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课件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课件

17
▪ 一、写记叙文。
最棒就是你
我是一朵雏菊,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被人栽种在这
里。这里是花的天地。富贵的牡丹舞姿绰约动人,
娇媚的玫瑰舞步优美清新。我低头看看自己,平凡
的枝叶,矮小的身躯,自卑感涌上心际。一阵风雨
过后,牡丹、玫瑰被掀倒在地,只有我傲然矗立。
鸟儿飞过头顶,对我说:“最棒就是你。”
——题

面对着初三那扇冰冷的门,我深呼一口气,怕
“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8
1、整体阅读,确定材料中的主要描述对象
树叶 东风、西风
2、分析所有描述对象的主次关系,确定主角
树叶
3、分析所写对象的主要特点。
随风而动,无风落地
4、加以联想和想象,将主角的特点对应生活中的 现象和事理
生活中有些人善于适应环境,能顺应潮流而动; 或者说有些人没有主见和固定的目标,面对生活 左右摇摆。
字要求、内容要求等),看懂文字材料。这是快
速审题的第一步,对整篇作文的立意、结构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其次,明断是非优劣,通过阅读材料要迅速判断
出材料所提供现象的属性,是与非,正与误,优
与劣,以便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
▪ 再次,挖掘深意,有的材料作文内容比较复杂,
主旨比较“隐蔽”,在这种情况下,深入领会材
▪ 2.深刻:一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 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3.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 4.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
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 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
5
▪ 写给材料作文,审题和领悟非常重要,可以从3
方面做起:
▪ 首先,要看清要求(如拟题要求、文体要求、文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知识梳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例4:阅读下面的村料,根椐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 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 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 6×9= ( 54 ) 7×9= ( 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 “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 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 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 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 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3.除诗歌、 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在名、校名、 人名。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 论:“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颜色不好看 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肉割的 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 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 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 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 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 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 论:“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颜色不好看 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肉割的 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 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 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 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 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 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风,从水面走过,留下粼粼波 纹;阳光,从云层走过,留下 丝丝温暖;岁月,从面庞走过, 留下条条皱纹…… 我们也在走过,走过一条条道 路,走过一座座城市;也走过 自己的青春,走过自己的生命。 走过的,可以是空间,也可以 是时间;可以实实在在,也可 以虚无空幻…… 请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 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 的文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件
• 即审题立意可按此过程进行: •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办)
教师小结: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 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 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方法:关键词提炼法
1.找出关键句
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外一方面……
2.提炼出关键词
1,概括中心法(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 法;)
2,由果溯因法(最方便快捷,但有风险的方法;) 3,关键词提炼法(最易操作,提炼观点的方法;)
概括中心法
• 三步走: • 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 • 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第一种方法:概括中心法
五、精心布局
若写成记叙文,可采用“纵式结构”(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和“横式结构”(即从不同方面选择不同材料,分
别叙述,材料之间是并列关系。 若写成议沦文,可按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的模式,或稍作调整去写作。
若写成说明文,可采用“特征式结构”(即是什么、怎么 样、对象特征)和“顺序式特征”(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
1.坚持贯彻高考语文“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和全面育人的价值导向。 2.考查文体稳中有变,侧重于议论文写作,兼备对应用型写作的考查。 3.新高考卷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力求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 分析现象。 4.2023新课标I、II卷沿用简明清晰的命题风格,引语式材料作文,不在审题方面设置难 度,利用具体语境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本文的主要形 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 “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 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 “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善于听从别 人的意见”等立意及命题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 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 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 另一个占据。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 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 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 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 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 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 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 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 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 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 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实际操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 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 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 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 ”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 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 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从和谐的角度写,水与岸的和谐 相处,创造出了美好。 从其辨证关系写,水与岸是互相 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6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 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 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 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 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 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 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 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 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 弓,弓却断了。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详解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详解

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 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就会使 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每篇习作的开头即要求学生在简洁的 引论部分叙、析、评三结合。叙述原材料要简洁,侧重于 为习作者提炼观点服务。分析材料是关键,须鞭辟入里, 要为提炼观点作铺垫。提炼观点是全文的灵魂,要在分析 基础上水到渠成,且语言简要明确。
分析:结果——鲤鱼、鲫鱼、米虾、空白 追溯原因——井里捞鱼 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立意: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方法二:找关键词句法 材料四: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 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 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 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例3: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分析: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材料作文的原材料多种多样,模式不同,要求不 同,学生应分类辨析,“对症下药”,扣题而写。 此其二。 材料可分三类:一类是材料情感意向决定了
习作的主题性质,如上文所述;一类是材料提供学生写 作的社会生活背景,让学生了解所写事情的性质、范畴; 一类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质疑或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写作。

有一则材料说王安石在某地见“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两句诗,认为对方写错字造成错误,于是改成“明月当空 照,黄犬卧花荫”;其实,“明月”是当地的一种鸟, “黄犬”是一种小毛虫。材料说:“王安石没有调查,结 果弄错了作者的原意”。原材料本身的情感意向是批评王 安石的,但如果作文要求中写道:“是王安石改诗错误, 还是原诗有缺点?请你谈谈看法。”这时完全可以一反原 材料的意向,批评原诗用词的冷僻和表现的晦涩。

2-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画意原在慧心中。

作文审题立意第三发来啦~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近十几年在传统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作文形式,目前已经在中高考作文命题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往往只提供材料,而不再提供导引语,也不再给定题目或话题,一般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这就给了考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就像你要入山去看风景,可是到了山前,却发现没有“导游”(导引语),甚至连“路标”(题目或话题)也没有。

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慧眼”,把“山”(材料)的形状、特点、走势观察明白,找到入山的方向;还要有一颗“慧心”,选择恰当的角度,构出最美的画图。

“观山”就是审题,“构图”就是立意。

关于审题严格说来,材料作文并不能称为“审题”,因为它根本没有“题”,既没有“命题”,也没有“话题”,只能称为“审材料”。

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审读材料,把“题”从材料中找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进行。

1. 审清对象。

一段材料,无论是事例、寓言,还是名句、诗歌,甚或是一幅漫画、几组数据,里面总得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关键“对象”。

它有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甚至可能只是几个抽象的词语。

我们第一步的任务,就是首先找出这些“对象”。

如200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他 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 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 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 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雄才多磨难
• 二.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 •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 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 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 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立意。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
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 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 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 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 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 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 【分析】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 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 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可以立意为: •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 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例⑵: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 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 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 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 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 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 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了。
• [解析] ⑵中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 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 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 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 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 —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 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 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 养良好心理素质。返回
【分析】
•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 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 “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 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 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 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 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 三.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 •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 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 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 (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 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 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 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 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 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 取得普遍的赞赏。 • [解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 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 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 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 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 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 离题意。返回
• 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 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 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 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 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定立 意
• 由这几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 看出“原因分析法”立意是把握材料 主旨的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 甚至可以按照议论文行文的思路来规 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思路。 • 即审题立意可按此过程进行: •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办)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 对” 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 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 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 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 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 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 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 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 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 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 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 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 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 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 6.寻互补
阅读下列名言,按要求作文。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 子 (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 人。——庄子 (3)诚者,天下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 也。——孟子 (4)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 ——老子 读了上述名言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前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 一篇作文。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 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 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 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 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 “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 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 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 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 功。
•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乡下 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三个字——“爸:钱。儿” 这封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 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 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 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 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 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 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 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 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 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 问题的要害。
• 例: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 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 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 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 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 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 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 解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 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 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 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 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 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 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与 忧患催人奋进,狼带来的生机,人要有压力。返回
四、明确褒贬法
•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 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 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 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 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 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 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 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 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 一下,无言以对。
小试身手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 ,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 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 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 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 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 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 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须知、谨记: • 审题一步错,文章全盘输; • 审题失之毫厘,全篇谬以千里!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 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 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 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 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 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 点。 (5)做出结论。
• (二)多项材料 • 5.求异同 • 例⑴: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 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 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 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 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 [解析]⑴中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 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 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 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 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 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 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 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 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 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 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 例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 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 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辨明关系: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 个环扣之间,是依存关系。据此,我们可立 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 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 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一)单项材料 • 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 •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 •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 • 4.辨是非(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 (二)多项材料 • 5.求异同 • 6.寻互补 •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