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 U 4 7 3 一
l前 言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缡号:1 6 7 1 . 5 5 8 6 ( 2 0 1 5 ) 2 4 . 0 0 1 5 . 0 2
土 分层 捣实至地表;灌浆 ,用直径为 2 5的胶皮 管连接灌 浆 管和溶 液桶 ,然后将碱液加温至 9 5 ℃以上 ,开启 阀门,溶液 以 自流 方式注入 土中 。 3目 前 国内超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的特点 3 . 1我国超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主 要是 因为 地域 跨度 大,地质环境复杂多样 。像黄土 、 冻 土、杂填土和熔岩土质等 。另外 ,诸如西南地 区的版块结 构容 易发生地震 ,这对建筑 ,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具有很高 的 抗震性要求 。 3 . 2事 故多发性 尤 其是近段 时 间的桥 梁事 故发生 情况太 频繁 ,究其 原 因 ,除 了各种客观因素之外 ,施工前的施工设计和方案存在 定 的不合理 ,导致许多桥梁和其他建筑部分塌 陷,出现裂 缝 ,给人们 的生活带来经济损失和生命危险 ,也给建筑施工 带来资金浪 费和 资源浪 费。
4工程概况 某工程是某地 区的标 志性建筑 ,属于一项重点工程 。该 工程的建筑总面积达到 9万平米 以上 ,高度为 1 8 8 m ,主要分 为地上 4 5层、裙房部分 3层 以及地 下结构 2层 ,属于超超 高层建筑 。该建筑 的地基部分采用 的是箱形基础进行施工 , 该基础 中,底板采用 的是厚为 1 . 8 m的钢 筋混凝 土筏板,结 构形式采用 的是型钢混凝土筒 中筒结构 ;建筑的裙房部分是 采用的独立柱基进行施工 ,结构形式为现浇钢 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 。在该工程 中,主楼部分 以及裙房 部分的基础 埋

在超超 高层 建筑施工过程 中 ,如果没有 明确风化泥质砂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基处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就高层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地基处理技术的起点和基础。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获取到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地质构造、土层性质等资料,为后续的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地质勘察要点包括:1. 地质构造分析,包括断裂带、滑坡等构造特征的分析,对地质构造敏感区域的特别重视。

2. 地下水情况的调查,包括水位、水质、水文地质等信息,分析地下水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3. 土层性质的分析,包括土层的类型、强度、密实度等参数,为后续的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地基处理方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方法通常包括地基加固、地基改良和基础处理三种主要方法。

地基加固是指对地基进行加固,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良土层的方式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基础处理是指对建筑物基础部分进行处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地基加固2. 地基改良3. 基础处理三、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施工工艺要合理:地基处理施工的工艺要合理,包括挖土、回填、压实、加固等环节,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工序的合理顺序和施工工艺的规范化,确保地基处理效果。

2. 施工材料要优质:地基处理施工材料的选取要优质,包括加固材料、改良材料等,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基处理的效果,因此要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

四、监测与评估在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地基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

监测与评估的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情况、抗震性能等。

通过监测与评估可以了解地基处理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

高层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关键要点包括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方法、施工注意事项以及监测与评估。

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撒 搬选 特 j 井点 确定
I . I工程 概况
臀 特井 点
2 0 2 0 0
3 ^ . 5
某调度通讯楼工程是该省重点工程' 建筑面积 9 0 6 9 1 m 建筑高度 濯 井井 点 l 0 - 2 5 O ) I 5 1 8 8 n本工程主楼为箱形基础篇 基底板为 1 . 8 I / 1 厚的钢筋混凝土筏板, 卵石层为含水层埋 深为 5 2 — 1 2 3 型钢混凝土筒中简结隗裙房为独立柱基观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 区域卵石层下面为第三纪泥质砂岩层, m 裙 房底板位于卵石层区域内第 三纪泥质砂岩层埋深 1 2 31 8 m主楼箱
构, 主楼基础埋深为 1 7 5 0 0畸踣房基础埋深为 1 1 5 5 0 r n ' 主楼地 匕4 5 层, 裙房 3 4园 地 下为整体地下室共 计2 层。 察报告碍 出可把泥贯眇岩层作为隔水底板所 以管井采取完全井点方式 1 . 2工程特点
为完全排除基坑内卵石层含 本工程的建筑高度为 1 8 8 m , 其建筑基础主要是采用箱形基础的 形 进行没置筒井深度不用深入主偻底板以下, 管井深度为进 ^基岩以下至少 3 . 0 m 。3 . 2 3布 式' 也有一部分基础可以作为天然地基这就为建筑工程节省了成本伯是 置井点。 采用井点群井降水的降水 措施姻 过各井点 抽水艘- 地下 水位降至 这样高的建筑要想保证其质量 建筑基础质量是非常关键这里主要采 以保证基础施工。 井点沿裙房基坑周边布置' 距基坑 匕 边缘 用箱形基础, 因此对该类型基础施工要求很高. 旌爱 枣 石 } f i 施工之前要 充分的 基础底面以下, 线为 1 5 - 2 . 0 m, 间距为 1 5 . 0 — 1 8 . 0 r r L 共布置井点 3 1 个. 均为完整井. 深度 了 解持力层刘其进行分析论证 证施 工『 I 俐 进行。 为 1 6 2 5 — 1 7 5 0 m{ 2 工艺原理 J c 管网名 确 臻 中排 入城市下水管; 道。 首先报据对该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拔| 卿该工程所在位置的地下水 7

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工法(2)

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工法(2)

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工法一、前言在工程建设中,风化砂岩土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施工工作。

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工法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风化砂岩土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a. 该工法简单、快捷,适用范围广,能够处理多种风化砂岩土的情况。

b. 通过夯实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风化砂岩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c. 该工法对现场环境要求较低,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地貌条件。

d. 施工过程中不需要高科技设备和复杂工艺,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三、适应范围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合:a. 风化砂岩土基础处理:用于建筑物、道路等的基础处理,能够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b. 边坡处理:对于存在风化砂岩土边坡的山区工程,可以通过强夯处理加固边坡的稳定性。

c. 填方处理:在填方工程中,特别是填充风化砂岩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夯处理提高填方土体的后期稳定性。

四、工艺原理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夯实原理:通过夯击的方式,使土体发生固结和变形,进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b. 锁结原理:夯击作用下,土体中的颗粒可以相互锁结,形成更加紧密的土体结构,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c. 压实原理:夯击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促使土体颗粒间的膨胀空隙被压实,从而提高土体的密实度。

五、施工工艺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前期准备:包括工地准备、机具设备的调试、工程测量等工作。

b. 夯击处理:选取适当的夯击次数和夯击能量,通过夯击机对土体进行夯实处理。

c. 检查验收:对夯击后的土体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的劳动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人员安排: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各个岗位职责,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下连续墙入岩成槽施工技术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下连续墙入岩成槽施工技术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下连续墙入岩成槽施工技术周兆勇*,庞征(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三河065201)摘要:以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秋水广场站为依托,该车站地下连续墙入岩深度深,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旋挖钻机与冲孔桩机相结合的成槽工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结合地下连续墙工程实例,主要阐述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该工艺的施工方法及预防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下连续墙;泥浆护壁;入岩成槽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4)04-0179-0525.108m;主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工程的不断开发利用,基坑工程越来越广泛。

地下连续墙作为维护结构被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施工所采用。

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总结了一些地下连续墙入岩成槽技术措施,如文献[1-2]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地下连续墙入岩成槽施工技术。

文献[3]探讨了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文献[4]通过槽壁稳定性解析理论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出安全系数,并提出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泥浆护壁相应施工措施。

文献[5]通过对施工中可能影响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和铁路既有线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邻近铁路深基坑中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安全技术对策,但是由于各工程地层条件差异,连续墙入岩成槽施工技术也会有所差异。

本文以南昌轨道交通1 号线秋水广场站为背景,针对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特殊地质条件,总结地下连续墙入岩快速安全成槽相应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秋水广场站位于世贸路下方,站址位于红谷滩区世贸路与赣江中大道交叉处,车站呈东西走向;为双轴3 跨地下3 层岛式车站,地下1 层为站厅层,地下2 层为设备层,地下 3 层为站台层;站台中心里程为SK10+ 909.780,起讫里程SK10+835.830~SK10+983.830;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23.460m,顶板覆土厚度3.6m;两侧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分别约为24.812m、4体 结 构 总 长 148m ,标 准 段 宽 度 19.7m ,端 头 井 净 宽 23.5m 。

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技术

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技术

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技术【摘要】风化砂岩土采用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有了较大提高,填土的不均匀性基本消除,透水性大幅度度减低。

本文从施工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多方面阐述了强夯处理风化砂岩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强夯地基处理风化砂岩土1.前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我国近十年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 目前正在大规模发展建设中。

由于本区域场地的地貌单元为构造剥蚀丘陵地段,微地貌为河谷冲积地块,主要土质为风化砂岩土。

政府已将其整体进行挖填整平。

这种土层的分布不均匀,一般为5-10米,厚度变化也比较大,具有填土的不均匀性、并且透水性强。

作为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且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本地区地域广阔,采用其它地基加固方法,受局限性,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本地质情况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且造价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经过反复工程实践,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不仅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且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工艺简单等特点。

2.施工特点强夯法施工特点: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施工材料少、施工工期短、节省费用等。

3.适用范围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特别是风化砂岩土等地基强夯施工。

4.工艺原理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重锤(一般为10-40t,)起吊到6-40m高度后,自由下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土体产生瞬间变形,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夯机进场、组装→选定试夯区域→试夯并收集夯击数据→确定夯击技术数据→夯区测量定位→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夯车就位→第一遍点夯施工→夯坑回填及土石方平衡→测放第二遍点夯位置→夯车就位→夯坑回填及土石方平衡→第二遍点夯施工→测放满夯线→夯车就位满夯施工→夯区场地平整5.2操作要点5.2.1 确定强夯参数5.2.1.1由于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具唯一性,在强夯参数的选择时,应依据本工程的实际地质情况及规范的经验取值初步确定强夯参数,通过试夯时的综合检测手段,对各项参数进行判定或调查。

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基坑施工工法 (2)

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基坑施工工法 (2)

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基坑施工工法一、前言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基坑施工工法是一种适用于砂岩含水量高的地区的基坑施工工法。

该工法采用特殊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砂岩含水量高、易坍塌、难施工等问题。

二、工法特点1.适用范围广:该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基坑,特别是在砂岩含水量高、软弱不稳定的地质条件下,使用该工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施工效率高:该工法采用了机械化施工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施工质量高:该工法采用了多层次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安全性能好:该工法为施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适应范围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基坑施工工法适用于下列各种情况:1.建筑基坑在含水量高、软弱不稳定的砂岩层区域内。

2.建筑物地下室挖掘深度较大。

3.建筑地基水平面深度较低。

四、工艺原理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基坑施工工法采用了一系列比较创新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措施,其工艺原理如下:1.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措施,使施工过程更加顺利、安全、高效。

2.采取的技术措施采用了暂时支护、锚杆加固、加强挖土机械等施工技术措施,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五、施工工艺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基坑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如下:1.地面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场地进行清理,确保施工过程中无障碍物,平整干燥。

2.钻孔加固:在施工现场进行钻孔加固,以加强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暂时支护: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暂时支护技术,保证钻孔加固后,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4.爆破除净:在暂时支护后,进行爆破除净,清除砂岩层中的杂物和泥沙,使砂岩层达到一个充分稳定的状态。

5.下沉组合桩:在爆破除净后对地基进行下沉组合桩加固,加强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锚杆加固:在下沉组合桩加固后,对地基进行锚杆加固,使地基基础稳定、牢固。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性都离不开良好的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是指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改良、处理等手段,使其具备适合高层建筑施工和使用的能力。

下面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

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土质特性、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基础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结合高层建筑的荷载特点,进行基础设计,确定适用的基础形式,如浅基础、深基础、复合基础等。

3.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的结果,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基、改良地基、处理地下水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加固地基:对地基进行加固可以采用加筋、加压、加固材料等方法,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加固、土石方加固等。

5. 改良地基:改良地基是通过改变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改良方法有灌浆、振动加固、碎石加固等。

6. 处理地下水:地下水对地基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以采取抽水、降水等方式将其降低;如果地下水位较低,可以注水、补水等方式将其增加。

7. 施工监控: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监控,及时检测地基的变形、应力及变化情况,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

8. 环境保护: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土地、地下水等造成污染和破坏。

9. 合理组织施工:地基处理是高层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需要合理组织施工。

根据地基处理的不同方法和程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进度。

10. 资料归档:地基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包括地质勘察报告、施工方案、监控数据等,为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地基处理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的结果,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以某工程为例。

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有一部分的土壤属于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因此我们决定采用井点群井降水法与明沟排水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以此来达到降水的施工目的,防止地基中的降水井进入到地基底部结构的钻井当中,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施工技术能够节省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的工期。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风化泥质砂岩层
某工程是某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属于一项重点工程。

该工程的建筑总面积达到9万平米以上,高度为188m,主要分为地上45层、裙房部分3层以及地下结构2层,属于超高层建筑。

该建筑的地基部分采用的是箱形基础进行施工,该基础中,底板采用的是厚为1.8m的钢筋混凝土筏板,结构形式采用的是型钢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建筑的裙房部分是采用的独立柱基进行施工,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该工程中,主楼部分以及裙房部分的基础埋深分别是17.500m、11.550m。

1.工程特点
在本工程中,由于总高度为188m,于是施工人员在其地基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箱形基础与天然地基相结合的方式,这在工程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

但是正因为建筑过高,因此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箱形基础的施工质量,并对地基部分的持力层进行全面的分析。

本文就此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2.工艺原理
首先,为了达到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应该在地基部分设置一个排水设施,根据分析,由于工程的地下水成阶梯型分布,并且含水量较多的土层是持力层以上的土壤,因此决定采用管井群井降水法进行施工;其次,就算设置的排水设施,但仍然会有少部分水流入中风化泥质砂层中,并且没有固定的流向,因此即使施工人员在其周围设置其他降水点,仍然不能够阻止水流入基底中,于是施工人员决定挖掘明沟,这样可以达到二次排水的效果;由于地基的持力层中土质相对比较坚硬,因此在开挖明沟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决定采用切割一以及人工清槽的方式来清理基坑,以保证水流顺利的排出。

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工艺流程
以施工方案为前导,确定基坑降水及支护体系后进行基坑开挖拖工。

其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确定基坑边线及标高控制——基坑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基坑支护——标高抄测——切割机配合人工基槽清理——地基承载力复核——基础结构施工。

3.2井点选择布置
根据对本工程的地下水进行分析,其主要呈阶梯型潜水,含水层在持力层以上的卵石层,其渗透系数为50m/d,水流的流向为东南方向。

该工程的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雨水以及地表水,泄流方式为径流为主。

在选择井点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基础埋深以及地下水埋深进行分析,最终计算出地下水位的降深,为了达到设计的要求,并不浪费资源,我们可以选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多层轻型井点,二是管井井点降水。

由于该工程处于市中心,施工面积相对比较狭小,因此攒用管井井点降水措施更能满足降水的要求。

3.3基底明沟排水
根据分析,建筑主楼部分的地基土层处于中风化泥质砂岩层,虽然这种土层密实度高,并且坚硬,可以当做防水板来避免出现渗透的情况,但是这种土层毕竟存在一定的缝隙,这就意味着会有少部分的水流入到其中,因此,为了提高地基部分的安全系数,我们必须要在基坑内开挖明沟排水,以达到二次排水的效果。

3.4地基施工
在对地基部分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在开挖时不得超过基地部分标高的300mm,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持力层,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来对基坑进行彻底清理。

虽然这种岩层相对比较坚硬,但是当遇到水分之后,便可软化,如果我们采用铁锹等工具必定会加大施工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1)将基底部分进行合理的划分,然后根据各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基坑的清理,等到清理好一个区域之后,施工人员可对其浇筑混凝土,作为垫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该区域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从而降低持力层的坚硬度与密实度,而没有清理的区域,可以利用塑料布进行遮掩,防止水流对其的软化;(2)采用切割机与人工相配合的方式来清理基坑。

首先,将岩层分为大小均匀的网格,然后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最后再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挖掘。

3.5地基承载力复核
该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要求为平板荷载试验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800kPa。

为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复核,基坑挖完进行平板荷载试验,以检测天然地基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值。

试验委托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依据的标准及资料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5.1试验方法
(1)主楼箱形基础面积约为2200mz。

荷载试验共设3个点,在基坑内均匀分布,采用平台堆载装置进行试验。

(2)所有仪器仪表在试验前均进行整栅标定。

(3)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下桩顶沉降达相对稳定后才能施加下一级荷载。

共分12级加载,分级加载200kPa。

最大加荷2400kPa。

(4)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10,10,10,15,15min测量一次,之后每隔30min测量一次并记录。

(5)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终止加载: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侧向挤出。

2)沉降急剧增大,荷载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

3)在稳定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之比不小于0.06。

5)达到反力装置的最大承受能力。

6)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已达到要求的极限殍戡力。

3.5.2试验结果
试验点的荷载值都超出设计要求荷载800kPa,即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可作为天然地基。

本工程采用深基坑降水方式进行排水,基础开挖施工至接近基底标高时采用切割机配合人工清槽的方式进行施工,操作简便易行,适宜大面积推广。

4.安全措施
(1)制订边坡变形观测制度,定时检查边坡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制订降水井水位变化观测制度,定时检查降水井内水位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土方开挖时安排专人负责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的工作路线、行驶路线安排,避免机械事故和交通事故。

(4)人工清槽时对工人使用铁锨、铁镐、切割机进行专门安全交底,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5.结语
在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过程中采用井点群井降水与明沟排水结合的方法完全可满足施工降水要求,避免降水井进入基底以下的钻井,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

采用切割机配合人工清槽的方式,减少了人工投入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荷载试验验证了中风化泥质砂岩层承载力满足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承(下转第293页)(上接第251页)载力要求,可以采用箱形基础加天然地基持力层的结构形式,不仅避免了桩基或其他基础形式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风险,而且降低了基础施工造价。

通过此实例为中风化岩土层较浅的且可作为持力层的地区,进行超高层施工提供了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凯里,张耀庭.复杂情况下特殊建筑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技术,2011,42(6):502-504.
[2]杨承析.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施工,1987(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