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巴东三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短片导入,通过欣赏,学生可以简单了解三峡的有关知识二、预习成果展示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积累的生字词展示出来,和大家简单交流,并请其余学生相互之间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三峡是由哪些峡谷构成,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总结:本文就是写了从宜昌到重庆这一千多里路途之中,所见到的形势最为险峻,但却风光无限的三峡,通过对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不同特点、不同景致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艰险、迷人的画卷。
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会于各种景色之中,表达饿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下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四、感悟欣赏1、学生自由交流在课前收集的优美的语句例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直,险在多滩。
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例2、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围着你。
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例3、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五篇】

【导语】郦道元写⽂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
那这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三峡》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利⽤⼯具书熟练掌握⽣字,翻译、理解课⽂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然景物的⽅法,体会⽂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是写景散⽂中的上乘之作。
⽂美,也容易理解,对初⼀学⽣⽽⾔,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的⼀些⽅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的⽤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运⽤的写作⼿法和⽂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反复诵读,读准字⾳,读清句读,进⼀步引导学⽣运⽤⼯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解决,使学⽣明了写景散⽂运⽤的写作⼿法和⽂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流程: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的祖国,⼭河壮美,⽆数名⼭⼤川像熠熠⽣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欣赏⼏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数⽂⼈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
如 李⽩的《早发⽩帝城》: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学⽣齐读) 北魏地理学家、散⽂家郦道元也⽤优美的⽂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起学习⽂⾔⽂《三峡》。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了解《⽔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经》四⼗卷,《本志》⼗三篇。
(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家) 《⽔经注》不仅是⼀部地理志,也是⼀部⼭⽔游记和民俗风⼟录,是⼀本有⽂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巴东三峡》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
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
“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
《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
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
《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优秀7篇)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优秀7篇)《巴东三峡》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
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
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老师总结: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紧张灯影峡浓厚的江南风味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很轻松很悠闲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极为可怕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典故:王昭君浣妆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妙:不单调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有情趣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典故:刘皇叔托孤凄凉三、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
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优秀8篇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优秀8篇《巴东三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重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
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
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
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三篇】

《⽔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编整理了初中语⽂三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峡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积累⽂⾔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语感。
2.理解⽂意。
3.把握⽂章脉络,学习本⽂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热爱祖国壮美⼭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语感。
2.理解⽂意。
3.把握⽂章脉络,学习本⽂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法。
教学难点: 把握⽂章脉络,学习本⽂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唐代诗⼈李⽩有⼀⾸诗《早发⽩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帝城 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今天我们⾛进另⼀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
⼆、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风景名胜之⼀,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也就是常说的“三⼤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西起⽩帝城,东⾄巫⼭⼤溪镇,全长8公⾥,以其雄伟壮观⽽著称。
瞿塘峡锁全川⽔的险要⽓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幅神奇的⾃然画卷和⽂化艺术⾛廊。
巫峡⾃巫⼭县城东⼤宁河起,⾄巴东县官渡⼝⽌,全长46公⾥,有⼤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
巫峡两岸群峰,以⼗⼆峰为奇,它们各具特⾊,尤以神⼥峰最为纤丽奇俏。
“秀峰岂⽌⼗⼆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整个峡区都是⾼⼭、峡⾕、险滩、暗礁。
峡中有峡、滩中有滩,⼤滩含⼩滩,⾃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近作者 1.请⼀位同学为⼤家朗读⼀下关于本⽂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巴东三峡》的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巴东三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巴东三峡的自然美。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巴东三峡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5.课堂练习(1)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2)模仿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家乡景物的文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巴东三峡》,请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夸张、排比等。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拓展延伸教师出示相关资料,介绍巴东三峡的历史文化背景。
5.课堂练习(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以“我心中的巴东三峡”为题,写一篇短文。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巴东三峡》,你感受到了哪些自然美?3.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巴东三峡的自然环境,让美景永驻?4.课堂讨论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
(2)以“我眼中的家乡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相关资料、作文素材等。
七、教学时间3课时八、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的欣赏能力。
3.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描绘巴东三峡时,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对,作者通过对巴东三峡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巴东三峡教案:第一节:巴东三峡概况简介:巴东县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大门和湖北省对接重庆市的陆路桥梁。
三峡是巴东县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丰富人文历史遗迹的地方。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巴东三峡的概况,了解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培养对巴东三峡的兴趣和热爱。
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巴东三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巴东三峡的兴趣。
2. 介绍巴东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巴东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大门和湖北省对接重庆市的陆路桥梁。
三峡是巴东县独特的地理景观,由大峡谷、小三峡、神农谷三个部分组成,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3. 介绍巴东三峡的自然风光: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详细介绍三峡的山水之美、奇峰怪石、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
4. 介绍巴东三峡的人文历史:通过讲述巴东三峡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如三峡人文历史、土家族苗族文化等。
5. 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巴东三峡的独特之处。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巴东三峡的独特之处和学生们对其的兴趣。
7. 拓展延伸:展示更多关于巴东三峡的图片、视频和资料,鼓励学生们继续了解和研究。
第二节:巴东三峡的环境保护简介:巴东三峡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然风景区,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本节课将介绍巴东三峡的环境问题,提醒学生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巴东三峡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巴东三峡的美丽景观照片,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并提问:“你们觉得巴东三峡的环境如何?”2. 了解环境问题:介绍巴东三峡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垃圾处理、生态破坏等,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们深入了解。
3. 介绍保护措施:介绍巴东三峡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治理水污染、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保护生态环境等。
4. 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学生们巴东三峡的环境保护措施,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东三峡》教案《巴东三峡》教案1教学思路:本文是一篇游记。
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
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3、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
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1、读第十自然段。
、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
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教案21.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
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1.掌握游记的特点。
2.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
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
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1.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
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
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进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西陵峡:黄猫峡:水、山(略写)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巫峡: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瞿塘峡:滟滪滩——险急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
可怕。
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
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
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一.生字注音(10分)浣()袅()崆()秭()壑()瞿()夔()赴()褐()促()二.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níngjǜnlóngxuánbì()望险()玲()()崖绝()三.多音字组词(6分)《巴东三峡》教案3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
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
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当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老师总结: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紧张灯影峡浓厚的江南风味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很轻松很悠闲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极为可怕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典故:王昭君浣妆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妙:不单调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有情趣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典故:刘皇叔托孤凄凉三、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
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讨论:本文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
请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参见教参)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巴东三峡》教案4内容预览:巴东三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