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精品】分解
精美历史课件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
2
知识框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社会背景: 明朝后期,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中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 民工商业者的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宋明理学继续发展,其弊端进一步凸显。
吏治腐败
资本主义萌芽
1
2
知识框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李贽的主要观点: 否认孔孟之道,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否定程朱理 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强调 正当的私欲,认可追求物质利益;批判 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3、代表著作:《焚书》、《藏书》
藏书
焚书 李贽
1
2
知识框架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主要观点: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 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代表著作:《明夷待访录》 3、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 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1来自2知识框架2
3
大纲考点
(一)基础知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重点知识:李贽的明末清初三大 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三)难点知识:明末清初儒学的发展
1
2
3
4
课外拓展
《天下郡国利病书》
作者顾炎武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 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重点辑 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纠正前人不少错误。此书对我 们研究明清之际的地理知识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书籍。
历史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拓展提高
1.程朱理学成为明清反封建思想的斗争对象,是
因为 ( A )
A.其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
思想家思想的归纳( C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拓展提高
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 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
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 杀人的天性。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政治上: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经济上: 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使得他们要求发展
商品经济。 思想上: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
五常扼杀人的天性。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思想精 华有哪些?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材料一: (明朝)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某犯罪诛
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 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清朝)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 设置军机处。……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 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世称亭林先生,江苏人。 青年时代参加“复社”(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投 身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顾炎武因多次落地而绝 意科举考试。明朝灭亡后,他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 《天下郡 游历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交友论学。顾炎武在 国利病书》 历史、地理、音韵、考据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评价: 开一代 朴实学 风的先 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标解读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
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A.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B.处在动荡的时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C.中年都做过小官,感受到清朝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D.晚年都拒绝清政府的征辟5.(2004年东北三校第一次文综联考,17) 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6. (2005年海淀4月模拟)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想体系
激烈批判封建“工、商、皆 “天下为主, 《明夷 待访录》 民生之本” 君为客” 黄宗羲 专制制度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实践中求 《天下郡 真知 国利病书》
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读通 唯物主义体系 鉴论》
王夫之 耕者有其田
经世致用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及评价
一、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想的背景:
1、经济上: 商品经济步步繁荣,资义萌芽已经出现。
2、阶级:
新兴市民阶层(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 主体)日益强大。 3、思想上: 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思想束缚不断加深。
4、政治上:
君主专制日渐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落后。
二、明清的四大代表
明朝 李贽
明末清初 黄宗羲
明末清初 顾炎武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矣!
王夫之
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 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 明清三大学者。明亡后,王夫 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 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 王政府行人司行人,因反对王 化澄,几陷大狱。后决心隐遁。 伏处深山,回家乡衡阳潜心治 学,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 四十年,始终未剃发。撰写了 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这是一 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 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顾炎武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 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 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 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 考订古音,著有《日知录》、 《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 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 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他强 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教材分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最后一课的教案内容,主要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体会明末清初儒学的发展变化。
本节内容是对前三节所讲的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b5E2RGbCAP二、教案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p1EanqFDPw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DXDiTa9E3d三、教案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三课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已进行系统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各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本课所讲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相对系统条理便于掌握,所以讲解时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RTCrpUDGiT五、教案方法1.学会用问题探究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5PCzVD7HxA2.教案手段: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导学3.教案环节:预习检查、设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jLBHrnAILg 六、课前准备1.学习准备:预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初步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教学设计1: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A、导入新课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B、课文讲授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1、政治:①专制统治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例证(一).“离经叛道”的李贽★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焚书》《藏书》等★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结合材料习题,我们可以概括: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讲人:高三历史组段山秀【课标要求】: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学法指导】:学会用问题探究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并结合必修1和必修2,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知识梳理】:导入:简述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
一,明清之际的活跃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探究——重点突破】:1,阅读下列材料,了解李贽的思想。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然则予之是非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今日非矣。
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虽使孔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何是非也,而遽可以定本行赏罚哉!──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材料三: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5、下列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思想主张?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 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 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 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 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 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表现
2、下列材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 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限制 君权,保证人民的权利。
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
黄宗羲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顾炎武
经济上,都重视发展工商业
思想上,都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王夫之
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 特点: 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 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 1、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君主专制(批判性) 机。 ——《中国文化史》 2、继承先秦儒学主张和谐发展,强调力行,敢于 评价: 几位大师-—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他们许多话,在 材料二 探索的优良传统(继承性) 1、积极: 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电气一般把许多青 年的心弦震得在跳。 ——梁启超 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1)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工商业,批判继承传统 材料三 蔡元培曾言:“黄梨洲氏且得东方卢梭之目焉,是为学 代的要求(时代特色) 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问界之势力” ;陈天华将黄的地位抬得更高:“明末清初,中国 (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有一个大圣人,实孟子以后的第一个人„„他著的书有一种叫《明 夷待访录》„„比《民约论》的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 ;孙中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 山亦曾将此书作为鼓励民众反清情绪、传播革命思想的载体并将之 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李泽岩 赠送给日本友人 。 2、局限: 材料四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 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统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
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 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
力量
壮大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 建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①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②未明确 提也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1、李贽的“异端”思想
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 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 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 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 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材料3,“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生平
浙江余姚人、 梨洲先生 抗清,著书
江苏昆山人、 亭林先生 弃科举,抗清
湖南衡阳人、 船山先生 抗清、著书、隐居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天下 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主
政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②提倡法治取代人治
反对君主专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 牌 坊
贞节牌坊——从青春到坟墓的漫 长苦守,一个女人终身幽禁的证 明。
此牌坊是怎样 获得的?
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
第4课
课本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
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知识结构
明
清
之
际 活 跃
进 步 的
的 儒
思 想
家
思
想
产生背景 代表及其主张 影响(评价)
一、背景(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盛极而衰 2、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
缓慢发展(根源) 3、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和科举考试束缚思想; 4、阶级:工商业者阶层(市民阶层)的壮大 5、外部: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明末进步思想家。青年时代生 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 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 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 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8岁时 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 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 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 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著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②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如何对传统儒 学批判继承的?
批判: ①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主 ②经济: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③思想:反对理学的空谈主义和唯心主义。
继承: ①继承民本思想,和谐思想 ②探索精神和倡导社会责任感
政治 条件 经济 条件 内容
影响
本质
明末清初的早期民主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
评价: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的思想影响
材料1: “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而已 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材料2:“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天地之 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 。”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 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背景(原因)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特点: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积极推动作用
•顾炎武的思想影响
材料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 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2: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 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 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顾炎武《日知录》
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②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 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①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 的冲击;②但未能动摇封建统治 的理论基础
①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 准备;②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③对亚洲革命运动也 起了鼓舞的作用
⑴反传统、反教条。 ⑵反封建专制。
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众治”,反对“独治”。种种限制君权)
⑷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工商皆本”
四、影响(评价)
积极:
①冲击君主专制统治。 ②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具有民主性,
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影响。 ③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消极:
①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 调个性发展和男女
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 平等。
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的“异端”思想 2、李贽思想的评价
①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②挑战封建正统思想,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启 蒙思想的先驱。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
出李贽的什么样 的 “异端”思 想?
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
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 伪说教,强调人正
所好,各驰所长”。
当的私欲;
材料6: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
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 一些传统观念,强
思 天下为主,君为客
注重实学实 践求真知
反对君主专制
唯物思想 辩证法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影响
材料: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 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 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 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 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 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 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从这三则材 料中我们可以看 出李贽的什么样 的 “异端”思 想?
①挑战孔子及其 儒家思想的正统 地位,反对以孔 子的是非为是非。
材料4: “万物皆生于两”,
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
从这二则材
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 料中我们可以看
的天理。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材料5:“穿衣吃饭,即是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