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互动互助”活跃了课堂
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的作用和意义;2.学习四会词:语文园地、搜索、资源、关键字;3.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源,获取所需信息;4.能够在语文园地上发布文章或留言,与他人交流分享。
二、教学内容1. 课前热身通过听歌、唱歌和朗诵诗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课堂导入通过对语文园地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使用语文园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习重点3.1 学习四会词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学习四会词:语文园地、搜索、资源、关键字。
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巩固学习效果。
3.2 搜索相关资源教师以“如何制作一份卡片”为例,通过搜索引擎让学生掌握使用关键字的方法和技巧,查找相关资源,获取所需信息。
3.3 发布文章或留言教师介绍语文园地的基本功能,让学生掌握如何发布文章或留言,并强调发布内容应符合语文园地的主题和要求。
4. 课堂练习4.1 个人练习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信息,制作一份与“日记”相关的卡片,发布在语文园地上。
4.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分享自己在搜索过程中发现的好的资源和信息,加深对语文园地的认识和了解。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发布内容应符合语文园地的主题和要求,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着重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雨林教育的卓越模式,即小组合作、群体探究和个人表现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分组、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估。
以学生在语文园地上的发布内容为主要依据,评估学生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熟练程度,同时评估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读写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词语的正确运用。
(3)学会观察大自然,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词语的正确运用。
(3)观察大自然,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
(2)观察大自然,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有没有关于大自然的呢?生:有!比如《荷花》、《小池》等。
师:很好!那我们就从大自然开始,进入今天的语文园地吧!2.学习生字词(1)自主拼读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拼读生字词,注意拼读正确,声音要大。
(2)检查生字词师: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一下,看谁读得最准确。
(3)讲解生字词师: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些生字词的意思。
(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3.词语运用(1)讨论交流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用我们刚才学的生字词造句。
(2)展示分享师:请各组派代表分享你们的造句。
师:同学们的句子都很好,能够正确运用我们学的生字词。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
4.观察大自然,积累好词好句(1)观察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
师:很好!那请大家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这片大自然的美景。
(2)创意表达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你们的语言,描述一下你们心中最美的大自然。
(3)分享展示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创意表达分享给大家。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一》的内容,大家学会了生字词,学会了正确运用词语,还观察了大自然,积累了好多好词好句。
三年级的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案主题: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热情;3.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复习课堂知识,巩固学习成果;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能力;3.教会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学素材;2.学生作文本、绘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相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二、复习知识(10分钟)1.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课堂互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歌知识;2.让学生自由发挥,朗诵自己喜欢的小诗歌,展示学生的才艺;3.教师总结和点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引入写作(15分钟)1.师生共同讨论和探讨什么是作文,作文有哪些形式等;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篇简单的作文,并向学生介绍作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进行自由写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写作训练(30分钟)1.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写作训练;2.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写作训练;3.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班级集体讨论和点评,并给予适当的改进建议。
五、作品展示(10分钟)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并表扬学生们的努力和进步;3.鼓励学生们继续坚持写作,并提高写作水平。
六、总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复习课堂知识;2.布置写作作业,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写作训练;3.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课堂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4.借助工具书,了解古诗的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感悟情景:想象一下,浮现在你眼前的江南春景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画笔画下来。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的感受真独特,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让小瓢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6.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品味其中的美。
7.小结:优美生动的语句,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用心描写。
8.说说有什么发现。
9.试着填一填:
一身(雪白的)毛,一对(竖起的)耳朵,加上(红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可爱的小白兔。
10.自己尝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11.学生交流汇报。
二、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忆江南》。
2.释题,简介背景。
从词牌名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补充资料:白居易曾经担任苏杭刺史,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大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中的一首,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一、语句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本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内容?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语句。
4.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优美的句子,并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互动互助”活跃了课堂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互动互助”
活跃了课堂
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说阅读教学时,师生互教互学,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识字教学则不然,总觉得比较单调。
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文字,也是最难认和最难写好的文字。
一点细微的变化会使它摇身一变,变成了另一同类,或是成了“怪物”。
永远忘不了读师范时的我在一次心理学作业上将“展”字多写了一撇,老师批改作业时为我写下了一个正确的“展”字,老师的细心使我感动不已,再也没有写错“展”字。
自己当了老师后,每当教“展”字,我总忘不了提醒学生不要多一撇,提醒自己要教好学生。
可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事与愿违,你怎幺提醒他们注意写正确,可总有学生记不住,似乎是越提醒越出错,他们对部分汉字只有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笔画多的字更是如此。
于是,我教他们学会拆字,用熟悉的部件记复杂的字。
这一招还真灵,几次实践后,许多孩子在字形的掌握方面大有长进。
记得语文第六册的《语文园地一》有“读读背背”这个训练内容,其中包括12个四字词语,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有:群芳吐艳姹紫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语文园地一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所选的词语都是近义词,看看适合选择哪一个。
(板书:
近义词)
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理
解能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一些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生动的句子,学会积累体味;识字加油站出示了三组字词,分别是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词句段运用分别安排了几组形近词的辨析运用,以及仿写动物外形的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表达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有哪些?
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江南
【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5.菩萨蛮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一》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对细节和细节归纳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细节和细节归纳; 2. 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对细节的观察和整理;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学生课本;2.听力设备;3.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引发学生关于园地的想象。
Step 2:导入课文1.教师先朗读课文《语文园地一》,并让学生聆听。
2.学生课本跟读。
Step 3:整理课文内容1.教师让学生开启课本,找出其中提到的不同词汇和短语。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整理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学生将整理好的词汇和短语汇报给全班。
Step 4:分段理解课文1.教师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段理解课文,并总结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给全班。
Step 5:再次阅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课文中有几个园地?分别是什么?2.每个园地有哪些常见的物品?3.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Step 6: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段朗读课文。
Step 7:朗读评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相关建议。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不同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撰写课文中发生的故事。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一》。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园地中的不同物品和人物,并提高了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们还进行了课堂延伸的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2.用自己的话,写一段关于园地里的故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能够积累和运用本课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朗读课文,借助图画阅读。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1. 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积累和运用好词佳句。
难点1. 课文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2.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词。
3.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学生理解并记忆。
三、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集体评价。
3.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感受课文内容。
四、理解课文内容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3. 教师总结,讲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学习好词佳句1. 教师出示好词佳句,学生认读并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互动
互助”活跃了课堂
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说阅读教学时,师生互教互学,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识字教学则不然,总觉得比较单调。
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文字,也是最难认和最难写好的文字。
一点细微的变化会使它摇身一变,变成了另一同类,或是成了“怪物”。
永远忘不了读师范时的我在一次心理学作业上将“展”字多写了一撇,老师批改作业时为我写下了一个正确的“展”字,老师的细心使我感动不已,再也没有写错“展”字。
自己当了老师后,每当教“展”字,我总忘不了提醒学生不要多一撇,提醒自己要教好学生。
可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事与愿违,你怎么提醒他们注意写正确,可总有学生记不住,似乎是越提醒越出错,他们对部分汉字只有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笔画多的字更是如此。
于是,
我教他们学会拆字,用熟悉的部件记复杂的字。
这一招还真灵,几次实践后,许多孩子在字形的掌握方面大有长进。
记得语文第六册的《语文园地一》有“读读背背”这个训练内容,其中包括12个四字词语,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有: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悬崖峭壁等等。
教学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提前记一记,并了解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上课时,我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背词,自己随即写词,当写到“姹紫嫣红”这个词中的“嫣”字时,我的笔停了一会,当时我还真记不清这个字,总觉得右边像个“丐”加什么的。
于是,我准备去看课本,并诚实地说:“这个字很难记,老师都记不清了。
”我的话音刚落,没想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记,右边就是一个‘正
’字加个‘与’字,再把‘与’字的最后一横变成四点就行了。
”
听了学生的分析,我既高兴又难为情,忍不住埋怨自己,天天教学生学会记字,学会拆字,自己却记不住字。
埋怨自己的同时,我又连声赞扬孩子们:“你们真棒!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教我记住了‘嫣’字。
看来,把复杂的字拆分成简单的字真是一种好的记字方法。
老师没有白教你们,你们都能教老师了。
”在我的赞扬声中,孩子们越说越带劲,一连说出了后面的“缤、郁、旭、皓、崇、峻、悬、
峭”等生字的记法。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仔细地看着字后自信地说着每个生字的组成时,我庆幸,我赶上了教改这辆新型列车,使我知道师生要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自豪,我没有被“师道尊严”所左右,我的诚实换来了学生的自信;我高兴,我的学生有了主动识字的兴趣;我幸福,我的学生也能教我了。
我相信,我和孩子们的“互助”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