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科学课的重难点

如何确定科学课的重难点
如何确定科学课的重难点

如何确定科学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基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而言,是教学的基本点,在确定教学重点时要做到:

1.学习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呈现了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特别是内容标准为我们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它是凌驾于教材之上,而又是教材编排的指导师,它是指导性文件。

2.熟悉教材。教师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分析既要有教材整体分析,又要有教材各章节具体分析。教师要分析好教材,必须分析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特点,了解教材中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本知识点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这个知识点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应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作用,并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材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还包括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需特别关注的心理状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能力的培养,

3.正确、合理使用《教学用书》。《教学用书》是一种参考用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能过分依赖于它,必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来作出准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虽来自教材,但与学生基础是分不开的。确定难点时遵循以下原则:

1.按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确定。人类对客观世界知识的获得和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难点必然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特点。

2.按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确定。知识本身的发展也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对学生来讲,难点往往是那些比较生疏而带有技巧性的内容。

3.按学生心理规律确定。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停留在感性知识阶段,学生在头脑中存在异想构思,对学习新内容会产生负迁移,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而成人与学生因为观察的角度、立足的视点、思考的方式等等因素的不同,看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同,所以备课时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这样不难找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准备、能力配备,由此来确定难点。

难点的确定是为更好地解决难点而进行的,从而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目标能更好达成,使教学任务能更好完成,来打造实效课堂也不是难事。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灵活运用教材,不要被教材所束缚来。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除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我把对此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矿泉水瓶(去底,瓶盖上打一个小孔)与小球代替纸团与杯子做实验。这样精心设计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提供了条件。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控制小球在水槽中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可以在这些材料的不断重组中发现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有效地将问题的提出、解决与应用融为一体。我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实验材料,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利用此实验装置,逐步提出实验探究的方向,引领学生不断的探究下去。一是让学生大胆猜测,剪去底的瓶子竖直压入水中后小球在水槽中的什么位置?这一问题的用意在于初步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出:“有没有办法让小球到水底、水中、再到水面?”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三是在学生成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初步认识到空气是可以占据空间的。四是当学生形成初步的概念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你能控制小球,想让小球停留在哪就停留在哪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开动脑筋,纷纷想出了办法,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改进的实验装置,可以让材料重复使用,又能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被替换的现象非常明显,而且还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更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突出了重点从而更好的解决了难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