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对立 课件4(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北师大版

地区的发展。
消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二、北宋、辽、西夏的 探战究与一:和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
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探究二: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 性质何不同?
澶
探究三: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 渊
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年之
探究四:汉唐兴王庆朝在与少数民族的争 盟
战中有明显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
契丹族、党项族 与
汉族融合的表现在哪 些方面?
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
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
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
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
刊 (根指,据辽材用、料中指西国出夏车辽)和服所西,为夏行,都在中皆哪国与些法中方令国面仿。等效是。中二原王敌朝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是实力 均衡的产物;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 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探史明理
探究四:汉唐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战中有 明显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种优势不存在 了呢?
① 幽云十六州被辽割占,北宋失去屏障。 ② 宋朝重文轻武,采用“守内虚外”的策略。 ③ 少数民族汉化程度高。
汉族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
契丹族的兴 起
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保;发机源统辽一河流了域 契丹各部,提倡农业都;城制:定上各京 项典章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组织人力创制契丹文字。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 以建图述立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 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P58页 自我测评:辽和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 争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抗击辽和西夏的战 争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相对稳定,有 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33张)

❖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 C、消除了民族矛盾
∨ ❖ D、维持了长期和平
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 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 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都城:汴京
契丹矛反映了契 丹族已会制造和 使用铁器,契丹 族是个勇猛善战 的民族。契丹文 字是学习汉文化 的重要成果。
传说钩史
发源辽河流域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 (今西拉木伦河)而 来,女子乘青牛自土 河(今老哈河)而来, 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 繁衍成为八个部落, 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 契丹族。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 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 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陵 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 10公里。在40多平方公里 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 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 14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 墓。西夏陵每座帝陵都各 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建 筑群,各个陵园方向都朝 南偏东。规模与北京明十 三陵相当。
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 重要意义?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 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 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 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三、碰撞中的融合
自学课文第57页内容,找出辽、 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
融合的表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
2.掌握辽、西夏、北宋三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能够比较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特点定位及历史地位,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和国际关系。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教学内容本课重点教学内容为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辽国建立和扩张的背景和过程;2.西夏的兴起和存在的原因,以及西夏和北宋的关系;3.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4.辽、西夏、北宋三者的地位和历史地位。
3. 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重点内容和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性左思右想,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2.这些政权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知道辽、西夏、北宋全称吗?第二步:学习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依次讲授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
第三步:深入了解政权关系按照预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讨论题目。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尝试回答问题。
1.辽国与北宋之间有哪些历史事件?2.西夏为什么选择和平发展?3.你认为辽、西夏、北宋谁更强大,为什么?第四步:总结教学内容,展开交流老师将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的知识。
同时,进行问答环节,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唤醒学生积极性。
4.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学生对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理解情况、问题思考能力、讨论互动能力等方面。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深入,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导入的设计考虑到学生们往往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以知识回顾的方式介绍了课程的内容,比如:“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回顾,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 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 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 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 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
西夏 辽 北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
D 以茶为大宗。这说明了双方侧重于( )
A.种植作物的交流
B.语言交流
C.饮食交流
D.贸易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金与南宋的交往。题干显示的具体内容属于双方的贸易交流。故选 D。
C 4.下面表格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时间 民族 领导人 国号
1壹 契丹族与党项族
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 ,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 ,国号“契丹”。
耶律阿保机
事件: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 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时间:10 世纪初 都城:上京临潢府 发展: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 不断增强
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 ,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 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 官制、军制、法律。
D.北宋、辽、夏齐称雄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建立时,北方出现了契丹(辽)政 权,西北出现了西夏政权;而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西夏 。“黄袍加身”说的是赵匡胤,他建立了北宋政权。“澶渊之 盟”是北宋和辽的盟约 。故最后一句应是“北宋、辽、夏齐 称雄”,故选D。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宋夏金的和战》课件 北师大版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的百姓也 很不利。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
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对于辽来说,不仅辽军安然脱险,还得
民族:党项 时间:1038年 人物:元昊 建立:西夏 都城:兴庆
二 宋辽西夏的和战
1 宋辽 2 宋夏
辽占幽云十六州 战:
澶州大战 和:澶渊之盟 战: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大
和:达成议和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民族:汉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建立:北宋 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他决定解除 统军大将的兵权。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 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 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 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 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 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 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 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 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到岁币,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利益。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
以后,双方贸易加强,使者不断,生产都得到 恢复和发展。
1. 金的建立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44张)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以史为证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
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宋与辽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透过官方对 辽榷场贸易的经营,宋政府每年对契丹贸易上的出超,可以收回 付出银两的十分之五、六。
北宋
一、政权的并立
一、政权的并立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今内蒙古 巴林左旗南)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汴京(今开封)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兴庆(今银川)
一、政权的并立 二、政权的和战 三、民族的融合
二、政权的和战
(一)宋辽和战:
(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原因) ?北伐的结果如何?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 策?
——陶晋升《宋辽关系史研究》
【材料三】国家纳契丹和好已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 遗,不及(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一、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
(2)宋辽之和:澶渊之盟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它结束了辽 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 的状态;双方展开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 的生产发展。
澶 渊 之 盟
澶 州用 大兵 战
1.(2010·宜昌中考)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 权是( C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2.(2010·贵港中考) 1038年少数民 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 C、D中的哪一处( C )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20张)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课堂练习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B)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
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
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
安岭、贝加尔湖一线,
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
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
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城:兴庆
契 时间: 916年 丹 建立者:耶律阿保 (机 辽 ) 都城:上京
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课程标准】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 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 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对不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 但是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以劫掠 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三、碰撞中的融合
民族交流报告会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框题“碰撞中的融合”(56—57页),并配合以下 图片,介绍一下辽和西夏政权与汉族融合的基本情况。
契丹文字
契丹大藏经
契丹矛
辽应县木塔 西夏文字
西夏贡米
10七年级第10课__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2课时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 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宋议和
1044年
3.宋夏和议的时间和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 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内容分别是什么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 用 贸易的发展
辽与北宋,西 夏与北宋的关系, 有什么共同之处?
唐朝历史的发展情况
开元盛世 武则天统治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618年
907年
契丹 党 项 晋 后梁
吐 蕃
燕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南 诏
楚 南 汉
闽
907,唐朝灭亡之后,中 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 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先 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的王朝。 同时,南方又陆续并存过九 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 南唐、吴越、楚、前蜀、后 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 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 史称:“五代十国”。
3.评价
积极 影响:
4.澶渊之盟(评价)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 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que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 辽 “岁币”银、绢,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辽 北宋
杰出 首领
都城 与宋重大事件
西夏
政权名 建立 称 时间
辽 北宋 西夏 916年 960年 1038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崛起与分立
第2页
史事链接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 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 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 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 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 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 政权,即:吴、南唐、吴越、 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 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 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 国”。
第5页
元 昊
公元1038年,党项 首领元昊在今天的银川 登基称帝,从此西夏开 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 史。元昊统治时期,西 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 其辖境“东据黄河,西 至玉门,南临萧关(宁 夏同心县南),北抵大 漠,境土方二万余里”, 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 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 分。
第6页
请按国号、建立时间、建 立者、都城列表归纳北宋、 辽、西夏的建立时间、建立 者和都城。
契 丹 ( 辽 )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夏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第7页
二、战争与和平
第8页
宋辽和战
1.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 辽撤兵; 2.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 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 兄弟之国. 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 盟”。
说一说:辽、 西夏与北宋议和之 后,是如何效仿汉 制,巩固统治,促 进社会发展的。
行国 力 用 得 中贤 , 。 灵 国才 称 得 夏 自 法, 中 中 以 契 令读 国 国 西 丹 中位(,取 国号中其燕 皆书 , 原 间 蓟 与刊 仿 ) 所 以 中, 中 领 生 北 国用 国 土 英 , 等中 官 , 豪 拓 。国 署 役 , 拔 车,中皆( 服任国为党 ,中人其项 )
第9页
宋夏和战
1044年,宋夏订 立和约:夏对送 称臣,北宋每年 送给西夏银、绢、 茶叶等“岁币” 银5 万两,绢 13 万匹,茶2 万 斤。 。
第 10 页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 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探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 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第 11 页
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 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第 12 页
探史明理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第 17 页
……
总结提高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和
澶 渊 之 盟
澶 渊 之 战
战
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第 18 页
居汉 ,人 不户 与 乐休 朝 战养 廷 斗生 和 。息 好 ,年 人深 人, 安蕃
——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 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 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 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 在这里交易。
第 15 页
三、交融与发展
第 16 页
辽夏汉化
—— 李 焘 : 《 续 资 治 通 鉴 长 编 》
契丹 党 项 晋 后梁
吐 蕃
燕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南 诏
楚
闽
南 汉
第3页
以图述史
陈桥兵变
陈 桥
北宋建立
杯酒释兵权
加
耶 律 阿 保 机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 家;统一了契丹各部, 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 文化;他在位期间,契 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 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 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 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 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 一线,东临库页岛,西 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 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 山河。
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第 13 页
探史明理
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 对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 14 页
苏 辙 《 栾 城 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