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赋

合集下载

对洛神赋图的赏析

对洛神赋图的赏析

对洛神赋图的赏析《洛神赋图》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顾恺的传世之作,《洛阳赋图》是顾恺之读曹植的《洛神赋》后有感而画的。

《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

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欣赏《洛神赋图》,我们不妨着眼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一个纯文学作品,或者说,根据文学作品进行绘画上的再创造,在现存古代作品中,《洛神赋图》是最早的。

中国古代,尤其晋唐之前,美术品主要是实用的,并非纯粹的欣赏品。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现存早期美术作品,无论是墓室壁画、帛画还是陵墓雕塑,在当时不是供人观赏,而是有明确实际功用的。

比如秦始皇兵马俑,那是始皇为自己死后的世界安排的军队,绝非给人看的。

我们现在可以从审美的角度观赏这些雕像,说它们如何精美,在艺术史上如何有地位,但在当时,这可是一项封闭而残酷的工程,工程结束时,所有的雕像制造者都被杀光。

再如汉唐时代大量的历史故事、先烈功臣像、孝子列女之类作品,目的全在“成教化,助人伦”,是教人如何按儒家道德标准做好人的,而非用来消闲欣赏的。

那时也有作为审美功用的作品,但大都没有留传下来,留传至今的《洛神赋图》,就显得格外珍贵。

其次,《洛神赋图》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

我们看到,画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不同的场景下多次出现,有点像现代的连环画。

这种结构与表现形式,与其它现存相应作品比,算是非常早的,也许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此外,这种多幅、情节性的绘画作品,很适合手卷形式——因为适合拿在手中展卷把玩,故名。

手卷与立轴是中国古代绘画两种最主要的装裱形式,“卷轴画”这个名称就是从这儿来的。

神都洛阳赋

神都洛阳赋

《洛阳赋》文/东都漫士序文:世界四大圣城之一的洛阳历来有王者之里,首善之区之说。

亦有九朝古都和十三朝古都之称。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洛阳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称之为“天下之中”。

在这个盛开富贵之花的地方也被冠以“牡丹之都”的美名。

“汉魏文章半洛阳,唐宋诗词源东都”所以洛阳又有“文赋诗词之都”之名。

“天下名园重洛阳”故此洛阳有着“园林之都”之誉。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足以堪称“史鉴之都”。

余览经观史,而知韩信有一饭之德能偿之事;书读贤文,而明朱子有滴水之恩当报之训。

吾生于邙麓,长于洛阳,而今四十一年矣。

其水土之恩决非一饭之德所比,其桑梓之情实当涌泉之水相报。

然寡才微能,力难达意。

赧愧之情,久积于心。

时值洛阳牡丹文化节三十华诞之际,故而作《洛阳赋》一篇,以表故乡深爱之心,以酬河洛哺育之情。

赋曰:千年帝都,国花名城。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文明之核心,文化之圣城。

八关都邑安固,十省通衢畅行。

西阻崤谷,东据虎关。

北靠太行,南瞻楚天。

六水并流而居腹地,四周环山而处天中。

形甲天下,势控四方。

雄居中原,地处要冲。

太康居斟为夏都,武王定鼎乃王城。

两汉之京师,魏晋之皇城。

隋唐之东都,赵宋之西廷。

悠悠古都,文化厚重。

史迹璀璨,可歌可颂。

鳞次栉比古迹,星罗棋布名胜。

河洛孕五千年文化,瀍涧滋十三朝帝业。

二里头发掘展现夏都风貌,尸乡沟考古揭开商城遗容。

涧水河畔,新石器王湾遗址;瀍河岸边,旧作坊西周铜范。

孙旗屯原始部落,锉李村仰韶文化。

卜千秋西汉壁画精妙,含嘉仓隋唐粮库恢宏。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安邦,殷商旧族迁成周。

楚庄王问鼎于东郭,文信侯封土于洛邑。

孝文都洛颁改制之令,民族融合成一家;武皇称制开殿试之始,科举制度启策问。

应天门外,六阙鼎列;上阳宫内,四夷纳贡。

三代之居,河洛之间;五都贯洛,名园棋布。

建安七子偏爱东都,初唐四杰留恋洛阳。

秦岭苍翠,周王陵静眠;景山秀丽,太子冢沉睡。

洛阳赋

洛阳赋

洛阳形胜,天下之中。

千载浩荡,帝王之风。

北依黄河,拢千秋之紫气;南望嵩岳,镇九州之苍穹。

西出崤山,封函关之永固;东走虎牢,履御道之阔平。

伊洛清波,滋天赐邑域;邙山苍柏,壮周立王城。

山河拱戴,钟灵之地;先祖创维,盖世之名。

昔居三代,源流悠远;定鼎九朝,气势恢宏。

二里头下,隐夏王之城郭;尸乡沟里,藏商朝之帝宫。

东周汉魏,阙遗隔世楼宇;西晋隋唐,基留故都廊亭。

天子驾六呼啸过也①,风带霸气;文武百官逍遥行也,道塞精英。

天定二千年帝都之所,地安八万具皇臣之灵。

邙山冢陵,隙无卧牛之地;苏杭才俊,胸怀京洛之情。

万人游学,千人成名。

百位皇帝,数竞中兴。

三江执驭,四方升平。

海清河晏,和谐春风。

左思公尝云:“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一言掷地,锵而有声!至若神龟出洛,大禹则之而成《洪范》;龙马负图,伏羲因之而立卦宗。

终结绳之史,仓颉仿兽迹而制文字;兴母系之治,仰韶出彩陶而鉴文明。

皆“根在河洛”之佐证也。

咦吁!前人赋韵备矣,今余援笔步而咏之曰:河洛圣地,光耀汗青。

群星灿烂,文韬武功。

灵汇十三朝帝都之精气②,雅聚五千载华夏之群英。

洋洋大观,卓尔不同。

龙门石窟,巨制大艺;白马古寺,释源祖庭。

玄奘故里,云绕禅气;仲尼问礼,碑遗儒风。

老子千言,道教宣世;程门万语③,立雪留名。

皇家太学,勘校经典;浑天妙仪,观察辰星。

贾氏《要术》,首载农技;蔡侯造纸,始代竹绫。

含嘉仓中,探研储法;郦公斋里,集注《水经》。

丝路绵延,驼穿欧亚;运河曲折,帆扬西东。

唐志千方,铭载盛世;唐瓷三彩,色透晶莹。

许慎《说文》,嘉惠后学;司马《通鉴》,资治王公。

贾谊鸿论,定秦功过;王充哲辩,唯物《论衡》。

不食周粟,《采薇》夷齐④;举案齐眉,《五噫》梁鸿。

李贺短寿,长念吴钩;诗圣悲歌,总忧民情。

香山居易,九老诗会;洛下李杜,二尊仙逢。

建安七子,文寓风骨;初唐四杰,韵含雅声。

左思《三赋》,洛阳纸贵;衒之《伽蓝》,录记废兴。

陈寿才高,壮修《三国》;曹操怀远,放吟歌行。

名城洛阳赋

名城洛阳赋

《名城洛阳赋》丁亥春,洛阳征赋于天下,诸君已挥如椽隽笔,华文登陆,文采斐然。

吾赧颜涂鸦,诚惶诚恐,矜作续貂之后尘,推敲伊洛之风景。

文拙才浅,叨念骚人斧正,花月恭呈。

夫故都洛阳,华夏之圣都,世界之瑰璧。

伊阙之阴,风景依稀柔美;洛水之阳,楼阁巍峨错落。

神州文明地,千年帝京誉满九域;洛阳花卉城,百代风采位倾万国。

左有秦岭潼关之险,难攻易守;右有虎牢黑石之固,金城汤池。

东临嵩岳,春风袅袅;西依秦岭,秋叶纷纷;南望伏牛,夏云漠漠;北靠太行,冬雪飘飘。

千秋胜迹,四时美景,词客骚人,多聚于此。

纵览海内人文,历数帝王居所。

古今兴废事,惟看洛阳城。

十三朝古都,誉传天下;四千年往事,盛载文明。

立龙门,烟波萦巷,沐洛浦之秋风;望东北,石崇斗富,赏金谷于春晴。

一城锦绣,襟黄河而带伊洛;八景风光,仰龙门犹闻驼铃。

山川形胜,宫廷名媛歌舞;花树态妍,山寺高僧讲经。

溯史可循王朝典章,名人踪迹;探源能晓帝都岁月,兵马烽烟。

成王定鼎于郏鄏,帝王之城郭;子建歌赋于洛神,文人之懿范。

花灯柳巷,客商纷扰;暮鼓晨钟,山寺清幽。

书生花旦,寻春问蜡欲寻何所?茶楼酒肆,对弈猜拳相聚几时?朝服未解,青衣报赦于天下;古佛方拜,红袖添香于狻猊。

洛阳纸贵,文事盛于左思之妙笔;牡丹香艳,花都源自武曌之贬书。

刘禅降晋,乐哉蜀乡忘归;潘郎操弓,惹得果瓜纷掷。

晋代衣裳,常阅龙门伊水;唐朝才子,屡歌白马铜铎。

吟风月,三曹闪烁于汗青;观山水,四杰徘徊于洛滨。

北邙山下,早竣帝卿墓陵;狮子桥东,晚成乐天诗馆。

集历史烟云于史卷,览洛都胜景于骚坛。

八景争秀,堪羡龙门山色;两山夹峙,迷离恍若蓬瀛。

伊水中流,龙门始称伊阙;石窟出世,清誉蜚闻寰球。

东矗香山,北立琵琶,西踞龙门,上拱卧虹。

香山寺内声光互映,染濡耳目;琵琶峰前渔樵问答,谈论古今。

游人桥上,鸟鸣婉转飞深涧;明月山头,泉喷珠玉溅青苔。

马寺钟声,共鸣于钟楼伴侣;洛浦舟楫,掩映于桃李花枝。

金谷春晴,忽忆昔时盛宴;铜驼暮雨,默诉往事幽情。

洛阳赋

洛阳赋

洛阳赋洛阳形胜,天下之中。

千载浩荡,帝王之风。

北依黄河,拢千秋之紫气;南望嵩岳,镇九州之苍穹。

西出崤山,封函关之永固;东走虎牢,履御道之阔平。

伊洛清波,滋天赐邑域;邙山苍柏,壮周立王城。

山河拱戴,钟灵之地;先祖创维,盖世之名。

昔居三代,源流悠远;定鼎九朝,气势恢宏。

二里头下,隐夏王之城郭;尸乡沟里,藏商朝之帝宫。

东周汉魏,阙遗隔世楼宇;西晋隋唐,基留故都廊亭。

天子驾六呼啸过也①,风带霸气;文武百官逍遥行也,道塞精英。

天定二千年帝都之所,地安八万具皇臣之灵。

邙山冢陵,隙无卧牛之地;苏杭才俊,胸怀京洛之情。

万人游学,千人成名。

百位皇帝,数竞中兴。

三江执驭,四方升平。

海清河晏,和谐春风。

左思公尝云:“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一言掷地,锵而有声!至若神龟出洛,大禹则之而成《洪范》;龙马负图,伏羲因之而立卦宗。

终结绳之史,仓颉仿兽迹而制文字;兴母系之治,仰韶出彩陶而鉴文明。

皆“根在河洛”之佐证也。

咦吁!前人赋韵备矣,今余援笔步而咏之曰:河洛圣地,光耀汗青。

群星灿烂,文韬武功。

灵汇十三朝帝都之精气②,雅聚五千载华夏之群英。

洋洋大观,卓尔不同。

龙门石窟,巨制大艺;白马古寺,释源祖庭。

玄奘故里,云绕禅气;仲尼问礼,碑遗儒风。

老子千言,道教宣世;程门万语③,立雪留名。

皇家太学,勘校经典;浑天妙仪,观察辰星。

贾氏《要术》,首载农技;蔡侯造纸,始代竹绫。

含嘉仓中,探研储法;郦公斋里,集注《水经》。

丝路绵延,驼穿欧亚;运河曲折,帆扬西东。

唐志千方,铭载盛世;唐瓷三彩,色透晶莹。

许慎《说文》,嘉惠后学;司马《通鉴》,资治王公。

贾谊鸿论,定秦功过;王充哲辩,唯物《论衡》。

不食周粟,《采薇》夷齐④;举案齐眉,《五噫》梁鸿。

李贺短寿,长念吴钩;诗圣悲歌,总忧民情。

香山居易,九老诗会;洛下李杜,二尊仙逢。

建安七子,文寓风骨;初唐四杰,韵含雅声。

左思《三赋》,洛阳纸贵;衒之《伽蓝》,录记废兴。

陈寿才高,壮修《三国》;曹操怀远,放吟歌行。

洛阳赋1111

洛阳赋1111

洛阳赋〔1〕杨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4-2班大河滔滔,〔2〕漫卷日月光芒;〔3〕嵩岳巍巍,〔4〕惯看陆海沧桑。

星分尧舜故里,地本炎黄之乡。

〔5〕远属江汉,〔6〕览洞庭兮始波;〔7〕遥分泰华,〔8〕望木叶兮微脱。

〔9〕浮伊流以泛舟兮,〔10〕咏夏禹之神功。

〔11〕吟《秋水》之言辞兮,识神龟之不休。

〔12〕瞻洛川之渺渺兮,〔13〕溯轻舟以复求。

〔14〕日沉彩于崦嵫兮,〔15〕月徘徊于东阿。

〔16〕菊纷纷以散芳兮,〔17〕雁翱翔以流哀。

〔18〕文鱼腾以夹榜兮,〔19〕疑灵龟之将至。

目上下以周流兮,〔20〕惧圣人之我欺。

〔21〕俨修袖以延伫兮,〔22〕抚微霜之沾衣。

觉凉夜之弥寒兮,怨余衣之莫当。

月皇皇以徘徊兮,〔23〕列宿掩以明灭。

〔24〕霰飘飘以下来兮,〔25〕风萧萧而凝冷。

〔26〕悔吾惑于庄周兮,慨俯仰以自省。

〔27〕停余舟于兰洲兮,总缰辔于蓬蒿。

〔28〕步踟躇于芝田兮,〔29〕采槁叶以为裳。

〔30〕夜幽昧其方永兮,〔31〕怅郁悒以忧疑。

〔32〕忽晃朗其将昼兮,〔33〕百禽惊而振翼。

俄尔,仙乐袅袅,〔34〕睹一丽人,飘飘乎东来。

采月委照兮草木荣,〔35〕风波沦灭兮明镜生。

澄辉降以蔼蔼兮,〔36〕皋禽鸣以悠悠。

忽容与乎息止兮,〔37〕又仿佛其若行。

昔闻屈夫子之墨妙,曹子建之笔精,此乃洛水之神女乎?〔38〕惟徐徐以降临,遂凝神而屏息。

〔39〕感吾眷眷之款实兮,〔40〕唤灵龟以沉浮。

取熠耀之灵书兮,〔41〕教余伯禹之所推思。

〔42〕邀余至于云车兮,告余河洛之遗事。

〔43〕御六龙之骖騑兮,〔44〕令鸣凤以为侍。

瞻彼紫气之东来兮,指余青牛之所如。

〔45〕朝初发于函谷兮,习至人之明德;〔46〕夕归次于北邙兮,览帝陵之迤逦。

〔47〕百神忽以备降兮,〔48〕惟缤纷其并迎。

〔49〕光剡剡以扬灵兮,〔50〕洛灵告余以吉故。

〔51〕凤凰翼其翠羽兮,〔52〕高翱翔以周流。

相赫赫之周城兮,〔53〕嗟周公之修能。

论“洛阳赋”之兴衰

论“洛阳赋”之兴衰
辞 赋刨 作 的 繁 荣 。那 么 , 阳赋 ” 洛 的兴 衰 缘 由 何 在 ? 其 意 义如 何 ?
世人文景观的洛 阳, 自然成 为赋家关注 的焦点 , 成为
他 们 讴 欧盛 世 明 君 、 色 鸿 业 的 理 想 题 材 于 是 , 润 以 吟 咏洛 阳 为 中 心 的一 批 都 邑 赋 应 运 而 生 , 形 成 了 进
20 0 2年年 下 夸 恢 复 函各 关 , 缮 长 安 祀 第 修 宫 观 、 城 。光 武 此 举 再 次 唤 起 山 东 贵 蘸 返 都 长 安 都 的 希 望 , 对 间 . 都 问 题 再 次 引 起 了 争 论 。 杜 茑 一 定 《 论都 赋 》 反 映这 场 定 都 问 题 论 争 的第 一 篇 赋 作 。 是 赋 序 日 :… … 窃 见 司 马 相 如 、 子 云 作 辞 赋 以 讽 主 “ 扬 上 . 诚慕 之 , 作 书 一 篇 , 日《 都 》 ” 作 采 用 臣 伏 名 论 。赋
维普资讯
第 2 O卷 第 3 期 20 0 2年 5月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
J u a to a z o r l le e S ca ce c ) o r a fQu n  ̄ oNo ma tg ( o il in e Co S
必 t 要 条件 , 当然 , 非 充 分 条 件 , 闸 题 容 后 再 作 论 并 此
述。
洛阳赋” 的繁荣又与一场关于 定都 问题 的论争
密 切 相 关 。 西汉 都 城 长 安 , 过 西 汉 后 期 的 战 乱 已 经
代 中兴大业 因此 , 十年 闻, 会发 展繁 荣 , 五 社 展
Vo . 0 No 3 12 .
M a 00 y2 2

洛阳赋

洛阳赋
呜呼!函谷瓦砾,灵台棘生。羯儿长啸乱天下,胡儿安史起刀兵。宋室南迁,衰微西京。金元南下烽烟起,倭寇侵华狼烟生。悲哉!痛兮!几番战乱,几度腥风。古都多少沧桑事,尽化历史尘烟
中。
乃至洛阳解放,百废俱兴。工业重市,孕育而生。七大企业古都落户,国之长子日益蒸蒸。洛玻开浮法工艺之先河,洛轴振民族工业之雄风。东方红走向国际,五大洲马达声声;小浪底治沙防洪,母亲河水色清清。洛铜金属加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洛矿万吨油压,开创自由锻造技术巅峰。神舟航天,洛阳制造寰宇誉载;嫦娥奔月,洛阳生产世界震惊。
词赋谭杰,文论叶鹏。娄方调音,弄琴之大师;李凖著书,写作之文雄。须眉之中,张海书坛领军;巾帼之内,王绣画界知名。魏碑巨擘李进学,兰亭状元陈花容。石画艺术扬中有,铁笔篆刻孙乃明。拥军模范,乔文娟可敬;英勇战士,徐洪刚光荣。歌坛双星,程琳、陈明;文坛二子,窦蔻、尚龙。围棋九段周鹤洋,武术六合孙友恒。史乐蒙音乐大家,雷英夫伟人好评。王春来至孝感人,郭冬梅高尚品行。石油裂化,中科院士陈俊武功在当代;火箭推动,工程院士李俊贤力达远程。
赋曰:千年帝都,国花名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明之核心,文化之圣城。八关都邑安固,十省通衢畅行。西阻崤谷,东据虎关。北靠太行,南瞻楚天。六水并流而居腹地,四周环山而处天中。形甲天下,势控四方。雄居中原,地处要冲。太康居斟为夏都,武王定鼎乃王城。两汉之京师,魏晋之皇城。隋唐之东都,赵宋之西廷。
人文东都,文明洛阳。科技工业发展,商业文教新貌。四民乐业,百姓安居。民族团结,商诚农敦。岁有丰穰之庆,民带喜悦之颜。经济繁荣,万象和谐。安祐九州,宁辐八方。昔日辉煌已载史册,今天再谱盛世乐章。
壬辰年春三月东都漫士撰于洛阳镌艺轩

《洛阳赋》
文/东都漫士
序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赋《洛阳赋》文/东都漫士序文:世界四大圣城之一的洛阳历来有王者之里,首善之区之说。

亦有九朝古都和十三朝古都之称。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洛阳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称之为“天下之中”。

在这个盛开富贵之花的地方也被冠以“牡丹之都”的美名。

“汉魏文章半洛阳,唐宋诗词源东都”所以洛阳又有“文赋诗词之都”之名。

“天下名园重洛阳”故此洛阳有着“园林之都”之誉。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足以堪称“史鉴之都”。

余览经观史,而知韩信有一饭之德能偿之事;书读贤文,而明朱子有滴水之恩当报之训。

吾生于邙麓,长于洛阳,而今四十一年矣。

其水土之恩决非一饭之德所比,其桑梓之情实当涌泉之水相报。

然寡才微能,力难达意。

赧愧之情,久积于心。

时值洛阳牡丹文化节三十华诞之际,故而作《洛阳赋》一篇,以表故乡深爱之心,以酬河洛哺育之情。

赋曰:千年帝都,国花名城。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文明之核心,文化之圣城。

八关都邑安固,十省通衢畅行。

西阻崤谷,东据虎关。

北靠太行,南瞻楚天。

六水并流而居腹地,四周环山而处天中。

形甲天下,势控四方。

雄居中原,地处要冲。

太康居斟为夏都,武王定鼎乃王城。

两汉之京师,魏晋之皇城。

隋唐之东都,赵宋之西廷。

悠悠古都,文化厚重。

史迹璀璨,可歌可颂。

鳞次栉比古迹,星罗棋布名胜。

河洛孕五千年文化,瀍涧滋十三朝帝业。

二里头发掘展现夏都风貌,尸乡沟考古揭开商城遗容。

涧水河畔,新石器王湾遗址;瀍河岸边,旧作坊西周铜范。

孙旗屯原始部落,锉李村仰韶文化。

卜千秋西汉壁画精妙,含嘉仓隋唐粮库恢宏。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安邦,殷商旧族迁成周。

楚庄王问鼎于东郭,文信侯封土于洛邑。

孝文都洛颁改制之令,民族融合成一家;武皇称制开殿试之始,科举制度启策问。

应天门外,六阙鼎列;上阳宫内,四夷纳贡。

三代之居,河洛之间;五都贯洛,名园棋布。

建安七子偏爱东都,初唐四杰留恋洛阳。

秦岭苍翠,周王陵静眠;景山秀丽,太子冢沉睡。

洛水荡漾,宓妃凌波;嵩山巍峨,女皇封禅。

忠勇武圣,关林庙云长义气映日月;释源祖庭,白马寺释迦佛法佑古今。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之遗产,丝绸之路中西贸易而闻名。

卢舍那目睹洛阳沧桑,齐云塔见证古都繁荣。

少林寺武术远播,上清宫老君道弘。

入周问礼孔丘,玄奘求佛西行。

汉立太学,光武兴文,五经二传成正统;熹平石经,蔡邕书校,四十六碑成典范。

嵩阳书院,教育史上璀璨之星;伊皋书院,理洛之学传播之地。

史学珍宝,蛰庐一千方墓志;书坛奇葩,龙门二十品魏碑。

北邙厚土帝王冢茔罗列,西工深基天子骊驹六乘。

美哉东都!厚哉洛阳!炎黄俊杰,繁星灿耀。

仓颉创字而绝结绳,蔡侯造纸而代简帛。

龙图于河,羲皇画八卦演连山之象;龟书于洛,禹王书《洪范》有九畴之文。

中华切音,莫过东都。

寻姓问祖,根在河洛。

道、儒、佛、发祥之地;诗、词、赋、滥觞之都。

鼎烹说汤,理政安民,伊尹被称贤相;吐哺握发,制礼作乐,周公被尊元圣。

造酒之祖,杜康空桑酿琼浆;纵横之宗,鬼谷云梦授高徒。

商贾鼻祖白圭,小说先宗虞初。

锥刺骨,苏秦佩六国相印;安天下,赵普读半部论语。

桑弘羊理财,吕蒙正辅政。

董宣强项,庞参高风。

清廉如水赵轨,口若悬河郭象。

张文仲尚药疗疾为御医,种师道知兵有谋却敌虏。

滕子京倜傥自任,吕维祺忠节不屈。

云台阁二十八将,金谷园二十四友。

潘郎掷果洛阳道,袁安高卧东都雪。

东都才子贾谊,洛阳女儿莫愁。

程门立雪传佳话,韩寿偷香足风流。

分金沟,管鲍之交朋友厚谊;五王宅,长枕大被兄弟深情。

王祥以孝著称,剧孟以侠闻名。

香山乐天,伊川二程。

姚燧文辞洒脱,王铎笔走惊龙。

元和状元武翊黄,大唐宰相武元衡。

混天仪张衡巧造,指南车马均发明。

欧阳修乃洛阳花下客,刘禹锡为太子府中宾。

铜驼巷老子仙居,夹马营宋祖降生。

宋之问夺袍于龙门,贾幼邻折桂于唐宫。

真卿学书于东都,长史笔法十二意;道子作画于洛中,伽蓝壁画三百堵。

犯颜直谏,劝善坊里魏徵;桃李满门,尚贤坊里狄公。

忧国忧民,陆浑庄诗圣;野服萧散,绿野堂裴翁。

呕心沥血,福昌阁李贺;妙悟神契,安乐窝邵雍。

太史公著《史记》,无韵离骚灿古都;司马光修《通鉴》,年体通史耀洛阳。

许慎居洛阳倾心著《说文》;梁鸿登北邙感慨作《五噫》。

三班《汉书》,王充《论衡》。

《水经注》郦道元文笔俊秀,《名园记》李格非翰墨遗香。

《伽蓝记》衒之注述,《三国志》陈寿编修。

《洛神赋》八斗才子子建妙笔;《莺莺传》风流倜傥元稹自叙。

《三都赋》成而洛阳纸贵,《过秦论》著而贾谊扬名。

《道德经》老聃释道,《短歌行》曹操抒情。

奇文《钱本草》张说悔过之作,名著《歧路灯》绿园讽世之书。

呜呼!函谷瓦砾,灵台棘生。

羯儿长啸乱天下,胡儿安史起刀兵。

宋室南迁,衰微西京。

金元南下烽烟起,倭寇侵华狼烟生。

悲哉!痛兮!几番战乱,几度腥风。

古都多少沧桑事,尽化历史尘烟中。

乃至洛阳解放,百废俱兴。

工业重市,孕育而生。

七大企业古都落户,国之长子日益蒸蒸。

洛玻开浮法工艺之先河,洛轴振民族工业之雄风。

东方红走向国际,五大洲马达声声;小浪底治沙防洪,母亲河水色清清。

洛铜金属加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洛矿万吨油压,开创自由锻造技术巅峰。

神舟航天,洛阳制造寰宇誉载;嫦娥奔月,洛阳生产世界震惊。

金城洛宁,钼都栾川。

铝土矿中原之首,玄武岩前景可观。

温泉龙门,水晶陶湾。

苹果上戈,樱桃红山。

偃师银条白,洛宁竹笋尖。

莲藕会盟镇,芦笋黄河滩。

张公夏梨出于孟津,梁侯秋柿产自新安。

陆浑红粒稻花香,伊水白鳞鲂鱼鲜。

伊尹弄鼎,烹饪文化发轫于东都;吕望卖饮,餐饮礼俗首萌于洛阳。

洛阳水席,兴于大唐。

牡丹燕菜,源溯女皇。

平乐盛宴传千古,斗酒十千陈思王。

九老之会,白居易举杯而诗成;耆英相聚,司马光停箸而序作。

合盛栈糕点悠久,真不同水席精良。

五滋六味,浆面条风味独特;三宝五珍,刘秀羹鲜美异常。

不翻汤百年名吃,汤面角四海名扬。

平乐正骨,杏林独秀;象庄妇科,医林奇葩。

沙园膏药疗疾,殷氏喉科药灵。

新安县祥和堂药丸,济世堂李占镖知名。

西府调豫剧之源,马金凤旦角唱红。

洛阳曲剧,旋律优美唱腔感人;河洛大鼓,板韵淳朴说唱动情。

硪工号子响彻九霄,曹屯排鼓声透云层。

澄泥砚制作有工,洛阳铲考古闻名。

梅花玉天然成趣,牡丹石浑然天成。

唐三彩色灿古今,牡丹饼香飘中外。

洛阳宫灯庆佳节,里王狮子舞太平。

词赋谭杰,文论叶鹏。

娄方调音,弄琴之大师;李凖著书,写作之文雄。

须眉之中,张海书坛领军;巾帼之内,王绣画界知名。

魏碑巨擘李进学,兰亭状元陈花容。

石画艺术扬中有,铁笔篆刻孙乃明。

拥军模范,乔文娟可敬;英勇战士,徐洪刚光荣。

歌坛双星,程琳、陈明;文坛二子,窦蔻、尚龙。

围棋九段周鹤洋,武术六合孙友恒。

史乐蒙音乐大家,雷英夫伟人好评。

王春来至孝感人,郭冬梅高尚品行。

石油裂化,中科院士陈俊武功在当代;火箭推动,工程院士李俊贤力达远程。

悠悠古都!美哉洛城!八风条畅,四时殊景。

斗星四移,季节分明。

航线交织而远无不达。

道直如矢而八方畅行。

楼厦错落,街道纵横。

古今结合,魅力无穷。

稼穑丰稔,五谷垂颖。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畔荣。

龙门山色可赞,洛浦秋风堪评。

天津晓月,金谷春晴。

马寺钟声传佳音,铜驼暮雨雾蒙蒙。

邙山晚眺舒心,平泉朝游怡情。

樱桃节春游品鲜,荷花节夏观芙蓉。

朝圣大典,八方华裔汇关林;牡丹花会,五洲来宾聚花城。

伊水河畔,午桥碧草;万安山上,石林雪霁。

开阳湖金篆浮波,积翠池水光潋滟。

“绿柳荫中十万家”洛阳春日景象。

“占断城中好物华”古都天香神韵。

王城花圃,魏紫姚黄争艳;西苑花园,豆绿黑魁竞芳。

真国色,富贵花。

飞燕红妆笑春风,贵妃插翠舞轻纱。

琅苑仙葩多妒意,艳冠天下水陆花。

夜光白,首案红。

雪映朝霞,艳溢香融。

金缕玉蕊皆殊艳,花开时节动京城。

千峰竞秀,栾川君山。

嵩县天池,汝阳杜鹃。

重渡沟生态旅游之典范,龙潭峡黄河山水之画廊。

鸡冠洞天然成趣,白云山人间仙境。

黛眉山千姿百态,青要山轩辕密都。

地质奇观,神灵寨写生基地;十佳山水,龙峪湾度假天堂。

木札岭、西泰山。

养子沟,通天峡。

玉马湖,白石崖。

书不尽古都山水。

道不完洛阳风光。

洛浦长廊展历史画卷,东周广场塑春秋华章。

丽景门新颜,隋唐址旧城。

老城古朴显风貌,新区时尚著新章。

春风荡漾,洛浦岸绿柳摇曳;秋风送爽,定鼎路丹桂芬芳。

合欢花开,嵩山路云霞映天;石榴花坼,解放路两厢染红。

中州路横跨瀍涧,洛龙路纵贯伊洛。

洛阳桥人流如梭,牡丹桥车水马龙。

穀水亭暮送长庚,九龙鼎晨迎启明。

“洛京遍阳春”唐太宗诗句;“光景丽天中”张九龄篇章。

“洛阳城里春光好”端己盛赞;“魂牵三月洛阳花”醉翁情思。

“人道洛阳为乐园”,“西都自古繁华地”。

京洛皇居,首善之区。

人居环境典范,文明城市殊荣。

最佳魅力城市榜列,国家园林城市冠名。

人文东都,文明洛阳。

科技工业发展,商业文教新貌。

四民乐业,百姓安居。

民族团结,商诚农敦。

岁有丰穰之庆,民带喜悦之颜。

经济繁荣,万象和谐。

安祐九州,宁辐八方。

昔日辉煌已载史册,今天再谱盛世乐章。

壬辰年春三月东都漫士撰于洛阳镌艺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