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AA---诗歌答题模式(课件)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 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 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 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 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炼字型
•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 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 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依依不舍)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 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六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诗眼) •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 么? •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 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 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 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 把握程度。 •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 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 的作用考虑。(还要顾及表现手法)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篇章结构(共16张PPT)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 “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 此“不尽”之情呢?
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术语)诗人此时宕 开一笔,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 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 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 加深了诗人的边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象空间。(作用)
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导
• 学习目标: •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
式,规范答题。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思 常见诗歌结构技巧
• 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诗、伏笔 铺垫、 比兴、重章叠句。
•中间:承上启下、伏笔 铺垫。 •结尾:照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 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 谪。
全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 抑扬一般可分为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几种。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
欲少扬妇“先不抑知又愁叫”先,抑后后面扬才,说即她文势 先“ 的 产下悔生刻画”的抑,,感后深通伤上刻过 和扬褒表对 哀,扬现少 怨或了妇 的。文少情 情意妇绪 绪先因微,贬触妙突景变出抑而化了后
“闺怨”的闺主怨题(。王昌龄)
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手法) 诗的前 两句从正面着笔,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并 对贾生的赞叹。后两句点出原来郑重求贤,虚 心垂询,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 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分析) 作者的讽刺辛辣,感慨深沉。(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PPT课件

的感情。
2021
25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 此诗的语言艺术。
•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 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 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 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 练生动……
② 概括,揭示构成的2021意境的特点
15
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
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双鲤——代书信(鸿雁亦有此意) 采薇——指隐居生活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2021
16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 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 趣、价值观念等等。
2021
7
二、近年考题 浏览与简析
(怎么考)
2021
8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 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 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综观近 几年的高考试题,有四个特点非常明显:
哀叹,感人至深
2021
28
• ( 二)、诗歌鉴赏常用典 1.投笔: 弃文从武
• 2.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长城: 守边的将士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 边境之敌
• 5瑟瑟: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6.折腰: 屈身事人 杜康 酒 7.化碧: 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2021
25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 此诗的语言艺术。
•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 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 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 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 练生动……
② 概括,揭示构成的2021意境的特点
15
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
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双鲤——代书信(鸿雁亦有此意) 采薇——指隐居生活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2021
16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 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 趣、价值观念等等。
2021
7
二、近年考题 浏览与简析
(怎么考)
2021
8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 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 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综观近 几年的高考试题,有四个特点非常明显:
哀叹,感人至深
2021
28
• ( 二)、诗歌鉴赏常用典 1.投笔: 弃文从武
• 2.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长城: 守边的将士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 边境之敌
• 5瑟瑟: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6.折腰: 屈身事人 杜康 酒 7.化碧: 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古诗词鉴赏之答题步骤 课件(共37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之 答题步骤
古诗词鉴赏的四个角度
01 形象角度
常见提问方式
此诗/某几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某几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某几句描写了怎样的XX(意象)形象?
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步骤
概括形象特征 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 (eg:奋勇杀敌的将领形象)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鉴赏角度:炼字
参考答案:
(1)我觉得在这首诗中的“排”字用得最传神。 (2)“排”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鹤”排除干扰直冲云 霄的画面,能引起读者展开想象,从而帮助感悟它面对困 难却激越向上的精神。 (3)“排”字给原本“萧瑟”的秋天带来了更多的“力 量”。使本首诗一反前人悲秋的观念,描绘出了一幅秋高 气爽、万里晴空的壮丽秋景图。 (4)作者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现了他那 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
赏析诗词时不能把任何一个角度孤立起来,要注意根 据题目要求写出这个鉴赏角度的特点,并结合诗歌本身做 分析,点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为,诗言志。
个人情感、志向
zēng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鉴赏角度:景物形象
参考答案:
(1)本诗写的景物有:秋风、猿鸣、落木、长江等。 (2)首联通过“急”来表达了秋风的猛烈;通过“哀”写 出了猿叫声的哀伤之情。颔联写了在秋风中“萧萧”的 “落木”,写出了秋天带来的离别的无奈;通过写奔腾的 “长江”来对比突出诗人的“百年多病”的无奈。 (3)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忧愁、凄苦 的氛围。 (4)表达了作者对凄苦身世的感叹和壮志未酬的感怀。
之 答题步骤
古诗词鉴赏的四个角度
01 形象角度
常见提问方式
此诗/某几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某几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某几句描写了怎样的XX(意象)形象?
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步骤
概括形象特征 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 (eg:奋勇杀敌的将领形象)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鉴赏角度:炼字
参考答案:
(1)我觉得在这首诗中的“排”字用得最传神。 (2)“排”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鹤”排除干扰直冲云 霄的画面,能引起读者展开想象,从而帮助感悟它面对困 难却激越向上的精神。 (3)“排”字给原本“萧瑟”的秋天带来了更多的“力 量”。使本首诗一反前人悲秋的观念,描绘出了一幅秋高 气爽、万里晴空的壮丽秋景图。 (4)作者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现了他那 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
赏析诗词时不能把任何一个角度孤立起来,要注意根 据题目要求写出这个鉴赏角度的特点,并结合诗歌本身做 分析,点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为,诗言志。
个人情感、志向
zēng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鉴赏角度:景物形象
参考答案:
(1)本诗写的景物有:秋风、猿鸣、落木、长江等。 (2)首联通过“急”来表达了秋风的猛烈;通过“哀”写 出了猿叫声的哀伤之情。颔联写了在秋风中“萧萧”的 “落木”,写出了秋天带来的离别的无奈;通过写奔腾的 “长江”来对比突出诗人的“百年多病”的无奈。 (3)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忧愁、凄苦 的氛围。 (4)表达了作者对凄苦身世的感叹和壮志未酬的感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复习) PPT课件 图文

•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 (
08【全国卷Ⅰ】12 、阅读……(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
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
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的心绪。
21
炼字型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 指定诗中一个字
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
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
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
并分析理由。
22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
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
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8
方法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 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提问方式
寻找型
提问方式: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为一字千金,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是那个字。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30
寻找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08【全国卷Ⅰ】12 、阅读……(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
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
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的心绪。
21
炼字型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 指定诗中一个字
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
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
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
并分析理由。
22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
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
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8
方法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 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提问方式
寻找型
提问方式: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为一字千金,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是那个字。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30
寻找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ppt课件

•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 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 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 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精喜选课件爱,以及对诗人的17亲昵。全
7、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理解诗句含义 型
【• 答案】①作者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残衰的景象,②描绘了一
幅•孤寂、凄凉的意境,③表达了作者旅愁精乡选课思件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 晁补之 •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
•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精选课件
15
• 游月陂
• □程 颢
•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 效果。
•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 【注】 建章:宫殿名。
•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
用?
答案:(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
在高墙之内,无由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
•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 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 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 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精喜选课件爱,以及对诗人的17亲昵。全
7、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理解诗句含义 型
【• 答案】①作者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残衰的景象,②描绘了一
幅•孤寂、凄凉的意境,③表达了作者旅愁精乡选课思件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 晁补之 •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
•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精选课件
15
• 游月陂
• □程 颢
•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 效果。
•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 【注】 建章:宫殿名。
•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
用?
答案:(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
在高墙之内,无由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PPT课件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
15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12
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 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 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 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 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 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10
4、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19
意境举例
请概括以下诗句的意境。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
研究规律 规范答题 诗歌鉴赏的设题答题模式例析
1. 分析诗歌形象型 2. 2.分析诗歌意境型 3.分析表现技巧型 4.分析语言特色型 5.分析炼字型 6.分析关键词型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 面缺一不可。
24
15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12
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 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 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 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 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 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10
4、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19
意境举例
请概括以下诗句的意境。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
研究规律 规范答题 诗歌鉴赏的设题答题模式例析
1. 分析诗歌形象型 2. 2.分析诗歌意境型 3.分析表现技巧型 4.分析语言特色型 5.分析炼字型 6.分析关键词型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 面缺一不可。
24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课件(共43张PPT)

考点一: 感知形象,理解诗意
鉴赏诗歌最主要的是要读懂诗句,理解整首 诗的意思,其次要感知形象,形象是诗歌的基 础,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理 解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把握主题,体 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俗来讲,理解诗歌的内容,即写了什么 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揭示了 什么理等。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指的是诗人借助表达主观情感 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意象浸染了 作者的情感,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 趣。 意境则是作者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相融合 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整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勾画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整首诗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 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 出了一个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 旅人的愁苦心情 。
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 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 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 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 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____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的品质。(3分) 意境、 意象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 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表达技巧、炼 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时训练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青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衣
• 答案分析:
•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 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
•
以景结情、欲扬先抑
青
衣
常见表达技巧回顾: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青 衣
常见表达技巧回顾:
2、描写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以动衬静, 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 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
二、分析技巧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
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抒发情感的手段方法。 分为四大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构思青立意。
衣
<1>、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 夸张、借代、 顶真、设问、反问、双
死”。 (5)比兴。青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衣 物引起所咏之物。 )
• 4、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用了这种手法后的效果;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青 衣
即时训练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青 衣
答题套路
•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 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 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 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 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青 衣
<2>、表达方式
(1)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讽今、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借古
(2)描写技巧
青
虚实相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衣
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 <3>、表现手法
•
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
•
比兴、渲染、烘托、用典、
• <4>、构思立意技巧
•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字型
•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 3、解答分析:答题时要将该字放在句中,结合全 诗的青意境感情来分析。
衣
• 4、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
②星斗:特指北斗星。
•
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青 衣
• 答案分析: •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 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 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青请简要分析。
衣
• 答案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青衣 境。(步骤三)
青 衣
THANK YOU
SUCCESS
青
衣
2019/8/3
三、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
含蓄青衣委婉、
朴素自然、婉约细腻、 清新明丽、幽默讽
• 4、答题步骤: •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青 衣
分析意境型答题套路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 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青 衣
即时训练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于成都草堂时。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青 衣
答题套路
•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作者( )的情感。
青 衣
即时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关……
青 衣
常见表达技巧回顾:
3、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喻。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2)拟人。如“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3)夸张。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4)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暗指感情的“情”。 (5)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青衣”。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
青 衣
一、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题分析:最常见的题型。 • 青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衣
• 4、答题步骤: •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