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利用与发展

合集下载

核能的发展和利用

核能的发展和利用

核能的发展和利用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环保等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疗养、冶金等领域。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核能的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核能的发展和利用进行探讨。

首先,核能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核能是一种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相对于化石燃料而言,核能资源丰富,能源密度高,且不受气候和天气等外界条件影响。

据统计,全球目前已探明的可利用核能资源相当于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总和,因此核能有望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之间具有互补性,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等问题。

因此,通过不断研发核能技术,并将其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核能的利用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比于化石燃料发电,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核能发电还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因为核能发电所需的冷却水量相对较少。

此外,核能发电站通过严格的安全措施,可以避免核泄漏和核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因此,推动核能的发展和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再次,核能还可以应用于疗养和冶金等领域。

核能的辐射特性使其能够广泛用于医学领域的放射治疗和诊断,如用于癌症的放疗、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和诊断等。

此外,核能还可以应用于冶金领域,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有害元素的检测和分析等。

通过合理利用核能技术,可以提高疗养和冶金领域的治疗效果和生产效益,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

最后,核能的发展和利用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核能技术的应用是具有风险的,一旦发生核泄漏和核辐射事故,将给人民和环境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在推动核能的发展和利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核安全工作,加强核能设施的安全监管和人员培训,确保核能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核能的发展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核能开发和用途

核能开发和用途

核能开发和用途核能开发是指利用核能技术进行能源生产与利用。

核能是指核子反应中释放的巨大能量,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能量密度最高的能源之一。

核能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供应,并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核能开发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核能的燃烧过程几乎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

核能发电不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核能发电还可以大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使能源供应更加可靠和稳定。

其次,核能开发在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核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中,如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放射性核素用于放射性标记药物,可以通过摄影、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技术检测和诊断一些疾病。

核能还可以用于治疗癌症,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此外,核能开发还在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能技术可以应用于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

例如,核能技术可以用来辅助金属材料的强化处理,如离子注入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此外,核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材料、合成化合物、处理废水等工业应用。

此外,核能开发还在航天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能技术可以用于太空探索和航天器动力系统。

核能源可以提供巨大的能量输出,可以用于提供太空探测器的动力,例如核推进系统。

核推进系统具有较高的推力和较长的工作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航天器的速度和航程。

此外,核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太空探测器的电力供应,降低宇宙中不同天体探索的能量限制。

最后,核能开发还在国家安全和国防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核能技术可以应用于核武器和核潜艇等军事装备中。

核武器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武器,可以对敌方进行毁灭性打击。

核潜艇则是一种利用核能进行动力的潜艇,可以在水下进行长时间航行和隐藏,具有较强的战略威慑能力。

我国核能的发展和利用

我国核能的发展和利用

我国核能的发展和利用一说到核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核武器方面的利用,的确我们也是核大国,但是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政府多次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国外扩散核武器,不在国外部署核武器。

我们发展核武器是要有一点,少一点,好一点,迫使超级大国不敢对我国使用核武器。

若对我使用核武器它自己也要受到报复。

在这个总政策指导下,我国建立的由第二炮兵部队、海军潜地战备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必然是防御性的。

这支战略力量始终坚持自卫的立场和后发制人的原则。

然而核的应用远不是狭隘的核武器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核工业开始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开发核电和推广核技术应用成为核工业转民的重要方向。

20多年来,我国核工业立足自主开发,扩大对外开放,核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核电开发与建设成就显著,核技术应用产业化初具规模,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核电事业自上世纪八十代初开始起步,九十年代前半期,中国大陆有3个核电机组陆续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2001年,核能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

今年以来,秦山二期1号和岭澳1号两个核电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行,新增核电装机容量160万千瓦。

目前,秦山三期1号和岭澳2号两个机组也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

其它4台在建机组进展顺利,预计将在2003年至2005年陆续建成投产。

届时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00万千瓦,核能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

核电的投产,缓解了我国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首批核电站投入运行十多年来,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和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控制水平,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天然本底,核电站运行没有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探索核能科普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安全问题

探索核能科普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安全问题

探索核能科普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安全问题核能是指通过核反应产生能量的技术和过程,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医疗、工业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核能的科普知识,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安全问题。

一、核能的利用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反应。

核裂变是指重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核片段,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核聚变则是轻核原子核融合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同样也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用来产生电力,被称为核能发电。

核能发电的优势在于其高能量密度和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

相对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核能发电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而且核燃料富裕,燃料资源不受限制,能够满足长期的能源需求。

二、核能的安全问题尽管核能具有许多优点,但核能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核能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辐射安全问题:核能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辐射,如阻挡不当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因此,核能设施的辐射防护十分重要,必须严格遵循辐射安全标准。

2. 核废料处理:核能发电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料,这些废料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

处理核废料需要采取严谨的方法,如封存、转运和最终处置等,以确保安全。

3. 核事故风险:核能设施发生事故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造成广泛的伤害和污染。

核事故的潜在风险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来降低。

4. 核扩散和核武器:核能技术的滥用可能导致核武器的制造和核扩散的风险。

国际社会通过签署和遵守非扩散条约等国际协议,共同努力防止核能技术的滥用。

三、核能的前景和应用虽然核能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但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能源选择。

在未来,核能技术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1. 第四代核反应堆:第四代核反应堆是指更安全、更有效利用核燃料并减少核废料产生的新一代核能技术。

这些技术将大大提高核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核聚变技术研究:核聚变是一种更理想的能源形式,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输出并产生少量的废物。

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利用与开发

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利用与开发

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利用与开发第一章:核能的概述核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能量,它是一种高密度、高效率的能源形式。

核能的利用与开发在能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章将介绍核能的基本概念、来源及其特点。

核能是指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核反应可以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类。

裂变是指重核的分裂,聚变则是指轻核的融合。

在核反应中,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比化学反应要大数百万倍,因此核能具有高密度的特点。

核能的主要源头是铀、钚等重元素。

这些元素中的原子核经过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此外,核聚变反应中氢同位素的结合也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但聚变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第二章:核能的利用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能发电和核能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核能发电是目前核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核能发电利用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通过核反应堆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核电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设和运营,为各国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核能还可以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核技术可以用于辐照食品,延长其保存期限;核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等。

此外,核能在农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核技术可以用于改良植物、养殖鱼类、控制害虫等。

这些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益。

第三章:核能的开发核能的开发涉及核电站建设、核材料研发等方面。

核电站建设是核能开发的重要环节。

核电站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同时,核电站的规划和建设也需要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

核材料的研发也是核能开发的关键。

核能的利用和开发需要核燃料、燃料元件等核材料的支持。

因此,核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是保障核能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核能开发还需要注重核废料的处理和安全。

核能产生的废料具有放射性,需要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第四章:核能的未来发展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1、核能的来源从1932 年发现中子到1939 年发现裂变,结果经历了七年之久才把巨大的裂变能从铀核中解放出来。

它同已知的只有几个电子伏的化学能相比要大几百万倍,而同一般的核反应能相比也要大十倍左右。

科学家们为了能很好利用它,就需要设法找到产生这种巨大能量的根源。

早在发现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的初期,人们从贝克勒尔和皮埃尔·居里曾经被镭射线烧伤过皮肤的现象中觉察到,各种射线的确具有很大能量。

例如,铀原子核衰变能量要比碳原子化合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两百万倍。

而人类对各种化学能的应用早就开始了,但对放射能的实际应用却迟迟不得实现。

这是由于这些放射能的释放过程非常缓慢,也就是说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哀变时的能量释放率太小,故没有开发应用的价值。

即使这样,科学家们还是对放射能的来源问题很感兴趣。

从唯物主义者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论观点出发,各种能量都不能凭空臆造或无中生有,它只能隐藏在物质之中。

当时人们已知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因此很自然地认为放射能是存在于原子内部。

那是在1903 年,当卢瑟福研究了α射线的能量后曾经指出:“这些需要加以思考的事实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即潜藏在原子里面的能量必是巨大无比的”。

所以至今人们仍把放射能叫做“原子能”。

然而,随着核科学的不断发展,在1911 年,卢瑟福又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着某一核心部分,即找到了原子核。

并从它的特性中知道,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这样,人们就认为原子核中储藏着巨大能量的说法更能反映客观实际。

而放射能实际上也就是由于原子核自身发生变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另外,原子能的提法又很容易和化学能相混混淆,所以把放射能称之为“核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但是,有些唯心论的学者曾经企图从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现象中,作出物质似乎可以转变为能量的错误结论。

他们认为,在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中,物质似乎消失了,而能量却无中生有了。

然而,随着核科学的迅速发展,很快就驳斥了唯心论者的谬误。

核能的利用和应用

核能的利用和应用

核能的利用和应用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它具有强大的能量储备和较低的碳排放。

在过去几十年中,核能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利用和应用,包括能源生产、医疗和工业领域。

一、核能在能源生产中的利用和应用核能在能源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核裂变反应,核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用于发电。

核能发电站利用核能进行热能的转换,产生大量的电能。

核能发电的优势在于其能量密度高,且碳排放极低。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的环境影响更小。

核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

核能发电站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在能源需求大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核能发电可以满足大规模的电力需求。

二、核能在医疗中的应用除了能源生产领域,核能还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核医学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影像检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和疾病。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可以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通过放射性碘摄取和杀灭癌细胞。

此外,核能还在放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从而控制和治疗癌症。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外部放射源或内部放射源进行,帮助患者摆脱病痛。

核能在医疗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还帮助了很多患者重获健康。

三、核能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应用核能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核能被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加热和干燥。

例如,核能可以用于石化工业中的蒸馏、压裂和催化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核能还可以用于金属冶炼和熔炼过程中的加热,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源效率。

另外,核能在食品工业中也有应用。

通过辐射杀菌技术,核能可以延长食品保鲜期和改善食品质量。

辐照后的食品杀菌更彻底,不仅杀死病原体,还能减少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污染。

因此,核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食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核能在能源生产、医疗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核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

核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

核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核能源是一种强大的能源源,它可以产生大量的电力和热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疗、科学等领域。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利用核能源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核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

一、核裂变技术核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是核裂变技术,即将稳定核素通过中子碰撞使其裂变产生能量。

核裂变产生的热能可以被转化为电能,用于驱动发电机发电。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核电站都采用核裂变技术,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基于铀的核裂变技术。

铀是一种稳定的核素,但其同位素铀-235具有相对高的裂变截面。

核电厂采用铀-235的裂变作为发电的源头。

在核电站中,铀-235经过精制之后,将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核反应堆中,中子将被释放,与铀-235碰撞导致其裂变并释放大量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尽管核裂变技术现在在发电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其争议所在。

事故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放射性污染,这样的后果不可挽回。

因此,开发更为安全、清洁的技术成为了核能源领域探索的重中之重。

二、核聚变技术核聚变技术是核能领域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核聚变是指将轻元素(如氢、氦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融合成重元素,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技术的燃料是容易获取的,而且非常充足,基本上不会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核聚变技术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即使是微小的核聚变反应也能提供数倍于核裂变的能量,而且这种反应的燃料——氢,可以通过水分解来获得,因此不会引起核废料问题。

但是,目前核聚变技术还面临相当多的难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的技术无法稳定地控制聚变反应。

此外,核聚变反应的温度需要达到数亿度才能进行,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实现此技术的困难。

三、核能安全技术核能安全技术涉及到安全措施、预防措施和响应措施等,可以防范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影响。

例如,核电厂通常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以减少风险。

核电站在设计时也会考虑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满足完整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能的利用与前景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与规律等核能利用原理及核能发电、供热的应用,并对核能聚变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核能 质量亏损 结合能
1、引言【1】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超负荷运行。

不仅人口在增长,而且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而靠大量燃烧石化燃料获得能源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灾难性问题:能量资源短缺,森林植被遭破坏,大气、水系、土壤被污染,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增多等等。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新兴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30年代,随着对原子核研究的深入,人类发现了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的能量,并开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

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迄今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建造核电站440多座,发电量占全球的18%。

与火电相比,核电是廉价、洁净、安全的能源。

随着将来受控热核聚变的成功,核能必然成为未来的能源支柱。

2、原理
2.1、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1】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

实验数据发现任何一个原子核的质量总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和,也即核子在组成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其亏损等于核子结合为核时质量的减少,用△M 表示。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E mc =,可知自由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要释放能量,这个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B 。

2()p n B ZM NM M C =+-,其中M p 、M n 、M 分别为质子、中子、原子核的质量。

2.2、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与规律【1】
质子和中子结合为原子核时放出
的总能量除以质量数A,称为核子的平
均结合能E 。

其物理意义是自由核子结
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
量;也可以理解为核分散成核子时,外
界必须对每个核子作功的平均值。

E 的
大小可以表征原子核稳定的程
度。

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这些
原子核越稳定。

核子数较小的轻
核与核子数较大的重核,平均结
合能都比较小,中等核子数的原
子核,平均结合能较大,表示这
些原子核较稳定。

当平均结合能
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平均结合
能较大的原子核时,就可释放核
能。

图1中表示出各种不同核的平均结合能对质量数A 的分布曲线。

从曲线图分析可知中等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大,轻核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小。

这说明当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或者当两上很轻的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时,将有能量的释放,此能即为原子能,又称核能。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获取原子能的两条主要途径。

2.3、核裂变【2】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铀y óu 或钚b ù)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或是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

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
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
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
自发裂变。

如图2所示。

2.2、核聚变【2】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
(主要
图1:平均结合能图 图3
:核聚变示意图
外来中子 铀-235 裂变 辐射 中子 链式裂变反应 图3:裂变反应示意图
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如图3所示。

3、核能的利用
核能对军事、经济、社会、政治等都有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在军事上,核能可作为核武器,并用于航空母舰、核潜艇等的动力源;在经济上,核能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用于发电;可以作为放射源应用于医疗等。

【3】
3.1、核能发电【4】
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

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

核电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是由它的安全性、运行稳定、寿期长和对环境的影响小等优点所决定的。

大部分核电发达国家的核能发电比常规能源发电更为经济。

3.2、核能供热【3】
核能供热是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这是一种经济、安全、清洁的热源。

发展核反应堆低温供热,对缓解供应和运输紧张、净化环境、减少污染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供热是一种前途远大的核能利用方式,不仅可用于居民冬季采暖,也可用于工业供热。

特别是高温气冷堆可以提供高温热源,能用于煤的气化、炼铁等耗热巨大的行业。

核能不仅可以供热,还可以用来制冷,通过低温供热堆进行的制冷试验已成功。

4、结束语——聚变能利用的探索
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核能利用的广泛讨论,许多人极力反对核能的继续使用。

但我们必须认清人类发展的现状——人口爆炸与能源短缺。

化石燃料使用殆尽,其他新型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还无法满足全人类的能源需求,只有核能的利用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所以核能不但不能放弃,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聚变能。

释放原子能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反应。

把两上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工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现象即为原子核的聚变。

由前图分析可知,在
轻核区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上升最快。

,因此轻核聚变释放的原子能巨大,目前的聚变研究集中在轻核区。

但是和平利用聚变能还很难实现。

因为核力是一种短程力,只有当他们之间的距离接近到大约万分之一毫米时,核力能才起作用,使两个原子核聚合在一起,放出巨大的能量。

而所有的原子核都带正电,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互相接近时,他们之间的库仑斥越来越大。

所以实现聚变反应的条件是反应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很高的能量来克服静电斥力,使两核之距进入核力力程。

据测算这样的能量将使氘核的温度达到5.6×108k。

在这样的高温下,气体早已离化成原子核和电子的集合体——等离子气体,所以实现聚变的难度很大。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在地球上能表现的大规模释放轻核聚变能的方法,只有用原子弹触发的氢弹的热核热核反应的设想。

当前研究中的受控热核反应有两种以上主道方式。

一种是磁约束方式,将氘核放置在强磁场中,注入能量后使其升温,由于此时的氘原子将离化为等离子体,这种带电的粒子将在磁场作用下“拐弯”,而不能脱离磁场,可将“等离子体”拘束在某一范围内。

另一种约束方式是惯性约束,实际上是不附加任何的约束,仅靠自身的惯性,在极短的时间内维持相对不动,设法使某一氘和氚混合的小球堆迅速升温升压,实现热核爆炸而释放能量。

受控热核反应的研究正在探索之中,但相信再过几十年聚变能核电站一定能实现,人类将享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变能源。

参考文献
【1】李生莲. 核能的原理和利用. 运城学院学报, 2003, 05: 22-23.
【2】/view/22222.htm
【3】/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1693
【4】/focus/EarthDay2009/2009-04-14/1239690586d2396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