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根据购物图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顺序。
在课堂中精讲多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正确地进行两步式题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目。
教学重点: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超市购物。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走着。
走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出示情景图)二、快乐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教师鼓励学生把所看到的说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每种食品,数量不限)(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可挑选几个写下来,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会非常浓厚,积极性也很高。
)(3)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应该付多少钱呢?请你帮他算一算。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小组内讨论交流。
c、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算式解答:3×4=12(元)12+6=18(元)综合算式解答冒号:3×4+6或者6+3×4(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预设: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师应先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小熊购物|北师大版教案:小熊购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小熊购物》。
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熊购物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认识,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认识,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货币知识解决实际购物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人民币实物、购物场景模型学具:人民币卡片、计算器、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小熊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2. 认识货币:教师出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了解货币的兑换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购物计算例子,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兑换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货币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货币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货币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货币的认识人民币不同面值货币的兑换关系购物计算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根据下列购物场景,完成空缺的部分。
场景一: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还剩下5元,请问他原来有多少元?场景二:小红买了一本书花了20元,她给了售货员50元,请问她应该找回多少元?(2)计算题:请计算下列购物场景的应付金额。
场景一:妈妈买了一袋米花了50元,又买了一瓶油花了25元,请问妈妈一共应付多少钱?场景二: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花了300元,又买了一瓶酱油花了10元,请问爸爸一共应付多少钱?2. 答案:(1)填空题答案:场景一:小明原来有8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1《小熊购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熊购物》是一篇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背景的数学故事。
故事中小熊需要购买一些物品,并通过计算总价来选择最合适的购物方案。
本节课通过这个故事引入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基础,但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还不够熟悉。
本节课通过《小熊购物》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小熊购物的总价,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会正确计算加减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运用,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小熊购物的故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运用。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小熊购物》的故事课件,展示小熊购物的过程。
2.学具:为学生准备小熊购物的故事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小熊购物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小熊购物的故事卡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熊购物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计算,每组选择一种购物方案,计算小熊购物的总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购物方案和计算过程,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 小熊购物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纯地呈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机械地记忆运算顺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她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忻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槐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画方图的方法表示出来,或者用扬直观图来说明所列算式的意埋思,因为画图的过程就是学活生思考、分析、理解的过程教,所以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碗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直观地驯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连而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顷和能力。
2.结合具体明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期、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纹。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枝结合问题情境说一说所列乘侄加1 / 5综合算式的意思,再让学烂生根据算式的意思尝试计算驳,这样的安排,不必刻意强秘调运算顺序,学生就会根据屈题意明确应该先算乘法、苞再算加减法,从而取得事野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准备教赔师准备 PPT 课件学情检测踊卡注:本书上课解决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婆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效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第踢 1 课时小熊购物(一) ⊙创堑设情境,导入新课小熊拈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粟超市去买一些,你们想知道符它买了哪些好吃的吗?不过冉小熊胖胖有个条件,就是它瘸买完以后,你们要帮助它算谅一算应付多少钱。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小熊购物》是一篇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一篇小故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小熊购物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和货币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换算和运算的灵活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元、角、分之间的转换。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元、角、分之间的转换。
2.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讲解法、小组合作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熊购物的故事情境。
2.准备货币单位换算的道具,如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等。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小熊购物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小熊购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加减法运算。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货币换算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购物场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小熊购物》(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小熊购物(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小于一元面值的货币,如角币、分币等。
2.能够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货币计算,解决简单购物问题。
3.能够通过对货币面值的认识和计算,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小于一元面值的货币。
2.能够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货币计算,解决简单购物问题。
2. 教学难点1.货币面值的认识和计算。
2.怎样结合虚实操作性地解决购物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货币面值的认识和计算引入角币和分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字与货币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的转换。
2. 解决简单购物问题1.让学生通过观察商品价格和数量,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货币计算。
2.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以及虚拟操作,结合思考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四、教学方法1.课堂互动:教师问答,学生讨论,小组讨论等。
2.观察实物:通过展示货币和商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货币和简单的购物情景。
3.互动练习: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步骤1. 温故知新让学生对前几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
2. 新知导入引入小于一元面值的货币面值,如角币、分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体验数字与货币的联系。
3. 新知讲解介绍如何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商品价格和数量以及货币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结合虚实操作性地解决购物问题。
4. 练习与实践设计购物环节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互动操作,进行货币计算并解决购物问题。
同时,通过实际购物比较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消费者的选择过程,培养自控、理财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思路。
六、教学评价1.认真评价课前预习的情况。
2.对课上参与和发言的情况给予评价和鼓励。
3.对不理解或者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熊购物》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熊购物》教案教学内容:《小熊购物》(P2-4)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体会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PPT等教学过程:一、复1.口算练。
3×5=15,4×8=32,7×6=42,36-17=19,80-43=379×3=27,8×5=40,37-15=22,8+15=23,36+7=432.观察算式中的运算符号,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1.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能从主题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4.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5.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11+3×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11+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11”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6×11=66(元)表示买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66元。
12+66+12=90(元)表示买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90元。
②算式“6×11+3×4”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1=66(元)表示买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66元。
66+12+12=90(元)表示买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90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1.1小熊购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1小熊购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小熊购物的数学课。
这是一节三年级上册的北师大版数学课,我们将通过这节课,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将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七章第一节《小熊购物》。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通过小熊购物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数学计算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独立完成购物场景的数学计算,并且能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如何在购物场景中进行数学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以及一些数学计算的工具,比如计算器等。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以小熊购物的例子为主,通过具体的计算,展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是一些购物场景的题目,让学生们运用他们所学的加减法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程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运用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的小熊购物数学课,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引入话题,让学生们能够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购物场景中的数学计算,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小熊购物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这个例子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因为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学生们能够理解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够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以小熊购物的例子为主,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展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
解法一:3×4+6 解法二: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
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3×4+6 解法二: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