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2

合集下载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1)铭(2)》刘禹锡(3)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

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

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注释】(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

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

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

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陋室铭》原文和翻译

《陋室铭》原文和翻译

《陋室铭》原文和翻译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百姓。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草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主旨: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志向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读《陋室铭》有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篇选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陋室铭》,短短八十一个字,表现出了刘禹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共沉浮的独立人格。

也正因此,《陋室铭》成为古诗的高地。

诗魔白居易称赞刘禹锡"文之神妙,莫先于诗"。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因安史之乱,多次受贬,仕途坎坷,但他并没有屈服权贵,而是以文明志,体现出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在《陋室铭》创作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他的一生,可谓是越挫越勇。

通晓古今、才华横溢的刘禹锡,即使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却一直保持着旷达乐观的心态,生生把中唐的诗写出盛唐的气象,无愧"诗豪"之称。

1. 刘禹锡年少有为,却中途衰落刘禹锡可说是年少有为,二十一岁,考中进士,接着通过了博学宏词科、吏部考试,可谓三科及第,风光一时。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注释(人教版初二上册)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注释(人教版初二上册)

《陋室铭》原⽂翻译及注释(⼈教版初⼆上册)《陋室铭》原⽂翻译及注释(⼈教版初⼆上册)) 陋室铭(刘锡 译⽂ ⼭不在于⾼低,有仙⼈(居住)就出名;⽔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

这是间简陋的屋⼦,只是我的品德⾼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映⼊⽵帘⾥。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乐扰乱双⽿,没有官府公⽂使⾝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云的亭⼦(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说:“(既然君⼦住在⾥⾯),⼜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题⽬:选⾃《全唐⽂》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来警戒⾃⼰或称述功德的⽂字,多⽤韵。

后来发展成⼀种⽂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指因...⽽著名,名词⽤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作动词,有灵⽓。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间简陋的`屋⼦。

斯: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这⾥指作者⾃⼰的屋⼦。

5.惟吾德:好在我(室主⼈)的品德⾼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是指住屋的⼈⾃⼰。

德:德⾏⾹。

《尚书君陈》:“⿉稷⾮,明德惟。

”:⾹⽓,这⾥指品德⾼尚。

6.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苔藓的痕迹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映⼊⽵帘,⼀⽚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指博学的⼈。

鸿:⼤。

8. ⽩丁:百姓,这⾥指没有什么学问的⼈。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经:这⾥指佛经。

11.丝⽵: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指奏乐的声⾳。

“丝”指弦乐器,“⽵”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

⽤在主谓间,取消句⼦的独⽴性。

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高。

他们因神仙而出名。

水不深。

有了龙,它似乎有光环。

这是一所简陋的房子,但我住的人道德高尚,所以我不能感到谦卑。

台阶上的青苔痕是绿色的;绿草如茵,映在窗帘上。

来这里谈笑风生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没有浅薄知识的交流者可以不加装饰地弹奏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播放音乐的声音干扰你的耳朵,也没有官方文件让你感到疲惫。

南阳有诸葛亮的村舍,西蜀有扬子云阁。

孔子说:“什么是简单的?”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县长见他依然悠闲无忧无虑,并不在意。

他又派人把他转移到县城中部,只给了他一间只能容纳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屋。

半年内,县长三次强迫刘玉玺搬家。

面积一次比一次小。

最后,它只是一个战斗室。

想到这个势利的狗官,他真的欺骗了很多人,所以他愤怒地写下了这篇非同寻常而又优雅的“寒舍题词”,并请人刻一块石碑,站在门前。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个层次通过类比从一开始引出文章的主旨“只有我的美德”。

文章从“山不高,仙不名,水不深,龙不灵”的大气语言开始。

它不仅显得非同寻常,而且为将来赞美这座简陋的房子埋下了伏笔。

《陋室铭》_2

《陋室铭》_2

二、给红色的字注音 苔痕 tái 牍( dú )案牍 读( dú )读书 椟( dú )买椟还珠 渎( dú )亵渎 犊( dú )初生牛犊
何陋 lòu
馨( xīn )德馨 罄( qìnɡ )罄竹难书 磬( qìnɡ )钟磬 儒( rú )鸿儒 濡( rú )相濡以沫
1、解释文中红色的字
出名、闻名
有什么简陋的呢?
2、巩固:
有仙则名:出名 有龙则灵:变得灵异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
映入
无丝竹之乱耳:
指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嘈杂的)音乐声。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德馨:品德高尚 惟:只
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 没什么学问
的人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9、孟郊----诗囚
10、王勃----诗杰
11、陈子昂----诗骨
12、贺之章----诗狂
13、王昌龄----七绝圣手 14、杜牧----诗魂
1、诗仙――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诗圣――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 了唐朝由盛至衰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 代色彩。 3、诗鬼――李贺,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 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据 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 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 4、诗神――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写有9000多首诗。 5、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6、诗隐(诗佛)――王维,其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颂,他通 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7、诗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陋室铭》书本原文注解

《陋室铭》书本原文注解

《陋室铭》书本原文注解原文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斯(4)是陋室,惟(5)吾德(6)。

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

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

无丝竹(12)之(19)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

南阳(16)诸葛庐(17),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8)?”注解(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德:品德高尚。

,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延。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家,蜀郡成都人。

芦,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导读:《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下面是其原文,欢迎阅读: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在(zài):在于,动词。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指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学软件
陋室铭
作者 注释 解题 翻译 阅读 结构 主题 扩展
语 文 教 学 软 件
陋 室 铭
注释 解题 翻译 阅读 结构 主题 扩展
作者
安徽和县刘禹锡陋室
上页
返回
下页
安徽和县《陋室铭》碑亭
上页
返回
下页
作者
刘禹锡 (772—842年) 字梦得 唐代思想家 文学家
上页 返回 下页
关于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比喻 对偶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 借代 3.无丝竹之乱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反问
上页
返回
下页
指 出 对 偶 句 ( 骈 句 )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8.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对偶: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
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 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 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 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 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 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 哉此翁。”
上页 返回 下页
翻译下面的短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 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论语· 子罕》)
上页 返回 下页
哪一句是全篇中心?
——“惟吾德馨”
上页
返回
下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 静为动,你能找出比它们更好的词 吗?
上页
返回
下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有两对反义词,它们是:
有——无 鸿儒——白丁
上页
返回
下页
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目的何在?
牍dú
上页
返回
下页
注释: 灵异

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杨雄,字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 子云,西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汉文学家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佛经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音乐 原意是平民,弹琴。调,调 官府的 使身体博学的人。鸿, 公文 劳累 大。儒,有学 这里指没有学弄。素琴,不 茅庐。庐, 有什么简 陋的呢? 上页 问的人 返回 下页 房子。 问的人 加装饰的琴。
刘禹锡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 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多次。他与白 居易唱和甚多,与柳宗元交情深 厚。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 州刺史时写的。
上页 返回 下页
复习:我们学过刘禹锡什么作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引古代贤士的“陋室”类比,说 明只要“德馨”便陋室不陋;也 有将自己和名贤类比之意。
上页
返回
下页
“何陋之有”起什么作用?
• 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君子居之, 便陋室不陋; • 呼应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
上页
返回
下页
归纳 扩展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 构
1. 用比喻引出:因“惟吾德馨”,便 陋室不陋。 2. 陋室之景; 紧扣“惟吾德馨” 3. 陋室之人; 雅 不陋 说明陋室不陋 4. 陋室之事。 5. 与古贤人类比,说明陋室不陋。 6. 引孔子的话印证,说明君子居之, 便陋室不陋。
上页
返回
下页
疏通文句
上页
返回
下页
解题: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
陋室铭
馨xīn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香气,这 里指品德 高尚
关于“何陋之有”
• 有什么简陋的呢?是“有何陋” 的倒装,倒装之后语气加强。 • 孔子这句话出自《论语· 子罕》, 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 意思是:陋室中有君子居住,有 什么简陋的呢?
上页 返回 下页
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 德高尚(也就不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碧绿的苔藓长上台阶,青青的 草色映进帘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上页
孔子说过:“(君子居住在这 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返回 下页
译 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就能天下闻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就能降福显灵。这 (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 的德行。碧绿的苔藓长上台阶,青青的草 色映进帘中。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 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 览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 阳的诸葛茅庐,西蜀的子云亭。孔子说; (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是领字对
上页
返回
下页
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 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 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 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 文凭。
上页 返回 下页
仿写作品之二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理解
上页
返回
下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 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比喻,对偶。 ——引出“陋室”,说明只要“德 馨”,便陋室不陋。
上页
返回
下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三句有虚有实,请指 出哪句是虚,哪句是实。 • 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 • 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上页 返回 下页
主 题
• 通过对“陋室不陋”的描绘, 表达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
上页
返回
下页
表示舒缓 表示舒缓 比较“之”的不同意思 语气 语气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3. 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它
表示强烈 反问
上页 返回 下页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孔子想居住到九夷去,有人 说:“那里太简陋了,怎么办?” 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 么简陋的呢?”
上页 返回 下页
再见
张国生 2002年6月1日
《陋室铭》文意
上页 返回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