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土与边坡技术发展综述_孔令伟
浅析高速公路建设中红黏土路基压实施工技术

浅析高速公路建设中红黏土路基压实施工技术21世纪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迎来发展热潮,公里总里程快速增长。
依托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广西的高速公路建设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4 300 km,基本建成出海出省出邊的快速运输通道,形成全区高速公路的网络主骨架。
广西“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全区所有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 000 km。
应对繁重的建设任务,如何对广西山区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高速公路进行施工技术控制,这是道路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1 红黏土及其特征红黏土指碳酸盐岩经特殊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黏土。
红黏土广泛地分布在我国的云、贵、川、鄂、湘、粤、桂等省份。
广西是碳酸盐岩地区,环境湿热多雨,红黏土最为发育,分布十分普遍。
红黏土是以胶体形式存在,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三水铝石针铁矿、绿片石、石英为主。
在对广西桂林、柳州、贺州、贵港等地的红黏土样本室内试验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广西的红黏土普遍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①天然孔隙比均为1以上,土质的干密度小;②天然含水率为33%~47%,而作为路基填料的最佳击实含水率是26%;③塑限为32%~42%,液限为58%~80%,塑性指数高于26;④饱和度高于88%,土质黏性强,呈现均匀细腻的状态。
可见,红黏土的物理性质十分独特,具有高天然含水率、高饱和度、高液限、高天然孔隙比等不良物理性质,具有高强度和低压缩性的良好力学指标。
同时,红黏土的底层剖面分布不均匀,存在上硬下软的工程地质特性,普遍具有失水收缩、裂隙发育等工程地质特性,使得相关工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 红黏土路基工程的应用及问题2.1 红黏土路基工程的应用与其他工程建筑不同,公路工程是一种线性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路基填筑材料。
红黏土土质塑性指数高、液限高、含水量高,把红黏土作为路基填料,对于高等级的公路建设来说,存在天然含水率过高、压实度不够、水稳定性差的问题。
交通运输厅拟推荐项目情况

附件:交通运输厅拟推荐项目情况(一)项目名称:红粘土地区公路修筑关键技术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万智、孔令伟、万剑平、郭爱国、谈云志、任毅、柏巍、邓强民、秦敏、侯桂荣、刘观仕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南省郴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二)项目名称: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源识别与灾害预警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李志勇、陈鉴光、岳志平、盛谦、樊帅、张勇慧、董城、郑祖恩、陈国良、邹芒、高琼、杨大承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吉怀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三)项目名称:基于经济环保的工业废渣复合路面材料综合利用研究与应用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黄永强、龚啸、高伏良、吴超凡、陈勇鸿、孙超林、谢文利、孙艳华、蒋康、龙劭一、李飞、黄大成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娄新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湘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四)项目名称: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行车安全保障技术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喻泽文、潘晓东、周文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五)项目名称:服役桥梁损伤诊断方法与无线测试技术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宁夏元、胡柏学、于德介、杨春林、曾威、刘克明、罗阳青、黄浩、程军圣、杜召华、蒋鑫、胡尚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六)项目名称:南方冻融边坡灾变机理与预警预报技术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郑长安、巢万里、黄斌、姜华、唐小富、周利金、曾宪营、冯宇、向俊宇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大浏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七)项目名称: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及其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黄永强、张家生、陈晓斌、蒋康、王晅、李志勇、谢文利、吴超凡、袁铜森、李志、张邦爱、贺春宁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八)项目名称:湖南省公路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预算和合理定价及控制价编制与审查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邹苏华、唐前松、周娣君、罗杏春、唐文英、曹岳嵩、赵华、周勇、刘跃、杨志朴、张允宝、陈珊玲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建设造价管理站、昆明理工大学、昆明海巍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凤大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九)项目名称:大跨度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陈常松、方联民、颜东煌、裴炳志、欧阳钢、陈璋、涂光亚、万华、丁望星、易壮鹏、林立军、谢臣主要完成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长沙理工大学、湖北省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十)项目名称:吉茶高速公路特殊桥隧铺装关键技术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刘义虎、喻波、王俏、张华、姚志立、龙正聪、范海军、王民、陈仕周、时建刚、张迎春、袁琪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省吉茶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金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十一)项目名称:高速公路新型加筋土结构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王维、杨果林、彭勇登、陈全军、黄向京、杜勇立、穆程、刘泽、林伟平、李昀、向贵洪、王祥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中南大学、湖南潭衡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马克菲尔(长沙)新型支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南公路建设及养护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十二)项目名称:山区高速公路超长连续纵坡行车安全关键技术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彭立、李大、徐暘、郑斌、廖军洪、李春杰、马亮、邬洪波、李永汉、关宏信、郑柯、傅立新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四川雅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中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十三)项目名称:旅游公路交通量预测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张重禄、彭建国、张文斌、李利华、佘湘耘、陈先义、詹燕、李永汉、刘瑛、蔡平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十四)项目名称:公路建设单位农民工人力资源标准化、信息化远程管理体系建设与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吴六徕、曾立华、汪小平、任湘川、吕高安、苗杰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洞新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十五)项目名称:隧道围岩失稳控制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罗卫华、杨小礼、李力、范伟、周祁陵、古辉荣、余靖辉、何杰、李杰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通平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十六)项目名称:湘江航电枢纽群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杨锡安、徐国兵、尹剑平、蔡伟民、李延峰、甘茂辉、陈守伦、王建群、万定生、芮钧主要完成单位: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十七)项目名称: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文档管理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研究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宋祖科、吴六徕、梁晓东、黄志康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洞新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十八)项目名称: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智能化成套技术及远程监控系统申报奖种:技术发明奖主要完成人:刘柳奇、梁晓东、吴涛、郭大进、张晓冰、谢立新主要完成单位: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
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作用与应用研究_6

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作用与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7T06:36:11.51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6期8月作者:马志国[导读] 边坡支护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支护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马志国德州江山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摘要:边坡支护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支护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虽然近年来边坡支护工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高速发展和大量实践,但在支护方案的选择上,不少工程单位仍带有很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造成边坡支护工程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在进行土木工程边坡施工时,必须重视专业方案的选择。
依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造价节约、环境友好等原则,找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
目前,国家对边坡支护技术的相关要求在不断规范和完善,对于施工单位来讲,科学合理选择边坡支护技术,对施工安全和企业效益均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技术;作用;应用 1导言土木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边坡支护施工是土木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施工工序,做好边坡支护施工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还可以保障工程在既定工期内完工,为整个土木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作用第一,保护生态环境。
土木工程施工中采用的边坡支护技术主要是在边坡中融入锚索技术,在实际的岩石工程中不需要去过度地处理边坡,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更有效地节约了边坡土地的开挖量,同时,还保护了边坡周围的植被,避免大量的施工行为破坏植被,从根本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二,加强边坡稳定性。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实施边坡支护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土地区域的受力,在减少受力后能进一步影响土体沉降量,从根本上保证了土木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初探_1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初探发布时间:2021-11-05T09:13:58.109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17期作者:姬智[导读] 在土木工程项目中,边坡支护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其它施工分项的基础。
姬智身份证号码:32032319841201****摘要:在土木工程项目中,边坡支护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其它施工分项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边坡支护,并对应用要点进行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作业,提升施工质量。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保证施工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应利用边坡支护技术,加固边坡,进而提升边坡土体稳定性。
相对而言,对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具有多种原因,当前土木工程,经常利用的边坡技术主要以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和锚固支护技术等为主,会获得良好的支护效果,并且施工具有便利性,支护效果良好。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技术;控制措施1导言随着土木工程建筑的建设力度加大,边坡支护发展潜力日益体现,立足施工现状,必须研究边坡支护技术的改进措施。
应根据以往土木工程施工经验,从土木工程角度,探讨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
2边坡支护技术的特点第一,技术复杂。
在应用边坡支护技术之前,工程测量人员要准确测量和分析施工现场地形,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持,保证边坡支护施工更加科学,使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基坑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现阶段,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主要使用库仑土压力法和朗肯土压力法测量土压力,无论使用哪种测量方法,都非常科学。
但是在实际应用这两种方法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进行早期测量时,无法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后期施工数据产生误差。
第二,环境复杂。
我国各地区存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土壤结构差异较大。
由于边坡支护施工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对周围地质条件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施工人员要在边坡支护施工前对水文和地质条件进行调查。
在进行调查时,应该利用专业设备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保证各项指标与边坡支护施工要求相符合,从而全面减少不利因素。
边坡治理文献综述精选.

文献综述一.概述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在工程活动中涉及边坡工程问题,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工程地质工作者已对边坡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通过理论对人类工程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来的开展,人类已认识到:边坡诞生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并且把人类的发展置于环境之中,因而相继开展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边坡作为地质工程的分支之一,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边坡一般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或岩体。
边坡处治,首先要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根据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边坡稳定分析的方法很多,目前在工程中广为应用的是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
近几年,基于不同的力学模型而建立起来的各种数值分析计算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
由于坡表面倾斜,在坡体本身重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整个坡体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同时,由于坡体土(岩)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人为的工程措施,它会产生阻止坡体下滑的抵抗力。
一般来说,如果边坡土(岩)体内部某一个面上的滑动力超过了土(岩)体抵抗滑动的能力,边坡将产生滑动,即失去稳定;如果滑动力小于抵抗力,则认为边坡是稳定的。
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内在因素包括组成边坡的地貌特征、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岩体初始应力等。
外部因素包括水的作用、地震、岩体风化程度、工程荷载条件及人为因素。
内在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外部因素起诱发破坏作用。
三.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边坡工程,且规模越来越大,其重要程度也越高,有时会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并且人们更注重由于边坡失稳造成的地质灾害,故边坡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重中之重。
津巴布韦泥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微观机制

津巴布韦泥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微观机制张先伟;孔令伟;李宏程;翟路平;王占高;刘新宇【摘要】津巴布韦泥岩残积土是一种性质特殊的风化土,系统地评价这类问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对于推动我国海外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室内物理与力学试验,评价泥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并通过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论述其特殊性质的机理.结果表明,该土可定义为坚硬的非饱和黏性土,具有较弱膨胀性和较差的压实性;天然状态下,由于含有母岩残留的结构强度,表现出偏高的强度特征,但泡水后土的黏聚力明显减低,干湿循环作用也会导致内摩擦角的降低,但浸水过程不会出现明显的湿陷沉降;强烈的水敏性也导致该土浸水后产生强烈的泥化崩解,因此,雨季施工中应重点关注降雨引发的工程灾害.研究还表明,津巴布韦泥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受控于土的物化成分与结构特性,该土的黏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高岭石型,微观结构主要是含有高定向性的高岭石团与大裂隙的团粒结构,团粒间的铁质胶结是导致土的较高强度的根本原因.%From a geotechnical perspective, residual soil derived from the mudstone in Zimbabwe is often viewed as a regional problematic soil, indicating that their behavior can deviate from traditional rules of soil behavior. Thus it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assess its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a laboratory study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and the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mechanics are explained from the aspects of mineral compositio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microstru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residual soil is termed hard clayey soil with low expansibility and compaction. For undisturbed soil, it isunsaturatedand possessed the high strength because of structural strength inherited from parent rock. The soil shows an aggregate structure which contains a highly orientated kaolin aggregation and many fis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EM. In addition, the ferrous cementing effect can result in a high strength between the aggregations, which is monitored. Because of strong water sensitivity and disintegration, the cohesion can be remarkably reduced after soaking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can also be reduced under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 The high collapsible deformation is not founded. Therefore, geotechnical engineer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engineering disasters due to meteoric water.【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8(026)006【总页数】9页(P1424-1432)【关键词】泥岩残积土;工程地质特性;胶结特性;强度;微观结构【作者】张先伟;孔令伟;李宏程;翟路平;王占高;刘新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西安 710054;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西安 710054;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西安 71005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P642.30 引言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工程建设已经拓展到境外多个国家。
胜利东二号露天矿首采区推进方案边坡稳定性分析

胜利东二号露天矿首采区推进方案边坡稳定性分析孔令伟;张信;秦文清【摘要】针对胜利东二号露天矿首采区西推方案及西北推方案的边坡稳定问题,结合现场揭露的泥岩弱层等工程地质情况,建立了西推、西北推方案中各端帮、非工作帮不同帮坡角条件下的边坡计算模型,利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得出2种方案各帮在不同帮坡角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期刊名称】《露天采矿技术》【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首采区;推进方案;极限平衡;边坡稳定性;帮坡角【作者】孔令伟;张信;秦文清【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4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边坡工程研究的根本问题,也是边坡研究中最难的和最迫切解决的课题之一。
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露天矿的生产安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露天矿需充分考虑影响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人为扰动等各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边坡治理措施[1-2]。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首采区边坡属高大、顺倾、软岩边坡,首采区推进方向上的边坡稳定性问题直接影响着露天矿正常开拓延深及安全生产,关系着露天矿的长远发展。
针对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首采区西推及西北推2种推进方案,结合以往工程地质勘查及写实资料,选取2种方案下各端帮及非工作帮若干典型剖面,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和分析。
1.1 地层及岩性露天采区内发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Q)、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N2)、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群胜利组(K1bsh)[3]。
1)第四系(Q)。
全区分布,岩性主要由浅黄~灰黄色砂砾及粗、中、细粉砂和亚黏土、亚砂土、覆盖土组成。
全层厚1.00~128.92 m,平均厚37.01 m。
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_1

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0-18T03:43:36.71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5期作者:王艳[导读] 在现代化进程日渐加快的当今社会,基础建设也在日益发展和增多,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王艳身份证号:43050319761216****摘要:在现代化进程日渐加快的当今社会,基础建设也在日益发展和增多,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不稳定性,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和基坑质量的考量,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边坡支护技术,保证施工安全。
但边坡支护技术在整体工程的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其操作规范和设计,才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本文主要是对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技术类型及其作用;应用策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土木工程中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问题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为此我国也一直在加大力度和资金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边坡支护技术就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它能够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土木工程能够顺利竣工以及施工质量。
边坡支护技术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工程建筑的发展壮大。
1.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主要技术类型及其作用边坡支护技术最早是由外国引入国内的一项施工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广泛使用。
主要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时的环境保护。
因为土木工程在施工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为防止出现问题,发生事故,采用边坡支护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危险问题的出现。
边坡支护技术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锚固支护技术、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重力式挡土墙技术、加筋土式挡土墙支护。
下文是对于五种施工技术的介绍以及边坡支护技术对于现实中,土木工程施工中所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5卷第5期2 0 1 2年5月土 木 工 程 学 报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Vol.45MayNo.520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72210)作者简介:孔令伟,博士,研究员收稿日期:2011-09-28特殊土与边坡技术发展综述孔令伟1 陈正汉2(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1;2.后勤工程学院,重庆400041)摘要:简要介绍国内外特殊土与边坡研究的总体态势,重点综述近年来我国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与红黏土等典型特殊土的基本性质与工程实践研究现状,评述土质边坡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特殊土与边坡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文后列出了较详细的有关文献。
关键词:特殊土;边坡;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1X(2012)05-0141-21Advancement in the techniques for special soils and slopesKong Lingwei1 Chen Zhenghan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1,China;2.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1,China)Abstract:A brief introduction is provided on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global-wide research on special soils andslopes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e in China on basic properties and engineeringcountermeasures for typical special soils such as collapsible loess,expansive soil and red clay.Recentachievement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as the major remaining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ecial soils and slopes.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also identified and a long list of relevant references is provided in the end of thepaper.Keywords:special soil;slope;collapsible loess;expansive soil;red clayE-mail:lwkong@whrsm.ac.cn引 言我国广袤的国土上广泛地分布着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多年冻土与盐渍土等特殊土类,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独特的结构性效应,还表现出其工程特性对水分迁移变化的敏感性、对温度变化的不稳定性、物理与力学特性的不一致性等,这些都诱发其力学性状具有变动性,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与设计中都把其归结为岩土工程灾害易发多发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强调需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预防工程灾害发生。
事实上,土的物质源于岩石的风化,物理风化影响土颗粒的大小,化学风化影响土颗粒的矿物成分,这都与气候条件相关;而沉积环境与演化历史则对土颗粒之间排列形式与联结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土的工程性能的决定性内在要素与其他材料一样始终和其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相关联,这也正是土质学进行土性分析的基本出发点[1]。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围绕各类特殊土的结构性、水敏性、热敏性或动力特性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多位学者从各个角度与层面总结了特殊土的工程特性、理论模型、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的新进展[1-6]。
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2004年在其成立20周年之际,又组织同仁系统地总结了各种特殊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7];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上,专门设立特殊土的本构模型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2009年在西安召开了全国西部特殊土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特殊土力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国际上,自199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一届国际非饱和土学术会议以来,又相继在中国北京(1998年)、巴西累西菲(2002年)、美国亚利桑那(2006年)和西班牙巴塞罗那(2010年)召开了一系列国际非饱和土会议,研究对象多为特殊土。
此外,先后在英国诺丁汉(2003年)、塞浦路斯法马古斯塔(2005年)、马来西亚吉隆坡(2006年)、澳大·142 ·土 木 工 程 学 报2012年利亚阿德莱德(2010年)也召开了系列问题土(Problematic Soils)国际会议。
可以说,发展特殊土的理论和技术是国内外岩土界研究的重要领域。
边坡稳定作为土力学三大经典问题之一,无论天然边坡还是人工边坡,在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边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常以发生滑坡为主要形式引发工程灾害。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作了大量深入的理论探讨[8-13],并系统总结了土质边坡进行稳定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4]。
2008年第十届国际滑坡与工程边坡会议在西安召开,研讨内容涵盖边坡模型分析与预测、机理研究、监测与预警、地震、气候、水文地质影响滑坡、边坡稳定与防治工程、滑坡风险评价与管理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滑坡研究和灾害治理方面取得的业绩。
由于滑坡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特别是随着我国各类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形成了滑坡的一个高发期,且总体上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应该说,边坡是当今岩土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课题。
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提交特殊土与边坡主题的论文共94篇,其中各类特殊土45篇,边坡49篇,涉及到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方方面面。
由于特殊土种类多,在相关土类已有系统综述[5-6],边坡涉及面广,本文仅评述几种典型特殊土与土质边坡主要研究进展。
1 黄土力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前沿课题我国是世界上黄土最为发育的地区,分布广、厚度大、地层完整、地貌类型多且复杂。
对黄土的研究由最初的基本性质、强度变形等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发展到黄土微结构特征、微结构与黄土结构强度及湿陷性的相关性、黄土在静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和不同湿度密度条件下的振陷与动强度特性等诸多方面[2,15]。
近年来,黄土地区基本建设数量剧增,规模空前,工程场地从低阶地向高阶地推进,工程活动改变了其应力环境和水环境,加之黄土地区地震频繁,遇到了一系列颇具挑战性的新课题。
1.1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所谓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厚度超过15m以至深不见底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由于上覆压力的增大,不仅Q3黄土具有湿陷性,而且Q2黄土也具有湿陷性。
但目前黄土规范主要针对厚度不超过15m的黄土地基。
按黄土规范,对甲类建筑要求消除全部湿陷量,若使用桩基础则要求穿越湿陷性黄土层,持力层太深,桩的长度大增,造价很高,下部桩段也不一定起作用;对乙类建筑,要求剩余湿陷量≤15cm;对丙类建筑,要求剩余湿陷量≤20cm。
上述规定未能覆盖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究竟处理多深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剩余湿陷量留多少才算合理?对大厚度黄土地基是否唯桩才行?这些都应当深入研究[16-17]。
1.2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目前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主要有4种方法:高能量强夯、灰土/素土挤密桩、DDC(孔下动力夯实法)和预浸水。
第一种方法处理深度在10m以内,第二种方法处理深度在15m以内,第三种方法处理深度可达30m,第四种方法原则上处理深度没有限制,造价低,但工期和停水后的疏干期长,且总的大面积预浸水试验数量仍然偏少,尚难以形成具较广普适性的认知。
发展效率高、工期短、质量可靠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是一项重要任务。
1.3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桩的摩阻力计算按黄土规范,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除不计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的正侧阻力计算外,尚应扣除桩侧的负摩阻力。
文献[16]认为目前黄土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单桩中的短桩,对工程中的多数情况则过分夸大了负摩阻力的不利作用。
虽然有学者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负摩阻力有所研究,并对含有自重湿陷性黄土夹层的场地上群桩负摩阻力提出了计算方法[17-18],但是单桩、多桩、群桩和长桩、短桩等的桩侧负摩阻力有何不同,如何考虑才比较合理,尚未有系统的共识。
针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的桩基在地震作用下是否会产生负摩阻力的问题,王兰民等[19]开展了现场爆炸模拟试验研究,认为地震诱发黄土震陷时的桩基负摩阻力不容忽视,应当在桩基设计时加以考虑。
1.4 黄土高边坡的静动力稳定性黄土地区是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烈度高,常引起的巨型滑坡和大面积滑坡群,甚至倾角为5°~15°的边坡也会失稳、震酥,亦可能发生饱和黄土的震陷和液化;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也能引发大量滑坡。
关于黄土的动力特性及工程抗震已有大量研究[20-21],但尚未形成共识。
在研究方法上,如何既借鉴土动力学中通常对砂土的研究,又考虑黄土的特殊性,即结构性、欠压密性、非饱和性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各向异性与对水作用的特殊敏感性;如何既重视静、动力作用, 第45卷 第5期孔令伟等·特殊土与边坡技术发展综述·143 ·又更重视水作为广义作用力以及水与静、动力作用不同路径组合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深究。
以往对黄土高边坡的稳定分析未考虑吸力的影响,应予加强[22]。
此外,应加强不同年代黄土的稳定坡比、黄土高边坡的极限坡高及分级、适用于黄土高边坡的支护技术、高速远滑距黄土滑坡的成因与能量耗散机制及其预报等方面的研究。
1.5 原状非饱和湿陷性黄土的本构关系与增湿变形原状非饱和黄土具有较高的基质吸力和显著的结构性,在力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具有湿陷性,其本构关系必须能反映这些特性。
研究者近几年来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如从土力学观点出发,提出了黄土的综合结构势概念,建立了黄土的结构性模型[23-24];在复合损伤概念基础上,提出黄土的二元介质模型[25];利用CT-三轴试验,研究了Q3和Q2黄土在加载和湿陷过程中细观结构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细观结构变化的本构模型[26-27]。