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的折射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

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
池水变浅
鱼在哪里
练一练
1.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已知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45°,反射光线与折 射光线的夹角为105°,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 45° 30° 折射角的大小是___. 法线: MN N 空气
A
B
入射光线: AO 反射光线: OB
45
°
O
折射光线: OC
105
°

M
入射角: ∠AON 反射角: ∠NOB 折射角: ∠MOC
自主预习
第4节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偏折 光的折射 会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折射光线 法线 2.折射角指的是________与______的夹角. 3.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从水面上方看起 向上弯折 来,筷子在水中的部分_________,这是发生 光的折射 _________现象的原因 .
C
练一练
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 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C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练一练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 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 则光斑的位置( B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同大同小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 播方向不变。 垂直不变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水变“浅

空气

S'
S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筷子“折断

Q Q/ B A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教案1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活动指导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给幼儿讲解: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光的折射》教案2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物理.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PPT

物理.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PPT

折射角<入射角 N
A i
空气
O
水(玻璃)
γ
B
折射角>入射角 N
γ
空气 水(玻璃)
i N/
N/
在空气中的那个角比较大.
2.折射规律
空气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 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 分居 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 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 法线,即折射 角 小于 入射角。




线



法线
空气
界面 O
玻璃
折 射 光 线
三、光的折射图:
M A
B 入射光线 AO
反射光线 OB
P
o
Q 折射光线 OC 法线 MN
入射角 ∠ AOM
N
C
反射角 ∠ BOM
折射角 ∠ CON
光的折射的解析说明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 在两种介质的分界上,光线的传播方向一 般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 同时一部分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中而发生 折射。
空气 水
.. 池底的虚像 池底
我们从水下看岸上的物体,是变高还
是变矮呢?
答:变高。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的成因
夏天,在海面上方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现 象, 请解释这个现象。
夏天,空气温度高,海水温度低,导致低空气体密度大于 高空气体密度。(1分)来自地平线以外远处景物的射向 高空的光线,由于空气对光的折射作用,使光线不断向下 弯曲(1分), 最后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观察 者逆着入射光线向远处看,就看 到了远处高空中的“景物”。 (1分)

第4节《光的折射》课节达标训练试题及其答案

第4节《光的折射》课节达标训练试题及其答案

第4节《光的折射》课节达标训练试题1.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2.如图列出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3.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 .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 .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绝对平行C .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 .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图 4.如图,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是 ( )5.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D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B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A .手影游戏掘进机 激光器激光束C .池水变“浅”了6、大气层的密度是不均匀的,越到高空越稀薄。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要发生________。

因此,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是在它实际位置的________。

傍晚我们看到的西下的落日是在它实际位置的___________。

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现象。

9.(1)图甲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2)如图乙所示,请你画出光线AO 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图。

(3)如图丙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入射角是60°,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表示,O 是入射点,OB 、OC 是垂直的,AO 、OC 间夹角是150°,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空气、玻璃的分界面,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图甲 图乙 图丙10.小敏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弯曲程度是否相同(折射角是否相等),如不同,弯曲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能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可能会使你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

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呢?这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时,情况又会怎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让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在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发生了折射。

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水面的直线ON作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由实验可以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分析论证:光折射时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折射时光路可逆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进入空气的折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

也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用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解释本节开始提出的问题,池底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逆着折射光看去,就会感觉这点的位置升高了。

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用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解释看见水中的鱼。

从鱼身上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A的虚像A′,虚像A′的位置比鱼A的位置高。

从鱼身上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鱼的位置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ppt
水中看岸上物体的位置比实际 位置是高些还是低些?为什么?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多发生在夏天 的海面上,夏天较热的空气笼罩海面,但海水比较凉,海 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空中的低,空气热胀冷缩,上层的空 气比底层的空气稀疏。来自地平线以外远处物体的光线, 本来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但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线,由 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稀疏不同而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进 入观察者的眼睛,逆着光线望去就感到看见了远处的物体。
在光的折射中,折射角与入射角 的变化规律如何?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当光垂直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向不改变,折射角为0°
思考:当光从水中沿原折射光线BO
的方向入射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A
空气 界面 O 水
在光的折射中, 光路是可逆的
B
完成下列的折射光路图
空气
空气 水
空气 水

小 熊 的 困 惑
池水变浅的奥秘
空气

A' 池底 A
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叉鱼时,不是把 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位置,而是对着稍 低 (“高”、“低”)于它所他看到的鱼的位 置叉去。
将手指放到玻璃砖后面,我们将会
看到什么现象呢?
空气
A
A B
B
玻璃砖 空气
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
广西来宾市实验学校
韦承景
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 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 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几个基本概念
入 射 光 线
法线
空气
0
折 射 光 线
界 面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规律 3、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规律

第4节 《光的折射》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引领.doc.doc.doc.doc

第4节 《光的折射》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引领.doc.doc.doc.doc

第4节光的折射◆主要内容导学1.光的折射(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

2. 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能用光的折射特点来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解释池水变浅的原因;(2)解释渔民叉鱼技巧;(3)海市蜃楼的发生原因。

◆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

2.光的折射(特点)规律的内容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变化。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重点和难点处理的思维方法1.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特点是本节重点。

大家能够结合光路图找出两种介质各是什么;两种介质的分界面。

哪条光线是折射光线;哪条光线是反射光线;哪条光线是入射光线。

入射点在哪,哪个角是入射角,入射角多大。

哪个角是折射角,折射角多大。

这样对光的折射特点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入。

比如: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由图可知,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

2.用光的折射现象的特点解释有关生活实例是本节难点。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致使人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位置与实际物体位置有所变化。

下面举例说明解释这类问题得思维方法。

(1)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在实际物体上方。

如图甲所示,水中物体A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呈发散状态,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点射来的,人眼看到的是A′点,A′点在A点的上方.所以,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光从水斜射进入空气,眼睛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体的虚像,虚像在物体的上方,即看到的物体位置比物体实际位置浅。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探究实验所需的器材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得出如下结论: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兴平市南市中学孟宁团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中学; 2 学科:物理; 3 课时:1课时4 教师课前准备:①利用搜索引擎查阅相关资料备课;②多媒体教室
5 学生课前准备:①完成预习 ②利用引擎搜索并观看一些关于折射的视频二、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②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③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三、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为学生分析自然界的折射现象提供理论的依据。也为高中的光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①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实现现象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 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索科学的态度。
原理解释
1Flash“光的折射”
2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等知识,画出光路图解释成像的原理。
① 观看Flash
② 学画光路图
① Flash
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光的折射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
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复习光的传播规律及光的反射的有关知识引入课题.
向学生演示光传播到水面产生的现象,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
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
习.
2.新课教学
结合演示实验,给出光的折射定义,并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注意强调折射角
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老师设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光的折射,那么对于光的折射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
提出你的问题,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提问投影出来,通过筛选挑些所需要的问题,其它可以到课后去研究。
学生实验探究 光的折射规律(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
C.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
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
D.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
后得出正确的结果,投影出板书.

根据所得的光的折射规律 作出 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发生的折射光路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
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
得出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光路是可
逆的。
根据所得结论作图。
利用所得的光的折射规律 解释水池看起比实际浅、叉鱼、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看
起来比实际要高等。
课堂练习:具体见PPT
课堂小结:
1.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空气中的角度大(光由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由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特例: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作业:《导学手册》P39 ~P41 1~1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