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

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

关键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3.对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

A.1965~1975 B.1975~1985

C.1985~1995 D.1995~2005

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

A.暖湿B.暖干

C.冷湿D.冷干

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

A.粮食单产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

C.土壤趋于干旱D.风力侵蚀加强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1题,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第2题,该时段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均下降,说明该时段趋于冷干。第3题,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A正确;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A。

pH代表溶液的酸碱度,pH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pH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海水pH 值会受到干洁空气成分变化的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数量受海水垂直运动的影响。下图为“1990~2010年西太平洋某海域pH变化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所示1990~2010年pH值变化说明海水( )

A.富营养化B.盐度增加

C.酸度增加D.跳跃式变化

5.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洋吸收火山灰增加

B.海洋吸收沙尘增加

C.海洋吸收O3过多

D.海洋吸收过多CO2

6.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表层的温度升高,上下层海水的交流减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寒流消失B.季风消失

C.浮游生物减少D.海啸增强

答案 4.C 5.D 6.C

(2018·福建泉州模拟)冰川物质平衡(即冰川物质收支)是联系气候和冰川变化的纽带,是冰川对所在地区气候状况的直接反映。下面左图中的甲岛是国际上监测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的重点区域之一,右图示意甲岛某冰川物质的冬夏平衡。甲岛终年多雾。据此回答7~8题。

7.据右图推断甲岛( )

A.冰川面积扩大B.冰川储量减少

C.海拔持续升高D.夏季降水减少

8.造成甲岛冰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洋流D.大气污染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据右图可知,甲岛冰川物质的冬夏平衡曲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结合全球变暖的特点,推断甲岛冰川储量减少,B对。冰川储量减少,冰川面积减小,海拔持续降低,A、C错。图示反映冰川物质平衡,不能反映夏季降水减少,D错。第8题,结合全球变暖的现实,造成甲岛冰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气温升高,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冰川储量减少,A对。极地降水很少,影响小,B错。极地附近洋流以寒流为主,不是冰川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C 错。大气污染不影响冰川储量,D错。

(2018·江西上饶模拟)下面为“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a图)“和年等降水量图”(b图)。读图回答下题。

9.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a图等温线变得更加密集B.a图0℃等温线向南移动

C.b图等值线数值不会变化D.a、b两图中大陆面积扩大

答案 B

解析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地温度升高,材料中缺少极地内部升温幅度差异的信息,等温线的疏密变化无法判断,A错。全球变暖会导致a图0℃等温线向南移动,B对。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水汽增加,降水增多,所以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C错。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a、b两图中大陆面积缩小,D错。

(2018·陕西宝鸡模拟)磁化率是反映温湿气候与干冷气候变化的良好指标。气候温湿利于磁性物质形成与聚集。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典型地区磁化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距今6~7万年时间段,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A.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增多

B.我国甘蔗种植区北界北移

C.我国正处于间冰期

D.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

11.距今13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磁化率变化反映出( )

A.全球气候变暖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

C.东亚冬夏季风环境效应交替变迁

D.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益严重

答案10.A 11.C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距今6~7万年时间段磁化率较低,说明气候冷干,冬季风势力偏强,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增多;我国甘蔗种植区北界南移;我国正处在寒冷的冰期;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弱。A正确。第11题,从图中看13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磁化率先降低,后增加,全球气候先冷干后暖湿;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受其影响不大;东亚冬夏季风环境效应交替变迁,C正确;黄河下游断流面积先扩大后减小。

(2018·天津部分区模拟)呼伦湖鱼的种类达到30多种,呼伦湖冬捕现在已成为该区域重要的旅游项目。每年的冬捕时间是以冰块厚度决定的,原则上45厘米以上就可以。下图为“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