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彩 颜色》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上】

合集下载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doc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doc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内容与地位《光的色彩颜色》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对光的色彩之谜的揭秘。

此内容位于《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第二部分:运动和相互作用。

课标对本节的规定为: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例9,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本节知识是光学的第一节,与前面所学内容基本没有联系,但要用的物理探究的一些方法。

对于后面光学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联系也不是很大,内容难度不大,课标要求为了解级,尽量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相关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或用到到这节的光学知识,前两章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多种色光。

(3)知道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现象。

(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2)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计划综合采用启发法、实验探究及学生分组学习等多种方法教学。

三、教具学具手电筒、水、平面镜、三棱镜、彩色透明纸、三基色演示仪等、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光的混合重点难点%1红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黄光;红光和蓝光混合得到紫光;蓝光和绿光混合得到青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 苏科版
(2)结论:
红光与绿光混合产生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产生品红色光,蓝光与绿光混合产生青光。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我们将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4.实验探究活动三:颜料的混合
我们已初步了解了光的三原色的混合规律。而作画时使用的颜料,也有红、蓝、绿三种颜色,它们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是否相同呢?
实验探究活动二:色光的混合
问题:将红、绿、蓝中任意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什么颜色呢?
(1)学生探究:
实验设计思路:让每位学生动起手来,主动探究色光的混合情况。
实验器材:红、绿、蓝透明玻璃纸、小电筒。
实验目的: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
实验步骤:在两小电筒上各放一片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将不同色光投影到屏幕上,转动电筒使不同色光在屏幕上交会,学生观察交会处光的颜色。
实验器材:投影仪、带有窄缝的遮光板、三棱镜、屏幕。
实验目的: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步骤:用一块带有窄缝的遮光板放在投影仪上,调节镜头,使从平面镜中反射出来的光束大约与水平面成60度角,并在屏幕上形成一条清晰狭窄的白光带,将三棱镜安装在铁架上,并让棱镜可绕轴转动。演示前,调节好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演示时,调节三棱镜高度并转动三棱镜,可观察到屏幕上白色的光带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谱。
学具:三棱镜、平面镜、太阳能帽、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
当我们走进一间暗室,通常会形容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怎样才能看到手指呢?
生1:打开房间的灯
为什么?
生(齐):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多媒体展示色彩缤纷的光学图片)

苏科版物理八上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上教学设计:3.1《光的色彩_颜色》教学设计

一、光的色彩颜色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了解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3、光具有能量。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

三、教具准备:三棱镜、光屏、平面小镜子、手电筒两只、绿色和蓝色玻璃纸各一张、红绿蓝颜料各一、白纸若干、颜料笔一支(分组)。

四、教学过程:五、练习:(一)随堂练习1、光源是指_________的物体,光源可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闪闪发光的红宝石C、萤火虫D、电子表上的液晶3、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

4、白色光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光。

5、冬天在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______的。

6、一名演员穿着红色上衣,白色裙子在台上表演,若二束蓝色的光束照在她身上,在台下的观众看到的该演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这种颜色?7、为什么人们夏天一般穿浅色的衣服,而冬天穿深色的衣服的较多?试从光的能量角度给以解释。

(二)科学探究1、早晨观察草上露珠映在日光中显现出的颜色,并改变自己视线方向进行观察颜色是否变化,如果改变,为什么?通过实践进行解释。

2、研究透明物体的颜色,找一根试管,装一半清水,然后用滴管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地倒入试管的底部,用激光笔发出的红色激光束分别照射到清水和硫酸铜溶液上,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上述现象,你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三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三 苏科版

一、光的色彩颜色
一、设计思想
本节是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五个内容:光源、光的色散、色光混合、物体的颜色和光具有能量。

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想体现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由于教学的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两章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刚接触的光现象的认知仍然比较浮浅。

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从这一点上来说,本节内容不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

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几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如果教学当天的天气不佳,就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对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不利。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预先准备好投影仪(至少两台),利用投影射出的白光代替太阳光进行实验。

如果学校没有投影仪,可以利用两度较高的手电筒发出的光代替。

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三棱镜、手电筒、红色、绿色、蓝色的玻璃纸、放大镜
三、教学流程
1 / 13
2 / 13
3 / 13
4 / 13
5 / 13
6 / 13
7 / 13
8 / 13
9 / 13
10 / 13
11 / 13
12 / 13
13 / 1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③了解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

④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⑤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光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难点:1.色光的混合。

2.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展台、PPT课件、三棱镜、光屏、打火机、蜡烛、手电筒、红色、绿色和蓝色玻璃片各一张、滤镜、放大镜、色光的混合教学仪器一台学具准备(2~4人一小组,每一小组器材):三棱镜、光屏、手电筒、红色、绿色和蓝色玻璃片各一张、蜡烛、(如果学生面前有电脑或电视准备)放大镜、色光的混合教学仪器一台(如果该器材不够,可以多准备两只手电筒)教学过程:随堂练习1.光源分为和两种.在太阳、发光的白炽灯、闪亮的萤火虫、发光的手电筒、恒星、激光、闪电、月亮、行星中属于前者的是,属于后者的是.2.白色的太阳光经三棱镜可分解为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3.冬天在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______的。

4.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5.电视机上各种彩色的图像都是由三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指( ) A.红黄绿B.蓝紫青C.红绿蓝D.红黄蓝6.使各种色光几乎都全部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A、白色B、黄色C、无色D、彩色7. 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而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服装是何种颜色?。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3.1 光的色彩 颜色》word教案 (4)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3.1 光的色彩 颜色》word教案 (4)

课题一、光的色彩颜色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知道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知道光的三原色;知道光具有能量。

2、能力目标:能进行光的色散实验的探究;会正确表达“光的色散”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归纳出结论。

3、情感目标:对光的色彩、颜色产生兴趣,能进行有关色光、物体颜色的交流与讨论。

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光的三原色;难点:色光的混合;关键:组织好“分解太阳光”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活动。

实验准备平面镜、三棱镜、光屏、红绿蓝玻璃纸、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流程[新课引入] 教材P53 导图,介绍“光现象”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课学习]提出问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光?——太阳光、电灯光、月光、闪电、烛光、萤火虫、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等。

在这些发光的物体中,有些是物体本身发出的,有些并不是它自身发出的。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思考:上述发光物体中哪些是光源?例:太阳、开亮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另:月亮、放电影的银幕、人眼、钻石……不是光源天然光源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光源生物光源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火焰、激光、开亮的电灯教材P54 图1、光的色散用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墙壁观察其色彩为白色思考:白色的阳光是否最单纯?探究活动:分解太阳光观察并交流,师生一起归纳得结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这一现象叫做光的色散,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此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2、色光的混合探究活动:观察色光的混合看一看:透过红色玻璃纸观察周围景物仍是原来颜色吗?猜一猜:当白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会看到什么颜色?试一试:发现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试一试:将任意两种色光投射到屏幕上,观察重叠区域的光斑颜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优质课教案_9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优质课教案_9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③了解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

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3、光具有能量。

难点:色光的混合。

【教具准备】:大小红绿蓝三色圆盘各一个,手持小电扇、电钻、合色棱镜、三棱镜、光屏、手电筒两只、绿色和蓝色玻璃纸各一张、白纸若干、太阳能小花。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演示:a、用手持小电扇带动小三色圆盘转动,观察圆盘颜色b、用电钻带动大三色圆盘转动,观察圆盘颜色提出疑问:为什么看到圆盘的颜色变了?2、课件展示六张关于光源的图片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在发光)二、新课: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光源。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归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问:平时看见的太阳光发出的白光,为何我们还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2、光的色散教师演示:将手电筒发出的白光通过合色棱镜,白光分解成彩色的光。

提问:为什么?学生实验:光的色散实验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多种彩色的光。

教师归纳光的色散现象: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所组成。

学生讨论生活中其他的色散现象。

3、色光的混合教师演示:将有色透明纸放在手机镜头前现场给学生拍照,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所拍照片。

引导学生实验:将白光依次通过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观察现象。

3.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光的色彩颜色》这一课题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感受光的色彩和颜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定为光的色散原理以及颜色与光的关系。

这是因为在孩子们的认知世界里,这些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期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原理以及颜色与光的关系。

这就是我对《光的色彩颜色》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

我相信,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的色彩和颜色,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光的色散原理和颜色与光的关系是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实践,以及如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光的色散原理,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颜色的光。

我会准备一个透明塑料尺,放在手电筒的光源前,通过调整手电筒的位置和塑料尺的角度,让孩子们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

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光的色散过程,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原理。

在颜色与光的关系方面,我会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绘画来理解。

我会给孩子们发放白纸和彩笔,让他们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然后,我会用手电筒的光源照射他们的画作,让孩子们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与物体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颜色与光的关系,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在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会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色光的混合,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能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三原色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

三、实验器材
盘子、平面镜、水、放大镜、手电筒、三棱镜、白纸。

四、相关资源
【教学实验】色光的三原色.mp4、【教学实验】太阳光的色散.mp4、【物理时空】三棱镜实验.mp4、【物理时空】彩虹.mp4、【知识探究】光的色散、【知识探究】电视机屏幕发出的色光、【知识探究】色光的三原色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提出疑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今天学习了这节内容后,同学们就会找到答案。

【新知讲解】
(一)光的色散
【演示】用一杯清水(或一个三棱镜)和一张白纸可以观察到光的色散,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也可以是在太阳光下用喷雾器人工造彩虹。

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颜色的光。

(二)光的三原色
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三)物体的颜色
物体通常有透明不透明两类,当白光照射到透明物体上时,有些颜色的光能穿过透明物体,而其它颜色的光体吸收了,物体呈现出来的就是穿过的光的颜色。

当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有些颜色的光会被反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被吸收了,物体呈现出来的是反射的光的颜色。

【典型例题】
1.雨过天睛,蔚蓝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试说明道理。

答案: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形成了彩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B.七种颜色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C.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彩色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彩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故选A、B、C。

答案:ABC
3.舞台上一位演员身穿白色上衣、红色裤子。

如果灯光师用绿色追光灯照射他,那么你在台下看到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
A.上衣和裤子都是绿色
B.上衣是白色,裤子是绿色
C.上衣是绿色,裤子是黑色
D.上衣和裤子都是黑色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所有
色光显白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显黑色;当舞台灯光为绿色时,白色的上衣就只能反射绿色,观众看演员上衣就为绿色;红色裤子只能反射红色,照射来的绿光被它吸收,没有光从裤子上反射出来,即没有光进入观众的眼睛,观众则感觉裤子为黑色。

答案:C。

4.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____________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____色光。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紫色光。

答案: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紫
六、课堂小结
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把白光分解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透明物体呈现的是物体透过的光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呈现的是物体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七、板书设计
一、光的色彩颜色
一、光的色散
把白光分解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二、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透过的光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