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 初三年级 化学学科 第五单元第 1 课题学案一、课题名称:质量守恒定律(P92~P98)二、学习目标1、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解释某些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进行解释,并能结合具体实例推测某种物质的粒子构成。

3、知道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变化的语言。

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即物质的关系)、各物质间量的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现象等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

4、能从“质”与“量”的角度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列举化学反应的有关信息。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三、 学习内容及程序(一)温故知新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选项前的括号中画“√”或“×”。

(相对原子质量O -16,Cl -35.5,Ca -40) ( )A .Ca(Cl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2165.3540216⨯⨯++⨯ ( )B .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 .右图所示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常显的化合价为+2价( )D .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2.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3 个硫原子 ,1 个铝离子 ,8 个水分子 ,氧化铁(二)学习新知识1、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和有没有发生改变?引入:火柴燃烧最后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后连灰烬都没有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 你的猜想: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可能 。

2、设计并进行实验阅读书本P92—93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方案一方案二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气球 。

铁钉表面 , 溶液由 变成 。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各物质 质量总和 符号表达式3、分析实验并得出结论:(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新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一、教材分析: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展开。

本单元有3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各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课题3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与关系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的应用,是学生学习何尝的一个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因此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以及化学反应表达式。

这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学生利用第四单元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实验能力参与到本单元的实验探究和学习中来。

从定性到定量来分析化学反应,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宏观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于突破“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意义”这一难点,并使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化学方程和解题步骤。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用它解释有关问题2、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四、重点、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2、全面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五、学法指导1、通过探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2、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通过多举实例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的能力。

4、通过多样化训练,强化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六、课时分配课题一 2课时课题二 1课时课题三 2课时复习 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 2课时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教师版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导学案(教师版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教师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意。

2.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作者辛辣、犀利、有力,讽刺味极强的语言。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慨.叹:kǎi,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虚:xuán,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kuāng,哄骗。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特产丰富。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2.文体链接(1)杂文的性质: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随想、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不一而足。

狭义上来说,是指在“杂文”这个大家庭中那种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

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写得“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杂文的特点: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战斗性。

3.背景链接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

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泛读,初步把握文章思路、情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⒈了解质量守恒定律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⒊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课前预习】教材第五单元重难点知识 【课堂导学】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内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不适用于 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⒉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⒊化学反应前后的“一定不变”,“一定改变”,“不一定改变”⑶不一定改变:分子 不一定变,元素的 不一定变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⒈书写原则:① ②⒉书写步骤:[ 一写、二配、三标(注)]⒊含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以2H 2+O 2 点燃2H 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粒子(分子或原子)数比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积之比)⒋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2H 2O 为例)读法:⑴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⑵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⑶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 。

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O 2↑ 能给你提供哪些信息?知识点3 化学反应类型⑵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 一定改变 ⑴一定不变 宏观:物质的 不变;元素 不变 微观:原子的 、 、 不变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已复习)①化合反应:由 或 物质生成 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 反应物生成 或 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 和一种 反应,生成 单质和另一种 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相互交换 ,生成另外 的反应 ⒉氧化还原反应在CO +CuO 高温Cu +CO 2 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被氧化的物质是 ,被还原的物质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导学须知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 认真搜集资料2. 认真备导学案3. 认真上高效课4. 认真辅优补差5. 认真实习实作6. 认真批改作业7. 认真考核评价8. 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 教材要让学生读2. 问题要让学生提3. 过程要让学生说4. 规律要让学生找5. 实验要让学生做6. 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 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精选学习文档

上学期九年级化学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课题:质量守恒定律(1)第1课时备课人:化学组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 日期_______1、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原因(2)学习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学习重点: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本P92—95,尝试完成下列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反应后的各物质的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课堂探究:1、化学变化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1)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密闭容器中的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冒大量的;铁和硫酸铜反应现象是铁钉表面有色物质产生,溶液由色变色,两个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敞口容器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现象是产生大量;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和反应,现象是发出的白光,这两个反应前后天平,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小结: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在的容器中进行,才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不包括的反应物质量及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 (如催化剂、杂质);“生成的各物质”指反应生成的所有状态的物质,包括、、;守恒的是“”守恒不是体积也不是分子个数。

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变化,不适用于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是化学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化学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包括剩余反应物和其他物质)。

4、化学反应中六大不变是(宏观)不变、不变、不变,(微观)不变、不变、不变;两个一定变是变,变;5、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质量会越来越,生成物质量会越来越,催化剂质量。

三、链接中考:()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2、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 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N2B.H2C.O2D.CO()3、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AB2 + B2 == 2CB.3AB2 + B2 == 2CC.4AB2 + B2 == 2CD.AB2+ 4B2 == 2C()4、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建立知识体系。

2.加深对定量的理解,并学以致用。

【课前学习任务】准备矿泉水、白糖或蜂蜜、果汁、食品级柠檬酸和碳酸氢钠、500mL 塑料瓶。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书写甲烷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从多角度分析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学习任务三:算一算 1: 8g甲烷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呢?算一算 2: 8g甲烷若不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呢?学习任务四:若天然气不充分燃烧,火焰呈现黄色时,如何解决呢?学习任务五:整理与提升梳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定量问题的一般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六:配制一瓶微酸口味的气泡水。

1.提出问题:2.书写化学方程式:3.计算如果柠檬酸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分别是1.5g,你能判断气泡水是微酸口味吗?4.课下根据配料表动手配制一瓶微酸口味的气泡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下:
① 宏观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86 扫一扫, 有惊 ②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
喜哦!
③ 质量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例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O2+Ca( OH)2 === CaCO3↓+ H2O
式 2X +Y === 2Z 知,反应中 X 、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 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涉及相对分子质量时, 一定要考虑化学式
前的计量数, 而涉及质量时, 无需考虑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故正确答案选 C。
5. 【答案】 B
6.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 X 的化学式为 O2。故正确答案选 B。
7. 【解析】设 2.8gA 完全反应需 B 的质量为 x。则:
【题干】 0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变少
C.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点燃
【题干】 02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可读作()Biblioteka A .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复习
人教九上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复现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参加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
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之
和。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B.H2SO4+BaCl2 === BaSO4↓+ 2HCl
C.Al +CuSO4 === AlSO 4+ Cu
D.Na2CO3+ CaCl2 === CaCO3↓+ 2NaCl
总结:
①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
化学式;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题干】 13(16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分别有以下错误中的一种,请将相应序号填在 题号后的括号内。
A .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缺少反应条件 C.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缺少或用错“↑”或“↓”符号
点燃
(1)4Fe+3O2
2Fe2O3( )
点燃
(2)C+O2
CO2↑( )
点燃
(3)H2+O2
H2O( )
反应前后 原子质量 没有改变, 数目 没有增减, 原子的种类 也没有变化,所以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理解质量守恒的含义: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可将化学反应的过
程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即:
宏观: 元素的种类 、 元素的质量 、 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 化学式 表示 化学反应 的式子叫化学反应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 表示化学反应中的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表示反应 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 质量比
○3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 物质之间的粒子 个数比
○4 表示反应物的一 种化学性质,表示制取任一生成物的可能方法。 3、书写原则:一是以 事实 为基础;二是遵循 质量守恒 定律。 4、书写步骤:可用“口诀”概括 为:左反(反应物)右生(生成物)一横线,配平 以后加横线,等号上下注条件,箭头标气或沉淀。 5、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读法 ( 以 2KClO 3 MnO2 2KCl +3O 2 ↑为例 ) 表示质的读法: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 表示量的读法: 122.5 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成 149 份质量的氯 化钾和 48 份质量的氧气 ; 微观读法: 2 个氯酸钾离子晶体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成 2 个氯化钾离子晶体和 3 个 氧气分子 ; 6、化学方程式中符号的含义: “+” 和 ,“=” 生成 ,“↑” 气体 ,“△” 加热 , 85 扫一扫, 有惊 “↓” 沉淀 。
量如下表:
物质
丙烷
反应前质量 /g
4.4
反应后质量 /g
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表中 a 的值为 5.6
B.X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可能含有氢元素
D.X 只含碳元素
氧气 12.8
0

二氧化碳
X
0
0
0
7.2
4.4
a
【题干】10 已知反应:3A +2B 2C+D,A 、B 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3∶4, 若生成 C 和 D 共 70g,则该反应消耗 B 的质量为( )
喜哦!
【例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 +Y 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Z 一定是化合物 B.反应中 X 、Y 、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N)
D.若 a g X 完全反应生成 b g Z,则同时消耗( b- a) g Y
高温
化学方程式为: 2CaO+ mSO2+O2
m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 的值是 _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____。 (3)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 80%的生石灰 1400 吨,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 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解析 【例 1】由质量守恒定律知, Z 中至少含两种元素, 故 Z 为化合物; 由方程式 2X + Y === 2Z 知,反应中 X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2;利用化学 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涉及相对分子质量时,一定要考虑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而涉及质量时,无需考虑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故正确答案选 C。 【例 2】C 项中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应为 Al 2(SO4)3;此化 学方程式的正确写法为 2Al +3CuSO4 Al 2(SO4)3+3Cu。故正确答案选 C。
A .30 g B.40 g C.45 g D. 160g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题干】 11(14 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H2O2 MnO 2 __________H2O+__________O2↑
点燃
(2)__________CH4+__________O2
__________CO2+ __________H2O
D.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题干】 0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 +Y 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Z 一定是化合物
B.反应中 X 、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 2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 N)
(1)在点燃的条件下, A 到 B 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B 到 C 的过程表示的是 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题干】 15(15 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 CaO)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 “环保煤 ”, 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
个月, 电池的反应原理为: 2CH3OH+ 3X+ 4NaOH === 2Na2CO3+6H2O,其中 X 的化学
式为( )
A .H2 B.O2 C.CO2 D.CO
【题干】 07 在反应 A + 3B === 2C+2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8。已知
2.8gA 与一定质量 B 完全反应生成 3.6gD,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之比为( )
六个不变
化学反应过程
微观: 原子的种类 、 原子的个数 、 原子的质量
两个一定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 微观: 分子的种类
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 、 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 ○1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化学变化 ,不适用于 物理变化 。 ○2 运用质量守恒
定律时, 不能遗漏参加了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及相应的各生成物 (如气体),也不能将没 有参加该反应的其他部分当作反应物或生成物。 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 1)煤燃烧后,煤灰的质量为什么小于煤的质量? 答: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所以 导致煤灰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 ( 2)镁条燃烧后,为什么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 ( 3)将 15.5g KClO 3 和 MnO 2 的混合物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得到 10.7g 的固体物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4.8g 。
D.若 a g X 完全反应生成 b g Z,则同时消耗( b-a)g Y 【题干】 05 已知化学反应: 2A +B === 2C+D,当 10gA 和 8g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
成 6gC。如果要得到 3gD,则参加反应的 B 物质的质量是(

A .1 g B. 2g C. 3 g D.4 g
【题干】 06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手机待机时间可长达两
(4)2H2O 2H2↑+ O2↑( )
(5)Mg +O2 点燃 MgO 2(

(6)2KMnO 4
K 2MnO 4+MnO 2+O2↑(

点燃
(7)Al + O2
Al 2O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