努力将促使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旅游行业,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3.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旅游景区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互联网+旅游的学习平台,为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

景区可以与专业院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景区的运营管理中,以此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3. 2 合理设置课程,提高实践操作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同时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仍然需要听取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及本校往届毕业生的意见和反馈,他们才是最有资格发言的群体,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能够让他们对该专业未来的需求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本校的毕业生也非常乐意看到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为母校的教学改革及其它学生的培养作出贡献;从学校的角度上说,这些来自于旅游企业一线的意见能够使原本不甚合理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为企业所欢迎。此外,从目前的情况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多的实习岗位集中在酒店,而在旅行社、景区、旅游行政机关及其它旅游企业等部门的教学实习则较少,这对于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旅游业来说显然实习的范围过于狭窄了。各高等院校应广泛开展“产- 学- 研”合作模式,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与省(区)内外的著名旅游企业、旅游行政机关及其它部门间建立稳定的“产- 学- 研”合作基地,合作共建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实践基地。
实际上,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 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只有那些基础厚、知识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是未来旅游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析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析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析旅游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实现旅游产业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

而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需要为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源动力和潜在的后推力,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在这旅游大发展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1 旅游人才培养现状1.1 缺乏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旅游业是一个与多种行业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不仅要求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人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擅长人际交往,贴心服务,而且要求具备良好的外语、计算机运用能力,懂专业、会管理。

这些要求,由于现在的旅游业从业门槛低,教育体系不完善,所以旅游从业人员普遍达不到以上要求。

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技能,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应变能力。

[1]再者旅游行业高级人才的匮乏也是普遍的,如旅游企业高层管理、高级导游、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本运营、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表演开发、旅游规划、景区管理、航空服务、探险与漂流等,光靠只能培养出导游和服务员的教育是不能真正推动中国旅游业朝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的,因此有着高端专业技术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1.2 教学课程与实际脱节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错位。

即使是通过四年大学专业学习的大学生也缺乏对其岗位清晰的把握和熟练的操作,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都相对欠缺。

学生有的只是理论知识,而光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显得单薄和苍白,很多学生力不从心,甚至手足无措。

职业思想和观念也与市场相悖,现实与一直的理想的差距也一定程度上消退了从业的积极性。

学生往往认为,服务工作就是低人一等,自己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干的应该是管理工作;刚进入企业薪酬也不够理想,就导致很多人眼高手低,就不顾自身条件、能力水平而彷徨或放弃,跳槽现象较为严重;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够,接触脏活累活就叫苦不迭,甚至一走了之。

广西乡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探析

广西乡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探析
技能人才的培养 。
才 的培养对 于广西 乡村旅 游持续 快 速健 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 的意义。近年来 , 广
西乡村旅游获得 了较快 的发展 , 目前全区
二、 广 西乡村 旅游高技能人 才培养现
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一) 广西乡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人 才严重不足 , 人才问题 已影 响广 西乡村 旅 游持续 、 快速、 健康地 发展 。为此 , 本文 在 对广西 2 7 个农 业旅游示范点从业 人员

据广西旅游局和广西教育厅 提供 的信息 , 广西 目前 有 4 2所 高 等 院校 开设 旅 游 专
业, 旅游类在 校生规模 ( 含 中职教 育学生 )

( 一) 乡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含= ; ( 和特征。
约 3万人 , 其 中旅 游高职高专学生 约 1 万 人。统计显示 , 广 西旅 游高职高专教 育涉
学 历和接受培训情况进行调 查的基础上 , 就 乡村 旅游 高技能 人才培 养 问题 进行 了
已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 2 0 9家 , 其 中 国家
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3 4 家 ;全 国休 闲农业 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1 个、 示范点 4 个; 建立休
闲农业 园 2 8 8个 ,涉及种养 面积 3 6 . 8万 亩; 乡村旅游点达 1 0 0 0多个 , 农家乐 3 0 0 0 多家 , 分布在全 区 1 4 个市、 9 0多个县 ( 市、 区) 。 据调查 , 目前广西从事乡村旅游工作 的人员 已达数十万之众 , 仅桂林 阳朔县就 达 5万人 。 在这个庞大 的乡村旅游从业人
及旅游管理 、 酒店 管理 、 景 区管理 、 旅 游策 划、 导游服务 与管 理 、 旅行社管理 、 涉 外旅 游管理 、 旅 游工 艺品设计 、 旅游 外语等 专

百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百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百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人才培养对策百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人才培养对策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广西百色地区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旅游人才培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百色旅游业发展现状1、旅游资源优势百色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包括龙脊梯田、寨沙村、钟山风景区、天星洞等景点。

这些自然和文化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2、旅游业发展现状百色旅游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规模相对较小。

人均旅游消费较低,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掘。

3、旅游环境建设百色地区的交通和酒店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尽管有一些高端酒店投入使用,但仍存在一定的供给不足的现象。

此外,部分旅游景点存在嘈杂、不卫生等问题,旅游环境建设也需要加强。

二、旅游人才培养对策1、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旅游是一项服务性行业,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素质和服务意识。

因此,旅游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旅游从业者需深入学习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训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

2、打造特色课程和实践教学针对旅游业发展现状,应根据百色地区的地域和文化特点,开设旅游行业相关的特色课程。

例如,可以开设关于瑶族风情和特色菜肴的课程,或者推行独特的旅游路线和行程,增强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此外,可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导游讲解等,培养具有操作技能和服务能力的旅游从业者。

3、加强旅游领域的人才引进对于一些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可以引进一些旅游领域的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可以为本地区的旅游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和动力,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整体水平。

同时,引进专业人才还可以帮助升级旅游产品,提升整个旅游业的档次和服务质量。

结语:百色旅游业发展现状有待提高,但是地区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旅游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人才需求分析

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广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全区各地。

2006年全区接待旅游者7567万人次。

其中,入境旅游者人数1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国内游客人数7100万人次,同比增长9%。

全区旅游总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17%。

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 广西正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加快与东南亚旅游圈的对接,努力构筑广西越南东盟大旅游网络体系。

广西一跃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外部因素为广西旅游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崭新的国际发展空间, 2006年,我区前三大客源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日本中,日本旅游者人数增幅最大,同比增长31.6%。

越南旅游者同比增长30%,已成为2006年我区第一大客源国。

东盟旅游者累计为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占我区外国旅游者39.4%。

[2]很明显,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为广西旅游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人才、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拥有市场,拥有未来。

对旅游产业而言,人力资源是关键!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大力发展旅游人才教育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一、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状况(一)旅游人才的现状及需求分析1.旅游从业人员需求缺口大。

据统计,2002年广西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是6.75万人,根据《广西旅游发展产业总体规划》,到2010年,力争使广西旅游部门员工总数达15.39万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71.97万人,旅游间接从业人员达395.84万人,旅游部门大专以上学历旅游人才总量达6.97万人,占旅游人才总数比例提高到45.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的比重达12.5%,中级为45.1%,力争旅游人才资源总量及从业人员素质基本满足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c n e r,e e e ty a sd man o o is  ̄o ne n t u s e e p ie d frt ur m pe n li o r m ntr rs s i
访等方式 , 获得了广西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的相关信息 。
11 重 视 旅 游 人 才 培 养 。设 置 旅 游 相 关 专 业 的 院校 涉 及 面 .
通过调查 和数 据分析 , 发现广西大学 、 桂林旅 游高等专 科学 校共 有 4 7所 院校 开设 了旅游及相关专 业( 具体 情况如 表 1 所示 ) 。为社会培养各级旅游人 才得 到了广西高等教育 界的高度重视 ,设置 了旅游 相关 专业 的院校数 量 占广西院
校 数 的 6 %以 上 , 校 涉 及 面 广 、 量 多 , 形 成 了 涵 盖 硕 4 院 数 且 士、 本科 、 专科 、 高职等多层 次的旅游人才培养格局 。 表 1旅 游 院校 占广 西 各 类 高 等 院 校 的 比 率 一 览 表
业 人数 3 . 8 6万人 , 间接就业人数 2 0余万人 ; 据《 0 另 广西壮 族 自治区区人 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 游强 区的决定 》 桂政 ( 发【 00 9 ) 到 2 1 2 1 】2号 , 0 5年 , 广西直接从 业人数将超过 10 0
万人 , 动 社 会 关 联 就 业 人 数将 超 过 5 0万人 。 带 0
广 西旅 游 院 校 人 才培 养 现 状 及 对 策研 究
郭 满女
( 州学 院 梧 I
中 图分 类号 : 9 C6
广西・ 州 梧 I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12 — 0 1 0 1 7 — 8 4 2 1 】1 0 4 — 3
文 献标 识码 : A


随 着 近 年 来 广 西 旅 游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 旅 游 企 业 对
| |GU M a nv O n
高等学校名单 , 广西 7 高等院校培养旅游 人才的情况 对 3所
展 开 了 调 查 。通 过 进 入 各 院校 网 站查 找 、 话 访 谈 、 地 走 电 实
Ab t a t W i h a i e eo me t o a g it u s i sr c t te r pd d v l p n f Gu n x o r m n h i
院校类别 院校 旅游 院
数量 普高本科 2 0 校数量 l 3 广 西大学 、桂 林理T 大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 西 师 范 大学 等
ta h n . h s at l u o w r ss me me s r s o eo m f e c i gT i r c e p tf r a d o a u e n r fr o i tu i o rs m tl n s u t ai ns c a i r v n te tt s f ae t c l v t ,u h s mp o i g h sau o i o tu s d s i l e , r moi g e l y b l y o n e g a u t s o r m ic pi s p o t mp o a i t fu d rr d a e , i n n i
作 为培养高级人才 的基 地 ,广西各旅游 院校无疑承担
着 向社 会 培养 输 送 合 格 旅 游 人 才 的重 任 。
关键词
旅游院校
人才培养
广 西旅游业
1 广西 旅游 院校 人 才培养 现状
本课 题组 根据 2 1 具有 高等学历 教育招 生资格 的 0 0年
Re e r h o h e e t S t a i n a d Co n e me s r s s a c n t e Pr s n iu t n u t r a u e o o u im Ta e t Cu tv to i Gu n  ̄ I s i to s f To rs lns l ai n n i ag n tt i n u
员 仅 有 6 5万 人 ;05年 ,广西 全 区 直 接 从 业 人 员 已达 2 . 7 20 3
旅 游人 才 的 需求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然 而 . 当前广 西旅 游 院校
万人 , 间接从业人数约 9 万人 ;0 8 , 7 2 0 年 广西旅游业直接就
人 才培 养 存 在 旅 游本 科 学 生 缺 乏 就 业 竞 争 力 . 专 业 对 口就
广 、 量 多 数
i a c e s gte d Ho v r h u r n n e g a u t t d s n i r a i n . we e , e c re t d r r d ae su — n n r t u
e t o ns f Gua g i n x To rs u m Unie ste lc e p o a iiy i v r i s a k m l y blt an i d c mp ttv ne sa d te pr fs ina o t r a si heemp — o e iie s ,n h oe so lc un e p r n t t l o me trt sl w. ih o rs v c to ls ho l rc le e y n ae i o H 【 ert u m o a ina c os o o lg s g i lc ft a h n e t r sa a y pr b e xss i r c ia a k o e c i g f au e ,nd m n o l ms e it n p a tc l
业 率低 : 职 高 专 院校 办 学缺 乏 特 色 . 践 教 学 环 节 问题 突 高 实 出 等不 足 本 文提 出提 高 旅 游 学 科 地 位 . 升旅 游本 科 学 生 提 就 业 竞 争 力 . 出旅 游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办 学 特 色 . 进 实践 教 突 改 学 环 节 等 旅 游 人 才 培 养 的 改革 思 路 .为 广 西旅 游 院 校 构 建 应用 型旅 游人 才 培 养 模 式提 供 参 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