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例析

合集下载

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标点符号是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正确可以使文章更加
清晰明了,但是如果用错标点符号,不仅会使文章含义模糊,而且可
能产生混淆和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1、逗号的误用:逗号的作用是分割话题,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
句子意思的误解。

例如:“小明家在学校附近,他每天步行上学”,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小明家在学校附近。

他每天步行上学。


2、句号的误用:句号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束,在下一句话开始前,
需要换行,如果不使用句号,会使文章苍白无力。

例如:“你说对我
很重要,我相信你。

”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你说对我很重要。

我相
信你。


3、问号的误用:问号用于疑问句,用于表示疑问,如果没有疑问,不应使用问号。

例如:“你能看清这张图片?” 如果是表达陈述的话,应该改为“你能看清这张图片。


4、引号的误用:引号用于引述别人的话,引用书名、诗歌等,如
果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

例如:"学习使人进步",正常情况下,应
该写成“《论语》中有一句话:学习使人进步。


在日常书写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我们要时刻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种类和
使用场合。

不要因为书写过程中的小错误,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

标点符号常见用法及举例汇总

标点符号常见用法及举例汇总
词前面,如 “或者”“甚至”“以至”“但是”“而且”等 ,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或者 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例句:大院里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老年人 也参加了植树活动。 例句:不论是刻画自己、或者描叙人世,他都毫 不隐蔽地融进自己的个性,灌入自己的热情。 解析:“甚至”“或者”是连词,不表示并列关 系的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甚至”表示更进 一步,删去“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中间的 顿号;“或者”表选择,把“或者”前面的顿号 ,改为逗号。
2、缩写的集合词不能用顿号 一些词语,如父母、中小学生、干群、干警等 是一些缩写的表示集合群体意义的词语,它们 之间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例句:这次“实战演习”的成功,与广大的指 、战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解析:“指战员”是一个集合词,“指”是指 导员,“战”指战士。“指战员”中间不能用 顿号隔开。
7、分句间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都是句内点号, 但是停顿时间有长短之分,不能乱了次序 。停顿先用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只 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 号。 例句:辽宁官员谈“死虎事件”中不能上 山救虎三点原因:其一是经验不足;其二 是没有专业捕兽队伍;其三是捕兽枪支不 够。 解析:“三点原因”之间没有逗号,并且 停顿较小,不能用分号,应用逗号。
20、句外括号句末点号不能省去 句末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 ,注释语如果有标点,可照样不动。 例句: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 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 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解析:括号内的内容是对整个句子的注 释,括号内的句末点号应保留,在句末 加上句号。
17、引文独立成句时句末点号不能外 用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句子就应该保留 引文的句末标点符号,即句末点号放 在引号的里面。 例句: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解析:句中贾岛的两句诗是完整的, 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一)问号的运用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解析:该句中虽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

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应用句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解析: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只有一问。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例:怎么了?你。

解析:这是称呼语在后的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前置谓语“怎么了”之后改用逗号。

(二)引号的运用1.加引范围不清。

例: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94全国)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

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2.后引号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

例: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

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三)顿号的运用1.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995年全国高考题)2.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及示例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及示例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及示例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帮助表达语义、节奏和逻辑关系。

然而,错误的标点使用可能会导致语义模糊、句子结构混乱或者歧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标点使用错误及示例。

1.逗号错误:-错误:我喜欢吃,香蕉。

-正确:我喜欢吃香蕉。

-解释:逗号应该用来分隔句子的不同部分。

在这个例子中,逗号在“吃,香蕉”之间没有任何意义。

2.句号错误:-错误:我吃了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橙子。

-正确:我吃了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和一个橙子。

-解释:句号用于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在这个例子中,应该在“苹果”和“香蕉”之间加上逗号。

3.问号错误:-错误:你是谁?-正确:你是谁?-解释:问号只需要在问句的末尾使用一次。

在这个例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叹号错误:-错误:他好高大!帅气!-正确:他好高大,帅气!-解释:叹号用于表示感叹或强调。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使用逗号将两个感叹部分分隔开。

5.冒号错误:-错误:我有一个问题:你能帮我吗?-正确:我有一个问题,你能帮我吗?-解释:冒号通常用来引出一系列条目、定义或解释。

在这个例子中,冒号被错误地用于两个不同句子之间。

6.分号错误:-错误:我工作很努力;不过,我想要更好的平衡。

-正确:我工作很努力,不过,我想要更好的平衡。

-解释:分号用于分隔具有独立意义的子句。

在这个例子中,分号被错误地用于两个与主句逻辑关系密切相关的部分。

7.省略号错误:-错误:我不知道……-正确:我不知道⋯⋯-解释:省略号是一种标点符号,用于表示省略、暂停或未完的意味。

在这个例子中,正确的省略号使用是三个点(⋯⋯)。

8.引号错误:-错误:她说:“我不高兴."”-正确:她说:“我不高兴。

”-解释:引号用于引用直接的语句。

在这个例子中,引号被错误地放置在句点之前。

总结来说,在使用标点符号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句子末尾需要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或叹号。

-逗号用来分隔句子中的不同部分、列举元素或插入语。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一、句号的误用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

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

既然是一个问句,不管有几个候选项,就都只能在句末用问号。

应把句中的问号移到句末,在句中原来问号的位置用逗号。

5.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怎么还不来呀?校长。

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标点符号误用例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下面就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举例辨析。

一、句号的误用: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

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

语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例析

语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例析

1、《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解析】序言不用书名号;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但课程名称不用书名号。

《标点符号用法》中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的: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实际使用中,电影名、电视剧名以及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的名称可用书名号;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或合称,也可用书名号。

二、误用逗号2、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相诱。

解析:“他就以鬼神为饵”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这是大层次之间的停顿。

3、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解析:“一方面……一方面”连接的是两个并列的分句,所以应把“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三、误用顿号4、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解析:“制冷、解冻”属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是并列分句,因此,后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以区分不同的层次。

5、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解析:顿号使用有误。

“规模小”与“技术、产品、管理水平”之间不构成并列关系,应将“规模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6、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解析:本句是陈述—件事实,并不是在提出疑问,所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7、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解析:虽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解析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解析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解析高考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再次列入语文考试范围,使不少考生一时茫然,为减少大家备考的盲目性,笔者从命题设错的角度对“标点符号”考查的使用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相信能为同学们的备考填补一些漏洞。

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97年)[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8.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96年)[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9.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例析(一)问号使用的错误(1)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

”问号是句末点号,只能在句末使用,不要在句中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例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2)是减少试题数量呢?还是延长考试时间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3)在黑色的夜里,秋虫唧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呢?还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呢?那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选择关系的复句,有两个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第一个问句用逗号,不用问号。

例句(2)与例句(3)的第一层都是选择关系,因此,应该把这两个问号改成逗号。

(4)我们要正确回答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青年,他们的青春、生命、幸福、欢乐根植在什么地方?例句(4)含有疑问词,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是个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

(二)叹号使用的错误(5)“啊!啊!”李大妈惊叫起来,慌忙之中跳到了村子中间的池塘里。

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面一个叹词后用叹号,因此,例句(5)的第一个感叹号应该改成逗号。

(6)多壮观呀!杭州的钱江大潮。

(7)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叹句、祈使句的谓语前置时,叹号要放在末尾。

例句(6)、(7)的感叹号应为逗号,句号改成感叹号。

(8)啊!这个地方多么奇妙啊。

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

例句(8)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并放到句子最后。

(三)顿号使用的错误(9)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提出“抬龙头,摆龙尾,全身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建设海上山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全面发展。

有些并列词语相互联系紧密又为人们熟知,这些词组中间不用顿号。

例句(9)中的中西部属于这类情况,中间不用顿号。

(10)“水上部落”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11)小岗岭在里屋架峰六、七里的地方。

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例句(10)、(11)的“八九十年代”和“六七里”都是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12)我任教高三年级十一二班的时候,他是十一班的学习委员。

不是概数,而是相邻的两个数字,中间要用顿号,例句(12)中的“十一二”应该写为“十一、二”。

(13)《渴》的第一章“…战争‟的信号陡然升空”,就描述了分住漳河两岸的河南河北为争水而引发的激烈纠纷。

两个意思连接不很紧密的词语之间应该用顿号点开,例句(13)的“河南河北”之间要使用顿号。

(14)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可以提升为逗号,例句(14)的“未来”、“左右”后面要用逗号。

(15)哥哥经常给我讲他的游泳啊、放牛啊、捉麻雀啊。

(16)小红的课桌上堆满复习参考用书,“物理精编”啊、“数学同步”啊、“政治大课堂”啊、“英语天天读”啊……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句(15)、(16)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17)一些外省市的小型水泥运输船,由于其吨位小、运输成本高、安全性能差而逐渐被淘汰,但因其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大部分船被船民改建成“三无”居家船。

并列的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句(17)中的顿号应为逗号。

(四)分号使用的错误(18)中国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一是“重术轻学”的传统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过低。

(19)从一般意义上说,知识创造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教育;二是研究。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的虽是并列分句,但是句子中间再无较小的语音停顿,这种情况下还是用逗号。

例句(18)、(19)的分号应为逗号。

(20)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例句(20)“秋月”后的分号应为冒号,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21)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了起来。

(22)……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23)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例句(21)、(22)的分号应该改为句号,因为前后不是并列关系的分句;例句(23)的“太白”后面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前后句子虽然是并列关系,但它只是更小的程度上的并列,不能与前面的处于同一个层阶上。

(五)冒号使用的错误(24)大学生兼职创收已不足为怪,温州师范学院学生小叶的兼职方式有点新鲜:和顾主从未谋面,只在自己寝室里敲桥键盘就可以赚钱,他一学期就赚大学四年的学费。

(25)在这充满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时刻,我们不由想起文坛泰斗巴金曾为本报题词:为繁荣创作摇旗呐喊,作为箴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之努力,锐意改革,不断进取,把文学报办得更好。

(26)天气预报的价值,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简单:根据气温增减衣服,下雨打伞,刮风戴纱巾,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气预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冒号主要起提示作用,提示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的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的中间。

例句(24)、(25)和(26)中的冒号都只能管到句子的中间,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在使用冒号时,应该明白冒号管辖的范围。

例句(24)的“赚钱”、(25)的“呐喊”和(26)的“纱巾”后面都应该用句号。

(27)熊秉明喜欢小诗,李白《静夜思》他称之为:“不能再小的小诗”。

转述的文字不能用冒号,例句(27)的冒号要去掉。

(28)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29)老王来不及向他解释,只说了一声:“你看吧!”就走了。

文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

例句(28)、(29)的冒号要去掉。

(30)西湖博览会上,本市企业界的三大杰出人物:宗庆厚、鲁冠球、何云东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短暂停顿不能用冒号,例句(30)中的冒号应去掉。

(31)在班委会上,班主任王老师宣布:“今后每个同学自学课必须做到三条:一是不能随便走动,二是不能交头接耳,三是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

”同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例句(31)的后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32)“距离高考只有三个半月了,”班主任老师说:“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循序渐进地学好各门功课。

”引语中“某某说”后面不能用冒号,例句(32)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六)引号使用的错误(33经济学家马歇尔有句格言:“知识是生产中最有力的发动机”。

使用引号时,若是完整地引用原话,而引文又独立使用,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要写在后引号内。

例句(33)的句号应该写在后括号内。

(34)虽然欧洲刚刚在“猎兔犬”2号上受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定雄心勃勃的“极光计划”。

引号引用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名词,不能把它隔开,例句(34)的后引号应加在“2号”后面。

(35)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名句。

(36)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不大的队伍便冒着雨出发了。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有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例句(35)引号里的句号应去掉,例句(36)是正确的。

(37)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其确切的。

”引用的话作为句子的一部分,不管句子多长,句末点号应写在括号外,不能写在括号里面。

例句(37)的句号应写到引号外面。

(七)括号使用的错误(38)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

)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括号里面的解释文字最后不能用点号,例句(38)括号中的句号应该去掉。

(39)小小一块积木般大小的“云杉、板材”,(注意:顿号用错了)居然卖到如此天价……、(40)金,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41)“勇气”号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在理想情况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0米,它2的观测预计持续90个火星日。

(相当于地球上92天)句内括号的点号应加在括号后面,不能加在前面,例句(39)、(40)的逗号和(41)的句号应该加到括号后面。

(42)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814页)。

句外括号起到补充和注释全句的作用,句外括号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例句(42)的句号应放在正文的句末。

(八)省略号使用的错误(43)“妈妈。

看见了吗……哦,还没有看见?为什么……我知道了。

”一般来说,在省略号的前面,如果句子的意思已经表达完了,说明这个句子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

例句(43)“看见了吗””和“为什么”后面都应加上句末点号。

(44)中国农民画的题材很广,有经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人情……等等,真实包罗万象。

用了省略号后,一般不接着用“等等”之类词,例句(44)的“等等”多余。

(九)书名号使用的错误(45)《上海文学》新开《自由谈》一栏,本期刊登王安忆、陈丹青关于当代影视剧的长篇对谈《生活与故事,故事与影视》之一,广征博引,分析精当。

书名号是用来标名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例句(45)中的“自由谈”是专栏,因此,不应用书名号,而改为引号。

(47)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属于出版社发的文件,应该加上书名号。

(48)今天,《美丽天使》杂志社3位编辑来我市采访,请市府办小周安排一下。

“xx杂志社”或“xx出版社”不用书名号。

有了“社”字就指单位了(不是指杂志或报纸的名称)了,因此,例句(48)中的书名号应去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