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痘病的预防与治疗

合集下载

羊起疙瘩怎么办?

羊起疙瘩怎么办?

羊起疙瘩怎么办?羊起疙瘩怎么办?羊起疙瘩一般通过其症状可以判断出有没有羊痘,患羊痘的病羊通常会疙疙瘩瘩的,羊起疙瘩应该怎么办?一、发生原因分析1、饲养管理不善:患病或病愈的羊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等,如果不注意隔离病羊与健羊,在一起放牧,互相接触,共同饮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健羊很易被传染。

羊舍狭窄,羊只过多,拥挤,通风不良,不及时清除粪便,一些有害气体就会升高。

另外,饲料不足,营养价值不全,以致羊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羊只机体,使其发病。

2、季节因素:我国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羊痘病的发病率不同。

羊痘病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很强,因此在寒冷的冬末春初季节多发。

而本病毒对热耐受力差,夏季阳光充足,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杀死病毒,因而少发。

3、病苗因素:生物制品贮存有一定的要求,本疫苗要求0℃以下保存,如果保存温度过高,很易失效,达不到免疫效果。

在疫苗运输途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同样降低保护力,使用时不当,也达不到免疫目的。

4、体外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是本病毒的携带者,如果不及时驱虫和搞好灭虫工作,将使羊只发病。

5、人员素质因素:防疫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正确使用疫苗,则降低甚至达不到免疫效果。

使用不消毒旧针头注射,亦能传染健羊,提高发病率。

饲养员素质较低,不懂管理方法,未能及时消毒病羊舍,饲槽等接触物件,使该病迅速蔓延。

二、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尽量减少羊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一旦发病,迅速将病羊隔离。

建筑羊舍应宽敞,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做好防暑保温工作,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

2、加强疫苗管理:疫苗保管必须按说明书温度保存,不得随意乱放。

运输途中必须防止日光曝晒,采取降温设备。

使用时按说明书及瓶签上各项规定使用。

3、定期驱虫:寄生虫传播途径须予以重视,必须搞好体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切断这一传播途径。

4、应定期开办培训班:为学员切实学到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提高人员素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绵羊痘的病原、预防与治疗

绵羊痘的病原、预防与治疗

流行因素
病毒的传播
绵羊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 接触病羊或被污染的环境 传播。
季节性因素
气候变化和环境湿度对病 毒的存活和传播有一定影 响,冬季和春季是绵羊痘 的流行季节。
饲养管理
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饲 料营养和羊群的免疫力等 因素也会影响绵羊痘的流 行。
流行的季节性特征
冬季和春季是绵羊痘的流行高 峰期。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病羊的临床症状,如发 热、精神沉郁、皮肤病变等,初
步诊断为绵羊痘。
病理学检查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变 化,如皮肤、内脏器官的病变等
,进一步确认诊断。
实验室检测
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等 ,检测病毒核酸,以确诊绵羊痘

鉴别诊断
与口蹄疫鉴别
口蹄疫主要侵害牛、羊等偶蹄类 动物的口腔、蹄部,不侵害皮肤 。而绵羊痘主要侵害皮肤和黏膜 。
绵羊痘的病原、预防与治疗
汇报人: 2023-12-02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与诊断 • 预防和控制 • 治疗策略 • 研究进展与挑战
01
病原学
绵羊痘病毒的特性
病毒形态
绵羊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是一 种大型的DNA病毒。
病毒结构
由核心DNA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 组成。
病毒特性
绵羊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变异 性。
与羊快疫鉴别
羊快疫是急性传染病,发病急、 病程短,死亡率高。而绵羊痘病 程较长,逐渐恶化。
04
预防和控制
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选择
选择高效、安全、抗原匹配的疫苗,根据当地流行病株的特点进 行选择。
接种时间
定期进行接种,一般春秋两季进行,对于易感群体和高危群体应优 先接种。

羊痘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

羊痘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

2020年第11期羊痘病是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皮肤传染病。

可分绵羊痘和山羊痘。

在羊少毛、无毛皮肤处和口鼻眼等粘膜发生突出皮肤表面的丘疹和水泡结节。

同群羊感染后传播迅速,怀孕羊流产,一年四季发生,冬春多发,严重的引起羔羊死亡。

1流行特点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引进的萨福克、杜泊、湖羊等和本地羊杂交改良的后代羊更易感,山羊其次。

本病一年四季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冬季。

春季怀孕或生产期的母羊感染后传染给羔羊。

冬季皮肤暖棚饲养的羊更易感染。

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因素都是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

饲养管理人员接触健康羊或其他棚圈羊被感染、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饮水器具、体内外寄生虫都成为传染媒介传播,感染健康羊。

羔羊感染后较成年羊敏感,病死率高。

羔羊多出现全身症状,痘病毒经血液主要侵入心脏后引起心肌炎、呼吸道粘膜痘疹、充血,肺脏感染,衰竭死亡。

2传播途径发病羊体温升高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病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

感染期的病羊、特别是痘疹成熟期、结痂期、脱落期、痘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溃烂的渗出液、脓汁、脱落的上皮散布病原传播。

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传染,水泡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感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感染。

异地引进的羊痘病毒处于潜伏期,因环境保护继发后,与同群羊放牧饲喂传痩染,免疫力低的弱羊、羔羊首先被感染发病,同群的细毛羊接触后发病。

3症状(1)初期羊痘一般都有明显的发病症状。

羊痘病潜伏期平均6~8d ,病程大约2~3周,羔羊比成年羊易感。

羊痘病发病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表现为40~42℃,发病羊出现少食、厌食、食欲废绝,精神萎靡,结膜、眼睑红肿。

(2)丘疹期2~3d 后,病羊的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成片黄豆或蚕豆大小硬状痘疹颗粒,主要在眼周围、唇、鼻、外生殖器、乳房、尾内侧、四肢内侧无毛处发生突出皮肤表面的红色丘疹结节,经5~7d 发展为水泡,再经过2~3d 化脓,形成脓疱,体温迅速升高到40℃以上。

关于绵羊痘的防治措施

关于绵羊痘的防治措施
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以便采取更有效的 防控措施。
封锁疫区
疫区划定
根据疫情发生范围和情况,对疫区进行合理划定,并采取相应的封锁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禁止移动
在封锁期间,禁止疫区内的动物和相关物品的移动和交易,以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扑杀病羊
病羊处理
一旦确诊绵羊痘疫情,应立即对病羊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以消除传染源。
绵羊痘的传播途径
绵羊痘病毒主要通过 呼吸道、消化道和皮 肤伤口等途径传播。
昆虫和寄生虫也可能 成为传播媒介。
当健康羊与病羊直接 接触,或者接触到病 羊的污染物时,就可 能被感染。
绵羊痘的症状表现
绵羊痘的潜伏期一般为4-12天 ,发病初期病羊会出现体温升高
的症状。
随后在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随 着病情发展,斑块会变成丘疹、
接种方法
绵羊痘疫苗通常采用皮下 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进 行接种,确保疫苗充分吸 收和发挥作用。
强化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
01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羊只获得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
其他必需营养素,以提高免疫力。
饲养环境
02
保持羊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干燥卫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
境,减少应激反应。
健康监测
03
畜牧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牧兽医 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畜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责任与义务
要点一
养殖者责任
绵羊痘的防治是养殖者的责任,他们应当按照相关法 规和技术规范,做好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
要点二
政府部门义务
政府畜牧兽医部门应当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及时采 取措施控制疫情,为养殖者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绵羊痘的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 - 养羊技术

绵羊痘的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 - 养羊技术

绵羊痘的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养羊技术绵羊痘也叫做绵羊天花,是感染绵羊痘病毒所致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尤其是羔羊死亡率可达100%,妊娠母羊患病后容易发生流产,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检疫人员在屠宰检疫时必须按照宰前、宰后检疫程序操作,方可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和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绵羊痘的防治技术及处理方法。

1、宰前检疫群体检疫。

根据羊群的产地、种类以及入场时间来分批分圈,然后进行检查。

首先对羊群进行静态检查,即检疫员进入到圈舍内,在不会影响羊群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仔细观察,如立卧姿势、反刍、呼吸以及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等状态,并观察看是否存在流涎、气喘、咳嗽等症状。

接着要对羊群进行动态检查,即在轰赶圈内羊群或者卸载后驱赶到饲养圈内的过程中,对机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走动困难、步态不稳等情况。

最后是对羊群进行状态检查,即在采食过程中,观察是否存在吞咽困难、贪饮、少食或者停食等症状,还要观察粪尿颜色、气味、形态存在异常。

个体检疫。

通过群体检疫将弱羊以及疑似病羊隔离,然后逐只进行个体检疫。

主要采取视诊、触诊以及听诊等方式,如有需要还可采取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

检查被毛、皮肤,观察被毛是否光滑、平顺或者杂乱不整、发生脱落等,皮肤是否存在红肿、瘢痕、溃烂等。

检查五官,即观察眼和结膜是否存在潮红、苍白、黄疸、发绀、肿胀、溃疡、出血以及结节等症状;鼻镜湿润、光滑与否,鼻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分泌物,鼻黏膜是否发生肿胀、破溃;口腔是否散发异味,口腔以及舌黏膜是否发生肿胀、破溃等。

疫病症状。

发病初期,羊群中只有少数羊出现发病,接着快速蔓延至全群。

病羊的主要特征是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1℃,脉搏、呼吸加快,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者完全废绝,往往呈俯卧状。

眼结膜肿胀、潮红,有黏性鼻液从鼻孑L流出,症状较严重时会在眼角处堆积有乳白色的脓样分泌物,羞明流泪,角膜变得混浊,视力下降,有浆液性、黏液性和脓性鼻液流出,部分甚至在唇部也出现水泡,严重时唇上的水泡会发生溃烂,出现上述症状经过1一4天就会在机体少毛或者无毛处开始出现圆形的红色斑点,如上下唇、眼睑、鼻孔、胸腹部、尾根部、外阴部、乳房以及周围等;部分已经形成如同黄豆或者蚕豆大小的丘疹,用手指按压褪色,且触感较硬。

绵羊痘病的防治体会

绵羊痘病的防治体会
能力 , 养羊业 造成 严重 的损失 。 给
加温, 即可 使 用 , 次 病 羊 皮 下 注 射 该 药 液 1mI, 每
1 /, 次 d 一般 用 1 2次 , ~ 即可 奏 效 。④ 云南 白药 蜂
1 发 病 情 况
蜜疗 法 。取云南 白药粉 2 , 蜂 蜜 10g 加温 ~6g加 0 ,
与饲 料 2 1 0 0年 第 7
动物 疾 病 防 治 . 7. 2
绵 羊 痘 病 的 防 治体 会
刘 文 先
( 青海 省 门源县农牧 局 , 海 门源 8 0 0 ) 青 1 3 0
羊痘 病是 由羊痘 病毒 引起 的绵 羊和 山羊 的一种 用 1  ̄ 2 / , 羊 5 1 / , 皮 下 注 0 0mL 次 幼 ~ 0 mL 次 1次 连用 数天 。② 用 0 1 高锰 酸钾 溶 液 冲洗 痘 区 , . 急性热 性接触 性传 染 病 , 要 在 冬末 春 初 发 生 和 流 射 , 主 行 。病 羊有较 高 的致 死 率 , 大 多数 绵 羊 和 山羊 生 然 后涂 以碘 甘油 或 云南 白药 加 蜂胶 酒 精 合 剂 涂擦 , 在 产地 区均有该 病 流 行 。本病 除死 亡 率 较 高外 , 会 2 次 / , 还 ~3 d 连用数 天 。③麝 香 酒 精 溶 液疗 法 。将麝 造 成妊 娠母羊 发生 流产 和多数 病羊 在病后 丧失 生产 香 溶于酒 精 中 , 其成 为 0 1 的溶 液 , 。羊群一 旦发 病 , 病羊 可采 用 以下 药 只 中 , 2治 对 除感 染严 重未 及 时治疗死 亡 1例外 , 它 2只 其
物 治疗 , 很 好 效果 。①应 用 痊 愈 血 清治 疗 。成 羊 羊 已治愈 , 次疫情 已得 到全 部控 制 。 有 此

绵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绵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绵羊痘的诊断与防治绵羊痘是由绵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罹患绵羊。

该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且具有潜伏期较长、发病急剧的特点,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断和防治必须高度重视。

1. 症状绵羊痘患者发热、食欲不佳,随后出现成簇的皮疹,主要出现在口鼻、口角、四肢、心窝、腹部和生殖器周围等处。

皮疹初为红色小丘疹,随后逐渐形成脓疱,疱液呈乳白色或浑浊的淡黄色,直径约4mm左右,疼痛和瘙痒感强烈。

7-10天之后,疱液逐渐干燥结痂,并开始脱落。

患羊的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只有几个疱疹,重者全身都有,病死率较高。

2. 实验室检查绵羊痘可以通过病原体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

病原体学方法包括直接或间接病毒学检测,如细胞接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血清学检测包括血清型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嵌段扩增、内切酶限制性地图等。

1. 防疫措施(1) 消毒:对于病死羊的遗体、粪便、排泄物和病区环境等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采用高效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氯己定等进行消毒。

(2) 隔离:对绵羊痘患者应该进行及时隔离,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减少羊聚集,以降低感染风险。

(3) 疫苗接种:绵羊痘的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该病毒的传播,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多种绵羊痘疫苗,分别由不同生产厂家生产。

2. 治疗措施(1) 对症治疗:针对患羊的症状进行治疗,如对瘙痒和疼痛采用镇痛、消炎、抗过敏药物等。

(2) 应激处理:减轻患羊的精神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采用贴身加温、饲喂高营养、易消化的食品等方法。

(3) 止病剂:使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剂,包括西咪替丁、阿昔洛韦、金霉素等。

综上所述,绵羊痘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必须重视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保障绵羊的生产安全和养殖业的发展。

羊患上羊痘怎么办?快来看看这些解决办法吧!

羊患上羊痘怎么办?快来看看这些解决办法吧!

羊患上羊痘怎么办?快来看看这些解决办法吧!夏季是羊痘的高发季节,羊痘是由痘病毒科中的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羊痘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4-12天,病羊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41-42C,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典型痘疹的共同特点是在皮肤上呈现丘疹、水泡、脓疱和结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疱,水疱内容物初似淋巴液,后变成脓性。

羊痘多是购入受感染的山羊而传入羊群,接触传染性极强,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7天,病初,病羊发高热可达40-42C,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拱背、发抖、呆立或伏卧,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浆液或黏液性鼻涕,眼帘肿胀,结膜充血。

羊痘是一种病毒病,感染病毒后两到三天即可发病。

预防羊痘,对羊痘病毒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羊痘免疫,一般我的经验是用2-3倍量,搞尾部,皮内注射,这个注射是需要技术的,第一羊痘疫苗稀释不能太大我一般让羊场 50头份的稀释8毫升水每个羊注射0.4毫升就是注射20只羊呗,第一,羊痘疫苗稀释不能太大,我一般让羊场 50头份的稀释8毫升水,每个羊注射0.4毫升就是注射20只羊呗,注射羊痘的注射器应该是1毫升的,人做皮试的注射器,注射的时候,针头孔的斜面向外,这个容易操作成功,向内容易造成皮下注射,为什么要皮内注射啊?因为羊痘病毒最容易繁殖的场所是皮肤细胞,注射到其他地方,羊痘不容易生长,一般注射以后5-7天就可以产生比较坚强的免疫力了。

羊痘如何有效治疗?一旦有病情发生,要及时隔离、消毒,对症治疗:加强疫情检测,及时报告疫情,封锁疫情,严格控制疫情扩散。

要捕杀病羊,对病羊尸体消毒后要进行深埋处理。

羊舍应及时清理,羊粪、垫料等污染物应及时清理,水槽、羊舍、工具应消毒。

对病羊进行对症治疗,如口腔内有丘疹或疱疹,用0.1%的高锰酸钾或稀醋来清洗羊的口腔,每日两次,并在患疱疹处涂紫药水或碘甘油;对于皮肤上有疱疹或丘疹的,用0.3%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冲洗,并在疱疹处涂抹紫药水或5%的碘酊油;对于患病的羊,用病毒唑与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磺胺类等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可以防止病羊的进一步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道共勉。

参考文献
〔1〕 吴翰香1色脉古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 黄帝内经灵枢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3〕 黄帝内经素问1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1难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5〕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M〕.北京:农业出版,1964
〔6〕 周学辉.马属家畜切脉部位的探讨〔J〕.中国兽医杂志, 1991,(3):121〔7〕 姜懋武.双凫实体的初步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 1980,(1):17~20
〔8〕 杨宏道,邹介正.抱犊集校注〔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2
〔9〕 刁仁杰.绵羊胃经循径声信号检测实验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85,(6):10
〔10〕 王云鲜.声信息检测绵羊6条循经线的实验观察〔J〕.
中国兽医杂志,1990,(2):1~5
〔11〕 中国水牛解剖研究协作组1中国水利解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1
〔12〕 张 琪.脉学刍议〔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临・床・集・锦
绵羊痘病的预防与治疗
绵羊痘的病原体为绵羊痘病毒,是各种家畜痘病中最为典型和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笔者采取中西结合方法共治疗绵羊痘病240余例,治愈率95%。

1 流行特点
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绵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

本病主要流行于春季。

天气寒冷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

病羊为主要传染源。

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和黏膜的痘疤中,既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而感染。

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用具、饲养管理人员、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

2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6~8d。

病初体温可达41~42℃,病羊流泪和鼻液,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呼吸迫促,眼结膜充血,食欲减少乃至废绝,精神萎靡,全身不适,病后1~4d发痘,多在唇、鼻、颊眼、尾和四肢内侧、乳房、阴唇、阴囊、包皮等少毛或无毛处,其它部位较少。

先出现红斑,继成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几天内变为豆大水泡,再变为脓疱,往往可见痘脐,后逐渐干涸,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

咽和支气管亦常有痘疹。

体温仅在病初和脓疱期升高。

严重时可并发肺炎、肠炎或败血症,造成大批死亡。

孕羊常因此造成流产,羔羊死亡率较高。

另外,常见细菌性败血症变化,病羊常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3 治疗
一旦羊群发生羊痘,应立即将病羊隔离,封锁疫区,严格消毒。

对尚未发病羊群,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

对局部可采用对症疗法: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2%硼酸溶液洗涤痘区,再涂以碘甘油或1%紫药水等。

皮肤病变涂擦5%的碘酊。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有条件可早期注射高免血清,按每千克体重1m l注射,对羔羊疗效明显。

中药治疗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任一方法:
①用板蓝根10g,栀子6g,黄芩6g,黄柏6g,金银花10 g,连翘10g,知母10g,龙胆草10g,元参6g,荆芥15g,防风15g,甘草6g(剂量依体重、年龄而定),煎汤灌服,每天1
剂,连服2~3d。

若配合青霉素及氨基比林则疗效更佳。

②用西河柳、葛根各15g,炒牛蒡子12g,蜜知母、元参、荆芥、薄荷、麦冬(去心)、蝉蜕、竹叶各9g,甘草6g。

痘疹初期上药加紫草、升麻、桔梗各9g;出痘期若化脓、高热则加板蓝根、地丁、连翘、石膏、花粉、黄芩各9g,去荆芥、薄荷、水煎2次,共计300m l(中等羊250m l,小羊150m l),用酒适量分早晚各1次灌服;结痂期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扁豆、玉竹、花粉、甘草各9g,粪干者加火麻仁9g,不食者加焦山楂、谷芽各9g),水煎灌服。

③用升麻9g,葛根12g,赤芍6g,薄荷4g,牛蒡子6g,黄芩9g,木通6g,金银花8g,连翘8g,炙甘草6g(每只羊剂量20~30g),煎汤或碾细末冲调灌服,每天1剂,连服2~4d为一疗程。

如未愈可继续服药至痊愈为止。

④用葛根20g,紫草20g,苍术20g,黄连15g,白糖50 g,绿豆50g,水煎,候温灌服。

⑤用僵蚕、当归、茯神、薄荷、赤芍、防风、金银花、升麻各8g,佩兰、板蓝根、连翘各10g,水煎,候温灌服。

4 典型病例
2002年3月20日,定州市某个体养殖场混群饲养绵羊120余只,个别羊采食减少,体温高达41℃,流泪,当地兽医按感冒进行治疗无效。

2d后全群发病,个别羊在四肢内侧等少毛或无毛处出现水疱和痘疹,并出现呼吸症状。

遂来我院就诊,经诊断为绵羊痘,并按上述方法①配合西医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消毒工作,5d后,除2只羔羊体虚死亡外,其余患羊全部康复。

并在一周后全群按说明剂量接种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至今未见复发。

5 预防
保持羊圈清洁干燥,冬、春季节适当补饲精料,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流行期到来之前应进行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尾内皮下或股内皮下注射0.5m l,4~6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

加强环境的消毒工作。

对病死羊尸体应深埋或烧毁,圈舍常用3%石碳酸、2%福尔马林、2%火碱溶液、30%热草木灰水或20%石灰乳彻底消毒。

(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 073000
王春光,张 铁,张 磊,吕建存,王建良)
32
2003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