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录音论文
影视专业热门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影视专业热门毕业论文题目参考1、探究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2、中职学校影视动画教学方法探讨3、我国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分析4、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影视动画创作的影响研究5、影视传媒文化软实力的诉求与提升6、关于我国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思考7、加强影视片财务管理的途径分析8、对数字影视编辑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9、画面节奏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分析10、试论影视非线性编辑及其优越性11、浅谈美国影视业对中国影视传媒行业发展的启示12、国产影片中影视后期制作的应用和影响分析13、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摄影专业的学产融合探索14、浅谈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的负效应涵化及应对策略15、影视作品新闻宣传的文艺价值与担当16、基于影视动画的美术风格研究17、浅析我国影视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风格18、新时期影视营销中的营销策略以及创新分析19、论影视表演中的形体表演训练20、基于影视拍摄现场的合成处理系统21、关于影视艺术的微传播问题分析22、论影视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载体作用23、探索影视声乐作品对音乐教育的影响24、中小规模民营影视公司发展的现状、策略与前景25、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营销策略研究26、浅谈影视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和艺术处理方法27、赵季平影视音乐的成功因素分析28、民族视域下影视人类学的思维建构29、在线视频中影视付费生态的建设路径30、影视动画中拟人化角色运动规律研究31、影视动画设计专业教学软资源的配置与改进32、我国影视文化贸易竞争力分析33、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高效方法探究34、中国对美国的影视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5、影视动画创作中的动画表演探究36、促进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高效方法37、浅议中韩人物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的差异38、大数据时代下的影视制作39、新媒体对影视传播的影响40、大学影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途径41、民办高校影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42、媒介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影视中的视觉效果43、浅论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异同44、影视投资的喧嚣与隐忧45、论影视表演中的语言技巧46、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的思考47、影视史学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48、影视后期制作的发展与教学49、浅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设计50、浅论粤剧的影视传播必要性51、论影视动画场景的功能与作用52、影视航拍画面抖动分析及消除53、浅析鞋饰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54、中日韩影视产业政策比较研究55、浅谈影视文化创意发展56、新媒体电影《老男孩》影视语言分析57、浅析当代影视广告的创意语言58、探析影视教学中微电影的设计与制作59、我国影视产业投融资现状及风险应对研究60、剪辑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61、中国科普影视的转向态势及其对未来的启示62、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63、互联网助推下的文学生产与影视改编64、论文学改编影视过程中的审美转换65、刍议影视产业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66、首届两岸影视展聚焦大数据交流及合拍剧67、影视制作技术与艺术研究68、论影视音乐作品的独特审美表现69、探讨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70、对目前影视音乐创作中的钢琴元素体现分析71、影视实践教学中外借设备的全流程安全管理72、谈微电影发展趋势下的影视专业教学思路的转变73、泉州市“非遗”校园传承影视手段运用的策略74、陕西省小成本影视对本土文化的表现与传播75、现代教育视野下的戏剧影视文学课程改革--以陕西高校戏文专业课程建设为例76、《印度影视文化》课程的开课设计与教学效果77、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提升路径78、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9、影视编导的素质培养与视听训练80、浅谈影视表演专业形体教学中的形表结合81、时代新语境下影视艺术创优思考82、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83、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84、动漫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和“中国味”85、新媒体环境对影视传播的影响分析86、影视商业营销方式及效果研究87、我国数字影视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88、探讨影视动画中效果音的重要性89、浅谈影视同期录音的后期制作90、浅析影视新闻专题片拍摄的纪实性与艺术性91、浅析影视后期制作中画面合成的基本原则92、论茶文化在影视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功能93、谈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交融94、论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95、论影视教育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归属96、论影视文化传播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积极效能97、影视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中的镜头选择原则98、中外影视作品中军人形象的塑造与传播99、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00、影视旅游目的地现状、风险和发展措施刍议101、我国影视动画音乐的特色102、儿童影视作品中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文本分析103、数字背景下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04、影视旅游发展因素探析105、高校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106、浅谈经典影视动画中的音乐及其作用107、综合类高校影视创作教学之我见108、浅谈西方影视中吸血鬼形象的审美内涵109、音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独特魅力110、影视后期的制作与编辑技巧。
电影录音剪辑300部

电影录音剪辑300部一、电影录音剪辑的概述电影录音剪辑,是指将电影中的声音元素(包括对话、音效、配乐等)进行剪辑、处理和整合的过程。
它是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画面剪辑相互呼应,共同塑造出丰富、立体的视听体验。
二、电影录音剪辑的分类与特点1.对话剪辑:对演员的对话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
2.音效剪辑:将现场录音的音效与后期制作的音效相结合,创造出真实、生动的听觉氛围。
3.音乐剪辑:将原声音乐与画面内容相互融合,提升影片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
4.混合剪辑:将各种声音元素进行混合处理,使声音层次更加丰富,营造出强烈的视听冲击。
三、如何运用电影录音剪辑创作出优质的作品1.明确剪辑目标:根据影片类型和主题,确定声音剪辑的方向和风格。
2.精选素材:从大量的声音素材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片段,为剪辑提供基础。
3.创意组合:将筛选出的声音素材进行创新性的组合和搭配,打造独特的音效风格。
4.精细调整:对声音的音量、音色、混响等参数进行细致调整,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5.融合画面:将声音与画面内容紧密结合,使声音与画面相互补充,提升观影体验。
四、电影录音剪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享1.案例一:《阿凡达》中的全景声音效剪辑,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2.案例二:《星际穿越》中的音乐剪辑,将原声音乐与影片情感紧密结合,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3.案例三:《泰坦尼克号》中的对话剪辑,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
五、总结与展望电影录音剪辑在电影制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录音剪辑将越来越精细化、多元化,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视听体验。
声乐影视论文选题

艺术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5.23.x
艺术创新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5.23.x
蒙太奇手法在拍摄中的应用.x
表演技巧在音乐剧中的重要性.
解析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
论三木稔古筝作品集“山__水”的艺术特色.
论中西方电影在审查与分级制度中的差异.
论古筝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李安电影.
配音演员保持灵猴的配音状态.
钢琴和电子琴在教学及演奏中的异同.wps
钢琴弹奏风格把握开题报告.
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的关系.
钢琴演奏者舞台心理素质的培养+开题报告.rar
钱钟书小说集《人·兽·鬼》与夏目漱石小说《我是猫》的讽刺艺术.x
青歌赛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探索.
论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的关系开题报告.
论音乐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
试论歌曲《牛郎织女》的学习体会.
试论省级卫视自制偶像剧的作用及未来发展.
试论肖邦对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影响.
试论贺岁档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rar
试论贺岁档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x
对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之我见.
对塑造《赵氏孤儿》剧中太后人物形象的对策思考.
对蒂姆伯顿怪诞影视创作的解读.
小成本艺术片前景分析开题报告.
小说改编电影研究---以郭敬明为例.x
少数民族歌曲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性.
山东筝派古筝艺术浅谈.
巴伯作品中的多元化音乐风格.
师恩如歌毕业音乐会总结.
广东电视剧的岭南文化特色研究.
浅析剧场灯光与演播厅灯光的相对差异.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本文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影视音乐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的特别优势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升华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宣泄主人公内心情感、营造主题意境等基本功能,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开设了音乐鉴赏类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
事实证明,大学生对这类课程比较喜欢,尤其是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
优秀的影视音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修正其偏执、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领悟。
影视音乐观赏让学生对影视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在教学中再增加一些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
尽管影视音乐观赏是以电影和电视的视频片段作为载体,但必须以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影视剧转移到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尝试和乐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
从大量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多数都有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女生较喜欢文艺和清新风格的影片,男生则喜欢题材比较宏大的电影,不同风格的电影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新一代大学生都比较有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去探寻影视音乐的奇异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教师,笔者经常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同一主题下的影视音乐,并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论,或者直接让学生在讲台上发表个人对影视音乐的不同看法,锻炼他们的制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影视音乐《家园》观赏教学设计电视剧《闯关东》作为20XX年ZY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在央视创下了收视神话,全国多数观众在同一时间观看了《闯关东》的大结局。
长达52集的鸿篇巨制,生动再现了从运动到“九一八”时期,在动荡中的人口迁徙和奋斗历史。
一曲旋律舒展、风格多变、气概恢宏的片尾曲《家园》则成功地塑造了山东“闯民”的高大形象。
声音学科中的录音艺术相关专业历史发展探轶(上)

声音学科中的录音艺术相关专业历史发展探轶(上)姚国强;赫铁龙【期刊名称】《现代电影技术》【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6页(P17-21,16)【作者】姚国强;赫铁龙【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正文语种】中文影视艺术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全面的进化历程以后,不仅为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中的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厚的人才储备,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影视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
同时,随着我国影视产业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的深度化发展,影视中的声音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已经成为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缘此,影视声音中的录音艺术专业高等教育教学便在我国应运而生了。
(一)艺术类高校专业设置与录音艺术专业发展演变概览1.1949年—1980年的高校艺术专业设置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界沿袭了过去高等学校只有院系、不设专业的制度。
1952年,通过学习苏联经验,教育部对国内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开始在院系下面设置了专业,并第一次统一制定了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
此次专业设置中,高等艺术院校调整为15所(其中电影院校1所)[1]。
1953年至1962年期间,高等学校中的社会科学专业设置逐步发展,从原来的50种增加到129种。
其中,艺术增加为41种。
1959年,由教育部编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招生专业介绍》将高等学校分成9种类型,但其中并无艺术类院校。
1960年,在文化部编订的《(1960年暑期)艺术院校招生升学指导与考试大纲》中,将高等艺术院校已设置的艺术专业分成五个大类。
其中,电影类专业包括电影导演、电影演员、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录音、电影学(以及电影文学)、动画、电影放映(以及修配)、电影机械制造等9个专业。
这是电影录音专业第一次出现在高等教育的招生材料中。
1962年,由教育部编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招生专业介绍》中,在1959年版《专业介绍》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高等艺术学校”,使艺术类高校成为第11种办学类型,并将艺术专业划分成六大类。
影视录音工作的基本知识

影视录音工作的基本知识早期的电影因为技术不完善的原因,表现为无声电影,也就是默片,为弥补这一不足,当时的一些电影院用其他办法来弥补,比如在现场增加音乐伴奏和配音等,以引起观众联想,但终究不能满足观众。
特别是特写镜头的出现,使得这一弊病更加明显。
因为特写镜头不能表现人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也不能表现银幕上放大了的钟、马蹄、脚步、水等等声音的意义。
所以声音进入电影成为必然,1928 年,世界上第一部声画同步的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了。
从根本上讲,电影声音里以技术为手段,以人声、音响、音乐等为声音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中反映现实生活所形成的综合听觉印象,是一门由机器带来的新型综合听觉印象。
而录音是制作" 电影声音" 的最重要的技术部门,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用技艺,其硬件和软件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声音的物理特性、心理声学、立体声、监听扬声器和监听环境、唱片录音和放音、信号处理装置,声音的美学功能等。
1 .影视声源电影电视和其他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发声之源,简称影视声源,与自然声源不同的是,它不是自然声源的简单复制,而是经过选择加工后与画面匹配的艺术声源。
通常分为三大类:语言、效果和音乐。
A.语言声源是影视声源中最基本的声源,包含有明确的信息。
在语言声源中,出现最多的对白形式。
另一种形式是旁白(记录片中称为" 解说" )。
B .效果声源影视声源中,除语言声源和音乐声源以外的一切声响,都属于效果声源。
包括:生活效果、生产效果、动物效果、械斗效果、自然效果和特殊效果。
C .音乐声源分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了解这三种声源的发生机理,对录音师来说相当重要。
2 .影视声场影视声场是将自然声场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处理的艺术声场,或者以自然声场为参照,人工模拟的声场。
其又分为内景声场和外景声场。
影视录音声场,在同期录音时,是自然声场(多指自然效果),在录语言和在后期配音时,是人工声场。
影视音乐作品赏析论文范文

影视音乐作品赏析论文范文影视音乐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使用的音乐,赏析影视音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电视节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篇一:《试谈对影视音乐中民族音乐弘扬的赏析》[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电影影视产业也取得飞速的发展,电影影视事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影视音乐和民族音乐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可以有效地展示出电影的地域时代特色文化特征,因此成为影视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开发影视音乐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做好弘扬民族音乐的工作,做到中国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 民族音乐;影视音乐;弘扬;赏析影视音乐是对电影艺术效果进行有益补充的一种特殊的音乐表达形式,影视音乐在表演上具有一定的艺术张力和自身内在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伴随着科学技术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我国在经历了““””以后,迎来了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新的春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影视音乐事业也是几经坎坷与磨难,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复苏,我国的影视音乐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人们对于影视音乐的认识也由过去的简单语言空白填补到今天的有一定的主题和规模的音乐表现形式。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中国民族音乐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音乐之中,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在影视作品中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物质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民族音乐记载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的喜怒哀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感的寄托,包含着一个民族对于未来的展望,对于过去生活的反思。
因此,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蕴涵着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传统,这不仅是我国弘扬的精神文化物质财富遗产,也是世界音乐艺术精神财富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录音知识

科讯网信息中心leo 编辑2009年05月27日声音设计阐述在国内,多使用录音阐述来表达近似的意思。
但二者间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许多国外的影视生产大国来讲,随着影视艺术理论以及影视声音艺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声音设计师这样的艺术工作岗位。
声音设计师有时也称为音响设计师,其工作内容和性质与录音师近似,主要负责影片的声音艺术设计和录音技术制作的监制任务,但一般本人并不参与具体的录音工作。
面国内的录音师则绝大部分需要参加具体的录音制作工作。
一部影片是否属于同期录音,已经成了区别影视声音艺术创作水平和录音技术质量的重要标志。
于是一位影视录音师是否具备了对影视声音进行构思和设计的资质,能否把握住声音构思这一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变成了艺术家与匠人的分水岭。
影视声音构思,需要录音师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声音进行周密的、精心的构思,将影片声音的运作过程,详细地表述出来。
这个文字材料就是声音设计阐述。
不同的录音师或声音设计师,对参与创作的不同影片所作出的声音设计阐述也是不尽相同的,会有繁简之分、详略之别。
而且对阐述中可能包括的诸多内容,也会有所摈弃、有所侧重。
但不管如何录音师必须在阐述中,阐明白己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把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追求,通过声音设汁阐述的形式加以表达。
声音设计阐述的具体内容很多,包括录音师对文学剧本的了解,对导演阐述的理解,对影片声音基调的设计,以及对主题、思想、理念、背景、环境、人物性格、风格样式、结构和节奏方面的不同认识,对影片声音元素的具体设计如声音基调、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索的运用及其配置,以及分镜头、分场景和分段落的具体声画关系组合,开头、结尾的声音设计及实施措施等方而的内容。
只有这样声音的设计构思才能纳入正轨。
此外,声音设计阐述也是一项关于影片声音艺术创作和技术制作的文字成果,它可以成为一篇学术性的报告或论文。
因此,声音设计阐述讲究开端和结尾的呼应。
声音设计阐述作为声音艺术的创作设想和追求目标,在影片的摄制和录音制作过程中大部分可以成为现实,但也有一部分需要做出修改,而且有可能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这是影视声音艺术创作的正常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影视录音结课论文
(2011年春季学期)
院系: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班级: 0830102 学号: 1083010212 姓名:冯剑
虚拟3D声音技术
1.虚拟3D声音技术的研究意义
对于人的听觉,除了能感知声音的强度,音调和音色外,还具有空间方位的感觉。
不同空间方位的声源在听觉系统产生不同的声像位置,人的听觉系统能够区分出声源空间方位的不同。
为了满足听觉的空间方位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立体声音频定位系统。
根据环境,通过电子技术对声音重建,已经从我们熟悉的立体声系统发展到了今天的多声道系统,如杜比5.1声道系统、杜比7.1声道系统:最简单的3D声音建立方法就是多声道系统,即在各个合适的空间点上放上扬声器。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施的时候非常麻烦、昂贵、不灵活,并且特容易受到具体应用的限制,所以用两个声道来合成多声道声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而且,人耳本身是一个双声道的接收器,所以用两个声道来虚拟重发多声道的声源,给人真实的临场感,也是可行的。
在过去的几年间,计算机虚拟3D声音重发技术取得很重大的发展【日,在许多重要的领域,如工作站的人机交互系统、可穿戴式计算机、电脑游戏的音响效果、视觉障碍者的辅助设备、虚拟现实系统、对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理员的自由眼显示系统、空间声场对会议电话的影响等,精确的空间声音合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2.虚拟3D声音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是一种逼真的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视觉,听觉,运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技术,利用虚拟声的方法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空间听觉。
它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美国NASA使用虚拟3D声定位并结合自适应双耳噪声消除科技来增强飞行模拟的效果,在虚拟座舱的声音信息中,三维空间声可为飞行员提供导航,状况替示
以及目标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所以声音的定位是虚拟座舱中声音渲染的主要内容。
虚拟声的方法也可运用到宇航通讯中,这不但可以提高语音可懂度,而且可能会减轻航天员由于失重带来的平衡问题。
虚拟录声,用人工头构成的双耳捡拾系统早已用于音乐等文艺节目的录声和制作中,而将虚拟声信号处理的方法用于录声制作却是近年发展的技术,利用计算机虚拟声信号处理方法,不但可以在节目录制中人工的产生不同方向的声像,而且可以虚拟出各种声学环境的主观听觉效果。
可作为声学设计的辅助工具及评价手段,目前,室内声学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声学设计及厅堂音质评价的有力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并且切实保证设计的成功。
另外,在游戏、教育、娱乐中的应用,用虚拟声系统能构造出非常逼真的自然声场效果,从而增强用户的沉浸感并改善人机交互的效果。
在语音通讯系统中,比如在远程会议系统中采用该项技术,可以增强参会者的临场感,改善语音通讯的效果。
3虚拟3D声技术研究历史及现状
人耳对声音的定位理论是虚拟3D声音技术的关键。
LDrdRaleigh等人早在1907年就提出了双工理论,该理论主要提出了在800H比以下,双耳间时间差对人耳对声音的定位起到主要作用,而高于16(沁到匕以后,则双耳间声级差(ILD)起重要作用。
这也是双耳分开的一个自然结果.根据这个理论,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很多的估计算法。
然而ITD和ILD并没有提供单耳条件下的听觉定位机理以及声源在双耳对称面上的听觉定位机理,对声音定位是远远不够的。
声源发出的声波经头部,耳廓,躯干等衍射后到达双耳Is1,其中的物理过程可视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的声滤波系统,其特性可由系统的频域传输函数描述,定义为
头部相关的传递函数担盯F)161。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头、肩、耳廓等部位的相互作用,抵达耳膜的入射声波已发生了变化,此变化的特性取决于入射的方向。
这样一个传输过程所引起的谱特性变化在空间声源定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头部关联传输函数与相对方向、频率、和听者有关,并与它们之间存在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所以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解析表达式来定义头部关联传输函数。
国外已有多个课题组对人类的双耳传输函数进行了精确的实验测量,部分的数据库己在互联网上公布,然而这些数据都是非个人头部相关传输函数,数据量非常庞大,还有许多未测量方位的传输数据。
后来的研究者考虑了更多因素,提出很多计算模型,然而这些计算模型都非常复杂。
所以在上个世纪,也有很多国外研究者对心理声学和信号处理进行研究,不断提出新的简化的双耳传输函数近似估计方法[v,s,9,101,这些方法主要是对实现义吓的数字滤波器进行改进和优化。
然而,现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双耳传输函数与生理结构以及主观听觉的关系、它的简化方法及其评价也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而在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比较初级,国内的研究资料也比较少,大多研究所用的数据都是国外的测量数据,还没有中国人的双耳传输数据,由于和邝与
人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所以外国人的数据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人。
对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目前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国人双耳传输定位的研究测量工作。
注:参考文献
谢菠荪,管善群,虚拟声技术及其应用(上),应用声学,2004,2:43一47
谢菠荪,管善群,虚拟声技术及其应用(下),应用声学,2004,4:41一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