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及2019年小说真题解析144页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3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3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 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但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并且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片文学类文本都是小说。

预计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2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2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2语文考前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旳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旳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旳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旳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旳经验;小说家那么通常记录见闻传奇,虚构故事,通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旳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旳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旳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旳过去,作为远行者旳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旳角色,故事旳丰富程度与远行者旳游历成比。

受此阻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旳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差不多上描述某种专门旳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旳故事是唐吉可德旳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旳流浪汉小说也表达游历见闻旳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奇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旳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旳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旳亲热关系。

虚构旳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旳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旳故事能够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旳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旳离群索居旳时候,小说家能够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旳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旳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旳历险故事,然而,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旳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许多旳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小孩们讲述这一切旳时候,他本人确实是故事旳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领旳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旳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旳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旳讲述目旳。

2019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两篇及详细答案

2019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两篇及详细答案

2019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两篇及详细答案狼杀(一)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

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

只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

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

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

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

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

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

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

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

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

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

夕阳很美。

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老汉杀死了小狼是因为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听说要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来治疗,而且现在在西山已经很难捕捉到狼了。

B.小说描写刘老汉杀死小狼,虽用语不多,但很形象,一“踩”一“抽”一“抹”,三个动词,是为了展现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

C.刘老汉对儿子的怜爱、儿子成亲的美梦、温暖的阳光与獠牙、血盆大口、斑斑血迹、面目全非的头颅,一喜一悲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含解析)

小说阅读根据小说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特点,以及考生一轮复习掌握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的较多:1.小说作用类题目命题角度繁多,情节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标题作用等等,考生在答题时常因找不出思考角度而失分。

2.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考生很容易得分,但想得高分很难,细节处理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3.艺术技巧赏析题仍是考生的失分重灾区,二轮复习需要进一步强化,帮助考生进一步建立知识理论体系,并打磨解题细节。

4.小说探究题,对于小说探究题,虽然考查角度较多,但无非是对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深度挖掘,特别是情节、形象的探究,其思考角度同以上3类题目基本一致,故本书不再专门讲解。

本拉分考点在后面第4讲,只重点讲解“主旨意蕴”“标题意蕴”的探究。

第1讲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括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这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这四类题目因其综合性较强,考生答题时往往会因思考角度不全和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一、通法指导——“4+1”个角度全知晓“四循环+一读者”准解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即这四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

[特别提示]标题作用类除了“四循环+一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典例印证](2016·山东高考)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情节与主旨的关系);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③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

2019高考语文小说题目及答案(全国卷123)

2019高考语文小说题目及答案(全国卷123)

目录2019-全国卷Ⅰ (1)2019-全国卷Ⅰ-参考答案 (3)2019-全国卷Ⅱ (4)2019-全国卷Ⅱ-参考答案 (6)2019-全国卷Ⅲ (7)2019-全国卷Ⅲ-参考答案 (9)2019-全国卷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及2019年小说真题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及2019年小说真题解析

形象积累
形象积累
头脑中的答案区: 各种人物形象以及相应的描述语言








试题文本
做出答案
1.父亲形象
1.父亲形象
谁的电话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 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 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 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 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 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 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 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环境 主题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次要人物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 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 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1.父亲形象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 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 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Ⅱ卷《垫师老汪》第11题第(2)小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含答案)

2019年高考小说阅读(含答案)

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2019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理 水》 (鲁 迅)
借夏禹歌颂了“中国的脊梁”①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主旨、写 式人物的伟大,辛辣地讽刺 作特点; 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 ②分析人物塑造手法 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 ③探究小说文本特征(“故事” 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 与“新编”) 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概括主旨。
(贾平凹)
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探究创
作意图
考情分析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 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一道单选、两道主观 命题 题,约14分)。 分析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小步舞》 (莫泊桑)
对为增快日益工业化城市进 度而放弃原有的人们于社会 生活中的精神家园的无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理解小说内容、人物形象、主 题; ②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③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不忘初心,承担使命,为人 ①理解小说主题意蕴
《到梨花屯去》 民负责。
②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何士光)
③分析小说开头结尾情节的作用
目录
1
2
3
4
01
PART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外貌、性格、品质、身份 7种典型人物形象积累 塑造人物的手法 次要/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我” 物象的作用
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 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
①从人物言行心理去分析;②从人物事件情节去分析;③从环境社 会去分析;④从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事例分析
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②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③概括人物的主要 事迹
答题模式: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事例(在前或在后)
①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奠定感 情基调;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寄寓作者情感⑤线索人物,贯穿 全文
渴望救援的故事,折射出灾难 ②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面前生命力的伟大。
③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2016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锄》 (李锐)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 明渐失的社会现状及人们对 土地的眷恋。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探究情节和主题; ②赏析标题的寓意 ③分析作品的结构 ④探究作品的形象和主题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旨;②反复出现,全文线索,是结构 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推动情节发展;⑤ 寄托作者某种情感
人物形象 概括
高考真题
1.2018年全国一卷: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 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7江苏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3.2017山东卷:请简要概况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2016年高考山东卷: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7.2015年高考安徽卷: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因一个错误的电话而产生的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理解语句 《战争》 爱情被战争摧毁的故事,放 含义、探究情节和主题; (迈尔尼) 映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悲剧, ②赏析作品的情节;
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③鉴赏作品的形象 ④探究作品的题目
一个意外伤人事件后的伦理、 ①分析情节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
《玻璃》 法制的冲突
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 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 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 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 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四个“抓手”
四个“抓手”
阅读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人物、线索)、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或主要事件、人物;②理清文章情节 /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小说阅读难点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的人生; 专注于故事,忽略了鉴赏; 没有熟练掌握鉴赏的角度; 艰深的主题意蕴难以把握;
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
四个“抓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故事情节
主题意蕴
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形象怎么考
类型
解题策略
人物性格概括 人物形象概括 人物形象作用 物象的作用
生命不因体型巨大而伟大,不 ①理解小说内容。
全国Ⅲ卷 《微纪元》 因身材渺小而卑微。
②分析小说人物心理
(刘慈欣)
③分析文本特征(“科学”与“幻
想”)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天嚣》 2017 全国Ⅰ卷
主旨概要
考点
某基地科研项目试验队深入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戈壁滩旷野遭遇风沙侵袭后 探究情节和主题;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赵一曼 全国Ⅰ卷 女士》
(阿成)
《有声电
全国Ⅱ卷 影》
2018
(老舍)
表现了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 ①理解小说内容、主旨
曼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 ②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爱祖国精神。
③分析小说叙述方式的作用
①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主旨、标题 作用; ②分析小说具体内容; ③举例说明小说语言的幽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