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及邻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预测研究

合集下载

安徽及邻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研究

安徽及邻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研究
地 区地 震 危 险 区 的判 定 提 供 一 定 参 考 依 据 。
1 资 料 及 方 法
11 台站分布 及资料 . “ 五 ” 期 间 , 安 徽 省 合 肥 、 蒙 城 2个 人 工 值 守 台及 合 肥 遥 测 台 网 6个 子 台 ( 合肥 九 含
子 台 )均 进 行 了 数 字 化 改 造 ,使 用 的 仪 器 是 中 国地 震 局 研 制 的 速 度 平 坦 型 数 字 地 震 仪 。遥 测 6个 子 台拾 震 器 型 号 为 J — 0 D,频 率 特 性 在 1-2 C V10 "'0Hz之 间 ,动 态 范 围 6  ̄ 7 B,采 - 0 0d
于 J V1 0 C- 0 D。各 台 经 纬 度 等 参 数 见 表 1 。
表 1 数 字地 震 台站分 布
我 们 选 用 了上 述 7个 台站 三 分 向数 字 记 录 19 9 9年 1  ̄ 2 0 1月 0 1年 9月 期 间 记 录 到 的 安 徽及邻 区 4 2个 中 小 地 震 ,震 级 范 围 为 ML .~ 46 2O .,震 源 深 度 为 3 2 m,每 次地 震 记 录 台 ~ 2k 数 为 2 7个 ( 一 次 1个 ) ~ 仅 ,平 均 震 中距 为 6  ̄3 0k 0 3 m。利 用 这 些 资料 ,先 采 用 数 字 化 地 震 记 录 分 析 软 件 PT A ( 玉 仿 等 , 19 )进 行 资 料 处 理 ,然 后 计 算 每 个 地 震 的 构 造 环 境 IS 荣 97 剪应 力 『值 。 n
中 图 分 类 号 : P .2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l 0 — 2 6(0 2 0 - 0 0 0 3 7 l 5 3 34 2 0 )3 0 2 — 6 0

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

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

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
沈小七;王俊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2014(034)002
【摘要】本文对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和地震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孤立型次之.考虑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震源机制解等因素,可以将安徽及邻区划分为15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为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7页(P98-104)
【作者】沈小七;王俊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在辽宁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变化特征研究 [J], 曹凤娟;王海燕;王安东
2.北京及邻近地区中等以上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识别与特征研究 [J], 杨明波;王吉易;刘喜兰;王力;赵文忠;鲁跃;张洪魁
3.云南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 [J], 皇甫岗;秦嘉政;李忠华;邬成栋
4.安徽省地震序列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研究 [J], 程鑫;黄显良;洪德全;吴雯雯;戚浩;郁建芳
5.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J], 孙业君;刘红桂;江昊琳;詹小艳;居海华;杨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地区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的关键技术

安徽地区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的关键技术

安徽地区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的关键技术杨波;张炳;谢石文;韩成成【摘要】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工程是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动信息对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范围和程度进行快速评估,争取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工程场地前的短暂时间,进行预警,为实施紧急处置措施提供依据,达到减轻地震灾害、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目的,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地区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的关键性技术,以期望进一步提升安徽省防震减灾服务能力,完善地震监测及预报能力.同时,为科学地震预警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窗口.【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3页(P36-37,4)【关键词】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警;防震减灾;信息服务【作者】杨波;张炳;谢石文;韩成成【作者单位】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230031;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点研究室;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具有瞬间发生、破坏严重、预报困难的特点。

随着现代全球性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和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地震灾害的危害性越加突出。

地震烈度具体地说就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通常为宏观烈度,并且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地震的最早建立并用于描述地震影响强度的标度。

地震烈度的概念不仅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领域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防震减灾的各个环节中继续起着重要作用[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实施迅速、有效的地震应急决策以及开展快速救援行动,必须首先了解地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及时把握极震区以及不同程度破坏地区的地震破坏总体情况。

地震烈度速报产出的信息可为地震应急决策、紧急救援提供科学依据,快速确定重点救灾区域,科学开展紧急救援。

淮南地应力普查确定的地震危险区与相邻区域的地震分析

淮南地应力普查确定的地震危险区与相邻区域的地震分析
于 上 述 情 况 ,我 局 在 19 9 7年 1 O月 与 中
国煤 炭 科 学 院西 安 分 院合 作 对 淮 南 及 其 周 边 的阜 阳 、六 安 、蚌 埠 、 合 肥 地 区 即
l6 O 。 l7 5 。 、 3 .。~3 .o 约 1 .1 ~ 1 . 1 E 17 30 N
2 2 0 m 范 围进 行 了 地 应 力 普 查 ,普 查 10 k 2 情 况 详 见 图 1 。
中图分 类号 :P 1 .2 3 57 7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86 (O 2 3—0 7 —0 0 1 6 2 2O )0 01 5
日 吾 J I
为 了查 实 安 徽 省 地 震 局 19 9 7年 度 地 震 趋 势 研 究 报 告 指 出 的 地 震 异 常 区 ,我 局 在 19 9 7年 l O月 5 E 同煤 炭 科 学 研 究 总 院 西 安 分 院合 作 对 淮 南 及 周 边 地 区 进 行 了 较 大 范 围 的地 应 力 普 l
徐 燕 ,殷 煤 ,韩 育平 ,杨 勋 普 ,朱 亮
( 徽 省 淮 南 市 地 震 局 ,安 徽 安 淮南 2 20 ) 30 1
摘 要 :使 用 淮南 及 邻 区的地 应 力普查 资料 确定 了相 应 的地 震 危 险 区 ,并 分析 和 讨论 了其
与 地 震 的 关 系 。 认 为 地 应 力 普 查 是 探 索 地 震 预 报 的一 种 新 方 法 。 关 键 词 :地 震 危 险 区 ;地 应 力 普 查 ; 挤 压 区 ; 引 张 区
华 东 地 区重 要 的 能 源 基 地 ,拥 有 近 2 0 0
万 人 口 ,东 有 郯 庐 断 裂带 ,西 有 许 昌 一 淮南 断 裂带 ,历 史 上 曾 发 生 过 两 次 中强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李军辉;刘东旺;洪德全;孙盼盼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10(031)001
【摘要】选择安徽及邻区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10 km左右.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大体上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深度优势分布为5~15 km.其中霍山地区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5~10 km.总体上,安徽及邻区地震多发生在5~20 km地壳的中上部,为浅源地震.
【总页数】5页(P1-5)
【作者】李军辉;刘东旺;洪德全;孙盼盼
【作者单位】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3
【相关文献】
1.安徽及邻区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J], 李军辉;王行舟;洪德全;张军;陶月潮;何康;王雪莹
2.宁夏及邻区地震震源衰减模型及震源参数研究 [J], 金春华;盛菊琴;田小慧;赵翠

3.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J], 丁娟;何琳;叶峰;马犇;张洁
4.sPn震相在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 [J], 程鑫;洪德全;戚浩;夏仕安;张炳;王琐琛
5.青藏高原板内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J], 罗文行;李德威;汪校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及周边爆破塌陷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

安徽及周边爆破塌陷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

第2 期
汪贵章等:安徽及周边爆破塌陷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
2. 7
力 ,产 生 的 是膨 胀 波 , 的特 点 是 垂 直 向波 初 动 向 它 下 ,塌 陷和天 然地 震发 生机 制相似 ,岩 层 内部产 生 了应力 和应 变 ,当应 力 的积 累在局 部地 区达 到或超
过岩石 的破 裂 强度 时 ,岩层 就 发生 了错动 和位 移 , 岩 层错 动有 一个 过程 ,一 般 要持续 几秒 到十几 秒甚
别 的。例 如 ,山东 的塌 陷地震 与皖 浙交 界地 区的塌
陷地 震从记 录上 就 能看 到 明显 的区别 ,如 图 4 图 、 7所 示 。就其 机 制而 言. 可能有 双力 偶机 制、偶极 矩 机 制或其 他 更为 复杂 的情况 。这 种塌 陷地震 往往 是
1 爆破 、塌 陷的类型
根据爆 破 、塌 陷特 殊地 震动 产生 的原 因 ,可将 其划 分为 以下几 种类 型 :
0 引言
安 徽 省 数 字测 震 台 网 自 20 —3 投 入运 行 以 0 70 来 ,记 录 了大 量天然 地 震信 息、非天 然特 殊地 震动
信 息 。2 0 — 10 - 2 0 00 0 80 . 1 0 9 .2期 间, 一年 就触 发记 录 了我省境 内 ML 1 > . 的特 殊地 震动 6 0多个 ,基 5级 0
陷 :主 要指 喀斯特 溶洞 塌 陷、矿井 巷道 的塌 陷、矿 井 内诱发 的岩爆 等 。

2 关于爆破 、塌 陷的震源特点
21 爆破 震源特 性 .
爆破 是人 工源 ,多是 因工程 的需 要 ,发震 的地
本 与天然 地震 的发震 次数 相 当 。过 去对爆 破 、塌 陷 等特 殊地 震动事 件 ,是 识别后 不进 行震 相分 析就删 除 。从 2 0.1开 始特 殊地 震动 也要编 目上 报 。在 0 90 对特 殊地震 动 的分析 中 ,发现 有些 天然 地震 与特殊 地震 动是不 容易 识别 的 。特殊 地 震动爆 破 、塌 陷与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 l类 ( 差 ≤ 1 m) i 、I 误 n 5k 的地震 样 本 做 统 计 研 究 。分 析 不 同空 间 范 围 的
震 源深 度分 布 特征 , 初步 探讨 了震 源 深度 分 布 特 征 与 地质 构 造 、 壳 结 构 的 关 系 , 并 地 为进 一 步 探讨 本 区域 地 壳介 质结 构 与地 震 活动关 系 提供 基础 依 据 。
近年来 , 震定 位 精度 得 到 了很大 提 高 , 地 为震源 深 度 的研究 提供 了充 足 的资料 。本 文 收集 整 理 了 1 4~ 1 0E, 9~3 。 范 围 内 , 9 0年 1月 至 2 0 1 。 2 。 2 。 5N 17 0 9年 3月 的地 震 目录 , 择定 位 精 选
深 度 分 布 特 征 , 步 讨 论 了震 源 深 度 与 地 质 构 造 , 壳 结 构 的关 系 。结 果 表 明 : 徽 及 邻 区 平 均 震 初 地 安 源 深 度 l m 左 右 。 中小 地 震 震 源 深 度 在 空 间 分 布 是 不 均 匀 的 , 体 上 从 西 到 东 , 南 到 北 逐 渐 Ok 大 从 增 加 , 度 优 势 分 布 为 5 1 m。其 中霍 山 地 区 震 源 深 度 优 势 分 布 为 5 1 m。总 体 上 , 徽 及 深 ~ 5k ~ 0k 安
作 者 简 介 : 军 辉 ( 9 21 ~ ) 男 , 理 工 程 师 , 业 于 中 国科 学 技 术 大 学 地 球 物 理 系 , 要 从 事 地 震 研 究 工 作 李 1 8—1 , 助 毕 主 基 金 项 目 : 震 科 学 基 金 课 题 ( 8 7 ) 安 徽 省 地 震 局 重 点 基 金 课 题 (0 6 1 共 同 资 助 地 A0 O 5 和 200 )

汶川8.O级地震后安徽省流体异常分布和地震活动特征

汶川8.O级地震后安徽省流体异常分布和地震活动特征
E mal a g o c e @1 3c r . - i: n u - h n 6 .o n
1 期
陈 安 国 等 :汶川 80级 地 震 后 安 徽 省 流体 异 常 分 布 和 地 震 活 动 特 征 .
8 7
板块 、华南 板块 和秦 岭一 别带 在安 徽省 的 中部相 复合 [。 大
第 3 1卷
第 1期
华 南 地 震
Vo . . . 1 31 No 1 Ma" 2 1 l .. 01
2 1 年 3月 01
S OUT C NAJ RNA E S H HI OU LOFS IMOL Y OG
汶川 8O级地震后安徽省流体 异常分布 . 和 地震 活 动 特征
构 造 上 的 关 联 可 能 对 安徽 产 生 影 响 的 敏 感 位 置 。 还 使 用 了汶 川 地 震 后 安 徽 省 地 震 台 网记 录 的 地 震 资 料 ,分 析 了 地 震 主 体 活 动 区 域 与 流 体 异 常 集 中 区 之 间 的 关 系 ,并 结 合 震 例 。探 讨 了未 来 地 震 的 活 动趋 势 和 值得 关 注 区域 关 键 词 :汶川 地 震 ;地 下 流体 ;安 徽
根据 中 国科 学 院李廷 栋 院士对 我 国岩石 圈构 造单 元 的划分 [,龙 门 山断裂带 位 于我 国大
陆 的 I 岩 石 圈边 界贺 兰 山一 滇 南北 构 造带 上 ,秦岭 一 级 川 大别 带 是 我 国大 陆 的 6个 Ⅱ级岩 石 圈边 界 之一 。岩石 圈 的 深部 结 构特 点 有利 于 汶川 地震 对 岩 石 圈边 界带 上 的 敏感 位 置 产生 影
响。 1 . 汶 川 地 震 的 同 震 和 震 后 效 应 2
根 据 中 国地 震前 兆 台 网中心数 字化 数据 库资 料统 计 ,有 3 4个 水位 观测 点 、4 9个水 温 3 0 观测 点 和 2 4个 氡 观测 点 .在 汶 川地 震 时观 测 到 流体 的 同震 和震 后 效 应 。从 空 间分 布 来 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及邻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预测研究(2009-04-20 10:56:12)
标签:杂谈
中长期地震预测工作直接服务于10~20年左右的防震减灾工作,科学意义和社会效应十分明显,但受预测时间尺度限制,较长期地震预测和短临地震预报远未达到系统化、和实用化的程度。

安徽属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性较弱,由于中强地震一般不产生明显的地表错断现象,故难以通过地表调查获取断层活动的定量数据在相关区域开展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预测工作。

近年来,在安徽地区地震地质、历史地震活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活动断层、历史地震、地球物理场、现代构造应力场等反映的长期和超长期地震危险性信息和发震构造环境,结合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尝试应用于安徽未来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划分,为2006~2020年安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综合圈定提供地震地质学依据。

结果显示:安徽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可分为两类,Ⅰ类地震危险区有泗县-泗洪(M≥6.0)、霍山-六安(M≥5.0);Ⅱ类地震危险区有马鞍山(M≥5.0)、淮北(M≥5.0)、铜陵-青阳(M ≥5.0)。

其中,Ⅰ类地震危险区在预测时段内,发生所预测震级的可能性较大。

引言中长期地震危险区预测是介于长期与短临地震预报之间的一项研究,它既是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
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提供依据和监测目标,其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未来数年至10~20年的减灾对策和抗震防灾工作,在确定地震重点防御区域,制定减灾对策及构建完整的预报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