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单元检测)(解析版)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阅读了以下漫画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①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②要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善于质疑③要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④要学会辨别信息,提高媒介素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谣言的正确认识。
①②④:观点正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提高媒介素养,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善于质疑;③: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2.(2022·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少年要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就需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下列属于了解社会生活的有()①社会调查②制订学习计划③志愿服务④研学旅行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融入社会的途径和方法的相关知识。
①③④:积极融入社会,做一个社会的人的最高境界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进行参加社会公益宣传;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与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为灾区捐款,捐物;清理城市的“牛皮癣”;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研学旅行等,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制订学习计划不属于方式,②错误;故本题选A。
3.(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人们在_____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A.社会交往B.投身社会的过程C.社会D.社会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
A:依据教材知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故A正确;BCD:投身社会的过程、社会、社会关系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表述都符合,故BCD排除;故本题选A。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复习知识总结(21张幻灯片)

(2)《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生活中感受创新,了解创新的基本特征,认识创新的价值;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2、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 看: (1)改革开放四十年创造中国腾飞新奇迹;
➢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1)生活中感受创新,了解创新的基本特征,认识创新的 价值(空间维度)
创新是什么?
• 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 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九年级上册教材
富强与 创新
踏上强国 之路
创新驱动 发展
民主与 法治
追求民主 价值
建设法治 中国
文明与家 园
守望精神 家园
建设美丽 中国
和谐与梦 想
中华一家 亲
中国人 中 国梦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价值观释义:富强
➢ 强国富民是自古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中 国人民的强烈期盼;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
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2)《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坚强持国人 富民民为是中自➢心古落,以共来实享,发尤科展其成是教果近,代兴推以动来国社中会国战建人设民略。的强,烈增期盼强; 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 国家; 2、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学习主题富强与创新
设计意图说明
将“建设富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指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传递中国力量,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的中国人。
学习单元的课时框架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是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
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
思维导图)
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
人民追求国强民富的历
史进程,阐述了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
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复习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坚果持和中数国据特间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促进共
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的逻辑关系
未来发生作用的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一定会在党的领导下继续
推进共同富裕。
预测结果
因此,我们坚信,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基本实现。
1.从图2-1中小美可以获得一个怎样的结论,获得该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结论: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依据:我国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0367亿元持续稳定增长到2020年的 1013567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急剧降低到2020年的0人。
一.基础知识回顾:思维导图
高频考点:
1.改革开放的影响 2.中国腾飞的表现 3.党的初心和使命分别是 4.发展的根本目的 5.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养老,就业,增收入,城乡发展,
脱贫) 6.党和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7.创新的意义 8.科技创新的现状(成就+不足) 9.如何建创新国家 10.创新的目的 1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12.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2.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 使命。
关键词
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 享发展成果。
5.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 目标。
富强与创新知识点

富强与创新知识点富强与创新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是国家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富强和创新互相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理解富强与创新、富强发展的意义、创新的作用、富强和创新的关系等。
一、理解富强与创新富强,是指国家强大,民族富庶。
其中,富有经济上的含义,即国民经济的总体财富水平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在富裕的前提下,还要关注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与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指在不断实践和发展中,以新的思维、手段、技术解决新问题和办好新事业的过程。
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富强发展的意义富强的发展意味着国家要在经济上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具体来说,不仅经济要健康发展,还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要有长足进步。
一个国家富强,将带来多方面的益处,如提高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加国家的自主能力和话语权、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等。
三、创新的作用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它能够帮助国家和企业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和机会,并在不断摸索实践中获得经验和长期优势。
具体来说,创新的重要作用如下:1.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升级:通过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改进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推出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更新和转型,减少传统经济模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3.加强国际竞争力: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优势。
4.增强民族自信心:创新可以让国家发展自主科技和核心技术,从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四、富强和创新的关系富强和创新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
具体地说,富强发展需要创新的支持和助力,而创新也需要一个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的国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知识点课件新人教版

探究一 感受创新
1.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1〕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 点子而冲动,为一个突发奇想的灵 感而兴奋,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 而得意……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 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 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的作用 〔1〕创新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 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 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 越自我。 〔2〕创新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 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 生产力开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 会进步。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开展 第一框 创新改变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身创新的经历,感受创新对个人开展的促进作用,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2.通过感受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理解生活的各个领域 都可以创新,知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3.通过回忆三次科技革命,明确科技创新对国家开展、社 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鼓励自己勇于创新,积极创造。
〔3〕创新对生活的促进作 用: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 着时代快速开展,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 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 丰富多彩。
探究二 创新引擎
1.创新对人类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 〔1〕回忆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期间。蒸 汽机的改进、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 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 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开展的重要力 量。 〔2〕时代开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 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 主要国家开展战略的重心。在剧烈的国际竞争 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思维导图+知识点+热点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1)开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的作用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⑥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7.中国腾飞的表现(1)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与考点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与考点1. 改革开放(1)改革(对内):改变、革新制度中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2)开放(对外):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经济、文化、社会多领域的的开放(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做法/两个方面)走出去、引进来(3)改革作用: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果:改变了社会成员的工作状态:使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改变了社会成员的思想状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
(四个尊重)(4)改革开放的地位: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 改革开放成果(从国家角度看改革开放)经济层面: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蓬勃发展。
(从社会成员、经济生活角度看改革开放)民生成果: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角度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 常见考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结合四个自信内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如果回答“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内容时,注意其内容,避免与其他要点在层次、逻辑上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