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东南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件

电除尘实验
实验步骤
1.先检查设备是否接地,如果未接地则先接地。
2.测定室内空气干球和湿球温度、压力,计算空气湿度。 3.测定管道直径,确定分环数和测点数,求出各测点距离管道内壁的距离,
并用胶布标志在皮托管和采样管上。 4.开启风机,测定各点流速和风量。用测压计测出各点气流的动压和静压,
求出气体的密度、各点的流速、除尘前后的风量。 5.将控制器的电流插头插入220V交流插座中,打开电源开关。控制器接通电
7、阳极振打系统 • 8、气流分布板及振打系统 • 9、槽型板及振打系统 • 10、集灰斗及加热系统
11、灰斗内部阻流板 • 12、楼梯平台 • 13、高压供电系统 • 14、侧板 • 15、内框架 • 16、钢支架
电除尘实验
实验装置技术指标
1.电场电压: 0~20KV 2.电场电流: 0~10mA 3.电场风速: 0.03m/s 4.除尘效率约: 90% 5.气体的含尘浓度: <30g/m3 6.处理气量约: 150 m3/h 7.处理粉尘粒径0.1~100 μm 8.电晕极有效驱进速度: 10m/s 9.压力降: <500Pa 气流速度: 1.0m/s 10.机械振打频率50次/分钟
2.测定管道直径,确定分环数和测点数,求出各测点距离管道内壁的 距离,并用胶布标志在皮托管和采样管上。
3.测定各点流速和风量。用测压计测出各点气流的动压和静压,求出 气体的密度、各点的流速、除尘前后的风量。
4.用天平秤取一定量粉尘样。
5.测定除尘效率:用取样泵一头与除尘器进、出口风管上的取样口连 接,另一头与烟尘测试仪相连,分别测出进气口与出气口中的气体 含尘浓度。
旋风除尘实验
实验原理
利用旋转气流产生 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 中分离的装置
除尘实验实验

3.左过滤右清灰
关闭阀门T2、打开阀门T1,正面 双开开关旋向左边关位置、 后面的双 开开关旋向右边关位置,左边布袋过滤, 右边布袋清灰,净化后气体从滤除尘、左清灰右过滤和左过滤 右清灰三个流程工作示意图。
2.影响袋式除尘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一 除尘实验 (旋风除尘、袋式除尘)
旋风除尘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旋风除尘器的常用结构型式和性能特点; 2.掌握旋风除尘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用质量法计算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实验原理〕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 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气流作 旋转运动时,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步移 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作 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设备及用具〕
1.旋风除尘器:湖南长沙长风教具厂生产 2.托盘天平 3.锯木屑或米糠 4.电源插线板
旋风除尘器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用托盘天平称出发尘量(Gf); 2.同时启动风机和发尘搅拌器,进行除尘,
记下除尘所需要的时间 (T); 3.除尘结束后,称出被捕集的粉尘量 (Gs);
4、计算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Gs 100 %
Gf
〔实验思考题〕
1、画出旋风除尘器除尘原理示意图;
2、简述旋风除尘器主要应用领域及处理 何种含尘废气。
袋式除尘实验
〔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
的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 2. 掌握袋式除尘器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 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透 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出口排出。沉积在滤 料上的粉尘,通过逆气流清灰的方式,从滤 料表面脱落,落入灰斗。
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实验部分

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实验部分一、课程管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二、课程管理教研室:环境工程教研室三、本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目的:使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基本知识,掌握典型大气污染物的净化及控制对策,使学生具有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2课程基本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预习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流程;熟练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按规定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填好实验原始记录及进行数据处理;进行讨论;写好提交实验报告。
四、其他说明(前需后续课程、考核方式等)前需课程:本实验前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等。
考核方式:实验考勤、实验报告,加上抽查提问,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重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材、指导书及参考书目指导书:自编。
参考书:黄学敏,张承中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六、实验项目一览表实验室名称:环境工程实验室;实验总学时:32实验1 粉尘样品分取及安息角的测定一、实验内容与目的本实验的内容包括粉尘样品的分取和用注入法、排出法、斜箱法和回转圆筒法测定分取后的粉尘样品的安息角。
目的在于掌握粉尘样品的分取方法和安息角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漏斗、长方形容器,方形厚纸报(或铁板),分格转动圆盘,圆形台板,测角器、直尺、带孔圆形容器,透明圆筒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粉尘样品的分取测定粉尘的特性时,为了使所测粉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从尘源收集来的粉尘,要经过随机分取处理,通常我们采用圆锥四分法、流动切断法和回转分取法对粉尘进行样品分取。
(1)圆锥四分法:如(图1-1)所示,将粉尘经漏斗下落在水平板上堆积成圆锥体,再将圆锥体分成a、b、c、d,四等份,舍去对角a、c 两份,而取另一角上b、d 两份,混合后重新堆积成圆锥体再分成四份进行分取,如此依次重复2-3 次,最后取其任意对角两份作为测试用的粉尘样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1 粉尘真密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粉尘真密度的原理并掌握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2.了解引起真密度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实验原理】粉尘的真密度是指将粉尘颗粒表面及其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
真密度是粉尘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是进行除尘理论汁算和除尘器选型的重要参数。
在自然状态下,粉尘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的粉尘尘粒具有微孔,由于吸附作用,使得尘粒表面被一层空气所包围。
在此状态下测量出的粉尘体积,空气体积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并不是粉尘本身的真实体积,根据这个体积数值计算出来的密度也不是粉尘的真密度,而是堆积密度。
为了排除空气,测量出粉尘的真实体积,可以采用比重瓶液相置换法。
比重瓶液相置换法是将一定质量的粉尘装入比重瓶中,并向瓶中加入液体浸润来粉尘,然后抽真空以排除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空气,使这些部分被液体所占据,从而求出粉尘的真实体积。
根据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粉尘的真密度。
粉尘真密度测定原理如图2-1所示。
图1 测定粉尘真密度原理示意图若比重瓶质量为m 0,容积为Vs ,瓶内充满已知密度为s ρ的液体,则总质量m 1为:s s V m m ρ+=01当瓶内加入质量为m c 、体积为V c 的粉尘试样后,瓶中减少了V c 体积的液体,故比重瓶的总质量m 2为:c c s s m V V m m +-+=)(02ρ根据上述两式可得到粉尘试样真实体积V c 为:scc m m m V ρ+-=21所以粉尘试样的真密度c ρ为:sc s c s c c c c m m m m m m V m ρρρ=-+==21 式中:m c -粉尘质量,gV c -粉尘真实体积,cm 3 m 1-比重瓶+液体的质量,g m 2-比重瓶+液体+粉尘的质量,g m s -排出液体的质量,g s ρ-液体的密度,g/cm 3【主要仪器及试剂】1.比重瓶:25ml ,3只 2.分析天平:0.1mg ,1台 3.真空干燥器:300mm ,1个 4.真空泵:真空度 > 0.9×105Pa ,1台 5.烘箱:0~150℃,1台 6.滴管:1支 7.烧杯:250ml ,1只8.滑石粉试样,蒸馏水,滤纸若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的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观察液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过程。
3、测定液体在园管中流动时的上临界雷诺数Rec1和下临界雷诺数Rec2。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与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按规定进行实验操作。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计算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1、雷诺实验装置(套),2、蓝、红墨水各一瓶,3、秒表、温度计各一只,4、卷尺。
四、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 不变。
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流速u ,这时候如果微启带色水阀门,带色水就会和无色水在管路中沿轴线同步向前流动,带色水成一条带色直线,其流动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带色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的在管道中流动。
此时,在速度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
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带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还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运动成临界状态。
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色线完全扩散与无色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紊流运动。
雷诺数:γdu ⋅=Re 连续性方程:A •u=Q u=Q/A流量Q 用体积法测出,即在时间t 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ΔV 。
t VQ ∆= 42d A ⋅=π式中:A-管路的横截面积 u-流速 d-管路直径 γ-水的粘度五、实验步骤1、连接水管,将下水箱注满水。
2、连接电源,启动潜水泵向上水箱注水至水位恒定。
3、将蓝墨水注入带色水箱,微启水阀,观察带色水的流动从直线状态至脉动临界状态。
4、通过计量水箱,记录30秒内流体的体积,测试记录水温。
5、调整水阀至带色水直线消失,再微调水阀至带色水直线重新出现,重复步骤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高阳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必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必修课程。
它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对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本课程的实验环节,为学生将来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is a practical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ed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a practical part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theoretical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xperimental part of this course, it ma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involve in the engagement in the desig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n future.二、课程目标本课程实验由4项实验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课程目标1:通过多次多种类型的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课程目标2: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方法、手段和操作技能;课程目标3: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和曲线绘制方法,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为今后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或表
面积)所占的比例
个数粒径分布(简称个数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个数所占的比例
质量粒径分布(简称质量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所占的比例
表面积粒径分布(简称表面积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 除尘技术中多采用粒径的质量分布。
个数粒径分布
除
尘
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 装置 湿式除尘装置 干式除尘装置
按分离原理分类 :
重力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
惯性力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 离心力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
洗涤式除尘装置(湿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装置(袋式除尘器) 电除尘装置(电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续) 切向速度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 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 向外壁
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 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上涡旋-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 高速旋转时,一部分气流带着细 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 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 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本粉尘粒径分布实验采用液体沉降法,所用仪器为
TZC-4型颗粒测定仪。
用液体沉降法需配制悬浮液,即将被测样品加入沉降 液(分散剂+介质)中搅拌获得。
介质的作用是使样品呈均匀的、分散的、易于输送的
状态。对介质的一般要求是:(a)不使样品发生溶解、
膨胀、絮凝、团聚等物理变化;(b)不与样品发生化 学反应;(c)对样品的表面应具有良好的润湿作用; (d)透明纯净无杂质。可选作介质的液体很多,最常 用的有蒸馏水和乙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提高对除尘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
果分析,加强创新能它是过滤式除尘器的一种,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
分离捕集的装置。这种装置主要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常用在工业尾气的除尘方
系统的处理气量显著下降,影响生产系统的排风效果。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
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
1、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和计算
(1)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应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
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
Q=1/2(Q1+ Q2) (m3/s)
式中 Q1,Q2 分别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m3/s。 除尘器漏风率δ=������1−������2 × 100%
也叫除雾器,上端有排气管,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下端有排尘管道接沉淀池,
用于排出泥浆。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参数
1)系统风量 150~200m3/h
2)除尘效率:90~99%,压力降:<3000Pa
(a) 可调文丘里管洗涤式除尘器示意图
(b)可调文丘里管洗涤式除尘器实物图 图 1 可调文丘里管洗涤式除尘器实物图
实验装置系统装置组成: 1、装置配有有机玻璃旋风除尘器主体粉尘布灰装置 1 套; 2、透明有机玻璃进灰管段 1 套; 3、自动粉尘加料装置、(包括加灰漏斗采用自动加灰系统 1 套、带调速电机 1 台) 4、卸灰装置 1 套、(集尘室)
5、进出口风管 1 套 6、测试孔 2 组 7、高压离心风机 1 套、电动机 1 台、电机功率 1.1KW、电压 220V、转速 2900、 风压 280 mmH2O 8、风量调节阀 1 套 9、电控箱 1 只 10、漏电保护开关 1 套 11、按钮开关 2 只 12、电源线 13、不锈钢支架 1 套 14、数据采集装置 1 套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实验室第一部分粉尘性质的测定实验一、粉尘真密度测定一、 目的粉尘真密度是指密实粉尘单位体积的重量,即设法将吸附在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的空气排除后测的的粉尘自身密度P D .测定粉尘真密度一般采用比重瓶法,粉尘试样的质量可用天平称量,而粉尘物体的体积测量则由于粉尘吸附的气体及粒子间的空隙占据大量体积,故用简单的浸润排液的方法不能直接量得粉尘体积,而应对粉尘进行排气处理,使浸液充分充填各空隙及粉尘的空洞。
才能测得粉尘物质的真实体积。
二、 测试仪器和实验粉尘比重瓶、三通开关、分液漏斗、缓冲瓶、真空表、干燥瓶、温度计、抽气泵、被测粉尘、蒸馏水三、 测试步骤1.称量干净烘干的比重瓶mO 。
然后装入约1/3之一体积的粉尘,称得连瓶带尘重量mS 。
2.接好各仪器,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将比重瓶接入抽气系统中,打开三通开关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抽气约30分钟。
3.轻轻转动三通开关使分液漏斗与比重瓶联通。
(注意:不能将分液漏斗与抽气系统联通以免水进入抽气泵中)此时由于比重瓶中真空度很高,分液漏斗中的水会迅速地流入比重瓶中,注意只能让水注入瓶内2/3处,不能注满。
4.转动三通开关,再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轻轻振动比重瓶,这时可以看见粉尘中有残留气泡冒出,待气泡冒完后,停止抽气。
5.取下比重瓶,加满蒸馏水至刻度线,将瓶外檫干净后称其重量mSe 。
6.洗净比重瓶中粉尘,装满蒸馏水称其重量me 。
Pe mm m m m mP seeOSOSD•-+--=)(` g/cm3式中:mO 比重瓶自重g ; mS (比重瓶+粉尘)重g;mSe (比重瓶+粉尘+水)重g ; me (比重瓶+水)重g; Pe 测定温度下水的密度; Pp 粉尘的真密度 g/cm3四、 测定记录粉尘名称 电厂锅炉飞灰 粉尘来源 电厂 液体名称 自来水液体密度 1 g/cm3 测定温度 16oC 测定日期 2010/5/21平均真密度 2.241 g/cm3 五、 思考题:1.此法与先加水后抽气测真密度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先加水后抽气测定真密度的结果会略小于该法。
本实验中先将粉尘抽真空,使得粉尘内部的空气大部分被排除,打开阀门后,液体(水)很快浸入到粉尘的空隙中。
而如果先加水后抽气,则液体不易浸入粉尘内部的空隙中,不利于空气的排除,会使实验结果偏小。
2.粉尘的真密度与堆积密度有何区别,各用于那些场合?答: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的密度,单位为kg/m3或g/cm3。
若所指的粉尘体积不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而是粉尘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则以此真实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真密度;呈堆积状态存在的粉尘,它的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以此堆积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堆积密度。
粉尘的真密度用在研究尘粒在气体中的运动、分离和去除等方面,堆积密度用在贮仓或灰斗的容积及粉尘输送系统的确定等方面。
3.误差分析。
答:本实验在测定时,比较重要的一步是要将测定瓶中的空气抽干净。
若真空时间未达到要求,瓶中还存在其气泡,定容用蒸馏水含有气泡都会对实验造成误差。
另外,在步骤3时,加水不可过多,如果加入的水过多,在后面抽真空时,会把水以及水中的粉尘一起抽出,对实验造成较大误差。
实验二、粉尘粒径分布测定1.目的1.了解离心沉降法分离粉尘颗粒的原理和过程,掌握测定方法。
2.在对数坐标纸上作出粉尘粒径分布曲线。
3.根据粉尘的粒径分布曲线求出中位径。
二、测试仪器和实验粉尘1.YFJ(Bahco)离心式粉尘分级仪。
2.已知重量的称纸3.千分之一分析天平。
4.实验粉尘。
三、测试装置原理YFJ离心式粉尘分级仪主要由试料容器、旋转圆盘和电动机等部件组成,见图。
工作时,尘粒样品从由振导器的实验容器加入缓慢而均匀地被送到旋转圆盘的中心处,电动机以3000~3500mpm的高速带动圆盘旋转,尘粒样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分级室。
同时电动机带动辐射叶片旋转,使气流从仪器下部吸入,经节流片、均流片、分级室从上部边缘排出。
因此,粉尘在受到惯性离心力作用的同时,还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当粉尘所受到的离心力大于空气阻力时,粉尘便落入储尘器成为筛上物,当尘粒受到的离心力小于空气阻力时,被空气携带通过叶片沉积于外圈的周边上,成为筛下物,当旋转速度、尘粒比重和通过分级室的风量一定时,被气流吹出分级室的尘粒粒径也是不等的。
由于通过分级室的风量可以由分级仪所带的一套大小不等的节流片来调节,因此,依次更换节流片就可将尘粒按一定的粒径逐级分离出来。
把每一级分离后残留尘粒仔细地收集起来称重,就可以算出每一粒组的粉尘累计百分数。
四、测试步骤1.称出经过烘干的10g左右粉尘。
将粉尘放在已知重量的称纸上,在天平上称出“纸+粉=10+纸重”即可注意粉尘可以是10g左右,但必须要称至0.001g。
2.插入对应于最小颗粒的最大节流片No.17。
3.用调节螺钉6旋下滑动遮板5使之严密关闭。
4.用调节螺钉2调节给粒斗8的高度使其头部对准给料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2~3mm。
5.把称好的粉尘放在给料斗的金属筛网上,金属筛网将大于40μm的颗粒筛出。
6.开动电机,当其达到全速后开动电导器7.7.用调节螺钉6调整滑动遮板5使粉尘薄薄地以每分钟1~2克的速度经过条缝喂入漏斗8,当粉尘完全漏入后拿掉金属筛网,刷下留在容器或漏斗壁上的粉尘。
8.切断电源开关9.搬开活动支架1用三脚扳手逆时针松开挡环11.10.用固定手柄垂直提起叶轮9,把它放在干净纸上,轻轻敲击,使大部分粘在附于边缘上的粉尘松散以便收集。
11.旋转卸下储尘容器11.12.刷下粘附于容器底部和边缘的粉尘。
13.仔细收集操作步骤10、11、12获得的粉尘,称重得到G 1,这部分粉尘加上筛网预先筛剩的粗粒子Gt,构成一次残留物,相当粒度超过最低粒度极限的粒尘。
重量百分数%10011⨯+=GRtR G 则小于等于最小颗粒级尘粒的重量百分数应为:S 1=1-R 1 14.换用下一号节流片NO16. 将由步骤10、11、12收集下来的尘粒G 1倒入试料容器(此时不再需用金属筛网),按照步骤1~13重复操作,得出颗粒大于NO17的重量百分数R 2以及小于该颗粒的重量百分数S 2.15.依次换用不同节流片(NO16,NO14,NO12,NO8,NO4)及不加节流片,的出相应的R 3,R 4……及S 3,S 4…..16.清扫,仪器使用完毕后,先用毛刷接转盘护圈13及风扇叶片上各部分粘附的粉尘清扫下来,再用纱布醮水及醮酒精各擦一遍。
最后开启离心机用空气吹干,将各部复原。
五、数据整理:由于调节风速用的节流片所能分离的理论粒径极限是用真比重为lg/cm 3的球形粒子粉尘在电压为380/220V 的工频电源情况下标定出来的,而实际实验的颗粒往往其真比重不等于lg/cm 3且是非球形粒子,因此需用下式进行修正。
m tdtd μρ=d 实验粉尘实际粒径µdt 理论粒径µρt 实验粉尘真比重g/cm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1:六、实际结果1. 根据表1的结果将颗粒实际d 和相应的筛余重量百分数R 绘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纵坐标表示R ,横坐标表示d ,用目视法或最小儿乘法得出回归直线绘于图上。
根据曲线求得中位径11.8µm。
2.利用直线查出有关粒径的相应累计筛余百分数,即尘粒的重量分散度,填入表2.粒径2µ5µ8µ20µ30µS 0.02 0.2 0.32 0.72 0.88>30µ30~20µ20~8µ8~5µ5~2µ<2µ0.12 0.16 0.40 0.12 0.18 0.02 3.求出中位径如上图,可以得出中位径为12.5µm。
七、思考题1.尘粒在巴柯分级仪中的运动规律与那种除尘器中的运动规律相似?为什么?答:与在旋风除尘器中的运动规律相似。
在旋风除尘器中尘粒也是同时受到气流摩擦阻力和离心力,并且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运动,达到尘粒去除的目的。
2.讨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在该实验中,筛上粉尘的收集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在收集时要格外小心,并且应用小扫将粉尘都扫入进行称量。
实验三、粉尘比电阻测定一、 目的1. 了解和掌握粉尘比电阻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2. 测出设定温度下粉尘比电阻值并作出温度t 为横坐标比电阻值β为纵坐标的t-β曲线。
二、 测试仪器和实验粉尘测试箱、电压表(KV 、V 、mV 表)、电流表(mA 、μA 、检流计)、温控仪(0~499 ºC )、电子交流稳压器、自偶调压器、高压直流发生器、实验粉尘三、 测试步骤根据欧姆定律,导体的电阻和所加的电压及产生的电流之间存在如下关系:Ω=IV R 粉尘的比电阻值是指在1cm 2的圆面积上,堆积1cm 高的粉尘,然后沿着高度方向所测的电阻值,即电流沿高1cm 的方向,通过体积为1cm 3的圆柱体形物料时所受到的阻力。
因此:cm HEI V •Ω•=ρ ρ——粉尘比电阻Ωcm V ——外加电压VI ——通过粉尘层的电流A F ——主电极底表面面积 cm 2 H ——粉尘层厚度cm四、 测试装置原理测试装置主要由供电部分和测试部分组成。
供电部分由交流电子稳压器自偶变压器和直流高压发生器组成,负责提供高压直流电,测试部分由测试箱,测试电表,温控仪组成。
高压电源通过绝缘瓶由测试箱的侧壁引进,直接送到测试箱内侧试盘的高压电极(即样品盘)上,测试电极(即主电极)和导电环由耐高温并套有绝缘瓷管的细镍铬丝线引出箱体外,与测试电表和地线相连。
这样,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即可按照欧姆定律计算出粉尘比电阻值ρ。
五、测试步骤1.将粉尘经80目箱子进行筛选后,放入烘箱在50ºC 温度下烘一小时,然后放进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2.采用人工装灰法将粉尘放入样品盘,用仪器所带的压块压实,注意压实时压块不要有重力加速度,刮平,然后将连接在绝缘板上的主电极和导电环放在尘样表面,关闭测试箱。
3.打开电源,过5分钟进行常温下击穿电压测定,慢慢调节电压到1KV ,2 KV ,3 KV ……直至击穿,对应每一个电压值读出相应的电流值。
4.拉断电源,打开测试箱,将料盘内击穿的粉尘样品换掉,重新装上样品,放好主电极,关闭测试箱。
5.取击穿电压的70%~80%作为高温下的比电阻测试电压,然后调节温度至每一设定温度,对应于每一温度将电压调节至规定电压,读出相应的电流,计算出每一温度下的比电阻值。
6.将测定四个样品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温度点的比电阻值(有的样品盘内粉尘可能会有杂质,故会产生数据偏离和过早击穿现象,计算时舍去)7.拉断电源,打开测试箱,将样品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清扫样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