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原因与防治作者:宋冬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2期[摘要] 水稻是辽中县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大约在40万h㎡。

二化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冬、春季节气温的偏高,耕作制度的改变,该虫害为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未防或防治不力的田块枯心率或白穗率一般可达2.5%~6.0 % ,高者可达15%以上,对水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先将这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4-02一、二化螟形态习性及其为害症状水稻二化螟又称钻心虫、蛀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卵为扁平椭圆形,卵长1.2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幼虫浅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

在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蛹黄棕色。

成虫为体长10~15毫米黄褐色小娥子,15~16℃时成虫羽化。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症状表现是不同的。

幼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

卵孵化后,爬至茎秆,咬孔侵入鞘内或茎秆内。

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期至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期至乳熟期为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即秕粒增多。

在辽中县一般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等寄主上越冬。

二、二化螟加重危害的原因1.越冬幼虫数量增加据调查,从2009~2012年四年里,每百穴越冬幼虫数分别为53头、54头、61头、58头。

越冬幼虫最多达72头/百穴。

虫源基数逐年增加,是二化螟为害逐年加重的根本原因。

2.土壤耕作对二化螟发育有利辽中县部分稻田翻旋较晚,一般都在泡田的前几天进行,且翻旋较浅,这对稻茬中越冬幼虫的杀伤作用较小,而使幼虫能正常化蛹、羽化。

3.稻草的燃烧率降低,也造成越冬虫量的增加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稻区的农民大部分用液化气作为生活燃料,使大量稻草存留下来,造成稻草中越冬幼虫大量存活,也增加危害的虫源。

水稻二化螟的识别和综合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识别和综合防治

05
水稻二化螟防治的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水稻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总结词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中具有显著效果,包 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
详细描述
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防治策略,通过科学合理 的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 量。在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中,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 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其中,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定期 清理稻田、耕翻灭茬等,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利用天敌、 微生物农药等,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 诱杀等,化学防治措施包括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 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
案例二: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农药防治示范
总结词
生物农药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 农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源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在水稻二化螟的 防治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病毒等。这些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和危 害,同时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通过在示范区内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 螟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时机和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
03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轮作等农业措施,提
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提高农民防治技术水平
技术培训
组织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水稻二化螟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防 治水平。
宣传资料
制作和发放宣传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手册等,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水稻二 化螟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技术。

江苏省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上)

江苏省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上)

代 , ( ) 第 一 个 迁 入 峰 大 多 出现 在 6 l 0 3 0 粒 )高 的 达 5 0 l 0 头 f ) 四 2代 5 ~ 0 头( , 0~00 粒 。
3 “ 稼医 ’栏目 6 l 庄 院’ 新 将帮您解决生 遇到的 产中 病虫害 防治问 题
维普资讯
7 l 一 31 、 月 2 ~ 、 月 l ~l 月 1 l 3 7 9 3l 8 2 6目 、 3 1
8 2 3~ 月 31 : 月 61 9 3 至9月 中旬 . 江 、 沿 苏
南 、 东部 沿 海 、 淮 等 地 累计 灯诱 虫赶 超 沿
过 l 头 . 的 张 家 港 超 过 8 万 头 , 大 万 高 0 绝 部 分 地 区 累计 灯 诱 虫 量 列前 l 年 第 l , 0 位
以 自 背 飞 虱5 底 至6 上 旬 灯 下 始 月 月 见 . 常 年 早 1 天 左 右 . 其 是 20 年 5 较 0 尤 06
代 分别 于7 下 旬至 8 初 和8 }中 旬 月 月 月
出 现2 全 年最 大 的 成 虫 峰 ,峰 期 l 个 0天 以 上 . 1 亩 蛾 量 一 般 2 0 ~ 0 0头 , 峰3 0030 高 的 超 过 1 头 , 巾 ,0 6年8 6 91 沿 万 其 20 月 ~ 3
尔 烈
28 s gg ul:f 00 J I r @ilel 0 2 1 。 hOn释 a n n., n 编 商  ̄c 辑[
年 代 严 重 发 生 年 份 分 为 191 19 年 两 9 、9 7 年 , 而 2 0 ~ o 7年 重 发 年 份 分 别 是 o1 20
5 0 ~1 0 0 ,高 的 地 区超 过 1 头 . 00 00头 0万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害虫,如何防治?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害虫,如何防治?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害虫,如何防
治?
水稻“两迁害虫”常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害虫,以及“两迁”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

1、稻飞虱属于迁飞性害虫,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

在湖北一般危害5代,以3-5代为主害代,6月底至7月初危害早稻,8月中旬开始危害小稻,9月中旬开始危害晚稻。

2、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在水稻分蘸期或孕穗、抽穗期取食嫩叶或剑叶,对产量造成影响。

剑叶受害对产量更有直接影响,造成千粒重降低,砒粒率增加。

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在每百丛水稻有10-15个新卷叶尖时开始施药。

具体防治药剂可选用21%的“山瑞”,亩用量50-70ml;或5%的“锐劲特”,亩用量30-40ml;或48%的乐斯本,亩用量50-70ml,兑水45千克喷雾。

此外,也可用“特杀螟”、“螟虫快杀”等常规杀螟药或“杀螟杆菌”、“bt生绿杀虫剂”等生物菌剂防治。

三、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一是应控制水稻后期追肥灌水,尽量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恶化稻飞虱生存环境。

二是有条件可在稻田放养小鸭,以鸭治虫。

三是化学防治,应抢在稻飞虱大发生前,灌足田水,用“高效大功臣”或“纹虱净”或“绿亨杀杀死”等药对症杀虫剂重喷稻丛基部;水稻生育生期;
也可趁天晴田水落干时,亩用“敌敌畏”300-400ml制成毒土后,于中午气温较高时撒于稻丛基部,薰杀稻飞虱。

水稻病害防治与措施

水稻病害防治与措施

水稻病害防治与措施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防治水稻病害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水稻病害防治的10条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通过培育、选育出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合理施肥:水稻生长期间需适量施肥,但过量的氮肥和磷肥使用会导致水稻遭受病害的风险增加。

施肥应根据土壤质量和水稻需求来合理控制。

3. 良好的田间管理: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水稻遭受病害的机会。

这包括清除并销毁田间的病虫害株、移除作物残渣等,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

4. 种植轮作和间茬:轮作和间茬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体的积累和传播。

为了降低病害风险,应合理安排种植不同品种和作物的轮作,并在水稻间茬期间种植一些非水稻作物。

5. 杂草管理:适当的杂草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杂草可能是病原体的储存和传播源,因此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

6. 合理灌水:水稻是水生植物,但过度灌水会导致水稻遭受病害。

要合理控制水田的灌溉量和灌水频率,以确保水稻根部不过度湿润,减少病害的发生。

7. 防治虫害:一些虫害也是水稻病害的传播媒介,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虫害。

这包括使用合适的杀虫剂来杀灭虫害,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等可持续的虫害管理方法。

8. 病害监测:定期监测水稻病害的发生情况可以及早发现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利用各种病害监测技术和方法,如田间巡查、病害标志物检测等。

9. 化学防治:对于一些严重的病害,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0. 加强科学研究和培训: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培训对水稻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提高水稻病害的防治水平,进一步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水稻病害防治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轮作和间茬、杂草管理、合理灌水、防治虫害、病害监测、化学防治和加强科学研究和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遭受病害的风险,为水稻生产提供保障。

高聪芬 水稻两迁害虫的抗药性与杀虫剂应用策略

高聪芬             水稻两迁害虫的抗药性与杀虫剂应用策略
– 褐飞虱:长江流域和华南稻区 – 白背飞虱:贵州等西南稻区 – 稻纵卷叶螟:华南稻区、长江流域和西南稻区
湖南攸县
浙江嘉兴
湖南攸县
浙江嘉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广西
广东高明
10月9日黑光灯褐稻虱1.175kg 广西
• 2006年农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病虫测报 会议上,专家们根据境外虫源地和我国水 稻栽培制度及品种变化、害虫迁飞与暴发 规律以及抗药性现状分析认为:
三 两迁害虫的杀虫剂应用策略
3.1 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剂应用策略
限制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及其混剂的 用药次数,建议每生长季在稻纵卷叶螟用 药不超过两次,连续两代间与其他杀虫剂 轮换使用; 交替轮换使用多杀菌素类、阿维菌素类、 毒死蜱、茚虫威、氟啶脲等杀虫剂,注意 用药时期。
3.2 稻飞虱的杀虫剂应用策略
• 抗药性上升,主治药剂防治失效
– 10年前吡虫啉的滥用!
243.4~720 300~1000 172.6~177.4
70~474.7 1~6.3 1996~2003 2005.8 2005.10
130.6~286.4
2006
2007
2011
敏感 低水平
高水平 极高水平
极高水平
• 2005、2006年两迁害虫严重发生,水稻生 产遭受巨大损失
• 70年代以来褐飞虱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
– 七十年代:5年大发生 –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12年内8年大发生 – 每年发生面积2-3亿亩
万 亩
近5年两迁害虫
的发生情况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年份
稻飞虱发生和防治面积
万 亩
稻纵卷叶螟发生和防治面积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民收益和市场供应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技术措施。

一、田间管理技术1. 施肥:种植水稻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控制施肥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积累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2. 土壤耕作:在收割水稻之后,清理过去一季度的残留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适当的松土和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有利于水稻生长。

3. 水分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灌溉。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增加水分的供应,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水分暴涨、蒸发和淤积等问题。

4. 防止秧苗倒伏:在水稻返青期和拔节期间,要注意聚散实力,及时剪去杂草和病麻籽,避免秧苗倒伏。

同时,要注意合理密度,掌握水肥管理法,保持优良生态系统。

5. 安全收割技术:对于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时,需要注意确保割棍的锋利度和收割机的正常运行。

保证角度的正确和精确,避免割损和芽的磨损。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可以适当的采用生化方法,例如农药光谱的筛选,筛选适合的百虫清,药剂的控制,以及增强稻飞虱天敌的数量等措施。

2. 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返青期间减产的致命因素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头条适合的田间技术措施,例如农药层次和农药防治的选择。

口腔亲和性制剂的硫代硫酸盐等在灰化螟的有效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对水稻的生长和收成造成极高的危害。

想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滋生,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措施,例如种子浸种、农田修剪、农田消毒、磷酸盐施加、钙素等药剂的合理应用等,以及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感染病毒的农田。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时间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时间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时间水稻二化螟,又名钻心虫,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害虫,也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常发性虫害,有着发生时间长、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成为了水稻种植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需要及时防治。

现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时间介绍如下。

一、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二化螟在稻桩、稻草和其它田间禾本科等作物残体内越冬,5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

它以幼虫蛀茎危害,侵害水稻时,初孵幼虫首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破坏叶片的输导组织,造成枯鞘,然后,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开始蛀食心叶和茎秆,并由群集危害变为分散转移危害。

由于水稻生育期不同,危害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前期,被害水稻形成枯心苗,水稻生长后期则形成枯孕穗、白穗(俗称白鞘)和虫伤株。

枯心苗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损失主要是减少每亩有效穗数,虫伤株对水稻的危害则是明显降低千粒重和增加空瘪粒,受二化螟危害后的水稻还易引起倒伏,造成减产。

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时间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防治时间是在7月上旬。

由于二化螟越冬场所、成虫羽化时间不同,发生时间拉得很长。

一般年景一代成虫从5月上旬到7月下旬,二代从8月中旬开始到9月中旬,因此,每一代别一次防治很难控制其危害。

根据二化螟发生期长的特点,防治上必须贯彻“狠治一代压低基数,决战二代保丰收”的策略。

主要依据:一是一代发生在秧田和水稻生长前期,此时用药,由于水稻群体较小,药剂很容易喷到水稻全株,到了二代,水稻已进入生长后期,群体较大,喷药的质量很难保证。

二是一代防治容易掌握适期,只要看到田间枯鞘开始增多时就可用药防治,并且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因此,二化螟的防治必须抓住7月上旬一代发生的有利时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人结语】为了保证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时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