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青岛大学古代汉语(1)考研真题

2011年山东青岛大学古代汉语(1)考研真题
2011年山东青岛大学古代汉语(1)考研真题

2011年山东青岛大学古代汉语(1)考研真题一、请用六书理论分别指出下列各字的造字方法。(10 分)

既昔有井亦敝甘臣册负

二、指出下列各字的本义。(10 分)

階研序闺经张理然苦豪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或用法。(20 分)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3、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4、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5、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

6、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饗。

7、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8、八月剥.枣,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9、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0、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11、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12、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3、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1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15、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16、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矣。

17、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18、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9、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0、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四、指出下列各句的特殊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等),并简单说明之。(15 分)

1、彼秦者,……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2、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4、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我之谓也。

7、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8、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9、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10、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1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12、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4、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15、郤克伤于矢。

五、写出下面格律诗的平仄,如果有拗(“※”)救(“△”)分别指出来。(5 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六、名词解释(20 分)

1、《尔雅》

2、段玉裁

3、《中原音韵》

4、毛诗笺

5、古今字

七、简答题(40 分)

1、请谈一谈古代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2、古书注解有哪些常用的术语,请简单说明之。

3、被动句都有哪几种表现形式,请举例说明。

4、请说明现代汉语四声与中古声调的对应关系。

八、古文翻译(30 分)

1、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搉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

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其谬失轻微者则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

羡以是为舐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如此之例两失甚多至邺已来唯见崔子约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李季节著《音韵决疑》时有错失阳休之造《切韵》殊为疏野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

2、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王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恃粥耳。”曰:“老臣今都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

“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满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

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