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是指针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或文言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
索其中的意义、寓意和语言特点。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提
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多样化,包括了寓言、神话、童话、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这些文本往往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体验文本的美感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
感受作品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汲取思
想和哲理,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可以学
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范例,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从文本中学习
到精准的词汇用法、恰当的句式结构和优美的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之我见2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之我见2

原文:“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 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 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 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 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们 和上帝在一起”。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文:《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一、从语言入手
1、解读课文中的生字
汉字的造字方法是一门独特的文化现象。汉字 的音、形、义有着密切联系的。作为小学语文 老师,有必要对汉字文化进行研究,在教学中 相机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
顶、额、颅、颊、颧、颌、须、领、颔、项、颈
卓尔不群

艰苦卓绝 真知卓见
卓有成效
一、从语言入手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四、多元解读,丰富文本内容
所谓“多元”我认为是指从主题的角度,从 精神的角度,从人文内涵的角度,还可以从 同体裁的角度。如童话、说明文、小说、散 文这些体裁是不一样的。还得从语言风格来 看。不同的作家的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应该多元解读,从这些方向对一个 相同的文本进行解读。
三、原文对照
文本与课文不同。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 “课文”是因为入选教材、适应教学,被改编了甚 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强调的是其“教学价 值”。 若求教学的精益求精,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 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 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 挖掘,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语文文本解读是指通过对文章、诗歌等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的目的。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阅读、理解和分析文本,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表达。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内容理解:通过仔细阅读文本,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事件等。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文字描述,理解文章中所讲述的故事或描述的事物,并能够简述文章的大意。

2. 人物分析: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和行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人物形象和言行举止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够通过适当的语言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语言运用: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词语的使用、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的分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发现其中的美感和艺术特点。

4. 主题思考:通过对文章的综合分析,揭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综合理解,提炼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能够对此进行适当的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解读,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启发。

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文本时,能够独立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和人生哲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李冲锋教授《文本解读》讲座有感

李冲锋教授《文本解读》讲座有感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观李教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讲座有感最近,读到北岛的一则名言“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价值,尤其是对人生而言。

刚好我认为这与5月29日的讲座也有不谋而合之处,李冲锋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我相信在场的每个语文老师听完过后都是热血澎湃,殊不知文本原来可以这样有趣地去解读,可以说这个讲座点燃了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心中最初的那团火焰——那是我们最初对语文教育工作的憧憬与追求。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条跨不过去“银河”。

就当理想被现实快蹂躏得粉身碎骨的时候,李冲锋教授的这次讲座带给了我们思考:你会文本解读吗?作为一名刚入职还不满三年的“菜鸟”老师来说,我很惭愧,我不想自己为没做好的事情找任何借口。

我认为,只要是老师,肯定是要有具备老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我也一直很认真地努力去学习。

但是,我发现自己真的不会文本解读。

在每次新课教学之前,我都是先看教参,看完教参才明白原来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这些,需要着重讲解的是那些……长此以往,觉得自己对教参的依赖性特别强,哪天要是没有了教参估计自己都不知道要教什么了!我有理想,我想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想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但面对当下,我真的有做好认真地去解读每一篇文本吗?也就是所谓的“纯粹于当下”,对于当下,对于每节课,真的做到无愧于心了吗?反思让人成长,让人领悟!当我没听李教授的这堂讲座之前,我在语文课堂上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朗读,因为自己确实是不会教,就带着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确实,当读过几遍后,发现自己似乎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而孩子们更是聪明,在一遍又一遍朗读中还不断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想象、体验。

而李教授在自己讲座中提到的文本解读遵循四大原则:忠实原文,把握全局,抓住关键,不离文字。

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准确地说应该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只有在文字之间去品味,才能发现语言的美。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是指通过评析文本的语言运用、文体特点、主旨意义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解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一、语言运用
语文文本解读首先需要关注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包括词语的精确、准确使用,句子的构造和语法的运用。

学生在解读语文文本时,要注意文本中的词语含义,理解上下文中的隐含意思。

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二、文体特点
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的文体特点,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要根据文本的类型来理解和把握文体特点。

记叙文着重于叙述事件的发生过程,要注意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情节的发展;说明文注重对事物进行描述和解释,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议论文主要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要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和思路。

通过理解文体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目的和意义。

三、主旨意义
每个语文文本都有一个主旨意义,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要通过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找出文本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

主旨意义既可以是对事件、事物、人物的评价和思考,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道德伦理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掌握文本的主旨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四、思辨能力
语文文本解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还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思辨和推理。

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文本,目的是什么,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学生还要运用自己的常识和背景知识,分析文本中的信息是否合理和可信。

通过思辨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评价文本。

李冲锋教授讲座心得与拓展

李冲锋教授讲座心得与拓展

观李教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讲座有感5月29日,我有幸听了李冲锋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收获颇丰,从中明白了上好一堂课要做好十分的准备,课堂教学的前提一定是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读通,读懂,才能谈上课堂教学,扎实的做好文本解读,就是对课堂教学最大的敬畏。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识。

但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文本解读呢?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

难在学生面对文本,一目了然,间或文字上有些障碍,求助于注解或工具书也不费事。

这不同于数理化从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

语文是在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基础上,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揭示出更深刻的所知。

他不像数理化公式一样,是全世界公认的。

所以语文教师需要用独特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

①确实,文本解读是我们语文教师能够真正成为有创造性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

现在不仅是中学教师甚至是大学教授都在文本微观解读层面严重缺乏。

许多学者在宏观上把文学理论、文学史讲得头头是道,可一旦拿到具体的文本进行微观细读,却洋相百出。

试问有多少文学教授能把‘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月春风似剪刀’、‘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千古名句经典在那里说得让人心服口服?试问如果有学生反映《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很不潇洒’又‘违反交通规则’,有多少人能当场点出这是什么样的美学问题?又有多少人能够从理论上回答学生的疑问:薛宝钗、繁漪、周朴园是坏人吗?②面对这样穷追不舍而又针砭深刻的追问,我们一线教师确实感慨万千。

当隐藏了那么多年真实而又难于启齿的问题一下子被人揭掉了遮羞布以后,我们无法把责任归咎于某一个原因,但既然问题已经在太阳底下存在了,我们就应该去解决,无论解决的道路有多么漫长。

确实,当前文本解读的现状在于微观解读的缺失,但作为我们一线教师,由于文本解读带有强烈的教学价值取向,这就注定了我们对于文本的解读,不但要解决解读的微观层面,还要考虑文本解读的实际教学利用。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语文阅读是中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作为基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本解读的定义、意义以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文本解读的定义文本解读是指通过分析文字、语言和结构等要素,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行揭示和阐述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意图,提升阅读的层次和水平。

文本解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通过思考和分析,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思想和情感等,以达到全面理解文本的目的。

二、文本解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阅读兴趣: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从而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

2. 培养思辨能力: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和分析,思考作者的用词、句型、句式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本解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 培养批判意识: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能够分析文本中的信息,辨别事实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辨别能力,正确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应用1. 导入: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为后续的文本解读打下基础。

2. 提问和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提问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问题和含义,帮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

3. 梳理思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要素,指导学生从整体和细节方面进行文本解读。

4. 分角色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通过角色的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目的,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含义。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本解读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文本解读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什么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文本解读的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浅谈。

一、什么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包括对作品的题材、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文本解读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文本解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本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文本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文本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本解读的方法主要包括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对作品细节的分析两个方面。

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包括对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体意义和内涵。

对作品细节的分析则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情节、描写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作品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本解读的教学,加强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而不是带着文本走进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用教材?寒假里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所著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以解心中困惑。

当我从同事手中接过这本书时,一看书名,欣喜的同时我感到莫名的亲切,因为这本文本解读最适合像我一样的一线教师看。

闫学老师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选入了冯骥才、季羡林、萧红、林海音、林清玄等著名作家的散文作为案例,每一篇入选的文本都有闫学老师独到的教学解读和教学建议,文本涉及了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不同版本的经典课文,满足不同老师的需求。

看得出闫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教学的严谨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我不得不惊叹,闫老师是一位解读文本的高手。

相比之下我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苍白无力。

仅仅充当了教案、教参的二道贩子,教辅书的奴役者,应付各种考试的教学工具,而忽视了语文自身素养的培养。

闫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启迪鼓舞着我。

一、从文本出发教给孩子所需是我应学的
案例《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游记散文。

据闫老师的解读他建议文本作为一篇习作例文来教,即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学习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

因此闫老师将文本的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理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学习游记写作的表现手法。

她的教学设计框架是:
(一)游览双龙洞。

(理清游览顺序和内容详略)
(二)细赏双龙洞。

(抓住详写部分的内容领略作者的精妙之处)
(三)游记写作。

(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借鉴、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写一篇游记)
这样的教学建议一改往日的繁、杂、难,与我的教案相比变得思路清晰操作性强,除了说好,我没有第二个字代替。

看完这个案例,我对自己这个语文老师很不满,想到闫老师对每一个案例的解读如此的有厚度,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如此精准,除了她令人叹服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教研方面所付出的时间,所花的精力,所留的汗水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她才有了经典之作的问世。

闫老师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真正为学生学什么着想。

我也算是我们学校的骨干力量,可很多时候都在疲于应付,照本宣科,被教案绑架,只是一门心思完成教学任务,把知识点,考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敢于对文本及作者提出质疑是我应学的
课例《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被删改后入选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代过课的老师都知道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开篇总起,直抒胸臆,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分写夹竹桃的韧性可贵,以及给作者带来许多幻想;最后总结,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在没看闫老师的解读之前我认为一切合理,这种方式是散文常用的叙述方法,文章主线非常清晰,学生也易接受。

等读了闫老师的解读后我才第一次知道作者说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还有一个非常真实和素朴的原因,就是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掩卷沉思我在教课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发现?一是文本是删改后入选的,二是作为教师的我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

据闫老师解读中说入选的删掉了原文的第二自然段和后半部分中与之呼应的一个自然段,她认为对故乡的思念这个原因与韧性,引发幻想相比更有一种素朴而动人的力量,因此,她提出这第二自然段原文的删除是教材删改的失败之处。

说到对教材及作者提出质疑是我从来想都不敢想的事,顶多是发现印刷错误之类的客观问题,可现在闫老师的事实就摆在眼前,叹服之余,我有些顶礼膜拜。

三、解读文本着眼于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闫老师对文本的解读以学生的认知为界限,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叫无度。

每个按案例在解读之后都提供了教学思路,以教学板块的形式呈现,这是她在文本与课堂之间架起的一座桥,体现了文本解读的可操作性。

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地道的仰视教材,依赖教案的语文老师,在读了闫老师的著作之后我受到了启示:精品之花都开在刻苦钻研后,真心努力后,辛勤流汗后,我不要再做二道贩子式的语文老师。

我要从五花八门的教案中解脱出来,用心去研读教材,用教材,做一个善于读书,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