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绪论(增)

合集下载

01医学统计学绪论

01医学统计学绪论

的风险,但一直无法证实。该项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确定
了服用叶酸组与对照组的差别不是简单偶然出现的,而是 归因于叶酸的作用。
Medical statistics
问题:

胃溃疡治疗新技术的研究结论为什么会出现错误?
为了证明服用叶酸的作用,应如何进行分组?
如何准确地估计两组出现神经管缺陷的发病率?

案例1:1962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曾发表了一篇 关于胃溃疡治疗新技术的报告,该报告根据动物实验和24
名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即将冷冻液导入胃中使
胃冷却可以缓解溃疡症状,之后这一研究成果在临床中被 广泛应用。后证实这种方法无效甚至有害。

案例2: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两项观察性研究结果提示孕 妇在怀孕期间补充维生素可以降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
Variable and data

定性数据:也称计数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 ,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血型分为A、B、
O、AB等。

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变量的观 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之间有程度或顺 序上的差别,如尿糖的化验结果分为-、+、++ 、+++。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用与数据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根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由于抽样而引起的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称为 抽样误差。

概率(probability):描述某事件发生可能性大
小的度量。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写成 P (A),其
取值范围为 0 P(A) 1, P(A) 0 表示该事件不可
能发生, P(A) 1 表示该事件必然发生。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01 绪论PPT课件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01 绪论PPT课件
植物界(Kingdom plant) 动物界(Kingdom animal)
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 真菌界(Kingdom fungi) 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 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影响较大,流传较广。但是对魏泰克的 四界、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界不少学者存在质疑和反对意见, 因为它所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认为不能作为一个自然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的优点是纵向显示 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 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 真菌界、动物界)。
同时,又从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 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的真菌和摄食方 式的动物。
1.3.4 三原界系统
1978年Whittaker和Margulis根据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资料,提出一个新的三原界(Urkingdom)学 说。 古细菌原界(Archaebacteria):包括产甲烷菌、极 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真细菌原界(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原核 生物(除古细菌外); 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真菌、 动物和植物。
三原界系统还吸收了真核起源的“内共生学说”
1.4 中国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比较
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高等植物 真菌 细菌 病毒 藻类
中国已知种数
499 1 186 376 279 2 840 30 000 8 000 500 400 5 000
世界已知种数
4 181 8 974 6 300 4 010 21 400 285 750 69 000 3 000 5 000 40 000
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 分类系统:

《绪论(课件)》课件

《绪论(课件)》课件
绪论与后续课程相互关联 ,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 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 识。
02
绪论的主要内容
绪论的背景和历史
绪论的起源
介绍绪论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 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绪论的演变
分析绪论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变 化和转折点,以及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
绪论的现状
介绍绪论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术进步与应用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绪 论领域的应用,展望其在 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和影 响。
跨学科融合
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 融合对于绪论发展的重要 性,探讨多学科视角下的 研究新趋势。
对学习绪论的建议和期望
培养问题意识
鼓励学习者积极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02
03
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 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 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率和效果。
注重理解
学习绪论时,应注重理解 基本概念用到实际情 境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绪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
实践结果和讨论
结果
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加深对绪论课程理论知识 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绪论的总结和展望
绪论的总结
绪论的定义与作用
绪论是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用 于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方法等,对于整篇论文起到引导
绪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

生理学课件1绪论

生理学课件1绪论

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古代生理学→近代生理学→现代生理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都经历了不断的发展 和变革。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和深化,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同时,生 理学在医学、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生理学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促进医学发展
生理学研究将为医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推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服务人类健康
生理学研究将更加注重人类健康需求,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06 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生理学的意义
01 02
理解生命活动规律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生理学有助于理解人体 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作用,从而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 律。
研究神经系统如何调控行为,解析认知、 情感、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机制。
免疫生理与疾病防控
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
探讨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调控机制,为 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提高 生殖健康水平,促进优生优育。
生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生理学研究面临着疾病复杂性、个体差异性、实验动物模型局限性等挑战,需要 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自身调节
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 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比较局限,调节幅度也较小。
03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

精神病学第七版配套课件01绪论图文

精神病学第七版配套课件01绪论图文
精神病学不仅关注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还关注个体的心理、社会和环境因 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多学科合作来改善患者的状况。
精神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精神病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观察和 记录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 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领域。
近年来,精神病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新的 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也 在不断深化。同时,社会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在 不断提高。
政策倡导与立法保障
倡导制定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 政策和立法,确保他们获得平等的权 益和机会。
THANKS
感谢观看
第七版《精神病学》教材是在前六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的,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学科前沿,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新的知 识点和技能点,是当前国内精神病学领域最权威的教材之一。为了更好地配合教材的学习,我们特别制作了这套配套课件, 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课程目标
01
掌握精神病学的基本概 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思维和 行为,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 水平。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改善家庭关系 和沟通方式,解决家庭内部的矛盾 和问题,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理动力治疗
深入探讨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 验,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过去的创 伤和情感问题,促进自我成长和发 展。
研究生物标记物在精神疾病发 生前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预
防提供依据。
精神疾病的康复训练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 别和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 ,提高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

人体解剖学绪论01_绪论

人体解剖学绪论01_绪论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细胞: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 2.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具有一定形态和功 能的结构。 4.系统: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 构成系统。 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医经》是16世纪以前西欧医学的权威巨著, 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 脑、心等内脏器官均已有较具体的记载,因其资 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也较多。在中世纪宗 教统治一切的时代,禁止解剖人体,极大地限制 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致使解剖学上的错误认 识延续达千年之久。在此期间,阿拉伯地区受宗 教压迫较小,医学仍有一定的发展。
• 王清任〔1768~1831〕编著的?医林改错? 更为详细的描述了解剖学知识。
• 1949~2003年我国解剖学工作者队伍迅速 成长,编写了多套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剖学 教材和解剖学图谱,对我国解剖学事业的 开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解剖学经典著作
• 1858年问世的Gray’s Anatomy 格式解剖学, 以旁征博引、推陈出新著称于世,迄今以 改版近40次并广泛流传。
希波克拉底 (Hippcrates)古希 腊著名医生,欧洲 医学奠基人,被西 方尊为“医学之父 〞
Hippocrates
(公元前460~377) 古希腊名医、解剖 学鼻祖。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 335~280)是世界古代史上最 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 育家。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 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 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的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什么是程序?什么是程序设计?
程序: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指令序列的集合,这些指令序列描述了计算
机求解某一问题的工作步骤。



程序设计: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的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
计 基

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
( 第

二进制编码 01010011 00110110 10001100 …
编译
程 序 设 计 基 础 ( 第 版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Page 14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3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助记符 MOV ADD SHL

推动力:抽象的更高要求,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支持







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于标识符的构成遵循不同的规则,C语言中标识
计 基 础

பைடு நூலகம்
符的构成规则如下:


(1)以字母(大写或小写)或下划线“_”开始;


(2)由字母(大/小写)、下划线“_”或数字(0~9)组成;
华 大 学

(3)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代表不同的标识符。
版 社
A,P_o,P-o,from,_123,temp,int,6day,program, ok?
Page 10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为什么要写程序?程序有什么用呢?
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
问题是丰富多彩的 人具有思维
可以解决问题的计算机

量子力学 01绪论

量子力学 01绪论
h = 6.6260755×10 -34 J·s ×
3. 普朗克公式
2π c 2 h 1 M λ (T ) = λ 5 e hc / λ kT − 1
在全波段与实验结果符合 在全波段与实验结果符合
经典 量子 通过查阅资料,从能量量 子化假设出发,推导 Planck公式。要求给出完 整的推导过程和参考文献 的名称。

(n ,m)
1 1 = 13.6eV( 2 − 2 ) n m
(氢原子) 氢原子)
n<m
• • • • • • • • •
经典电动力学因无法解释上述两点而失败。 经典电动力学因无法解释上述两点而失败。 为解释这些现象, 玻尔) 为解释这些现象,N.Bohr(尼.玻尔)提出二点 ( 玻尔 假设: 假设: 原子仅能稳定地处于与分立能量( ① 原子仅能稳定地处于与分立能量(E1, E2 ,L) 相对应的一系列定态 定态中 不辐射能量; 相对应的一系列定态中,不辐射能量; 原子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 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时 ② 原子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时,也就是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将吸收或发 射电磁辐射,其辐射的能量等于两定态的能量差, 射电磁辐射,其辐射的能量等于两定态的能量差, 其频率为 ν = (Em − En ) h
h → h→ → n 0 = n+ m v λ λ 0 e 波长 h (1 − cosθ ) ∆λ = λ − λ 0 = 偏移 m0 c
三 . 康普顿效应验证了光的量子性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 1.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按经典电动力学电 磁波散射后波长不发生变化。 2. 康普顿的解释 • X射线光子与“静止”的“自由电子”弹性 射线光子与“ 自由电子” 射线光子与 静止” hν r • 碰撞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守恒 碰撞 n c hν 0 + m 0 c 2 = hν +mc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结构特点 共价键
1. 原子结构
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电子层和电子亚层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2、8、18、32 … … 2n2
每个电子层包含的电子亚层:s、s和p、s和p和d、
s和p和d和f … …
每个电子亚层最多容纳的轨道数:
p:3 (px、py、pz) d:5
s:1
f:32
有机化合物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碳酸盐、金属氰化物 不是有机化合物; 四氟乙烯(CF2=CF2)、硼烷(B2H6乙硼烷)、 氮化硼(B3N3) 是有机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如CH3C≡CNa,是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组成、结构、性质、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构 与性质的相互关系、合成、应用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δδδ
+
δδ
+
δ
+
δ
-
CH3
4
CH2
3
CH2
2
CH2
1
Cl
诱导效应随分子链的增长而迅速衰减。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结构:指分子中原子的成键次序和键合方式, 以及电子云分布、原子的空间位置。
H H H C C O H H H
分子式:C2H6O (相同) 沸点: 78.2℃ 乙醇
H H H C O C H H H
-23℃ 甲醚
同分异构的种类:
构造异构 骨架异构(碳架异构) 官能团异构 官能团位次异构 互变异构 立体异构 构象异构 构型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1.2.2 性质特点
(1)易燃烧。 (CCl4例外,灭火剂)
(2 ) 多数有机化合物熔、沸点低。
(3)大多有机化合物不容易溶于水。
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要素 理解——记忆——应用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3 分子式和结构式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类型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基本元素:C , H 其它元素: N, O, X, S, P, Si 等
缩简式
CH3CH2CH2OH
键线式
OH
环戊烷
链状化合物常用缩简式,环状化合物常用键线式。
键线式
CH3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4.1 按碳骨架分类 1.4.2 按官能团分类
化合物类别 烯烃 炔烃 卤代烃 硝基化合物 胺 醇和酚 醚 醛 酮 腈 羧酸 磺酸 官能团构造 C C C C X(F,Cl,Br,I) NO2 NH2 OH O CHO O C CN COOH SO3H 官能团名称 双键 三键 卤原子 硝基 氨基 羟基 醚键 醛基(甲酰基) 酮羰基 氰基 羧基 磺酸基
无效重叠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例:N2分子的形成
——1个σ键,2个π键
2p
N:
2s

N N
x x
2s2p轨道 2s2p轨道
H
H
H C H
甲烷
H C H H
乙烷
H C H H
H
H
C H
C H
每个C原子有4个共价键 每个H原子有1个共价键
乙烯
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键能: 成键时体系放出的能量或断键时体系吸收的 能量。多原子分子键能通常是键的解离能平均值。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2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H
He
1s1
1s2 1s22s1 1s22s2 1s22s22p1 1s22s22p2 1s22s22p3 1s22s22p4 2s22p2
Li
Be B C N
O
S Cl
1s22s22p63s23p4
1s22s22p63s23p5
2s2p轨道
X轴
(低分子量醇、醛酮、羧酸以及氨基酸、糖类化合物 易溶于水)
(4)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较慢, 且副反应较多。 (三硝基甲苯(TNT)可以进行爆炸式反应)
1.3 分子式和结构式
短线式 1-丙醇
H H H H C C C O H H H H H H C C H C H C H H H H H C H H2C H2C CH2 CH2 CH2
1.5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类型
R:L 均裂
自由基反应
碳负离子
自由基
R
L
异裂 R:L 异裂
R:
-
L
+
R
+
L:碳正离子
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
亲电试剂
E+
如: H+, Br+ 亲核试剂 Nu-, Nu:
如: OH-, H2O, NH3
CH4
CH3
CH2
CH3
CH2
CH
H
H
H
Ed(CH3 H) = 423 kJ.mol
Ed(CH2
Ed(CH
-1
-1
H) = 439 kJ.mol
H) = 448 kJ.mol
-1
CH
C
H
Ed(C H)
= 347 kJ.mol
-1
甲烷C-H键键能414kJ.mol-1,是上述解离能的平均值。
键的极性
δ+ δ+ δ-
A
δ-BLeabharlann δ+C C
δδ+
δ-
H
C C C
δ+
δ-
O C
Cl H
O
δ+
δ-
O
键的极性强弱用偶极矩(μ )来衡量
μ =q×d(C.m)
分子的极性
双原子分子偶极矩即为共价键偶极矩
δ+
H
Cl
δ-
Cl
多原子分子偶极矩是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矢量和
Cl H H C H H H Cl C Cl Cl Cl
s轨道------球形; p轨道------纺锤形
2.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Na+Cl未成对电子的配对
A A A
A
B
B
A-B B-A-B A=B A B
HCl H 2O O2 N2
B
B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原子轨道重叠类型——最大程度地重叠
有效重叠
s-s
s-p
p-p
σ键(头碰头)
p-pπ键(肩并肩)
C Cl
偶极矩为零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偶极矩不为 零的分子是极性分子;偶极矩数值越大,分子极 性越强。
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引起分子内 电子云分布不均匀,这种影响沿分子链静电诱导地 传递下去;这种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用 I 表示,吸 电子诱导为-I,供电子诱导为+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