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_《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参考课件2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铵盐与碱的反应; ②C、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③大部分分解反应。
反应过程如图表示,则此反应
能 反应物 量
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 表示什么? 反应热。
生成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热化学。
g:气态,l:液态,s:固态,aq:水溶液中的溶质。
3.ΔH后一般要用括号注明反应温度; ΔH的单位是kJ·mol-1或J·mol-1;放热反应必须写上“-” (负号)。 4.ΔH数值大小与系数成正比。
5.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与逆反应的ΔH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例.1 mol气态H2与1 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 mol气态HCl, 放出184.6 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Δ H1= Δ H2+Δ H3 【答案】
CO(g)+
1 2
O2(g)
△H2
△H3
C(s)+O2(g) △H1
CO2(g)
△H2= △H1-△H3 =-393.5 kJ·mol-1-(-283.0 kJ·mol-1) =-110.5 kJ·mol-1
C(s)+1/2O2(g)====CO(g) △H=-110.5 kJ·mol-1
4.物质的固有能量与焓变的关系图
5.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每种物质后加括号注明物质的状态。 g:气态, l:液态,s:固态,aq:水溶液中的溶质。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可以是分数。
(3)Δ H的单位是kJ·mol-1或J·mol-1;放热反应必须写上 “-”(负号)。 (4)Δ H数值大小与系数成正比。 (5)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与逆反应的Δ H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课件鲁科版选修4

1.什么是反应热,指出概念中的要点。 2.反应热的符号、单位是什么?怎样表 示反应吸热、放热?
定义: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符号:用Q来表示,单位:kJ;
1、反应热
注意:反应吸热或放热与反应是否加热无关也与反应 是否自发进行无必然联系。
1-1-1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意义、符号; 2、掌握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应热的学习,从能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 质。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快速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 速搅拌,记录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T2。
4、假设溶液的比热等于水的比热并忽略量热计的热容 ,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此中和反应的反应 热。
探 究
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测定KOH溶液与盐酸、 NaOH溶液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热,这三个中 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吗?说出原因
2、298K时,1mol H2(g)和0.5mol O2 (g) 反应生成1mol H2O 放热285.8KJ,对该反 应说法正确的是( D ) A.H2与 O2反应的反应热Q=285.8KJ B.反应热由H2、O2和H2O的键能决定,与 反应条件无关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极易发生,无需 反应条件 D.该反应的反应热可以实验测定也可以 理论计算
实验中需要测定哪些数据?在实验中怎样准确测定这些数 据?
Q= - C(T2 -T1)
Q>0,反应吸热; Q<0, 反应放热。
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课件鲁科高中选修4化学课件

A.-1 780 kJ·mol-1
√B.-1 220 kJ·mol-1
C.-450 kJ·mol-1
D.430 kJ·mol-1
解析 利用(lìyòng)反应热Q=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进行计算。Q= 280 kJ·mol-1+3×160 kJ·mol-1-6×330 kJ·mol-1=-1 220 kJ·mol-1。
(2)离子方程式符合H++OH-===H2O的稀的强酸(qiánɡ suān)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均相等,
且室温下测定时与强(qiánɡ suān)与强碱的用量无关。
(3)若相同温度下,用稀的弱酸或弱碱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变小。
12/10/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相关链接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2/10/2021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学习(xuéxí) 小结
XUEXIXIAOJIE
12/10/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达标 检测 (dábiāo)
12/10/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0 2
1.(2018·济南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bàn suí)着能量的变化 B.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D.该反应热为(a-b) kJ·mol-1
12/10/2021
第九页,共三十三页。
例2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qìtǐ),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 mol S(s)转化 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1 鲁科版选修4(1)

甲烷的燃烧热是_8_9_0_.3__k_J_/m__o_l_甲烷的燃烧热ΔH= _-_8_9_0_._3_k_J_/mol
(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常见放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其关键是算清物质 中化学键的数目。
1molP4含有__6_mol P—P键 1mol金刚石含有_2__mol C—C键; 1mol晶体硅含有_2__mol Si—Si键; 1mol石墨含有1__.5_mol C—C键; 1mol SiO2含有_4__mol Si—O键;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
则__N_N_22_与(_g_H)+_2_反3_H_应_2_(生g_)_成_=_N_H_2_3N_的H_热_3_(g_化)__学_Δ_方H__程=__式-__为9_2_k_J_/_m__o_l _。
【例2】 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 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例1.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
C 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C.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D.A→C反应中ΔH=E1-E2
3. 反应热类型 ——燃烧热、中和热等
(1)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第一课时(25张)

答案 (1)减少热量散失
(2)不能 铜棒传导热的能力较强,使热量散失较多
本 课
(3)偏低
时 栏
(4)增加 反应消耗的酸、碱增多,放出热量增加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1课时
自我·检测区
第1课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本 课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归纳总结]
(1)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任何化学反应
都有反应热。
本
课 时
(2)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反应,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
栏 状态 及 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 有关。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活学活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3.有下列反应:①氧化钙与水反应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④燃烧煤炭取暖 ⑤钠与
本
水反应 ⑥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其中为吸热反应的是
课 时
②⑥ ,放热反应的是 ①③④⑤ 。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探究点一 化学反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存在两大变化,即 物质 变化和 能量 变化。由于
本 课
小烧杯 中并测量其 温度 ;用另一 量筒 量取 50 mL 0.55
2019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 1.1第1课时

(6)所有的燃烧反应均属于放热反应。(
答案:(1)×
(2)× (3)× (4)×
(5)√ (6)√
栏目 导引
第 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2.(2018· 德州高二月考)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O2―→O+O C.CaO+H2O===Ca(OH)2
)
B.H+Cl――→HCl D.浓硫酸稀释
解析:选 A。化学键的断裂是吸热过程,化学键的形成是放热 过程,故 O2―→O+O 需要吸热,H+Cl―→HCl 需要放热; CaO 溶于水、浓硫酸稀释均为放热过程,故 A 正确。
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2)放
栏目 导引
第 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例题反应的反应热与 a、b 有什么关系? 1 (2)H2O(g)===H2(g)+ O2(g)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
答案:(1)Q=a-b。 (2)吸热反应。
栏目 导引
第 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1.判断正误 (1)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 变化。( ) ) )
(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3)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4)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一定不能发 生。( )
栏目 导引
第 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5) 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的相对大小。( ) )
图示
栏目 导引
第 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常见放热反应: ①可燃物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 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 缓慢氧化。 (2)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将在第 3 章 中学到);③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④C 与 H2O(g)反 应、C 与 CO2 反应。
高二化学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学案 鲁科版选修4

高二化学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学案鲁科版选修4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学案(鲁科版选修4)[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2、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重点难点]1、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反应热(1)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Q表示。
单位为Jmol-1或kJmol-1。
(2)反应热(3)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③⑤,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④。
①燃烧反应②铝热反应③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C+H2O(g)CO+H22、反应热的测定(1)仪器量热计(2)原理Q=-C(T2-T1)。
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3)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常用NaOH溶液与盐酸、KOH溶液与盐酸、NaOH 溶液与硝酸的稀溶液进行探究实验。
三个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相同。
均为强酸强碱稀溶液的中和反应,实质均为H++OH-===H2O。
3、焓变(1)反应的焓变是指反应产物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
吸热反应的ΔH>0,放热反应的ΔH<0,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
(2)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使反应的焓变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答案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4、热化学方程式(1)298 K时,1 mol H2(g)和0、5 molO2(g)反应生成1 mol H2O(l)放热285、8 kJ,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课件鲁科版选修4

识
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一
业
第 1 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分 层
知
第 1 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
测 评
识
点
二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焓、焓变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 能量间的关系。(重点) 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 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 1.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 温度 下进行时,反应所 释放或 吸收 的热量称为该 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基础·初探] 1.焓:用来描述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的物理量,符号:H。
2.反应焓变
(1)表达式:Δ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
(2)单位:J·mol-1 或 kJ·mol-1。 (3)与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ΔH>0,反应 吸热 ;ΔH<0,反应 放热 。
(4)与反应热的关系: 等压条件 下,当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 全部转化 为热能 时,焓变与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等,数学表达式为 ΔH=Qp 。
2.反应热的表示符号
用
Q
表示QQ><00,,表表示示
反应吸热 反应放热
; 。
3.单位 kJ·mol-1 或 J·mol-1 。
教材整理 2 反应热的测定 1.仪器——量热计
2.原理 Q= -C(T2-T1),其中 C 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 反应前和反应后 体系的温度。
热容 ,T1、T2 分别表示
化学反应的焓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是吸热反应,故B、C、D三项错误。
知识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第二步依据题目信息注明物
质状态;第三步计算焓变数值;第四步确定焓变的符号 ( 即正负号);最后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 反应的焓变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因此必须在方程式中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后面必须用括 号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不用标“↑”或“↓”,
(2)25 ℃、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化合物。 (3)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例1
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 )
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 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 CO(g) 和 H2O(g) 具有的总能量
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 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
放出41 kJ热量
解析:由能量变化可知,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
应物的总能量低,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并不是不
需要加热;当1 mol CO2(g)和 1mol H2(g)反应生成 1 mol CO(g)和1 mol H2O(g)时,要吸收41 kJ热量。 答案:B 思路点拨:反应物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总能量的反 应为放热反应,其逆过程为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 无必然的联系。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的反映热中的概念辨析
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异同(见下表)。
栏 目 链 接
温馨提示 (1) 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都是指化学反应 ( 即化 学变化)而不仅仅是放出或吸收热量。如浓H2SO4溶于水 时是放热过程而非放热反应, NH4NO3 溶于水时是吸热
“四看”反应热数值是否与系数和状态相对应。
►变式训练 2.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 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 H=-4b kJ/mol
-(aq)===H 2O(l)
ΔH=-57.3 kJ· mol-1。
(2)对于强酸和弱碱(或弱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 中和热一般低于57.3 kJ· mol-1,因为弱电解质的电 离 是 吸 热 的 。 如 : CH3COOH(aq) + OH
-
(aq)===CH3COO-(aq)+H2O(l)
ΔH=-a kJ· mol-1(
其中a<57.3)。
(3)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 + 和 OH - 中和生成 H2O 。若 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不溶性物质或难 电离的其他物质等),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热内。
3.燃烧热。 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 位为kJ· mol-1。 温馨提示 (1)燃烧热是反应热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Q为负值。
过程却不是吸热反应。即放热(吸热)过程与放热(吸热)反
应的实质是不一样的。 (2)物质三态的变化是放 (或吸)热的过程。如图所示为物 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关系。
2.中和热。 概念: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1)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 上是相等的,都约是57.3 kJ· mol-1。H+(aq)+OH
例2
已知在25 ℃、101 kPa时,1 g C8H18燃烧生成 )
CO2和H2O(l)时放出48.40 kJ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ΔH=-48.40 kJ· mol-1 B.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 mol-1
①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中H2O的状态标错;②标明 吸热还是放热, Δ H > 0 时为吸热, Δ H < 0 时为放热,本
题放热ΔH<0,故C错;③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对应, 显然D错。
答案:B
思路点拨: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四看”: “一看”化学原理是否正确; “二看”状态是否标明; “三看”反应热符号及单位是否正确;
►变式训练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A) A.由Zn和稀H2SO4制氢气 B.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碳酸钙的分解
解析: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 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是 放热反应,故A项正确;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Ba(OH)2·8H2O和NH4Cl 的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
栏 目 链 接
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aq”表示。
(2)焓变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 必须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98 K、101 kPa时,可 不注明)。 (3)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 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
(4)ΔH 的单位是 J· mol - 1 或 kJ· mol - 1 , ΔH 只能写在
A.C8H18(l)+O2(g)===8CO2(g)+9H2O(g)
C.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 mol-1
D.C8H18(l)+O2(g)===8CO2(g)+9H2O(l) ΔH=-48.40 kJ· mol-1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表示正向反应的焓变。若ΔH 为“-”,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若ΔH为“+”, 则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
(5)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 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若化学方程式 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的数值也加倍; 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温馨提示 比较反应热 ΔH 的相对大小时,注意 ΔH 的符号,即要 带 “+”“- ” 号比较,但比较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多少时要去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