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的遗传(五)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速记遗传与变异1.遗传:(1)概念:亲子间的。
(2)实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五官跟父亲或母亲很像等。
2.变异:(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2)实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等。
生物的性状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生理和等特征的统称。
(2)实例:豌豆的形状、番茄果实的颜色、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等。
2.相对性状:(1)概念: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形式。
(2)实例:豌豆有圆粒和粒,头发有黑色和棕色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验证实验——转基因鼠:(1)研究的性状:鼠的。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基因。
(3)结论:基因决定生物的。
(4)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
2. 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的性状。
3.生物的性状由控制,还受的影响。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变异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③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④母亲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D.水稻的直叶与小麦的卷叶(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决定人的血型特定遗传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却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杂交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5.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6.(资料分析题)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的繁殖、进化以及种群变化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遗传基础概念遗传基因是指父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方面。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它以特定的方式存储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特征。
第二部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合子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
它指出,每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分离成为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与另一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下一代。
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它指出,不同的基因对在遗传中是独立的,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对的影响。
第三个定律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定律。
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第三部分: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核苷酸插入/缺失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内部的功能。
染色体结构突变则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造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重复或移位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第四部分:遗传工程和克隆技术遗传工程是通过常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插入、基因切除和基因修复等。
生物初中二年级生物遗传基础

生物初中二年级生物遗传基础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性状在后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遗传基础是很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生物遗传基础的知识。
一、遗传基本概念遗传是生物内部信息的传递过程,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
遗传物质在生物细胞中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主要由DNA分子组成。
遗传物质通过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来决定生物的性状。
二、基因与基因型基因是决定生物个体性状的遗传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可以存在于两个互为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分为等位基因。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它所携带的基因的组合形成了其基因型,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三、显性与隐性基因可以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在个体表现中能够显示其特征,而隐性基因则在个体表现中被掩盖。
显性基因常用大写字母表示,而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四、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他发现了“性状在基因中以隐性和显性的方式存在,并且在杂交后的第二代表现出来”的规律。
这条规律被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2. 随机分离规律随机分离规律是指在杂合个体的生殖过程中,两个相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会随机地分离和组合。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在杂合子代中,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约为3:1。
3. 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规律是指在杂合个体配子的结合过程中,来自父母的基因随机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基因组合。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在杂合子代中,不同基因间的组合是独立的。
五、遗传的应用遗传的研究对于人类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上,通过遗传学的知识可以选育出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品种;在医学上,遗传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通过对遗传病的了解,可以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在警示健康上,个体差异可以通过遗传学进行分析。
六、患者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基础对于初中二年级生物学的学习和了解,我们进行了一次患者调查。
-生物的遗传全面版

女
男
10
男
女
XY
XX
产生精子 产生卵细胞
生殖细胞 X Y
XX
受精卵 XX XY XX XY
女男 女 男
11
2.基因:
遗传物质中决定 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DNA(脱氧核糖核酸)
什么是基因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 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 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 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练习题
1.遗传物质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X )
2.所有生物都有遗传的特征。(√ )
3.每对染色体只含有一对基因。( X)
4.子女像父母是因为父母把( D)
A各种性状传给了子女 B遗传物质都传给了子女 C染色体传给了子女 D自己的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了子女
18
5.生物遗传的途径是通过下列哪一项( 细胞
6.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和卵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
A 23对、23条 B 46条、46条
C 46对、46条 D 23条、23对
7.人的染色体分布在(C )
A 细胞质内
B 细胞膜上
C 细胞核中
D 液泡中
19
基因破译改变生活
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 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 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 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本身 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 ,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 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 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健康状况将会提高,二十 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相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协助学生理解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度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协助学生理解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实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
对基因这个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个节的教学中,能够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协助学生理解相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
教学中能够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对应的教具协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协助学生理解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能够以具体的例子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参考课时本课题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实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表如下:性状调查表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个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遗传基础——初中生物开学第一课遗传基因教案

遗传基础——初中生物开学第一课遗传基因教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基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家族遗传疾病的高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在现代生物学中,研究基因和遗传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作为生物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遗传基因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在初中生物的开学第一课中,学生应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遗传基因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基因的概念,并能够理解常见遗传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一、遗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掌管生命各种活动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行为等特性,是生物体内多种不同蛋白质的编码因子。
基因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其表达水平和变异程度对生物体的形态和性状有重要影响。
二、基因的作用遗传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这些性状不仅出现在个体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也包括一些生理特征、遗传病等。
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其中显性基因包括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而隐性基因则是指三联体中的成对情况。
三、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主要有单基因常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多基因遗传和受环境影响的易感性等。
其中单基因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是最常见的两种遗传方式,这两种遗传方式对家族遗传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遗传疾病的流行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而且病症可能会沿着世代传递下去。
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五、遗传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遗传疾病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
其中预防措施包括减少疾病基因的传递、避免遗传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进行胎儿基因检测等。
治疗方法则包括基因治疗、转基因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等。
这是一份完整的初中遗传基因教案,主要介绍了遗传基因的概念、作用、传递方式、遗传疾病的流行以及预防与治疗等方面。
(完整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 生理特征 。 2 . 基因控制性状。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 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②隐性致病基因控制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2.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病几率。
原因:近亲的双方来自与同一个祖先,所以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遗传病的
几率高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开展优生工作的措施主要有: 禁止近亲结婚 、 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 变异的类型:
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子代
不可遗传变异:仅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为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要以生物自身的生存为标准
3.变异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各种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更加适应环境,有利于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种群内个体间传递基因和遗传信息的过程。
下面将对初中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遗传学知识。
一、遗传物质和基因遗传物质是指生物体内具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初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两种遗传物质:DNA和RNA。
D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它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全部内容。
RNA是DNA的单链副本,在转录和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性状的功能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DNA 组成。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包括外貌、性别、智力等。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1)显性与隐性:在杂交中,显性性状会表现出来,而隐性性状则被掩藏。
(2)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的基因会分离和自由组合,出现不同性状的组合。
2. 随机配对规律随机配对规律是指在有性生殖中,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进行的,每一对配子组合的可能性相等。
这一规律保证了基因在群体中的传递和分布是随机的,增加了群体的多样性。
三、遗传的性状传递1. 显性和隐性性状的遗传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决定,杂合子表现出该性状,纯合子全部表现该性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决定,只有纯合子才表现该性状。
2. 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为XY,女性为XX。
男性是由父亲传递的,而母亲只负责传递X染色体。
3. 基因突变和突变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的现象,突变体指的是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新性状。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益的或者中性的,对进化和物种的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遗传的进化意义1. 遗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了物种的生存能力。
2.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逐渐被淘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何谓近亲?
(3)分析表格资料,说一说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要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补充其它预防方法,如:产前诊断、提倡适龄生育
独立阅读书本P11页,归纳、小结遗传病的预防方法:
1、禁止近亲结婚
2、婚前检查
3、进行遗传咨询
阅读书本,找到近亲概念: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母亲×父亲
XAXaXAY
产生的生殖细胞:
卵细胞XA、Xa
精子XA、Y
后代:
女儿XAXA、XAXa;
儿子XaY(色盲)、XAY
3、找到答案:
色盲的是儿子,女儿有可能是携带者;色盲基因来自母亲
思考、讨论、回答:
色盲致病与正常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带有致病基因就表达;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色盲基因为隐性,正常基因为显性,只要有一个正常基因色觉就正常。
合作学习,完成活动,相互交流表达
掌握分析方法
实践:尝试分析:
尝试写出基因组合:
色盲女性:XaXa
色盲男性:XaY
正常女性:XAXA、XAXa
正常男性:XAY
1、分析已知条件:
夫妻正常,孩子患色盲,说明夫妻中有携带者,可得:母亲:XAXa(携带者)父亲:XAY
2、步步求解:
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可得
3、色盲(1)色盲致病与正常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2)色盲基因为隐性,正常基因为显性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1、看清题意
2、寻找已知条件
3、运用逻辑思维,理清线索
4、抽丝剥茧,找到已知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步步解答。
运用新知:
想一想:
(1)如用a表示色盲基因,用A表示正常基因,请分别写出色盲女性和色盲男性;正常女性和正常男性的基因型
绘制简单家谱,准确划定近亲范围:
比较、思考、讨论、回答:
近亲男女之间带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有遗传病的几率比较高。
课外延伸:
拓展训练
尝试分析这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
3、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4、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3)、自然流产儿中大约50%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2、影片资料:先天愚型——你有何感想?
阅读资料,交流感想:
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不仅是给家庭造成极大不幸,还会降低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5、遗传病的预防:
(1)禁止近亲结婚
(2)婚前检查
(3)进行遗传咨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2、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2、遗传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教学后记
执行时间
年月日星期第节始
备注
中心发言人:杨惠芳参与教师:王波苏科版八年级下生物(集体备课)NO_____
课题
第6单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第1节生物的遗传(五)----遗传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1、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
2、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包含的生物学本质,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尝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记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色盲测试图
观察,辨别
1、常见的遗传病
图片展示:白化病、镰刀状贫血、先天愚型
讲解病因
简单了解常见类型及病因
2、什么是遗传病
质疑:
1、遗传病与其它疾病有何不同?
2、试着说一说什么是遗传病?
比较,初步尝试将遗传病与其它疾病相区别
概念归纳:遗传病指主要由遗传物质异常引起的疾病。
根据自己在活动中记录的表格归纳、小结:
1、色盲的男孩,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但带有色盲基因;
2、色盲的女孩,父亲一定是色盲,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但带有色盲的基因
4、遗传病的危害
展示:
1、文字资料:
(1)、我国每年出生的儿童中,1.3%有先天性缺陷,其中70~80%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
(2)、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40%为各种遗传病所致
(2)假如一对正常的夫妻所生的子女中有色盲的孩子,请写出该夫妻的基因型;你认为患色盲病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儿子和女儿的色盲基因来自于父亲还是母亲?为什么?
(3)色盲在人群中的比例男性比女性要高很多,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有色盲男性约1.24亿,色盲女性约0.06亿,尝试运用所学解释这一现象。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色盲的遗传规律
课后思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