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公园林景观的功能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来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首先,城市公园绿地在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享空间,可以促进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

在城市公园绿地中,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加强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并且可以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此外,城市公园绿地还是促进城市文化和传统的重要场所。

在公园内,人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等,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

其次,城市公园绿地在环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和功能。

首先,它们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绿色空间,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花草树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

同时,城市公园绿地还可以吸收和分解废气和有害物质,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它们还能够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可以减少交通噪音等外部干扰,为人们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最后,城市公园绿地在生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一方面,城市公园绿地可以保护和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它们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吸引了各种野生动植物在城市中生存和繁衍。

同时,城市公园绿地还可以形成城市的生态廊道,连接不同的自然区域,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城市公园绿地还可以带来很多生态服务。

例如,它们可以吸收雨水并减少洪水的发生,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地下水资源。

此外,城市公园绿地还可以提供风景和休闲活动,增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关注。

总之,城市公园绿地在社会、环境和生态方面的意义与功能不可忽视。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场所,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城市公园绿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不断创新和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和管理。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绿色空间以及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森林公园。

本文将从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举例说明具体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结论,进一步阐释问题。

首先,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建设导致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覆盖,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而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通过引入大量的绿化植被,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例如,北京市建设了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大型森林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还通过植被的吸收作用,净化了周边的空气,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而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例如,上海市建设了世博园区,并保留了一些原始的湿地环境,为许多珍稀植物和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有效保护了这些物种。

另外,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对改善城市内部的气候和水循环也有积极的影响。

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内部温度升高、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而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通过增加绿色植被,降低城市的环境温度,形成自然的空调效应。

同时,森林公园内的植被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改善城市的水循环,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例如,广州市建设了白云山森林公园,通过引入大量的树木和植被,有效降低了城市内部的温度,改善了城市的水循环,提升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内部气候和水循环等方面。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大对森林公园建设的投入和推广,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专题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探讨

城市专题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探讨

的娱乐项目形成森林旅游的特色。
在公园内尽量避免过分集中及大型服务设施的出现,避免造成
3 自然景观区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只在宿营区、娱乐区、管理区等地提供必要的服
自然景观区是指以自然风光为对象的观赏和娱乐场所。从广泛 务。在进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时,必须与附近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的意义上说,森林公园就是自然观景区。但从旅游活动的角度,除了 在园外利用集镇或城市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旅游服务,既方便游
森林公园内的保护区及管理区外,均可开展自然观景活动。在自然 人,又便于集中管理,不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景观区中,应尽可能少建建筑物,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休息设施。一
参考文献
般宜选在山坡凹处或山麓,而不能采用小城镇公园中,以建筑点景 [1]陈茂铨.城市绿地生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4.
林环境。营地内还设有方便的上水系统及烧烤、野餐区需要的能源。
因此,营地靠近管理区是非常方便的。
4.3 宿营地的道路系统。宿营地的道路可分为进人道路和内部
小径。进入道路是从主干公路到营地必经之路,是营地的重要组成
部分,进人道路主要达到快速通行的目的;内部道路规划原则是单
元之间不能互相影响。在可能情况下,营区内部道路应形成单向环
等。管理区的位置选择应从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考虑。管理区都有一 取统一排放,同时,每一个单元设一个垃圾箱,以保证营区的良好卫
定的服务半径,从而形成中心管理与分区管理。中心管理布置在公 生条件。
园入口比较合理。当公园面积较大而地形又复杂时,应按人流量的
5 保护区
多少与旅游接待相结合。管理部分的位置选择应不会对公园生态环
区可分为管理区、娱乐区、自然景观区、宿营区、保护区和服务区等。 便,又要从景观及环境两方面考虑。资料及经验表明:在营地设计中

森林公园实验报告(3篇)

森林公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

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为了研究森林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开展了森林公园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森林公园的生态功能,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依据。

2. 探究森林公园对城市空气质量、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森林公园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4. 为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森林公园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对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数据。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实验内容1.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调查(1)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森林公园内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分析植物群落结构特点。

(2)土壤肥力:测定森林公园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评估土壤肥力。

(3)空气质量:测定森林公园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评估空气质量。

2. 森林公园社会服务调查(1)游客数量:调查森林公园游客数量、来源、停留时间等,分析游客需求。

(2)休闲娱乐设施:调查森林公园内的休闲娱乐设施,评估其服务质量和数量。

(3)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社区居民对森林公园的满意度,了解森林公园在社区中的作用。

3. 森林公园经济效益调查(1)旅游收入:调查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分析其经济效益。

(2)就业机会:调查森林公园为当地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评估其社会效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调查结果(1)植物群落结构:森林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层次分明,具有较好的生态稳定性。

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探讨

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探讨
1 城 郊 型 森 林 公 园 植 被 特 点
采 取从 宏 观 到中 观再 到微 观 的逐级 规划 方 法 , 造整 体协 创 调、 自然 开敞 的绿地 系统 。
22 生 态 优 先 .
在生 态 、 济 、 会 三 大 系统 协调 统 一 发 展过 程 中 , 经 社 生 态 系统及 其基 本规 律具 有基础 性 、 决定性 地位 , 是经济 社会
Ab ta t F rs n s a ei h i tra are ffrs a k . s d O h au eo e ep r s tec aa t rsiso u u b nfr s sr c o etl d c p Stemanmae lc ri ro e t r s Bae n ten tr ft s a k ,h h rce t fs b r a et a i o p h i c o
c aa trsis,t. a et a mu Mo nan F rs a kpa n n sa x mp e,t sp i e u t oe tln s a ep a igs o l ec rid h r ce t ec T k Zh o u ti oe tP ln i ga n e a l iwa ontdo tt rs a d c p lnnn h udb are i c he r ha f o t rm c ls,uc sma r iw , d l iw dmir iw ,Oa op o t eln s a u lt a dt e lz h c ef in ya d vs a u o 3 s ae s h a c ove mideve a c ove S st r moe t a d c peq ai f n h y, n oraietee o- fi e c iu e n l

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

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

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本文论述了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一些常用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探讨了目前一些研究方法在对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的分析中还存在局限性。

为改进传统的分析方法,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采取游径法与面积法相结合,并把游客人数与旅游环境质量联系起来。

对于森林资源价值的分析,运用了价值补偿理论,对以往繁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同时补充了森林的存在价值。

利用简化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游客活动对森林公园生态功能的影响。

最后对净月潭等五处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分析,说明游客人数还要略高于旅游环境容量,游客的活动对森林公园影响较大。

而且在森林资源的整体价值中占大部分的是间接使用价值。

这些结果都对森林公园的开发和保护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城市森林能影响城市的小气候,其表现的气候效应是多方面的,如降温增湿、减轻污染、净化空气、平衡C循环,这仅是其生态效益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如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保护城市坡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温室效应的作用等。

1、城市树木的气候效应一个地区的气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大气候(Macroclimate),中气候(Meso-climate)和微气候(Microclimate)。

城市树木对气候的影响一般认为是属于中气候和小气候的范围。

城市树木与森林其气候效应的最终价值,可以从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能源消耗的减少程度来评价。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是人群的舒适感。

四个因素影响到人们的舒适感,即太阳辐射,风,气温,湿度。

Marsh 等列出了人体感到舒适气候范围(图)。

(1)城市森林改变太阳辐射平衡,降低温度及热岛效应①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太阳辐射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是正反两个方面的,这主要依据其影响人体皮肤的温度, Biltner 认为人体的舒适感可用有效温度来确定;Et=Ta-0.4(Ta-10)(1-5/100), Et 为有效温度,Ta为空气温度, f 为相对湿度,当Et240C时感觉闷热,Et>300C时觉得不舒适而无法忍受。

②对辐射的影响,树冠明显的削减太阳投向地面辐射,其削减程度取决于树冠枝叶的浓密度,而树木这种削减效应影响了辐射平衡。

树木的栽植方式影响其辐射平衡效应,如杨士弘研究广州越秀公园的树林,发现白天树冠的衰减作用使辐射减少,虽说同时也使有效辐射降低,但是因前者降低更多因此净辐射明显小于水泥路面,吸收热量少。

夜间水泥路面的辐射平衡比林下小,主要是因为林内湿度大加之具有林冠向下的长波辐射所造成的。

但宛志沪研究合肥城市绿地却有不同的结果,正午前后绿地辐射平衡低于水泥,上午8时前和下午3时后水泥路面的辐射平衡大于绿地,反映在夜间降温效果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绿地类型的本身,即树冠的郁闭程度,前者的研究对象更接近于自然的环境。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分析1.气候条件:森林公园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选择与布置。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合热带植物生长,而寒冷干燥的气候适合耐寒植物。

2.土壤状况:土壤状况对植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植物需要适宜的土壤pH值、质地、养分等条件才能良好生长。

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对森林公园的土壤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

3.景观要求: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要符合人们对美丽景观的期待。

设计师需要注意植物的色彩搭配、层次感、变化和丰富性。

在选择植物的种类时,要根据植物的花期、开花时间和颜色来安排,以确保整个公园四季花开、景色宜人。

4.生物多样性:森林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应该注重保护和增强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物种,包括生态功能和观赏价值两方面的考虑。

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特定的植物物种来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等动物。

5.可持续性: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并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可维护性,以减少后期的养护工作。

在进行实际的植物景观设计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植物区域划分: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将公园分为不同的植物区域,如花坛区、湖泊区、木本植物区等。

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2.景观搭配:在设计植物景观时,注意植物之间的搭配和组合。

根据植物的高度、形状、叶色和花色等特点,以及它们在生长和开花期间的特点,合理搭配植物,形成层次感和丰富性。

3.四季花卉: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森林公园四季花开。

在春季可以选择樱花、郁金香等花卉,夏季可以选择玫瑰、向日葵等,秋季可以选择菊花、银杏等,冬季则可以选择常绿植物如松树、柏树等。

4.植物组合:选用不同形态的植物做组合,如高大乔木与矮小灌木的组合,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森林公园林景观的功能浅析
一、城市森林公园生态风景林的主要功能
(一)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生态风景林具有净化空气、防毒除尘、降低噪音等功能,还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分泌杀菌素,使空气清新宜人。

如1hm2的松林每天能分泌30kg的杀菌素,杀死大量细菌。

树木具有吸附、吸收污染物或阻碍污染物扩散的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氮氢化合物、氯气、氟化合物和汞、铬等重金属,如1hm2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kgSO2。

生态风景林通过降低风速,使空气中的粉尘下落,利用庞大的叶面积及其柔毛或分泌的粘液和油脂吸附灰粉尘,随雨水冲刷到地面,净化空气。

(二)调节小气候
生态风景林具有蒸散作用,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散400kg的水,可以减少干热,抑制热岛效应。

在气候干燥地区的城市营造生态风景林可有效减少干热。

据测定,1hm2树木增加的空气湿度相当于相同水面的10倍。

配置合理,结构和树种得当的生态风景林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45%。

(三)涵养水源
生态风景林在防灾、减灾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作用巨大。

生态风景林可以保持水土,增加水平降水量和涵养水源。

生态风景林通过枝叶截留降水,林地的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储存降水,可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下渗,补充了河水和地下水,水源涵养作用明显。

据测定,1hm2树木可蓄水300t。

生态风景林通过其林冠层对降水的净化,林下植被和地被物层的截留,土壤微生物对化合物的分解,土壤原粒的物理吸附作用,土壤对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沉淀,改善了水质,为城市提供清洁水源。

(四)美化城市,提供休闲空间
不同类型的生态风景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森林中的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色彩,并随着不同季节而变化,鲜花、绿树、硕果把城市环境装点得绚丽多彩。

生态风景林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态风景林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人们纷纷
走进生态风景林区进行休闲活动,呼吸清新空气,欣赏自然景色,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二、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保护为前提,注重植物的群落效果
以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为前提,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的较完整的区系植物群落,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防护功能。

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微观上为游人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

(二)适地适树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在漫长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在植物的选材上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应根据环境、立地条件选择配置相适应的植物种类。

(三)师法自然,以选用乡土植物为主
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不同气候条件及生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

各乡土自然群落有自己独特的植物种类和结构,要注意选用乡土植物,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因为乡土树种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多,并具有地方特色.对于当地已经栽培多年、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亦可选用,使公园更富有人文气息并富有变化,以适应森林公园的景观建设需要。

(四)循序渐进原则
林相改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推进这项工作要做到远、近期目标相结合,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各类植物并合理配置其规格和数量,以复合种群规律为指导,人工促进自然演替,使得森林景观-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根链条能够科学有序地运转,并发挥其最大效能,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改造的案例分析
(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
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北部,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武陵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园总面积4810hm2,海拔在426~1334m 之间,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属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类型。

2、公园森林资源现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属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人工林等,森林覆盖率高达98%,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南北植物在此汇集,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地区特异性明显。

张家界崇山峻岭,深刻影响了植被类型的性质,但山峰的相对高差不大,不足以构成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方法
(1)建立防火、防虫病林带闭合圈
结合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在公园周边已开辟的83 km防火线上全部种植木荷、杨梅、冬青等非松类阻燃常绿树种,在锣鼓塔新建20 km环服务接待区的生物防火林带,构建内、外双环式生物防火防松林线虫病林带闭合圈。

(2)改变林相单一色彩,丰富景观效果
按照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原理,采取卫生抚育、透视抚育等手段,在琵琶界、麻田亚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杉木林,化旗峪未见经济效益的经济林,马公亭槐树林大力间植枫香、银杏、鹅掌楸等秋色叶类乡土树种,着力构建成地带性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组成的环境资源斑块。

逐步利用季相变化明显的秋色叶树种以及开花乔灌木、观干或观果树种代替原有杉木纯林等,将林相色彩由单一的深绿色变为红、黄、绿等色彩相结合的优美林相,增加公园季相景观效果。

(3)借鉴其他林区改造经验
借鉴其他林区林相改造的成功经验,结合具体地形、地貌等自然特点,在公园过成熟人工杉木纯林分批次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抚育间伐,强度在30%~50%,增加林地透光度,促进林下阔叶树种诸如枫香、青岗的生长,同时在林中空地补植长包铁杉、香榧、楠木(包括桢楠及多种润楠,黑壳楠等)、香果树、南方红豆杉、鹅掌楸、楠竹等树种,实行大苗全冠带土栽植,迅速形成完整的森林自然
生态景观,大力提高林区光能和土壤营养的空间利用率,促进林分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力改善,打造其他地区成功推广的杉阔混交林,杉木楠竹复层混交林等模式。

(4)景区游道及重要观景点的“开天窗”处理
在张家界村、袁家界村大面积退耕还林土地里有计划地营造以乡土秋色叶树种为主体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在景区游道及重要观景点,针对林木遮天蔽日影响游人视野的现状,适时进行必要的“开天窗”处理,培植季相变化明显的矮灌木林。

4、种植方法的体现
(1)补植法
在现有森林下补植阔叶乔木树种,待目的树种长到一定高度后逐步疏伐一部分原有乔木种,这是改造的主要方法,既不破坏原有的森林,又利用现有森林的荫蔽条件保护目的树种生长。

此方法用于游道两旁及森林空地的森林改造。

(2)重植法
重植法即重新栽植乔木樹种,基本改造原有森林成分。

该方法只宜小块状进行,而且不应将原有乔木全部伐光重新栽植,可部分伐除原有乔木,栽植目的树种待目的树种成林后,再伐去部分原有乔木。

此法用于立地较好而林相较次的地段。

张家界森林公园在成熟人工杉木纯林分批次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抚育间伐,强度在30%~50%,增加林地透光度,促进林下阔叶树种诸如枫香、青岗的生长。

结语
综上,我们要充分重视林相改造中植物的运用,全面保护现有植物景观资源,大力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植物,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