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流行语与语言规范化问题

合集下载

语言规范与网络用语

语言规范与网络用语

语言规范与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沟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网络用语往往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雅或不文明的言辞。

本文将探讨语言规范与网络用语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经常出现的特定表达方式。

它通常具有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更快地传递信息。

例如,“LOL”表示大笑,“666”表示赞叹,“orz”表示崇拜等。

这些简写和符号的使用,使得网络用语更加高效和便捷。

然而,网络用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用语常常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

一些网络用语有多重解释,人们很难理解其具体含义。

其次,网络用语往往追求新鲜感和创造性,容易带有个人化的情感色彩,不同人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最后,网络用语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它的流行程度变化很快,有些网络用语在短时间内就会被遗忘。

二、语言规范的重要性语言规范是指语言使用中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则,旨在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语言规范对于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遵循语言规范可以减少歧义和误解,帮助信息的准确传达。

此外,语言规范也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础,它反映了人们的教养和修养。

在网络时代,尤其需要强调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网络用语的不规范使用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甚至导致不友好的言辞和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在网络交流中注重语言规范,尽量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

三、提高网络用语的规范性的建议为了提高网络用语的规范性,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准确性:在表达观点和意见时,尽量使用准确明确的语言,避免模棱两可或带有歧义的表达。

2. 尊重他人:网络是一个公共空间,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

不发表侮辱、歧视或攻击性的言论,并注意避免使用带有冒犯性的词汇。

3. 适度使用简写:网络用语中的简写虽然能够提高传达效率,但过度使用会导致理解困难。

因此,在适当的场合使用简写,避免让人产生困惑。

4. 注重文明礼貌:网络用语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达工具,也是构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0 年 7 月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6 月, 中 国 网 民 规 模 达 到 4.2 亿, 较 2009 年底增加 3 600 万人;互联网普及 率 攀 升 至 31.8%, 较 2009 年 底 提 高 2.9 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等 文化传播与发展,建构了新的互联网文 化,网络语言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那么网络语言到底是什么?它带来了哪 些影响呢? 1 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 上使用的语言。但有人提出疑问,难道 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与我们日常使用的 语言不一样吗?其实不然,起初主要是 网虫们为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满足某 种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在现代社会 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网络用语层出不穷, 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而广大网友 也恰恰偏爱这种快速又明了的网络用语。 因此,网络语言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如今的网络语言已经进入社会大众 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可以发现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2.1 简单明了,易于传播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创造出来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运而 生的,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反应体, 符合社会大众的交际需求,更加贴近生 活。因此,传播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不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余忆文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校)
管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娱乐活动中, 通俗易懂的语言更为大众所接受。无论 接受者的知识是否渊博,社会地位如何, 只要接触到网络的大众,都会被其通俗 易懂的语言影响。 2.2 词类庞大,范围极广 网络词语层出不穷,涉及范围、跨 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从平民百姓到社 会精英,只要接触过网络的人就可能会 被影响。而且,通过这种网络传播,各 种词类的衍生词更是层出不穷。 例如, “xx 式” 的 范 跑 跑、566、399;“xx 族” 的 裸婚族、闪婚族、蹦蹦族。这些新词不 断更新,数不胜数。正是通过传播,这 些网络语言才得以繁衍且快速发展。 2.3 词语杂乱,规范不当 网络语言是社会反映的一种体现。 当它大量出现时,某些错误、不规范的 语言已经脱离了语言规范和标准,甚至 会影响社会大众,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 风气。像“TMD(他妈的)、P(屁)、 SHIET(狗屎)”等不好的文化语言现象 随处可见。 3 网络语言的必要性 在快速发展的当前社会,网络语言 是人们交流的产物,只有运用好网络语 言,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中。这 类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当今时代, 很多青少年们甚至许多父母长辈也越来 越跟随潮流,开始大量使用网络语言, 不仅在网络上使用,更贯穿于生活的方 方面面。网络是虚拟的世界,所以,网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和沟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少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是不文明、不健康的,给网络交流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涉及不文明、不健康内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用语和内容,例如粗口、低俗段子、黄段子等。

这些内容不但影响了网络交流的质量,也对大学生的道德风范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缩写、错别字、乱用标点符号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常常使用缩写、错别字和乱用标点符号,导致表达不清晰、理解困难,甚至影响语言准确性和逻辑性。

3. 生造新词、流行语未规范使用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生造一些新词或者是跟风使用一些流行语,但是由于使用不规范,往往造成误解,甚至引起歧义。

针对以上不规范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1. 提高网络素质大学生应提高网络素质,尊重网络道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在网络上发布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氛围。

2. 加强语言规范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语言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导他们正确使用词语、标点符号等,提高网络交流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强调文明礼仪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应强调文明礼仪,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注意言行举止,维护网络社会风气。

4. 规范流行语使用针对流行语的使用,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教导大学生规范使用流行语,避免不规范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共同努力,规范大学生网络用语,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大学生,我们经常需要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但是在网络用语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以下是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1. 拼音打字因为在汉字的输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会采用拼音打字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混淆词义出于想要表达自己意思更加明确的目的,有些大学生会在网络上使用一些流行词语或网络用语,但是有时候这些词语的含义不够明确,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

3. 网络暴力在网络上,有些大学生会使用诽谤、辱骂等方式,攻击其他人的人格和尊严,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人类基本的道德和文明素质。

1. 加强对网络礼仪的教育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学生网络礼仪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在网络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礼仪素养。

教育学生在网络交流中要注意用语规范、文明礼貌等方面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注重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和准确性网络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要互相理解和交流,因此,要求学生在使用网络用语时,注重文字表达的精准度和准确度。

尽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以及网络黑话。

3. 建立网络用语规范对于在网络交流中不能使用的词汇、非正式语言以及网络用语等,应该建立起统一的标准,明确规定网络用语的正确用法,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大学生网络语言文化素养。

4. 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各大院校秉承文明网络的理念,设立屏蔽机制、舆论监督机制等,加强对不规范网络用语和言论的监管和审查。

同时,也需要呼吁广大大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愉悦的网络环境,共同推进网络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明智合理地运用网络用语,发挥网络平台交流的优势,同时要增强对网络用语规范的认识,以提高我们的确切表达能力和礼仪素质。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一、探究主题: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二、活动内容在当今世界,网络和计算机发展迅速,网络交流深入人心,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如果这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指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创造并广泛使用的词语。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虚拟世界中流通,而后者则在现实生活里使用;前者是惟一的交际手段,而后者只是交际手段之一。

(二)网络语言的好处1.词语富于创新。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充满活力,求新、求奇。

在网络语言中可以找到最流行的词句,因此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比传统语言词汇更富有创新性,更能体现出青春活力的气息。

比如,古汉字囧,其中“八”代表眉眼,“口”代表最。

原义:光明。

网义: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

看到字形便可以大体领悟出网义。

再如:槑,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有所记载。

“槑”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古语字词被网友们这样一一“翻新”,使得网络语言不但生动形象也更具幽默性了。

2.视觉效果突出。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网络,网络用语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质量,甚至对网络文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1. 口头语化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之一就是口头语化。

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用语表达不够规范,追求简洁而忽略了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

用“8”代替“吧”,用“哈哈哈”代替“笑笑”,用“爱了爱了”代替“我爱你”等。

这种口头语化的网络用语不仅给人带来阅读障碍,也严重影响了语言的正常表达和交流。

2. 低俗化在网络使用中,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幽默和搞笑效果,使用了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

在评论他人的时候使用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使用一些不雅的词句等。

这些低俗化的网络用语不仅失去了文明的基本要求,也给人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3. 恶搞化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常常使用一些恶搞别人的网络用语。

在回复他人的评论时,常常使用一些夸张、扭曲的用语,甚至在语言中加入一些谐音、谐义、谐调等恶搞元素,使得语言表达失去了原本的真实性和正常性。

二、对策措施针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改善现状,提高正常化的网络用语。

1. 强化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规范教育,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举办网络用语规范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规范使用网络用语的理念。

2. 规范现状学校可以建立网络用语的规范范本,发布规范用语指南,提示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要尊重语言规则和文明意识,提醒他们不要使用低俗、口头化等不规范网络用语。

3. 引导正能量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学校、学生会等组织可以引导大学生发布更多的正能量内容。

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语言规范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语言规范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语言规范影响的调查报告篇一:网络语言文献综述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的教育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历史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脱离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

1969年计算机网络的问世加快了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步伐。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也相继产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最初的网络文化仅仅是社会上其它文化的传播载体。

时至今日,它已有了自己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也由此应用而生,并且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简洁生动,在形式上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形式,表达方式上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它的诞生最初只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部分约定成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广为流传。

- 1 -现在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翻译型(伊妹儿=e-mail)、字母型(BT=变态)、符号型((:-…=心碎)、新造型(见光死:比喻网恋一见面就完蛋)以及其他一些尚未明确分类的类型(OUT=老土、我用偶表示)。

网络语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蔓延开来,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20XX年8月27日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性,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日益频繁,他们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

需要采取措施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用语,引导他们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语言。

一、不规范网络用语的现象1. 缺乏礼貌用语:在网络交流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直接发问或要求别人帮助,缺乏尊重和礼貌。

2. 随意造词: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为了追求潮流和独特,随意造词,并将其作为网络用语使用,这些词语往往难以理解,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

3. 涉嫌不文明用语: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使用不文明语言,包括骂人、侮辱、谩骂等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人的感情。

4. 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为了追求快捷和方便,有些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导致信息表达不清楚,难以理解。

5. 随意截取网络热词:很多大学生为了显得时髦和有品味,随意截取网络上的热词,并未能真正理解词义,使用时显得不够恰当。

1. 提倡礼貌用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提倡大学生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引导他们增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2. 强化网络用语教育:学校应该在现有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网络用语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引导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语言。

3. 加强网络用语规范引导:学校和社会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及时向大学生传递规范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4.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朗读、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5. 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用文明的网络用语和行为来影响他人。

6. 注重榜样引领: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风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流行语与语言规范化问题
作者:王莞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
本论文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摘要:语言规范化是国家语言规划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思想意识前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此在所生活的环境当中创造出很多反映社会现象和新兴思想的流行语。

本文主要分析当代大学生所使用的流行语,讨论其与语言规范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流行语;语言;规范化
作者简介:王莞情(1982.4-),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教师。

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1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目光集聚到中国,汉语也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走入很多国家的课堂,然而规范化的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究竟涵盖几何,不同群体中产生的不同的风格的语言是否能被纳入规范化语言的范畴?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突出。

一、语言的规范化问题
语言的规范化是国家语言规划事业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部分不符合语言规律的混乱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到社会的语言交际,因此有必要对语言进行规范。

我们除了要利用语言规律来约束语言以外更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规范问题。

语言规范不能凭借某一个人和某几个人的个人喜好,而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

二、当代大学生流行语
大学在社会中的使命在于培养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大学生们无论是在知识层面上还是在社会层面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充满对世界的渴望,与世界接轨极快,大学生的言语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因素。

大学生流行语能够很好地反映大学生们的思想特征。

大学生流行语的发展与更新速度相当快,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的专业所使用的流行语都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观察近些年的大学生流行语,以下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为例。

1.“郁闷”,大学生使用频率高,表示心情不好,不顺心。

2.“迷茫”,大学生表达对生活没有目标的常用语。

3.“爽”,大学生对心情好,遇到快乐事情的常用表达。

4.“我靠”,一种变形的詈骂语言,大学生不好意思说脏话,但是却需要发泄时候的表达。

5.“猪头”,大学生调侃别人头脑不灵活。

6.“挂科”,考试不及格的表达。

7.“Q” /”短”:用作动词,意思是QQ聊天/发短信。

8.“牛叉”,表示很出色,别人很难望其项背。

9.“小白”,白痴,调侃别人笨,带有强烈的亲切感。

10.“无语”,表示无话可说了。

三、如何从语言规范角度看待大学生流行语
不得不说,大学生流行语对语言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学者对此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持反对意见,认为有些大学生流行语反映消极的人生态度,负面词语太多,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些意见更加激烈,认为流行语对语言来说是一种戏谑的态度,因此是一种语言污染,应当予以摒除。

有些学者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语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体思想意识的体现,大学生流行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生活,语言只是生活所用,无需过于严厉。

对于人类社会来讲,规范的语言使用是社会交际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用规范的眼光开看待各种语言现象,但是我们也不必矫枉过正,对于大学生而言,流行语是其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其思想意识的体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现象必然有无穷的生命力,能够自然存活下来,有的甚至可以超越原有的语言领域而辐射到整个社会当中。

比如“郁闷”、“迷茫”一词,十多年来一直是大学生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虽然反映的是学生内心的忧虑、空虚,但是却真实反映了大学生们的思想状态,这种思想状态不仅学生如此,很多社会人士同样会存在,因此这两个词语十几年来在更大的社会领域当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虽然两个词语反映了消极的情绪,可是试问世界上有谁没有过这样的消极情绪呢?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之作为规范化的汉语,如此准确生动的词语无疑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同样的例子还有考试“挂科”,“不及格”传统表达方式过于直白,不够生动,“挂”则取意“挂红灯”“自挂东南枝”,极其生动地反映考试不及格的悲惨境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流行语不需要进行规范,当然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流行语过于戏谑,缺乏庄重,如“我靠”,这类词语来源于港台电影,是经过一定加工的男性詈骂语,虽然经过改良用以表达一种愤怒与不屑,但是不庄重的语言仍然需要规范。

另有一种现象,就是在大学生流行语中广泛使用一些英文代号或者英文缩写,如“n”,这个英文字母近十年以来使用的也及其广泛,如“他挂了n科了”,带有一种无限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很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感受,似乎要比“特别多、非常大”更加准确,更加具有表现力。

但是对于英文字母的使用我们还是要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语言的规范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语言自身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状态有所取舍,大学生流行语的语言规范更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