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GIS空间分析_考试.doc

GIS空间分析_考试.doc

第一章空间分析概念一、空间分析的概念1基本概念:空间分析根本目的: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深加工和分析,获取新的信息。

2空间分析方法的分类:(1)产生式分析:地形分析:空间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2)咨询式分析:空间集合分析、空间数据查询二、空间位置三、空间分布描述参数和方法有:分布中心、标准距离、分布密度、分布轴线、空间聚类、趋势面等。

四、空间形态:是空间物体的几何特征,如连通性等,面积、周长、坡度等。

五、空间距离:反映的是空间物体之间几何上的接近程度。

基于距离的分析一缓冲区分析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

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六、空间关系一空间方位、拓扑、相关场、叠加等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2.1地图简介一、基本概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一般指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二、地图的分类1.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工程地图如:)2.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指比例尺大于等于1 :10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指比例尺在I : 10万到1 : 100万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指比例尺在小于等于1 : 10万的地图。

3.按制图区域分类4.按地图的结构分类5.按地图的用途分类6.按出版和使用方式三、地理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建立地理空间坐标系,主要的目的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确定地面点的位置,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用地理坐标(纬度、经度)来表示。

地理坐标系统,是以经纬度来定义球面或者椭球面上点的位置的参照系统,是一种球面坐标。

§2.2地图投影一、按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⑴等角投影(2)等积投影⑶任意投影二、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三、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11010班姓名:李松青学号:201101014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功能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使GIS超越一般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系统,不仅能进行海量空间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关系和趋势,挖掘出对科学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从而解决复杂的地学应用问题,进行地学综合研究。

以下是对本册内容的总结:第一章地理空间数据源分析与GIS本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领域,探讨了GIS 环境下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

1.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1.1数量地理学讲述了数量地理学的发展、与传统地理学的比较及其地理分析模拟方法(地理系统分析,随机数学方法,地理系统数学模拟)。

1.2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介绍了GIS的概念与功能1.3 地理计算介绍了地理计算的概念与地理计算的模型和方法2.地理空间数据挖掘2.1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概述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发展及其体系结构2.2 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介绍了数据立方体的基本思想与数据立方体概念所涉及的维度类型(非空间维度,空间-非空间维度,空间-空间维度),度量值(数值度量,空间度量)和成员属性2.3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介绍了OLAP概念以及与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的关系。

2.4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典型方法地理空间数据挖掘主要方法有:地理空间统计方法,地理空间聚类方法,地理空间关联分析,地理空间分类与预测分析,异常值分析3.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3.1 空间分析概念介绍了空间分析的概念与本质特征,空间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目标3.2 空间分析的萌芽与发展介绍了空间分析的发展过程3.3 GIS与空间分析介绍了GIS与空间分析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未能大量引入专业空间分析模块的原因。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GIS1、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它是通过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应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索、证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特征和过程的内在规律和机理,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认知、解释、预测和调控。

2、什么是地理系统数学模拟?其模拟的一般过程是?建立地理系统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为地理系统的数学模拟(简称地理模型)。

地理系统数学模拟的一般过程是:①从实际的地理系统或其要素出发,对空间状态、空间成分、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建立地理系统或要素的数学模型;②经验检查,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则要重新分析,修改模型;若大致相符,则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和上机运算,从而输出模型解;③分析模型解,若模型解出错,则修改模型;若模型解正确,则对成果进行地理解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实质是从地理空间数据库中挖掘时空系统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规律和知识的过程,包括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之间的概要关系等。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图形用户界面(交互式挖掘);(2)挖掘模块集合;(3)数据库和知识库(空间、非空间数据库和相关概念);(4)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如ESRI/Oracle SDE,ArcGIS以及其他空间数据库引擎)。

4、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的、以时间为变量的、持续采集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多维数据集合,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用以支持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过程。

5、地理空间统计模型的分为几类,它们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地统计、格网空间模型和空间点分布形态。

(1)地统计: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空间分布上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GIS空间分析复习总结

GIS空间分析复习总结

第一早空间分析概念: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与作用: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也是核心功能,是GIS领域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的理论性十分重要的突破口,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早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模型理论,地理信息机理理论,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理论空间关系分类:顺序关系:主要指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度量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拓扑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度量关系对空间数据的约束最强烈;顺序关系次之;拓扑关系最弱。

空间度量关系:分为定量度量(空间指标量算,距离度量)和定性度量定量度量空间关系分析包括空间指标量算(距离、面积、坡度、人口密度等)和距离度量(距离)两大类拓扑空间关系: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方向空间关系:源目标相对于参考目标的顺序关系(方位)度量空间关系描述:欧氏距离:直线距离d(A B) = x j -x22■ M - y2)2切比雪夫距离:最大距离d(A B) = max(|X j「x2 I M「y2 I)马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垂直距离大地测量距离:即球面上两点间的大圆距离曼哈顿距离:纬度差加上经度差拓扑空间关系描述:4元组模型:该模型将简单空间实体看作是边界点和内部点。

构成的集合,4元组模型为由两个简单空间实体点集的边界与边界的交集、边界与内部的交集、内部与边界的交集、内部与内部的交集构成的2X 2矩阵。

9元组模型:9元组在4元组的基础上,在空间描述框架中引入空间实体的“补”的概念,将空间目标A表示为边界、内部和外部三个部分的集合。

第五章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五章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之内图层school

距名胜古迹500米之内,环境优雅图层famous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米之内图层street

空间操作
属性赋值 (1)分别打开market 、school、famous图层, 分别添加market、school、famous字段,并全部 赋值为1 (2)打开street图层,添加st字段,赋值为-1

点与多边形的叠合(
point-in-polygon overlay )
包含点的图层与包含多边形的图层 判断点包含在哪一个多边形里面,从而为点设置新的多 边性属性

点与多边形叠合 示例
1
2 3 4
ID 1 2 3 4
ID
city_name 南京 苏州 上海 杭州





空间操作
区域叠加 对market、school、famous和street图层进行 union叠加步骤为如下

包含线的图层与包含多边形的图层 判断线包含在哪一个多边形里面,从而为线设置新的多 边性属性

线与多边形叠合 示例
1 3 2 ID road_name length
1 2 3
ID
沪宁高速 沪杭高速 宁杭高速
400 380 330
province_name 江苏
1 3

函数运算 算术运算(arithmetic)、三角函数 (trigonometric)、对数函数(logarithms)、 幂函数(powers) 统计运算

栅格叠合分析实例
空间操作
叠合方式的选择? market图层、school图层进行intersect操作得到 insctms图层,再将insctms图层与Famous图层进 行inersect叠合操作,得到insctmsf图层 最后将insectmsf图层与street图层进行erase叠 合操作,得到所需结果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2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2
4 2 1 3 5
(1) 点的缓冲区
(2) 线的建立 一是基于点要素的缓冲区,是以点实体 为圆心,以测定的距离为半径绘圆,这个圆 形区域即为缓冲区。 二是基于线要素的缓冲区,通常是以线为 中心轴线,距中心轴线一定距离的平行条带 多边形; 三是基于面要素多边形边界的缓冲区,向 外或向内扩展一定距离以生成新的多边形。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二、GIS模型化的一般方法 分析模型按建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1)概念 模型:又称为逻辑模型,主要指通过观察、总结、 提炼而得到的文字描述或逻辑表达式,常由此构 成专家系统的知识库。 2)数学模型:又称为理论模型,是应用数学分析方 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物理 规律,如区位模型就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很有 价值的理论模型。 3)统计模型,包括经验模型,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 和大量观察实验得到的定量模型。
圆形窗口
环形窗口
扇形窗口
第三节 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与栅格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相比,矢量数据一 般不存在模式化的分析处理方法,而表现 为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一、包含分析 确定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即矢 量点、线、面之间是否存在在空间位置上 的联系。
第三节 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1、概念:缓冲区就是根据点、线、面地理实体,建 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扩展距离图。缓冲区实 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多边形区域,它的形态和位置与 原来因素有关。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GIS分析建模可采用如下步骤: (1)系统描述与数据分析; (2)理论推导 ; (3)简化表达; (4)参数确定; (5)分析模型建立。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四、空间分析的步骤 1. 建立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2. 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 3. 进行空间分析操作 4. 结合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对获得的新空间 数据进行分析 5. 结果评价和解释 6. 产生最终的结果图和报表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空间可视化的系统。

GIS空间分析是GIS系统中最核心和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基于地理空间数据,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一、GIS空间分析的原理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包括空间对象和空间关系。

1. 空间对象在GIS中,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表示为不同的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等。

每个空间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

2. 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指的是空间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空间关系有邻接关系、包含关系、重叠关系等。

空间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空间插值和空间模型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根据特定的空间条件,在地理空间数据集中提取与条件匹配的数据信息。

常见的空间查询操作有点查询、线查询和面查询等。

2. 空间统计空间统计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规律。

常见的空间统计方法有点密度分析、热力图和聚类分析等。

3.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的有限样本点,推算未知位置处的属性值。

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等。

4. 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是对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从而预测和分析未来的空间变化。

常见的空间模型有流域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和城市增长模型等。

三、GIS空间分析的应用GIS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1. 城市规划GIS空间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分析和评估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最优用地布局和交通规划。

2. 环境保护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分析污染源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GIS空间分析复习.doc

GIS空间分析复习.doc

GIS空间分析复习资料1、数量地理学:又称计量地理学或地理数量方法,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学研究的科学。

它试图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弥补定性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应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来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析。

2、从三个角度理解GIS:一、GIS是客观现实世界抽象化的数字模型;二、GIS是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显示与制图的集成工具;三、GIS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模拟与可视化的技术平台。

3、地理计量:应用计算技术求解地理问题的理论、方法和过程,本质上可认为是对地理学时间与空间问题所进行的基于计算机的定量化分析4、数据挖掘:是一个由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和可视化等多学科与技术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5、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实质是从地理空间数据库中挖掘时空系统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规律和知识的过程,包括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之间的概要关系等。

6、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的、以时间为变星的、持续采集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多维数据集合,组织和汇总成一个巾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用以支持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过程。

7、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典型方法:地理空间统计方法、地理空间聚类方法、地理空间关联分析、地理空间分类与预测分析、异常值分析8、空间分析:是地理学的精靛,是为解答地理空间问题而进行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方法,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I'可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9、空间分析本质特征:探测空间数据中的模式;研究空间数据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模型;提高适合于所有观察模式处理过程的理解;改进发生地理空间事件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

、10、空间分析的研究对象:空间分析主要通过对空间数据和空间模型的联合分析来挖掘空间目标的潜在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绪论1. 空间分析概念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2008)。

2. 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 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 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1. 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2. 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

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 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 Voronoi图的V91模型、RCC模型、空间代数模型4. 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

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

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九种方向关系:正东: restricted-east(pi,qi)三x(pi)>X(qi) Y(pi)=Y(qi)5. 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6. 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1•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2•表达的完备性3•表达的可靠性4•表达的唯一性5•表达的课推理性7. 简述时空空间关系的特点?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往往随着时间而变化,时间关系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种时空关系。

时空关系模型是时间区间关系和空间区域关系的正交组合。

时间区间关系包括时间方向和时间拓扑关系,空间区域关系仅为空间拓扑关系。

第三章GIS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1. 简述空间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性?空间数据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空间关系等特征。

基本特性:空间性、抽样性、概括性、多态性、多时空性2. 简述空间数据的抽象层次?任何数据模型,在由现实世界抽象到计算机存储模式的过程中,都将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概念层->表达层->实现层3. 简述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类型概念:是描述数据库的概念集合,是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有足够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描述。

这种描述包括数据内容的描述和各类实体数据之间联系的描述类型: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4. 简述场模型的主要特征场模型的表达使用近似方法。

根据实际的精度需要,将需要存储的空间点数量,减少到计算机可以存储的范围内的过程。

且每一种场模型必须定义一种离散化规则,使那些未知区域所有点的空间变量数值,可以由已知点的数值进行估计。

特征:空间结构特性和属性域;连续的、可微的、离散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空间自相关5. 简述要素模型的主要特征地理要素是通过地理实体定义的,地理实体是真实世界中不能再被细分为同一类现象的地理现象。

地理要素模型只对地理实体的属性(包括空间属性和地理属性)及关系感兴趣。

欧氏空间中的三类地物要素对象:点对象、线对象、多边形对象6. 简述常用的网络结构模型1•网络跟踪一一用于研究网络中资源和信息的流向2•路径选择一一3•资源分配一一反映现实世界网络中资源的供需关系模型4•地址编码与匹配5•选址和分区分析一一决定一个或多个服务设施的最优位置的过程6•空间相互作用和引力模型7. 简述时空数据模型的主要类型序列快照模型一一将一系列时间片段的快照保存起来,各个切片分别对应不同时刻的状态图层,反映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化过程。

(NetCDF数据格式)基图修正模型一一基态修正模型按事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它只存储某个时间数据状态(基态)和相对于基态的变化量空间时间立方体模型时空合成模型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8. 简述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主要类型基于面模型的构模——侧重于三维空间实体的表面表示,如地形表面、地质层面、构筑物及地下工程的轮廓与空间框架。

基于体模型的构模一一基于三维空间的体元分割和真三维实体表达,体元的属性可以独立描述和存储,可以进行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但存储空间大,模型数据结构复杂,计算速度慢混合模型的构模方法一一综合面模型和体模型的优点,综合规则体元与非规则体元的优点,取长补短。

第四章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1. 简述你对栅格数据的理解?2. 简述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聚类分析:根据设定的聚类条件对原有数据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而建立新的栅格数据的方法。

包括:单一层面的栅格数据聚类分析——根据设定的某种聚类条件对单一层面的栅格数据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从而建立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多个层面的栅格数据聚类分析一一常常对多层面栅格数据构成的栅格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每个栅格图层代表某个专题。

栅格图层的每个栅格单元对应多个属性值。

聚合分析:指根据空间分辨率和分类表,进行数据类型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

3. 简述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能够非常便利地进行同地区多层面空间信息的自动复合叠置分析,是栅格数据一个最为突出的优点。

信息复合模型包括两种类型:简单的视觉信息复合一一将不同专题的内容叠加显示在结果图件上,以便系统使用者判断不同专题地理实体的相互空间关系,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

较复杂的叠加分类模型一一根据参加复合的数据平面各类别的空间关系重新划分空间区域,使每个空间区域内各空间点的属性组合一致。

4. 简述栅格数据的窗口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概念:指对于栅格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栅格点或全部数据,开辟一个有固定分析半径的分析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均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或与其他层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复合分析,从而实现栅格数据有效的水平方向扩展分析类型:矩形窗口、圆形窗口、环形窗口、扇形窗口统计分析的类型: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中值、范围、总和、方差、频数、众数等5. 简述栅格数据的量算方法?6. 简述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工具?密度制图分析、距离制图分析、栅格插值分析、栅格数据的统计分析、重分类分析、表面分析第五章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矢量数据的理解1.分别简述点状要素的缓冲区生成方法、线状要素的缓冲区生成方法和面状要素的缓冲区生成方法?点目标的缓冲:形成围绕点的半径为缓冲距的圆形缓冲区;直接绘圆法和圆弧步进拟合法线目标的缓冲:形成围绕线目标两侧距离不超过缓冲距的一系列长条形缓冲带;角平分线法和凸角圆弧法面要素缓冲:形成围绕多边形边界线内侧或外侧距离不超过缓冲距的面状区域;2. 简述网络分析的类型?网络分析是对地理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的过程,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解决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

类型:定向网络(效用网络)一一流向由源(source)至汇(sink);网络中流动的资源自身不能决定流向(如:水流、电流)非定向网络(传输网络)一一流向不完全由系统控制;网络中流动的资源可以决定流向(如:交通系统)3. 简述传输网络分析和效用网络分析的区别?4. 简述效果网络分析的应用?5. 简述传输网络分析的应用?6. 简述追踪分析的作用及常见应用?第六章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DTM的概念、DTM的应用DTM是指描述地球表面形态多种信息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

DEM 的概念,DEM 的表示方法(GRID和TIN 优缺点)DEM是DTM的一个特例或者子集DEM是DTM中最基本的部分,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学表达。

表示方法:数学方法、图形法规则格网Grid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计算机处理,特别是栅格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2•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山坡阴影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缺点:1•地形简单的地区存在大量冗余数据2•地形起伏差别大的地区无法适用3•对某些特殊计算(如视线计算)的格网轴线方向被夸大4•如栅格过于粗略,则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关键特征,如山峰、坑洼、山脊、山谷等不规则格网Tin 优点:1.可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确定采样点的密度和位置,能充分表示地形特征点和线,减少了地形较平坦地区的数据冗余。

2•在显示速度及表示精度方面优于规则格网3.TIN是一种变精度表示方法:平坦地区数据点较少,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数据点密度较大。

这种机制使得TIN数据可用较小的数据量实现较高的表达精度。

TIN方法的特点(与Grid相比):1•从等高线数据中选取重要的点构成TIN,并生成规则格网,在两者数据量相同的情况下,TIN数据具有最小的中误差 RMS ;2•与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叠加方面,基于TIN的地形图与影像的吻合程度比规则格网的地形图好;3•当采样数据点的数量减少时,规则格网模型的质量比 TIN模型降低的速度快,但随着采样点或数据密度的增加,两者的差别会越来越小。

4•从数据结构占用的数据量来看,在顶点个数相同的情况下,TIN的数据量要比规则格网的大(约3~10倍)。

三维可视化的基本流程三维空间查询的方式基于属性数据的三维查询;基于图形数据的三维查询;图形属性的混合三维查询;模糊三维查询等。

表面积计算方法1•三角形格网上的表面积计算一一将曲面片转换成平面片,通过计算平面片的面积来计算曲面片的面积。

2•正方形格网上表面积的计算------ 曲面拟合重积分法和分解为三角形的方法体积计算方法基本思想:以基底面积(三角形或正方形)乘以格网点曲面高度的均值,区域总体积是这些基本格网体积之和。

方法:1•基于三角形格网的体积计算方法2•基于正方形格网的体积计算方法掌握坡度坡向的概念及原理坡度:某点在曲面上的法线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是地面特定点高度变化比率的度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