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积相冲积扇和河流

合集下载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2. 相模式 (Sedimenary facies model)——以相序递变规 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 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 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 的发育的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 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 的空间组合形式 。是某种沉 积环境中 各种沉积特征的全 面概括。
沃尔索相律示意图
河流相
河流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3、沉积构造 1)层理类型多样,以反映单向水流的大型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为 特征,斜层倾角为15°~30°,层系厚度一般为30cm或更薄,一般 不超过1m。还有平行层理和上攀波纹状层理,以及包卷层理等。 2)河流中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有时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 平面倾向上游,倾角10°~30°。 3)河漫沉积可见钙质结核和泥裂,以及碳化植物屑及立生植物根。
III.海陆过渡相组
1.三角洲相 2.泻湖相 3.障壁岛相 4.潮坪相 河口湾相
河流相
河流相
河流类型:
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
1、曲流河: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地区; 曲流河特点: 1)河道较稳定,天然堤 发育; 2)河道深、弯、坡降小; 3)水流缓、水量变化小; 4)心滩不发育,边滩、 漫滩发育。
辫状河沉积模式图
河流相
河流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1、岩石组合 1)河流沉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等各类碎屑沉积物组成。 2)上游偏粗,下游偏细。砾石成分复杂,有比较多的陆源砾石。 3)底部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是河流相的重要鉴定标志之一。
2、结构 1)河流沉积的分选差到中等,分选系数一般大于1.2,粒度频率 曲线常为双峰,正偏态; 2)粒度概率图上、常表现明显两段性,且以跃移总体为特征。
②由于河床在河谷中侧向迁移的结果,称为迁移多阶,其特点是分布范围 相对较小,横向较易变化,韵律间自下而上粒度具有由粗变细的总趋势。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浅水三角洲、深水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的三种 相模式的剖面
8.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平原:以大陆流水积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前缘:遭受盆地水动力改造; •前扇三角洲:以盆地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海岸线之上)
•分流河道沉积 •天然堤沉积 •决口扇沉积 •沼泽相沉积 •三角洲湖泊沉积 •分流间湾沉积
•三角洲前缘
•分流河口沙坝沉积(砂质海滩) •远沙坝沉积 •前缘席状沙沉积 •指状沙坝沉积
•前三角洲沉积
沼泽和海湾
分流河道
分流河口坝
决口扇 分流间湾 越岸洪水扇及天然堤 海滩 分流河口沙坝 远沙坝 前三角洲 滑塌块体 陆棚浅海
shelfs或受保护的陆棚泻 湖protected shelf lagoons)
•陡坡边缘(Escarpment
margins)
•坡角35-90°,有坡折,可划分为上斜坡(坡角>35-40°)(失 重)、下斜坡(坡角<35-40°)
Escarpment margins
Bypass(过路型)
图6-14
滨海(湖)地区沉积地貌示意图
1-沙嘴;2-沙坝;3-泻湖;4-三角洲;5-潮坪;6-海滩和波筑台;7- 泥炭堆积
•海(湖)滩
•浪控型滨海沉积
•潮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落潮波痕
•浪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双脊波痕
崇明岛海岸,海滩沙中的冲洗层理
•潮控型滨海沉积
滨海 浅海 半 深 海 深海 平均高潮线 潮上沉积 平均低潮线 潮间沉积:潮坪、潮沟、潮溪 正常浪基面(20m) 潮下沉积:浅滩和潮道 200m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地层是地球表面不同岩石的堆积序列,其中沉积岩层是沉积岩和沉积物构成的。

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描述了这些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背景。

了解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于研究地质历史、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沉积物的组成、结构、纹理和化学性质。

根据沉积物质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沉积相。

常见的沉积相包括:水下沉积相水下沉积相是指在水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如海相、湖相和河相。

海相沉积物通常具有明显的海底沉积结构,如潮汐沉积、浪潮沉积和海底碎屑沉积。

湖相沉积物则呈现出平静水体的特征,如泥页岩和石灰岩。

河相沉积物则主要是由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构成的。

陆相沉积相陆相沉积相是指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如沙漠相、冲积扇相和盆地相。

沙漠相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

冲积扇相沉积物是由山脉中的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在冲积扇上堆积而成的。

盆地相沉积物主要是在构造盆地中形成的,沉积物类型多样,包括泥岩、煤炭、盐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堆积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特定环境条件,包括盆地、海陆界面和陆相地表等。

沉积环境不仅影响着沉积相的形成,还决定了沉积岩层的分布和性质。

海相沉积环境海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近岸海域、大陆架和深海盆地等。

近岸海域是沉积物最活跃的区域,常见的沉积物有砂岩、页岩和泥岩。

大陆架是海底浅海区域,在这里形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通常与生物作用有关。

深海盆地是海水深埋的区域,常见的沉积物包括深海碳酸盐岩和热液沉积物。

陆相沉积环境陆相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沙漠和冰川等。

河流是地表水体流动的区域,河流带来的碎屑颗粒在这里堆积形成沉积岩。

湖泊是由于地形或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静止水体,主要沉积物有泥岩和煤炭等。

沙漠是干旱地区的沉积环境,主要沉积物是风成沉积岩。

冰川是寒冷地区的沉积环境,主要沉积物有冰碛石和冰碛土。

沉积相部分名词解释

沉积相部分名词解释
10.辩状河:为多河道,而且多次分叉和汇聚成辩状。河道宽而潜。其宽深比>40,弯度指数<1.5,心滩发育,多发育在山区和河流的上游河段
11.网状河:具有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成网状。多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12.牛轭湖: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被消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称为牛轭湖。
19.陆棚与潮坪:陆棚指的是靠近大陆的近海,通畅指水平水深200米内的海域,是海洋沉积中最活跃的地区。潮坪是沉积作用按潮汐作用控制的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底(波基面):是指波浪波及的最大深度面,其深度大约相当于1/2波长。
21.礁核:指礁体中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那部分,乃礁的主体,其生物含量很高。
22.扇三角洲:从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23.三角洲: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逐渐携带之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
24.河口湾:河流与海洋交汇,河水与海水混合的水域。
7.冲积扇:只山麓地区由洪水作用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其顶端指向山口。
8.相模式:是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为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9.曲流河:为单河道,其弯曲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40,边滩发育,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1.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
2.相序:在一连续的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的排列称为相序,它反映了某地质时期内该沉积环境内的变换过程。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单位,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沉积相的分类及其详解进行阐述。

一、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碎屑岩相:碎屑岩相主要由岩屑颗粒组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岩性。

碎屑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相、砾岩相和泥岩相。

砂岩相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常见于河流、河口和河口三角洲等环境。

砾岩相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常见于冲积扇和冲积台地等环境。

泥岩相主要由粉砂粒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环境。

2.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岩相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浅水环境,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构造物。

碳酸盐岩相又可以分为浅海碳酸盐岩相和深海碳酸盐岩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珊瑚、藻类和浅海生物的骨骼等构成,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深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微生物的残骸和颗粒物质组成,常见于深海盆地和大陆边缘沉积区。

3.有机质岩相:有机质岩相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如煤和页岩等。

有机质岩相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煤相和页岩相。

煤相主要由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常见于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页岩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深水环境。

二、根据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点,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河道相:河道相主要由河流运输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常见于河流底部和河口沉积区。

河道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呈现层理结构和交错纹理。

2.冲积扇相:冲积扇相是由冲积扇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山区和山前平原。

冲积扇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呈现扇形堆积的特点。

3.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由三角洲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河口沉积区。

六大沉积体系

六大沉积体系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这种沉积一部分在陆上,但大部分在水下,有的几乎完全在水下。

扇三角洲出现于不同气候和能量条件的各种滨海带中,也常常沿冰缘地带的山间湖滨分布。

扇三角洲的远端相形成于滨岸带、海洋或湖泊的水下环境,当有高速的粗粒沉积物注入水体是才能显现出河流的影响。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述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述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述一、引言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是地质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可以反映地球表面物质的沉积历史,还可以为矿物资源勘探和地质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针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做一综述性的介绍。

二、沉积环境的定义和分类1. 沉积环境的定义沉积环境是指沉积岩层形成时所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的总和,是一种具有特定空间和时间属性的地球体系。

根据不同的载体,沉积环境可以分为陆相环境和水相环境两大类。

2. 沉积环境的分类•陆相环境:包括三角洲、河流、湖泊、冲积扇等。

•水相环境:包括海洋、浅海、深海、海岸线等。

三、沉积相的定义和类型1. 沉积相的定义沉积相是指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岩相单位。

它包括颗粒度、结构、矿物成分等方面的信息。

2. 沉积相的类型•冲积相:由流水冲积物质形成,具有横向变化和纵向层次性。

•湖相:在湖泊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湖泊环境控制。

•海相: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海洋环境控制。

•陆相:在陆地上沉积形成的相,受陆地环境控制。

•湿地相:在湿地环境中沉积形成的相,受湿地特有环境控制。

四、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关系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之间密切相关,沉积环境中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会导致不同的沉积相的形成。

沉积相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环境条件,为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结论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和岩石的形成机理。

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地球历史提供重要线索,还可以为勘探矿产资源和指导地质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概述,希望能带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曲流河
63
长江中 游荆江 段多河 道曲流 河的地 理 —地 貌特征
64
壮年河
65
壮年河
66
曲流河平原
67
曲流河 河道
68
曲流河道和泛滥平原
69
现代曲流河沉积
边滩
河道
70
曲流河道、天然堤、泛滥平原
71
一个现代单河道曲流河的地理—地貌特征
72
现代废弃 河道形成 演化过程
73
曲流河三维相模的理论模型
Rust
单河道的曲 流河
高弯度、单 河道 边滩 牛轭湖
多河道的 交织河 (网状河)
稳定和低弯 度的多河道 固定岛和天 然堤明显和 较稳定 宽阔的湿地
稳定的单河道 顺直河
低弯度、 单河道 边滩、心滩
游荡性的 多河道辫状河
不稳定的、浅的 辫状河道 心滩坝 宽阔的辫状带
河型特征 沉积相 特征
砂体类型 漫滩类型
80
多河道曲 流河(交 织河)沉 积模式立 体图
81
单河道曲 流河沉积 模式
82
层理构造
• 无分选块状层理
• 河道底部常含有大量 泥砾,呈大小不等的 团块状或撕裂状分布 于灰色块状中粗粒砂 岩中,岩性多为暗色 泥岩,一般为水流强 烈冲刷堤岸垮塌或原 地沉积的泥岩破碎而 成,为曲流河床滞留 沉积产物。
泥泛砂质泥岩
泥石流含砾杂砂岩
冲积扇扇中亚相二个期次沉积的泥石流紫红色含砾杂砂岩与泥泛沉积 的砂质泥岩呈互层产出(安徽宣城县八里岗剖面始新统吴雪岭组)
间歇辫状河砾岩 片泛泥、粉砂岩
冲积扇扇端亚相片泛沉积的泥、粉砂岩夹间歇辫状河道砂、砾岩远景 (安徽宣城县敬亭山公园始新统双塔寺组
冲积扇扇端亚相中片泛泥、粉砂岩夹间歇沉积的辫状河道砂、砾岩近景 (安徽宣城县敬亭山公园始新统双塔寺组)
25
鲁西南古近系官庄组 冲积扇—河流沉积体 系(据赵澄林,1992)
26
准葛尔盆地西北缘P—T冲积扇分布图 (据周天驹,1966)
1.冲积扇顶部;2.冲积扇中部;3.冲积扇边缘;4.断层;5.地层尖灭线; 6.老山边界;7.陆源物质供给方向;8.含油相带
27
河流
28
29
30
河型的确定
利用曲率划分河型:
SSC13上升半旋回相域
沉积微相及河道砂体分布
•为MSC6的第一个短期旋回,发育两条 彼此平行的低弯度曲流河,河道的发 育位置明显向东迁移,流向为NNE— SSW向。其中西支河道宽度变化较大, 为1.5~5.0Km。东支河道宽度为1.5~ 2.0Km, •沿河道凸岸处发育有2个边滩,一个 呈规模较大的新月形,宽为1.5~ 3.5Km,弯曲的长度为7.0~8.0Km,另 一个呈规模不大的带状,宽为0.5~ 1.5Km,长为4.5Km。在与东支河道交 汇处的中部最宽部位,发育有两个被 废弃河道分隔的小型不规则带状心滩; •东支河道发育有一个顺河道堆积的窄 带状心滩,其宽仅为0.7~1.5Km,长 为12.0Km。 •河道间和东、西两侧为地势相对低洼 的泛滥平原和河间湖泊沉积区。
86
曲流河道边滩砂体中发育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底冲刷构造,
87
曲流河边滩块状砂体及其 上泛滥平原的粉砂岩、泥 岩,构成一个向上变细的 正 向半韵律, 蓬溪蓬莱 镇,J3p
88
厚层河道砂体中发育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邛崃火井,J2ss
89
( 蓬 溪 蓬 莱镇 ) J3p, 冲 刷面上、 下的砂、泥岩,河流相 (B4-9的远景); (蓬溪蓬莱镇) J3p 粉砂 岩与泥岩薄互层组成的 洪泛平原,粉砂岩中发 育沙纹层理
47
层面构造
以底冲刷为典型特征的 岩性和岩相突变关系, 代表一个迁移河道的侵 蚀间断面,通常发育在 水动力条件强、弱变化 频繁的、以曲流河为主 的河道沉积环境中。
48
层理构造
平行层理:
在中粗粒砂岩中,平行 层理较易辨认,岩石的自 然断面非常平直,从颜色 上看,可以辨认出细层的 平行特征,粗砂岩中由于 断面粗糙,细层不易辨认。 平行层理在辫状河道中作 为河道的垂直生长砂滩出 现,在曲流河中常常出现 在边滩的上部。
55
辫状河心滩中的槽状交错层理(平溪,T3x2)
56
辫状河心滩砂体中的槽状交错层理和底冲刷构造(平溪, T3x6)
57
辫状河心滩砂岩中的楔形交错层理(七里峡,J2s2)
58
河道砂体中的大型楔状交错层理, 广元沙溪庙组
59
苏6井区上古砂体古河型分类
根据前述沉积学特征,结合Rust(1978)和裘亦楠(1987)的河 流判别标志,认为苏6井区山1段和盒8上段属于曲流河、盒8下 段属于缓坡型辫状河沉积体系
74
单河道曲流河的沉积亚相和微相划分
75
76
77
川西坳陷遂宁组曲流河剖面结构和沉积演化序列
A B
GR
川鸭91井遂宁组1190~1250m井段
崇州周家湾剖面遂宁组下部
78
苏38-16-4井 3300-3347m取芯 段岩电转换模型
曲流河 岩-电转换模型
79
苏里格气田上古砂体曲流河剖面结构特征和基准面旋回
微相中偶见
51
露头中的槽状交错层理
52
层理构造
楔状交错层理
• 此类层理构造通常 形成于水浅流急和 水流方向经常发生 变化的辫状河主河 道位置,为识别辫 状河心滩砂体最有 效的标志。
53
酒泉盆地旱峡煤矿赤金堡组叠置水道砾岩解释
54
辫状河河道砂岩中的板状交错层理和底冲刷构造(彭州狮山剖面T3x5底部)
44
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序列和剖面结构
苏 38-16-7 井辫 苏 38-16-7 井辫 状河垂向序列 状河垂向序列
45
苏6井区盒8下段辫状河沉积模式图
46
层面构造
以底冲刷为典型特 征,代表一个不同 程度的侵蚀间断面 通常发育在水动 力条件强、弱变化 频繁的、出现在辫 状河为主的河道沉 积环境中。
49
层理构造
板状交错层理
主要发育在曲流 河边滩、辫状河心 滩和三角洲分流河 道沉积环境中。岩 性主要为中 - 细粒 砂岩,厚度一般为 30~40cm。垂向上 往往与沙纹层理砂 岩呈过渡关系
50
层理构造
槽状交错层理
岩性以(含砾) 中—粗粒砂岩为
多,槽状细层倾
向与水流方向一 致。出现在辫状 河道的心滩微相 中,曲流河边滩
陆源碎屑岩沉积 环境与沉积相
1
冲积扇
2
现代疏勒河冲积扇
3
现代疏勒河冲积扇
4
龙门山前缘 的冲积扇群
5
龙门山前缘 的冲积扇群
6
冲积扇
7
典型的冲积扇相模式(据Spearing,1974),A-B.纵剖面:C-D,横剖面 8
冲积扇的分类
冲积扇的成因类型,A.湿地扇 :B.旱地扇
9
冲积扇的沉积相划分
83
古生物标志
动物化石稀少 ,但砂岩和泥 岩中含有丰富 的炭屑、植物 茎干、孢粉或 植物叶片印模 等化石,局部 夹煤线和煤层 ,反映半湿地 和旱地沉积环 境特征
84
变形层理
主要见于决口扇
微相中,由沉积物
层理构造
受重力作用发生
滑动变形而.岩性 为灰色、灰绿色 泥岩、粉砂岩和 砂砾岩地层中。
85
大英蓬莱镇剖面J3p河流相沉积:1.冲刷面; 2.冲刷面之上为河道亚相含砾粗砂岩,发育大型斜层理; 3.冲刷面之下为洪泛亚相粉砂岩、泥岩组合;
Tp7: 盒8下顶
92
SSC5上升半旋回相域
沉积微相及河道砂体分布
•为MSC3的第一个短期旋回, 主要表现为多河道低弯度曲流 河(交织河)特征,大致平行 的三条河道,均呈北东-南西向 的低弯度带状展布,其中支河 道规模最大,河道宽为2.0~ 3.5Km,在汇合和分叉处可加 宽为6.0~7.0Km。 •沿河道的凸岸处,可以识别 出14-16个大小不等的边滩砂 体,其中以发育于中支河道中 段连接成片的边滩规模为最大。 •河道间为宽带状的泛滥平原 发育区,低洼地带则形成小面 积的河间湖泊(或沼泽) 93
16
辫状主河道砾岩
大型冲刷截切面 辫流砂岛含砾砂岩
冲积扇扇根辫状河道砾岩与辫流砂岛含砾砂岩呈大型冲刷 截切接触关系(安徽休宁县炳丘剖面上侏罗统炳丘组)
冲积扇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中的粒序和平行层理, 安县,J1b
18
冲积扇扇根泥石流沉积的棕红色杂砾岩近景(安徽炳丘上侏罗统炳丘组)
泥石流含砾杂砂岩
90
盒8段河流相地震反射特征
剖面:亚平行-平行、中等-高连续,中强-强振幅,且 振幅横向变化明显,相位较稳定,可连续追踪,代表 沉积厚度总体横向变化不大的冲积平原的地震相特征
Tp7: 盒8下顶
91
盒8段河流相地震反射特征
剖面:亚平行-平行、中等-高连续,中强-强振幅,且 振幅横向变化明显,相位较稳定,可连续追踪,代表 沉积厚度总体横向变化不大的冲积平原的地震相特征
34
35
幼年河
36
幼年河
37
辫状河
38
辫状河
39
辫状河
40
魁北克省加斯佩 半岛泥盆纪辫状 河沉积序列 (据Walker和 Cant,1976年)
A. 滞留沉积砾岩 , 具大型槽 状交错层理,底部为大型冲刷 面; B. 具平行层理、小型槽状交 错层理及爬升波痕纹理的细 砂岩; C. 具大型槽状交错层和板状 交错层理的中砂岩;
冲积扇沉 积序列和剖 面结构(酒西 盆地青西坳
陷.鸭594井,
下白垩统赤
金堡组)
23
• 上新世大邑冲 积扇砾岩剖面 结构,砾岩下伏 地层呈不整合 接触关系,发 育古风化壳 • 伊利石含量的 增加代表逐渐 变为干旱的气 候条件 • (据李兵,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