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填空版
中医三基试题填空及答案

中医三基试题填空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三宝”,即____、____、____。
2.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中医诊断中,望、闻、问、切是四种基本的诊断方法,其中“闻”主要是指____。
4.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主要功能是____和____。
5.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是“辨证论治”,其中“证”指的是____。
答案:1. 精、气、神2. 肝、心、脾、肺、肾3. 闻气味4. 藏精、主水5. 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二、选择题1. 中医理论中“五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摸答案:D3.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的主要功能是?A. 主运化B. 主藏血C. 主疏泄D. 主气答案:A4. 中医的“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湿”主要影响人体的哪个脏腑?A. 心B. 脾C. 肺D. 肾答案:B5. “肝主疏泄”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其中“疏泄”主要指的是?A. 调节情绪B. 调节血液C. 调节呼吸D. 调节消化答案:A三、判断题1.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即心是主宰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器官。
(对/错)答案:对2. 中医理论中的“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对/错)答案:对3. 中医的“阴阳”理论认为,阴阳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对/错)答案:对4.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克土,土克水。
(对/错)答案:错5.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风、寒、暑、湿。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四气调神”理论。
答案:中医的“四气调神”理论是指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调整人体的精神活动和生活习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春季应以养肝为主,夏季以养心为主,秋季以养肺为主,冬季以养肾为主。
中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B)A。
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C。
足厥阴经D。
手少阴经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A。
寒与热 B.上与下C。
动与静D。
邪与正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D)A.木为水之子B。
水为火之所不胜C。
火为土之母D。
金为木之所胜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A。
五脏B。
六腑C。
奇恒之腑D。
脏腑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C.肺主通调水道D。
肺主治节6。
脾统血的含义是(C)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
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D)A。
心阳B。
肺气C。
脾气D。
肾阳8。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B)A。
脉B。
筋 C.髓D。
骨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D)A。
风邪 B.寒邪C。
暑邪 D.燥邪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C)A.阴盛慎用寒药B.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
假寒慎用寒药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B)A.水谷精微B。
肾精C。
冲任气血D。
命门之火12。
五行中土的特性是(C)A。
生发、柔和B.阳热、上炎C.长养、化育D.清静、收杀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D)A。
肝的疏泄作用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C。
膀胱的气化作用D。
肾的气化作用14。
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B)A.气滞B。
气逆C。
气不降 D.气脱15。
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D)A.足阳明胃经B。
足少阳胆经C。
手少阳三焦经D。
手太阳小肠经16。
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C)A.湿为阴邪B。
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17。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C) A.痰B。
饮 C.水 D.湿18。
中医学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医学基础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精气学说D. 整体观念E. 辨证论治答案:D2.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精气学说D. 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 辨证论治答案:D3. 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辨证求因D. 四诊八纲E. 以上都不是答案:B4. 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C. 《中藏经》D. 《难经》E. 《针灸甲乙经》答案:D5. 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要方》D. 《中藏经》E. 《诸病源候论》答案:B6.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 《难经》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神农本草经》E. 《中藏经》答案:C7. 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 《针灸甲乙经》B. 《伤寒杂病论》C. 《小儿药证直诀》D. 《黄帝内经》E. 《难经》答案:B8. 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C. 《诸病源候论》D. 《难经》E. 《脾胃论》答案:D9.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B.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C. 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D. 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E. 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E. 辨证答案:E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______。
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与______。
3. 中医学的基本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中医学的基本治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哪两大系统的相互协调?A. 气血系统B. 脏腑系统C. 经络系统D. 骨肉系统答案:B2. 以下哪项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 整体观念B. 阴阳学说C. 病因学说D. 药物治疗答案:A3. 中医学中的“精”指的是什么?A. 精神B. 精液C. 精微物质D. 精神和精微物质答案:D4. 中医学认为,以下哪种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A. 饮食不当B. 情绪波动C. 外感六淫D. 体质虚弱答案:C5. 以下哪个是中医学中的“五行”?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湿D. 金、木、水、火、寒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______和______两大系统的相互协调。
答案:脏腑系统、经络系统7.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8. 中医学中的“精”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先天之精、后天之精9. 中医学认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外感六淫10. 中医学中的“五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木、水、火、土三、判断题1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12. 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注重养生保健。
()答案:正确13. 中医学中的“精”是指精神活动。
()答案:错误14.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虚弱有关。
()答案:正确15. 中医学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辨证论治则强调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因时因地制定治疗方法。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1. 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精气学说D. 整体观念E. 辨证论治答案:D2.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精气学说D. 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 辨证论治答案:D3. 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辨证求因D. 四诊八纲E. 以上都不是答案:B4. 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C. 《中藏经》D. 《难经》E. 《针灸甲乙经》答案:D5. 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要方》D. 《中藏经》E. 《诸病源候论》答案:B6.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 《难经》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 《神农本草经》E. 《中藏经》答案:C7. 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 《针灸甲乙经》B. 《伤寒杂病论》C. 《小儿药证直诀》 D. 《黄帝内经》 E. 《难经》答案:B8. 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C. 《诸病源候论》D. 《难经》E. 《脾胃论》答案:B9. 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一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 中国B. 日本C. 印度D. 埃及E. 古希腊答案:A10.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 《本草纲目》B. 《新修本草》C. 《黄帝内经》D. 《千金要方》E. 《神农本草经》答案:E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 中医学的基本诊法为()。
答案:望、闻、问、切3. 中医学的辨证方法有()。
答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4. 中医学的基本治法为()。
答案:汗、吐、下、和、温、清、补、消5. 中医学的病因包括()。
答案: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寄生虫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辨证论治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即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A. 气血B. 精气C. 津液D. 脏腑2. 以下哪个脏腑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脾C. 肺D. 肾3. 中医学认为,情志内伤主要影响()A. 脏腑功能B. 经络运行C. 气血运行D. 精神情志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治疗原则()A. 调整阴阳B. 治病求本C. 未病先防D.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5. 中医学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A. 风寒湿邪B. 精神情志C. 气血失调D. 脏腑功能失调二、判断题1. 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2. 中医学认为,五行相生相克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规律。
()3. 中医学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调整饮食、作息和锻炼。
()4. 中医学认为,药物疗法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5. 中医学认为,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在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填空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药物作用,都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2. 中医学将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 中医学认为,养生保健的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治病求本”是指______。
5. 中医学中的“未病先防”是指______。
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D5. D二、判断题1. √2. √3. ×(中医学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调整阴阳、五行、精神情志等方面)4. ×(中医学认为,药物疗法、针灸、推拿等都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5. √三、填空题1. 经络2. 精神情志、饮食劳伤、六淫邪气3. 调整饮食、作息、锻炼4. 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5. 预防疾病的发生以上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三基试题填空及答案

中医三基试题填空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气血2. 在中医诊断中,“望闻问切”是四种基本的诊断方法,其中“切”指的是________。
答案:脉诊3. 中医治疗原则中的“治未病”是指________。
答案:预防疾病4. 中医药物的性味归经是指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归属于哪些经络。
答案:性(寒热温凉)、味(甘酸苦辛咸)、经络5.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用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种理论,其中“木”对应的脏腑是________。
答案:肝6.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不足是导致________的主要原因。
答案:疾病7. 在中医的“八纲辨证”中,“表里”、“寒热”、“虚实”和________是四个辨证的基本纲领。
答案:阴阳8. 中医的“针灸”治疗法中,“针”指的是________,“灸”指的是________。
答案:针刺、艾灸9.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其中“天”指的是________,“人”指的是________。
答案:自然环境、人体10. 中医理论中的“经络”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二、答案解析1.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认为的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健康的关键。
2. 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重要一环。
3. “治未病”强调的是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预防,这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
4. 性味归经是中医药物学中描述药物作用和应用范围的重要概念,性指的是药物的性质,味指的是药物的味道,归经指的是药物对特定经络的作用。
5. 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木对应肝,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血液储藏等功能有关。
6.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正气不足则外邪容易侵袭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7.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通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中医基础学试题库(附答案)

中医基础学试题库(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哪种气?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答案:A2. 以下哪项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阴阳五行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主要依靠哪种机制?A. 气血B. 脏腑C. 经络D. 精神答案:A4. 以下哪种疾病属于中医“实证”?A. 感冒B. 虚劳C. 痢疾D. 腹泻答案:C5. 中医学认为,下列哪种食物具有温中补气的作用?A. 红枣B. 莲藕C. 花生D. 葱白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三种气。
答案:元气、宗气、营气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四种机制。
答案:气血、脏腑、经络、精神4. 中医学将疾病分为____、____两大类。
答案:实证、虚证5. 中医学认为,下列食物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苦瓜、绿豆、西瓜三、判断题1. 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答案:正确2. 中医学中的“实证”是指病邪盛于正气。
()答案:正确3.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答案:错误4. 中医学将疾病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是指正气不足。
()答案:错误5. 中医学认为,食物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辨证论治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简述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答案: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阴阳是指事物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 1.《黄帝内经》记载的食道与肠管长度的比值为(1:35 ),与现代解剖学的相关内容相近似。 2.东汉张机所著的( 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论述辨证论治的专书。 3.《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 (365)种,其中多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 4.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述(24)种脉象诊法。 5.唐末昝殷所著的(《经效产宝》)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书。 6.宋代(钱乙)所撰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7.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研习针灸的重要文献。 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是(《洗冤录》),刊行于金代。 9.唐朝政府颁行的《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10.《本草纲目》采用(自然分类 )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 11.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 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进行解决的法则。 12.中医治病注重(病机(或“证候”)的异同,其次才是病的异同。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在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有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 3.阴阳的特定性质有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规定性。 4.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可分性、转化性)及随着划分属性的前提的改变而改变三个方面。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兴奋、推动)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 6.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 7.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斗争、约束、拮抗)的关系。 。 -可编辑修改- 8.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资助 相互)的关系。 9.阴阳消长关系存在着(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和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10. “阳胜则热”,是指机体在阳邪作用下,呈现出(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11.“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亏虚,而致阳(相对偏盛,机能相对亢奋,产热相对过剩)的病理状态。 12.阴阳互损是以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为前提的。 13.阴阳互损包括(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两个方面。 14.唐朝王冰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方法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15.唐朝王冰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法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凡具有( 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木”。 2.凡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火”。 3.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土”。 4)凡具有(肃杀、收敛、清洁) 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金”。 5.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水”。 6.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的。 7.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主要有(取象类比和推演络绎)两种方法。 8.土的“所不胜”之子是(火)。 9.火的“所胜”之母是(土) 10.用五行相生规律解释的病理有(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两种类型。 。 -可编辑修改- 11.用五行相克规律解释的病理有(相乘、相侮)两种类型。 12.据五行相生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补母、泻子(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13.据五行相克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14.疾病从(母脏传到子脏)的传变称为“母病及子”。 15.疾病从(子脏传到母脏 )的传变称为“子病犯母”。 16.疾病从(所不胜之脏波及到所胜之脏)的传变称为“相乘”。 17.疾病从(所胜之脏波及到所不胜之脏)的传变称为“相侮”。 第三章 藏 象
1.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体现了中医学从外知内,(以象测脏)的思维方法。 2.按照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特点,将其分为(五脏)、(六腑)和 奇恒之腑三大类。 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 4.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受盛和传化 )。 5.心主神明主要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一切( 生理活动 )和(心理活动 )的功能。 6.心在体合( 脉 ),其华在( 面 )。 7.《素问·五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 肺 )”。 8.肺主一身之气包括( 主呼吸之气 )、( 主管气的生成)和调节全身气机三个方面。 9.肺主呼吸的功能是( 气 )的生成和(全身气机 )调节的根本条件。 10.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肺气的宣发肃降 )。 11.肺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是( 肺朝百脉 ),生理基础是( 肺司呼吸 )。 12.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在水液代谢方面的体现。 。 -可编辑修改- 13.肺在体合( 皮 ),( 喉 )为肺之门户。 14.脾气主升的运动特点表现为(升清 )和( 升举 )两个方面。 15.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 脾气的固摄 )作用。 16.脾主运化体现在( 运化水谷 )和(运化水液 )两个方面。 17.脾为( 后天 )之本,( 气血化生 )之源。 18.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 )。 19.脾气上升的运动特点,主要通过( 脾主运化 )的生理功能得以体现。 20.《素问·五脏生成》说:“脾之合( 肉 )也,其荣( 唇 )也。” 21.肝的生理特性是( 主升主动 ),( 喜条达而恶抑郁 ),故称之为刚脏。 22.《五脏生成》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 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 23.《素问·六节藏象论》称肝为( 罢极 )之本。 24.( 爪 )为筋之余。 25.《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 肾 )之府。” 26.肾的主要功能,一是主藏精,二是(主升主动),三是(喜条达而恶抑郁 ),四是主管纳气。 27.肾藏精的功能体现在(主管生长发育 )和( 主管生殖繁衍 )两个方面。 28.( 齿 )为骨之余,( 发 )血之余。 29.肾开窍于( 耳及二阴 )。 30.《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说:“( 肺 )为气之主,( 肾 )气之根。” 31.五志归五脏,思为( 脾 )之志,恐为( 肾 )之志。 32.五脏主五液,( 汗 )为心之液,( 唾 )为肾之液。 33.五脏和官窍有特定的对应关系,(舌 )为心之苗,脾开窍于( 口 )。 。 -可编辑修改- 34.六腑以( 降 )为顺,以( 通 )为用。 35.七冲门中,( 唇 )为飞门,太仓下口为( 幽门 )。 36.胆为( 六腑 ),又为( 奇恒 )之腑。 37.胆的主要功能是( 贮藏和排泄胆汁 ),(参与精神情志活动 )。 38.《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 中正 )之官,( 决断 )出焉。” 39.《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 受盛 )之官,( 化物 )出焉。” 40.《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 传道 )之官,( 变化 )出焉。” 41.《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 州都 )之官,津液藏焉,(气化) 则能出矣。” 42.三焦的主要功能是( 通行元气 )、( 运行水液 )。 43.《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 )之官,( 水道 )出焉。” 44.《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如雾,中焦(沤 ),下焦如( 渎 )”。 45.《灵枢·海论》说:“脑为( 髓 )之海”。 46.《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 精明 )之府。” 47.脑的主要功能有:( 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思维,主持感觉运动)和主管感觉运动。 48.髓的主要功能为:充养脑髓、( 滋养骨骼 )和( 化生血液 )。 49.《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骨者,( 髓 )之府。” 50.脉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气血 )、(传递信息 )。 51.女子胞是女子(发生月经 )和(孕育胎儿 )的器官。 52.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气机升降调节 )的对立制约关系。 53.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血液的生成 )和( 运行,消化功能 )方面。 。 -可编辑修改- 54.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 呼吸运动 )和(阴液互资 )三个方面。 55.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 )、( 藏泄互用 )及阴阳承制等方面。 56.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先后天相互滋生 )和( 水液代谢 )方面。 57.脾与胃的关系在生理上主要体现在纳运相得、(升降相因 )和(燥湿相济 )三个方面。 58.《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 )之关也。” 59.六腑中,消化功能主要是胃、( 胆 )、( 小肠 )的作用。 60.六腑中,吸收功能主要是( 小肠 )、( 大肠 )的作用。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三、填空题 1.人体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来原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 2.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 )。 3.一般说来, 津主要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 )等部位。 4.血对气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血能生气,血能载气 )两方面。 5.气陷的病理表现, 主要表现在( 上气不足 ,中气下陷 )两方面。 6.气对津液的关系, 表现为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 7.( 推动力和固摄力 )的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8.引起气虚的原因主要有(气的化生不足,消耗太多 )两方面。 9.血液以( 营气、津液 )为主要物质基础。 10.营气通过( 十二经脉,任督二脉 )而循行于全身。 11.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是指(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