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赏析——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以西递、宏村为例【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
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1.引言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
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
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
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
徽州古村落地图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三次聘请风水先生“何可达”进行查审。
何认为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必须按照“牛型村落”进行规划和开发。
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
地域文化元素对徽州地区景观小品设计影响研究——以皖南古村落为例

量小、造型丰富多样 的 景 观 建 筑 物、构 筑 物 和 景 观 艺 术
体总称.景观小品是乡村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对乡村 景
观环境具有点缀作用,兼具实用功能和 精 神 功 能 [5]. 乡
村景观小品不仅仅是乡村记忆的绝佳载体,乡村风景 的
设计手法,为后续乡村景观小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地域文化元素;景观小品;徽州地区;皖南古村落
文章编号:
1674
G
9944(
2021)
11
G
0050
G
03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皖南文化已渗透到徽州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潜 移
1 引言
默化的影响不仅使得皖南文化和历史得到传承发展,还
点缀,它的属性 最 终 是 一 种 文 化 形 态 . 随 着 人 类 社 会
及文化的发展进步,景观小品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世 界
求,作为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而存在.然而如何将地 域
同一发展的趋势,但 只 有 那 些 承 载 当 地 环 境、地 域 文 化
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小品的设计,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基
变,空间上讲究丰富的韵律美,整体古朴自然,与周围 远
从乡村现有的一些景观,或者生产生活中所用到的一 些
山近水相融合,与周 围 自 然 环 境 和 谐 统 一,人 文 景 观 和
物体的形状,或对其 原 型 直 接 进 行 利 用,如 皖 南 乡 村 中
自然景观在村落建筑中和谐共处.
常见的水 牛、水 车. 它 们 既 曾 经 作 为 一 种 农 业 灌 溉 工
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前市公共环境建设的一项 重
画中的村落——西递宏村

李慕 白牵着马从小小的石拱桥上缓缓 走过 ,长衫迤逦 ,面 容俊朗:玉蛟龙飞身掠去 . 身影在如镜 的.李慕 白和玉蛟 龙两人 在竹林
里穿梭飞越 修竹 一弯如 弓…难怪老 外们会对这部飘逸 的武侠
电影如醉如痴 了 先不论武打设计 的精彩巧妙 .单就是这 饱蘸
在 此 时 于 水 中洗 涮 杂 物 。 如 今 用 水 不 似 从 前 那 么 艰 苦 了 .这 规
矩村 民们遵守得似乎也 没那么严格 了。村 中人将 这蜿蜒水圳称
作 “ 牛肠 。
地 师何 可达等踏遍宏 村周围 山川 .详细 审视其脉络 ,最后 ,对
宏村进行彻底改造 从而拉开了宏村第一次大规模扩建的序幕 。 他接 引西溪水入村 . 开凿百丈水圳 . 扩建村 内的月沼。 万历 年间, 宏村经济 和政治力量更加 强大 .于是 ,汪 氏宗族 大小族长共 同 出资.购 置稻 田数百亩 .掘深 并凿通村南大小 泉池滩 田 使其 成环状水 面 .这就是宏村著 名景观 的 “ 南湖 ”。至此 ,宏村完 整 的阴水 ( 泉水 )和阳水 ( 河水 )水 系得 以形成 .阳水 由水圳 引入村 内.并经 月沼流进南湖 ;阴水则 经山涧流入村 中,并通 过南北 向的水圳穿村而过 ,最后也 汇入南湖 。
落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而且在 构成要 素上,也几乎涵盖 了皖南古村落的水 口 古民居 、祠堂、牌坊,书院 ( )、家庭园林和亭台楼阁 屋 等主要内容。两者 的古建筑构件大都精 雕细琢 , 石雕 砖雕和木雕美轮美奂 ,体现深厚人文底蕴的各 类楹联 ,也几乎遍及各种建筑物之 上 。诸如此 ,无论就历史 、艺术还是就科学价值而言 .西递和宏村 .都是皖南古村 落中的光辉典范和杰出代表 。
着中国墨香 的乡村 景致就足 以使人心 驰神往 了。而这一切 都发 生在宏村 发生在 月沼。循水溯源 .月沼 ,也就是 ” 牛胃 了。
西递宏村的文化内涵

黟县徽州文化联谊会- 文章中心- 西递宏村的文化内涵您的位置:黟县徽州文化联谊会>> 文章中心>> 徽学研究性学校课程>> 西递宏村的文化内涵西递宏村的文化内涵文章作者:站长来源:黟县徽州文化联谊会字体:发表时间:2007-9-17 15:42:52编辑:hsb浏览次数:2092江泽民总书记考察黄山市时,曾经指示说,徽州文化,如此灿烂,如此博大精深,“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摘引自2001年5月28日《安徽日报》研究性学习案例西递宏村的文化内涵(徽州文化内涵研究)(备课笔记)安徽省黟县中学:胡时滨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第壹课]西递、宏村文化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徽州的得名“徽学”、“徽商”海内外闻名,都因徽州而得名。
徽州历史上就有黟歙、新都、新安、歙州、徽州等名称,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当属徽州。
它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五月二十四日宋徽宗诏改歙州为徽州算起,至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决定撤消徽州地区,成立黄山市为止,前后已有866年的历史。
而今以徽州冠名的“徽学”仍闻名海内外。
为何改名“徽州”?一说这是宋徽宗以自己的帝号来命名的。
其实大谬不然。
改名徽州之时,尚无“徽宗”之号。
“徽宗”是北宋皇帝赵诘的庙号,该庙号是他死去后才有的,即“徽宗”一号的出现晚于“徽州”一名十四年以上。
又有人认为:因为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故而改名。
徽岭在绩溪县城西北十里,又称大尖山;徽水源于绩溪浩寨;大徽村也在绩溪县。
此说亦颇牵强。
试问:徽岭、回子水并非境内名山名水,其名声远在黄山、齐云山之下,甚至还不如大郎山,为何以此山此水来命名州名?以此命名,违反常理。
还有人说,“徽”字有捆绑、束缚的意思。
徽州山民性格多剽悍、桀骜不逊。
以“徽”命名,朝廷是希望这儿的百姓能够安分守己,过安安宁宁的生活。
在古代,“徽”字有“美好”的意思。
农民对农村发展旅游业的认知与态度研究——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

( ng m n eat e t uh uVct n l o ee S zo 10 9 hn ) Ma a e et p r n S zo oai a C lg , uh u2 5 1 ,C ia D m o l
Ab ta t T i su y a p is o il i v s g t n a d tts c l a ay e o n e t a ig r sd n s p r e t n o s r c : hs t d p l s ca n e t ai n sait a n ls s t iv si t e i e t ’ e c p i f e i o i g n o t u s i a t a d at u e t o rs d v lp n f Ven c lr V l g s o r m i mp cs n t t d o t u m e eo me t o r a u a i a e ,Xii—Ho g u n S u h r h i h i i l d n c n i o t e An u .T e n
o tn a ibls if e ig t e e fs p tf ds p ra tv ra e n u ncn helv lo up r rt u m .M o e v r, t e n g t mp cso n io l o o o roe h e ai i a t n e v rnme tca a ve n n we k—
展”是两个最重要 的正向影响指标 ,而发展旅游的环境 负效应是 一个不容忽视 的削弱力。 关键 词 :农 民认知 与 态度 ; 因子 分析 ;方 差分 析 ;回 归分析 ;西递 和 宏村 中图分类号 :F 9 . 5 07 文献标识码 :A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以安徽省西递宏村为例葛立傲摘要:在传统文化不断被破坏的今天,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其外部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古村落的评价,只有我们分析,评价完问题,才能从其遇到的问题而加强保护。
本文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研究古村落的价值,分析,评价古代村落,研究古村落的保护方法。
关键字:古村落,聚居环境,遗产价值,保护利用一:前言在城市化与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传统古村落是保留较大历史改革,具有特色的民俗民风。
虽历史悠久,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与使用的村落。
古村落是乡村建设发展的缩景,也是传统文化的遗迹,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和建筑特色。
例:安徽的西递宏村,徽州呈坎古村落,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等均属此类二:传统古村落的价值评价传统古村落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历史悠久性,保护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协调性和文化传承的典型性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保证传统古村落的独特价值(表一)[ 1 ] (1)历史的悠久性。
对于传统古村落来讲,时间价值是最能反映遗产的珍贵性指标,西递宏村古村落的评价具有时间跨度较大的特征,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但现在大部分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2)保护的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传统古村落必须具有完整的村落形态,具有完整的时间序列和完整的人文生活三个特点。
而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3)建筑的乡土性。
聚落环境和传统居民不是刻意保护的结果,而是在人们长期生活中得以保存的空间。
传统古村落居民生活的现代化,使传统古村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之改变的就越是传统古村落及建筑形式,有的村落在变革中保存下来,成为靓丽的风景线(4)环境的协调性。
环境的协调性是传统古村落“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传统古村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村落及其周边景观环境具有独特的协调性,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村落建设中去,并构架起与景观环境完全协调的村落(5)文化传承的典型性。
宏村西递解说词

宏村牛形古水系建筑群-宏村,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尤其是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宏村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0年11月30日,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宏村优美的环境和生态还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宏村特色宏村位于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村落面积19.17公顷,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
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
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数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南湖我们眼前的这大片湖面就是“牛肚”-南湖,牛形村的水都流到这里,南湖位于宏村南首,挖凿于明万历年间丁未年(1607年),仿造西湖“平湖秋月”的形式建成南湖。
清嘉庆甲戌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写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南湖书院过了画桥我们就来到了南湖书院,书院建于清嘉庆年间(1814年)。
西递宏村介绍

❖
承志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水圳中段,始建于清咸
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承志堂气势恢宏,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设施齐全、制作精良。全屋共有7个楼层,9个天井,
大小房间60余间,132根木柱。全宅以砖木结构为主,饰以极为精致的
三雕(石、砖、木)物件,是皖南古民居的经典之作。
村落里尚有的最古老的明代民居建筑。
❖
走马楼:位于村头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道光 年间。走
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在此凭栏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八面来风,
令人心旷的大夫第边,传说原胡家小姐曾在此楼上抛绣球择
婿,因而又被称为“小姐绣楼”,绣楼占地仅6平方米,但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精
西递远眺
建筑风格:西递民居外表简朴,墙面出于防盗安全 的需要,基本是用封闭的外墙围护,对外窗户很少, 多以黟县青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门 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上部镶嵌门罩,多用砖石雕刻, 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材,寓意深刻,极为精 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房间的梁、枋、斗横、雀替、 隔扇和凭空窗上的雕刻,雕工细腻,异常精美。建 筑上多用木雕、石雕、砖雕,这是明清徽派民居建 筑的又一典型的特征。
村内现存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祠堂3 幢,道路、水系均维持原状,正街、横路街和40多 条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都得 以保留,使得西 递堪称徽州古村落中的典范。
徽式建筑风格
❖
西递不论在建筑布局、营造技术还是装饰工艺上的成就都是极其巨大的,被人们誉为
代表着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它们还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
寻常巷陌
◆宏村篇
宏村位于黄山 的西南麓、黟县县 城西南11公里处, 原是古代黟县赴京 通商的必经之处。 整个村落占地约 28公顷,其中被 界定为古村落范围 的面积有19.11公 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 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 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 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 见。
-
永续传承任重道远
《西递古村落保护规划》
《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西递、宏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建筑修缮设计 方案》
-
合理利用促进保护
保护古村落,不仅要有静态的保护, 更要有动态的传承。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批准时间:1999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西递、宏村根据文化遗产遴 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 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 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 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 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 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牛肠”
-
-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 游景点,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 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 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 有致,砖、木、 石雕点缀其间。
-
西递刺史牌坊
-
遗产价值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 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
地理位置 建筑特色 遗产价值 保护与开发
-
地理位置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 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 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两座古村落。
-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 (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 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 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 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 清民居博物馆”。
-
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皖南古村落保护条例》 《西递宏村古村落保护管理办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魅力名镇、文明村 镇、旅游强县、4a和5a景区
-
我们的观点
黟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县 内完整地保存了西递、宏村、南屏、关 麓、屏山等众多古村落,大量明清时期 的民居、祠堂、牌坊、园林等古建筑成 为展示徽文化的“活化石”。特别是西 递、宏村,作为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具 有典型地方传统特色的古村落,更应该 保持其真实完整的乡村原始风貌,保留 它最原始最真实的特色。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 雅致,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 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 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 的一颗明珠。(公元 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 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 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 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 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 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 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 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 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
-
建筑特色
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 “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 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 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 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 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 “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
而且,由于古民居是砖木结构,维修技 术要求高,其维修成本远远超过同面积 砖混和框架结构的现代住宅,加大了古 民居修缮压力。因此,不论是地方政府 还是国家有关部门,都应该积极寻找并 运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定时对古建筑进 行维护和适当的修复。这样,才能保护 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
Thank you!
-
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
文化传播学院 11级汉语言(2)班
林璐 刘梦洁
-
-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 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 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 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 色。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英文名称: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